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職業教育視野下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研究

2019-11-26 08:53高燕林周曦
現代教育科學 2019年10期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

高燕林 周曦

[摘 要]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對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保障。本著以高校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的價值分析為切入點,在厘清高職院校學生利益訴求現狀的基礎上,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視野下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構筑有效服務系統。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19)10-0054-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10.009

現代職業教育十分注重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應該更開放,更加尊重學生的利益訴求。在社會“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背景下,過去以學生獎懲為手段的學生管理方式在現實的沖擊下日趨脆弱,亟待變管理型為服務型、變行政式為人本式。因此,面對現代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尊重學生利益訴求已經成為高校不得不思考的重大現實課題。

一、高校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的價值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文化對高校學生的影響日益加強,伴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職業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結合新形勢下學生特點,探索有效的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十分必要。

(一)引導學生利益訴求是面對網絡傳媒時代的必然選擇

網絡傳媒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有‘麥克風”,學生利益訴求和各種不滿情緒容易通過網絡、微信、微博等途徑傳播,而且不易堵、不易控。因此,只有了解、關注、及時回應學生利益訴求,減少群體性負面情緒擴散,才能有效保證學校美譽度,減少學生對學校負面情緒蔓延。學生利益訴求、特別是學生群體性利益訴求是關系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通過構建輿情監控機制、建立輿情反饋體系、建立輿情應對措施,才能真正確保校園安全穩定,才能確保學校在未來更趨激烈的職業教育競爭中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二)引導學生利益訴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碑斍?,高等職業教育正處在改革熱潮之中,廣東高等教育已進入綜合改革時期。在此背景下,引導學生利益訴求是建設示范性院校的組織保證。在示范性院校建設過程中,保證廣大學生的向心力、增強學生愛校、榮校的意識,必須關切和回應學生利益訴求。

(三)引導學生利益訴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首次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要求。高校校園作為一個真實的小型社會,高校要確保學生在這個“小社會”“大群體”中,本著“尊重學生自由、給予學生平等地位” 的理念,讓學生有序反映利益訴求、有效解決利益訴求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奥涞亍钡膬仍谝?。而在高校日常事務管理中,也必須激發學生群體活力,通過引導高校學生利益訴求,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四)引導學生利益訴求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創新載體

美國學者詹姆斯·尤尼斯(James Younise)在探討學生道德活動中培養社會所期望的良好品德的機制問題時發現,正面系統的理論教育、灌輸教育的作用正逐漸減弱,而實踐教育、滲透式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越來越受到學生歡迎。探索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對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以積極正確的利益訴求理念引導大學生意識傾向,以重要節慶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為契機,開拓高校學生利益訴求的新載體和開展學生利益訴求主體性活動。將學生利益訴求寓于教育活動中,教育學生自治、帶領學生自律、引導學生反饋利益訴求,正是讓學生在校園體驗現代政治文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禮的有效載體,也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創新載體,能夠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五)引導學生利益訴求是黨的群眾路線思想的生動體現

黨的群眾路線要求“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黨的全部工作要求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開展工作,尊重群眾的利益訴求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中,重視和關注學生利益訴求,正確引導學生利益訴求也正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

二、現代職業:學生利益訴求引導的理論視角

(一)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多元,要求審視學生利益訴求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持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的錄取形式呈現出多元化。在“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打通從中職、???、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背景下,出現全國統一高考、單獨考試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對口升學考試招生、中高職貫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面試招生等招生錄取形式。因此,現代職業教育的學生來源成分更多樣、更復雜,面對學生來源成分多樣性的現實情況,這要求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學生利益訴求。公辦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也更加多樣和復雜,以廣東科貿職業學院為例,2014年,學校啟動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將實現中高職三二對接招生錄取,學校首次接收中職學生,其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管理思維都受到了新形勢的挑戰和檢驗。因此,研究新形勢下的學生思想動態,審視學生利益訴求,從而做好新群體的服務管理是必要而迫切的。

(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背景,要求分析學生利益訴求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指就一、二、三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升級,調整三者間比例,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提高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比例,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更大推進作用。產業轉型升級要求改變依靠低附加值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進而實現經濟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發展模式過渡,由外延式經濟增長向內涵式轉變。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就高等職業教育而言,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要求高職院校培養更高層次、技能型人才,這勢必引起高等職業教育改革。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對接、與生產對接的大背景下,過去停留在參觀學習層面的“工學結合”將真正深化,特別是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的推、廣以及鼓勵中外合作的開放式社會思潮的涌入,對傳統“管教型”學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未來的學生生活領域更廣闊,學生接觸面更豐富,使他們在利益訴求方面必然多元化、社會化。分析學生群體性利益訴求,從而探尋新規律成為高職院校必然面對的課題。

(三)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形式靈活,要求關注學生利益訴求

現代職業教育的學校辦學形式更靈活,要求關注學生利益訴求。從辦學性質來看,可以分為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和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從辦學層次來看,有??茖哟蔚母叩嚷殬I院校,也有本科層次的高等學校涵蓋部分高職專業。在國家探索和鼓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制”等做法,使現代職業教育辦學形式、資金來源更加靈活,必然導致高職院校在管理模式上發生深刻的劃時代變化,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更突出,必然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利益訴求。

(四)高等職業教育評價標準,要求回應學生利益訴求

較之于“雙一流”大學,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和社會使命呈現出一定差異。對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評價主要集中于教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民族創新等工作,其出發點是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綜合能力,以爭取更靠前的排名位置。在現代職業教育的學校發展動力更強勁前提下,要求回應學生利益訴求。在國家將“分類制定和落實職業院校辦學標準,加強督導評估”的大背景下,職業院校既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一輪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職業院校發展的勢頭、特別是推動發展的內在動力必將更加明顯和強勁,能否真正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服務成為高職院校迎接新一輪機遇和挑戰的核心競爭力,而回應學生利益訴求是提供高水平、高質量高等教育服務的邏輯必然。在這樣的宏觀政策背景下,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必將更加注重學生利益訴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學生學習、生活、發展的良好軟環境。

三、高職院校學生利益訴求引導的現狀

(一)學生組織功能薄弱,利益訴求效果不明顯

當前,我國高校已經成立較為完善的學生組織,如學校層面團學委員會、學生會、社團聯合會,二級學院(系)團總支、學生會分會,班級層面各團支部、班委。然而,我國學生組織由于屬性和定位,制約了其功能發揮。高校學生組織是基于興趣和價值的校園共同體,經有關部門批準,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并非獨立的學生利益代表機構。高校學生組織人員架構和組織制度建設容易受到大學行政權力的影響,成為學校行政權力的拓展和延伸,成為學生行政權力的“發聲器”和“代言人”。

目前高校學生組織功能薄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組織管理體制,學校層面學生組織是在學校團委領導下的學生群眾組織,通常校級層面團學委員會秘書長和學生會指導老師由學校團委老師擔任,二級學院(系)團總支、學生分會指導老師則由輔導員擔任。因此,從管理層和權利分屬來看,學生組織似乎擁有監督權和建議權,但在實際運行中,學生組織則演變成行政管治功能,成為傳達上級和學校精神的傳達者[1],很難成為廣大學生利益的反饋者。二是教育管理者對高校學生組織功能上認識誤區的外部因素。高校管理者對學生組織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不夠,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生組織日益活躍和壯大的現象,沒有正確認識學生組織在學校整體發展的作用和地位。從資源來源上看,學生組織獲得經費受到限制,學生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學校學生活動經費的支持。因此,學生組織為了自身的發展,無法完全站在學生立場反饋學生利益訴求。三是高校學生組織自身特性產生的內部問題。這表現在學生組織活動總令人感覺不夠“高大上”,活動內容不夠豐富,而且互動性也較差。從制度上看,盡管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學生代表大會制度、團、學代表制度,定期召開了團、學代會。但從實際功能來看,團、學代會的召開變成了選拔團、學委員會主席和委員,團、學代會上的議程和提案則變成在大會上宣讀、表決而已。

(二)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欠佳,利益訴求表達失范

學生利益訴求在實際管理中難以得到高度重視。學校教育管理者對于學生利益訴求也缺乏正確引導,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享有的利益訴求權利和通過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來表達利益訴求,最終導致學生權益觀出現“錯位”和“越位”[2]。所謂“缺位”是指大學生維護自我權利意識整體上有所提高,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但尚未形成科學的學生權益觀,對大學生利益訴求享有的合法權利和履行的責任義務不相吻合?!霸轿弧笔侵覆糠执髮W生采取不切當方式過分表達自身利益訴求,違反了《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規中學生參與管理的義務和權利,從而損害了公眾集體的聲譽,更談不上維護自身利益訴求。

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已初步形成,但還有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具有普通大學生的共性,又是具有不同個性的個體,是特殊性和復雜性的結合體。加之學生社會閱歷不夠豐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薄弱,容易受到西方快餐文化、各種不良利益關系和社會關系誤導。當學生表達自身利益訴求時,缺乏理性思考,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薄弱,不能平衡學生利益訴求的權利和義務,損害了公共集體和他人利益,甚至可能擾亂公共秩序,觸犯了法律法規。又如大學生在食堂就餐時,因食堂就餐環境或衛生問題,維權意識過于“奔放”,出現極端維權,通過各種網絡媒介傳播,發布不切當言論。又如某學校因學生宿舍調整,學生對實際情況不了解,通過串聯表達方式,對學校聲譽產生負面影響。學生本可以采取合理方式,通過切當途徑,合理、合規、合法表達學生利益訴求,但因為學校對學生利益訴求缺乏正確引導,最終損害了公共集體利益,更談不上維護和保障學生利益訴求。

(三)學生利益訴求機制不完善,訴求表達渠道不暢通

據調研顯示,部分高校學生利益訴求等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高校尚未建立學生利益訴求制度,行政化色彩濃厚。當前,學生利益訴求呈現多樣化、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趨勢,加之學生利益訴求的時效性和緊迫性,這一現實與學生利益訴求的發展需要不吻合。由于學生利益訴求機制的缺失或不完善,學生利益訴求的人員配備、工作職責、訴求渠道、組織架構等不能配備到位,導致學生個人或群體利益反饋得不到有效反饋。部分高校由于忽視了學生利益訴求的現實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學生利益訴求認識不夠全面,僅僅把學生利益訴求工作停留在制訂學生違紀處分申述等工作上。學生利益訴求的不重視和訴求渠道缺失或不完善,進一步窄化了學生利益訴求的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從而忽視了學生主體性角色,學生相關利益訴求無法得到保障。在實際運行中,缺乏必要的保障機制,高校學生利益訴求管理體制無法對學生利益訴求給予回應,學生在表達利益訴求時沒辦法找到相關負責部門。盡管部分高校設置了受理部門,但由于缺乏明確責任分工,無法保障受理時間,使得學生利益訴求無反饋也不處理。此外,由于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較為復雜,學生行政職能等級層次紛繁多樣。嚴格的學生管理等級、單一縱向的訴求封閉渠道、不同部門之間缺乏聯動機制,容易出現互相推諉、各自為政,使得學生利于訴求流于形式,從而對高校學生和學校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四、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的創新思路

學生是高等學校重要利益者,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改革取向,顯然要堅持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政府部門和學校管理者要把高校學生作為高校善治的重要參與者,把學生和學生發展需要作為工作的重點和出發點,重視和探索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

(一)強化學生組織功能,保障學生組織執行力

大學存在錯綜復雜、多元化、多角色化關系,學生群體的利益訴求是大學善治不得不考慮的前提。西方大學重視學生利益訴求,學生組織的自主權和活動經費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學生組織成為學校治理的重要組織和參與者。早在1966年,美國大學治理董事會聯盟(AGB)、美國教育理事會(ACE)和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AAUP)聯合發表了《大學治理宣言》,提出了共同治理理念。此后,美國各高校紛紛成立學生評議會,代表高校廣大學生參與高校治理、決策過程,特別是涉及學生利益相關事宜,協同高校其他利益相關者溝通、交流、決策[3]。

如何為強化學生利益訴求引導,如何確保學生利益訴求的自主權,創建一種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是高校管理者應共同關注、努力的工作目標。我們應借鑒西方高校學生組織建設經驗,增強高校學生組織功能,轉變學校在學生組織的角色,激活學生在利益訴求中的主導作用,學校扮演的只是協助與支持角色。一是明確學生組織在學校的地位和角色。通過教育法規、學校章程和學校規章制度等,保障學生組織參與大學治理的權利,賦予學生組織反饋和表達學生利益訴求事宜的相關權利。學校重大改革事項中,特別是與學生利益相關的,需提交學生代表大會審議。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探索改變學生會的隸屬關系,使學生會由原來接受團委領導轉變成由學校黨委領導和指導下的群眾性組織,減少學生利益訴求的表達層級;在涉及學生重大利益訴求的事項中,學生會可以直接向學校黨政聯席會或學校分管學生事務的黨委副書記直接反饋。二是培育學生組織干部能力。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團組織《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以團、學代會為契機,修訂學生會章程、學生干部管理辦法及學生干部考核細則等,規范并完善團學組織架構及學生干部人數選拔和考核;成立校際層面的學生權益維護中心、學生事務仲裁委員會等機構。提高學生參與各項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參與事務管理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全面激發和履行好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提高青年四項基本職能,切實增強學生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學生組織的影響力和執行力。

(二)生成利益訴求引領機制,強化思想教育

高等學校要探索吻合學校實際、學生特性的利益訴求生成機制,引導學生采取合理、合法的方法、手段和路徑表達利益訴求。生成利益訴求機制要求學校要結合當代大學生個性特點,轉變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探索學生利益訴求機制的規律,讓學生了解利益訴求機制運行模式,自覺生成合理、合規、合法的利益訴求。

一是強化學生利益訴求教育機制。高等學校要加大學生利益訴求相關法律教育制度,使大學生掌握系統的法律知識,培育大學生科學的法制思維、強烈的法制意識和崇高的法制信仰,形成“法律至上”的思維模式[4]。思想政治教育課作為集理論教育、社會認識和公民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是人才素質的重要保障,并且承擔著強化學生法制教育的重任,是國家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高校要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培養學生“權責統一”理念的重要載體。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探索以學生自主演講為授課方式,使學生明確在享受學生利益訴求的基本權利上,還要勇于承擔對應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要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培育大學生集體觀點和大局意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生成學生利益訴求引領機制。高等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理解和寬容學生利益訴求,發揮大學生群體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重點關注弱勢學生的利益訴求。為此,高等學校要加強學生干部的思想引領,發揮學生利益訴求的引領促進作用。讓大學生在理性認識自身利益訴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利益訴求和學校整體發展,增強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學校規章制度的主動性,加強學生干部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以影響勞動學生增加守法意識,發揮學校、二級學院(系)、班級等不同維度的引領示范作用。

(三)構筑有效服務系統,拓寬利益表達渠道

早在上個世紀,學生申述制度開始由西方引入我國學生管理?!镀胀ǜ叩葘W校學生管理規定》第41條指出:“高等學校要健全和完善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組織形式,為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比欢趯嶋H發展中,由于缺乏保障制度,使學生利于訴求流于形式。對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強化學校黨委領導責任。學校黨委、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利益訴求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進學生利益訴求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首要任務,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為此,高??沙闪⒘艘渣h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副書記副校長為常務副組長,其他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職能處室和二級學院(系)部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大學生利益訴求領導小組,為學生利益訴求表達和反饋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制度化形式制訂和完善學生利益訴求法律法規和學校層面的表達形式,如學生代表大會、校長信箱、領導接待日等。同時重視和創新網絡媒介等非制度化表達。

二是構建黨政協同共管訴求格局。高等學校要改變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將學生利益訴求引導作為學校重點工作,注重創新學生利益訴求的形式和載體,凸顯大學生在大學治理中的作用。形成學校黨委、教學、學工、行政、后勤等多部門黨政齊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訴求格局,協同奮進,聚精進之力;構建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理論與實踐、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利益訴求引導機制,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從學生利益訴求體制機制完善、項目帶動引領、隊伍配齊建強、組織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動員各個部門協同演奏好學生利益訴求的大樂章。從宏觀、中觀、微觀各個層面一體化構建學生利益訴求引導機制,實現各項工作的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

三是建構新媒介素養,“知行合一”理性參與。良好的政治認知是學生利益訴求表達的關鍵,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的政治認知與其媒介素養密不可分。社交媒體信息海量碎片化、真假混雜,網絡謠言增加了媒介內容判斷的難度。西方國家意識形態滲入社交網絡,蠶食大學生群體的政治文化。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從認知和踐行兩個維度,積極建構起辯證與批判的新媒介素養。培養大學生更加理性、全面、積極、創造性地表達利益訴求,有助于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角色的準確定位。大學生網絡和現實生活的角色有差異,高校要將線上、線下利益訴求渠道同步化。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開設和拓展學生利益訴求網站、百度貼吧、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表達渠道,在現實生活中參與學生利益訴求表達,可以選擇向學校管理者建議,合適途徑參與,通過多種媒介了解觀看學生利益訴求規章制度、法律法規;通過政治體驗或修身養性活動,幫助大學生強化新媒介素養同時,培養冷靜思考、心態平和、“知行合”的學生利益訴求表達。

參考文獻:

[1]胡敏.大學善治視野下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建構[J].高教探索,2015(10):16-19.

[2]盧志米.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探析地方高校學生利益訴求機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0):109-112.

[3]于楊.美國大學學生評議會制度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4(3):73-81.

[4]梁迎春,路正南,趙愛杰.大學生利益訴求機制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5(17):51-52.

(責任編輯:劉爽)

猜你喜歡
現代職業教育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基礎與改革重點
普通本科轉型高?!爱a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現代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問題及策略研究
試論現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論現代職業教育的本質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問題與對策
語文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在外語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改革中的運用
談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
對新形勢下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