?

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研究

2019-11-26 23:59唐曉玲
兒童大世界 2019年5期
關鍵詞:家國愛國主義情懷

唐曉玲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二幼兒園,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愛國主義教育在提高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時期正幼兒是適應教育環境和教育制度的階段,也是在這個時候接受了基礎的知識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目前我國幼兒教育中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滲透力度也不夠,雖然有的幼兒教師在教育中嘗試滲透愛國思想教育,但是由于這方面教育經驗不足和教育策略不得當而降低了教育效率。本文主要是對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進行分析和說明,希望能對學前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幫助和啟發。

一、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兒園的幼兒年齡還比較小,心理不夠成熟,對一些抽象的認知和價值觀建立呈萌芽狀態。在這個時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會讓愛國主義情懷在幼兒心中根深蒂固,具有不可估計的歷史價值。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幼兒從小擁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為其成為更優秀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而奠定基礎。

二、愛國主義教育難以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的問題

(一)幼兒教師在教育理念上有片面性

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滲透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理念片面,很多幼兒教師認為幼兒思想不夠成熟,對愛國主義概念化的情感不能很好地理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意義不大以及不切實際。而且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秉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認知,過多輸出知識教育,忽視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二)社會公眾和家長的認知錯誤

幼兒年齡比較小,社會公眾和家長可能會認為幼兒對愛國主義抽象化情感的接受程度不高,從而延遲愛國主義教育的時間。而且很多人覺得愛國是一件成年人的責任,這種“大事”還不適合對幼兒進行教育。這樣的認知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障礙。

(三)幼兒自身問題

如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國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就導致了家庭對孩子過多溺愛,幼兒會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對“無私”產生不接受心理,這樣的情況也不利于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

三、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策略

(一)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氣氛,潛移默化中滲透愛國思想

改善幼兒園教育氣氛,讓愛國主義形成一種氛圍,在無形中影響幼兒。根據幼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符合幼兒的環境,或者開設一些教育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教育。讓幼兒主動接受教育,與環境互動,在環境影響下改變自身意識和行動。在幼兒自身成長發展過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相對傳統的教師強制輸出效果會大大提高。

(二)從“小”出發,由淺入深認識愛國主義

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滲透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從“小”開始。幼兒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差,教師一定要由淺入深,可以先從具體的人或物來舉例,然后逐漸嘗試上升到概念詞匯,讓幼兒對抽象化的東西有一個實物載體。例如升國旗時嚴肅認真,雷鋒的個人經歷等等,都會讓幼兒對愛國主義認識有個簡單的切入口。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隨著心理的逐漸成熟和科學知識的積累,慢慢地對愛國主義的認知度更完整。

(三)積極與家長交流,達成愛國主義教育共識

家長是幼兒依賴的對象,對幼兒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幼兒教師一定要與家長及時交流,建立共識。在一些幼兒活動中,積極組織家長參加,加強家長對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解。例如教師給幼兒展示播放一些主體紀錄片后,家長可以帶領幼兒去烈士陵墓,或者讓幼兒看一看祖國的美麗景色和建筑,增強幼兒對祖國的情感,擴展視野,在潛意識里種下愛國主義的種子。通過教師和家長的雙重思想教育,鞏固幼兒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幼兒從小就對祖國產生不可替代的情懷。

(四)利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幼兒家國情懷的策略

1.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一定的意義,在傳統節日文化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家國情華。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各個民族之間的節日文化不盡相同,內容也較為豐富,是組成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瑰寶。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國的精神文化遺產,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我們去繼承、去傳承。

例如,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幼兒體會其中的家國情懷。首先,教師可以以問題的方式讓幼兒搜集有關端午節的歷史文化資料。比如,“端午節的來源是什么?包含了哪種含義?主題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去傳承?”種種問題會讓幼兒意識到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并是一種特殊文化符號的象征。在端午節,可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感受端午節所寄托的家國情懷。

2.二十四節氣。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在農耕時期,我國并沒有現在的天氣預報,更不懂文墨的農民,就通過春耘夏播秋收冬藏的道理來制定了二十四節氣,運用這樣的文化避免了旱災水禍,讓農民的莊稼得以豐收。二十四節氣仍然是現代人民的指南針,再告訴我,要好好耕耘,才會有所收獲。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的語言,是最純粹的中國文化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因此,教師可以讓幼兒學習演唱二十四節氣歌,在歌曲表達中感受中國的情懷。

3.國學文化。

在眾多的國學作品中,對愛國主義情懷都表達地淋漓盡致。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是讓幼兒全面直接了解我國文化的方式,也是讓幼兒感受世界文明的深遠影響。在學習國學文化時,我們會發現,很多作品都包含著一定的內涵。比如《三字經》、《弟子規》、《論語》、《詩經》等,這些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學素養,讓幼兒在幼兒園時期就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并感受眾多作品中所要傳達的思想。

4.中國傳統戲劇。

戲劇式古代的電影,在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我國有眾多優秀的戲劇作品,都無時無刻不在唱響著家國情懷,來表達自己的家國感情。比如,《桃花扇》就一部具有濃厚家國情華的劇,表面上寫的是男女之情,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山河零落的悲嘆。在《長生殿》中,告誡統治者如果政治腐敗會給國家帶來嚴重災難。這些戲劇都在塑造著一定的家國情懷,因此,幼兒教師要為學生穿插中國傳統戲劇的教學,讓幼兒了解戲劇。

總而言之,愛國主義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個幼兒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應該秉持的教育理念。愛國主義不是一下子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幼兒時期對其進行滲透教育,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認知和能力,不斷完整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歷史賦予的責任,是時代提出的要求,因此每個學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革新教育觀念,探索正確適當的形式,在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猜你喜歡
家國愛國主義情懷
贛鄱情懷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家國兩相依
家國情懷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略談“家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
“五老”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