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傳意識流小說《到燈塔去》中人的能動性

2019-11-29 07:26李明
關鍵詞:到燈塔去弗吉尼亞伍爾夫

李明

摘 要:小說《到燈塔去》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先鋒、英國女性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意識流代表作之一,也是弗吉尼亞·伍爾夫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感動和最真實的作品。一直以來這部作品吸引了眾多來自國內外的批評?;谛≌f的創作背景,本文將采用文學倫理學的視角對《到燈塔去》人的能動性進行研究,挖掘其中蘊含的倫理思想,進一步加深對小說的研究,及對弗吉尼亞·伍爾夫更深層次的理解。

關鍵詞:《到燈塔去》;弗吉尼亞·伍爾夫;文學倫理;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I561.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10-0086-03

這部準自傳意識流小說,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盁羲弊鳛榫€索貫穿于全篇作品,此文的中心線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拉姆齊全家人和幾位客人的部分生活經歷。文章情節平緩,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順序依次是:窗、時光流逝和燈塔。其中,拉姆齊夫人是最重要的人物,她最終死去,主要體現在小說的前半部分。其生活的原型是作者的母親,對拉姆齊夫人進行書寫描述的,作者的父親則被作為了拉姆齊先生的影子而貫穿全文。除此以外,莉麗·布里斯科是作者傾注最多的角色。莉麗·布里斯科從表面上看是一位言語不多的女人,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拉姆齊夫人作畫,莉麗具有相當活躍的思想活動,作者用自己的原型描述了此人物,小說結構被潛在的雙重線索和復合層次所安排。此篇文章值得我們借鑒的是人的動能意識。

一、意識流小說的時間傾向性

“以時間和能動意識為中心將飄忽不定、流動不已的意識流作為小說的基本內容??桃獗憩F作為人類普遍經驗的個人精神生活和深埋于內心隱蔽的意識活動”以上是意識流小說杰出典范的共同點。文章對人物的內心進行理性審視,是最傳統的心理描寫,是精確提煉后的產物。強調意識的真實性與自然性及少量的干預性是意識流小說中的意識描寫。意識流小說的基礎是直覺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它所依據的是現代心理學理論,同時認為真正的現實和生活的本質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的體驗。作者摒棄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并從詞匯語法、結構到敘事等方面另辟蹊徑,做了大膽的改革嘗試,使得語言描寫與描寫對象意識本身都有了最大限度地相似。

意識流小說家與認知語言學家在諸多的方面有相似之處,舉個例子,堅持“同一客觀情景不同心理表征”的原則,體現了他們共同看重人的體驗、感受以及心理世界與客觀世界的互動;他們看中語言作為窗口以看透視人的心理能動奧妙,由于所處在不同的領域,因此在理念的實施方法上也相差太多。從文學創作角度上來講,意識流小說家借助詞匯語法的選擇,通過對整篇文章結構的策劃,刻畫形象的意識內容及人的心理真實與人物對世界的感知、認知的方式從而構建小說主題線索。能動規律與語言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是認知語言學家從研究的角度出發而探究出來的。關注認知運作對詞匯語法的構造是認知語言學家所傾向的。

二、能動意識的層次性和表達性

意識流小說作為敘事語言類的第二個層次,它不會放棄故事情節,而是大部分的削弱了情節的地位,為構建意識內容、傳遞心理真實服務是他的作用所在。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姿態去體驗意識是意識流語言構建的關鍵,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審美觀是感受紛雜的意識流動所折射出來的。讀者感受人生的真諦可以通過各種角色對世界興城概念化的表征的方式來感知。

自覺層(有意識)、覺前層(前意識)、不自覺層(無意識或潛意識)是依據將人的能動意識結構而劃分的,構成意識的三層復合結構依次是本能沖動、理性自我和道德化超我,流動的、多變的是人的能動意識的表現形式。意識具有多變性和層次性特征的產生是把“刻意表現作為人類普遍經驗的個人精神生活和深埋于內心隱薇的意識活動”作為宗旨,作家用理性反思、形象回憶和意象聯想等手法闡述多元性、層次性的意識。清晰的、連貫的及于言表的淺層意識是屬于理性反思的,對人生對自我的理性思索、分析、估量和追尋是理性反思的體現,理性反思還體現在清晰連貫、邏輯縝密的語言。對過去事件的回放是回憶,它往往是通過他人或是自己的片言片語或是某一情景、言行舉止而展現,以抒發對以往事件的意象聯想。深層意識往往通過未及言表但感知到地情感或印象撲朔迷離的表現出來。此層意識是不能用普通的話語來描述的,他是模糊朦朧和雜亂無章的。不管是哪個層次,也不管是有多具備個性人物的意識,他們都能用高度邏輯化的話語來表現,或是參與文學語言的交流,原因在于意識表征方式和思維風格存在于現實世界中,并被小說中的角色所塑造。我們運用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框架對其進行能動性分析的基本出發點是人類基本的普遍性認知機制和識解模式,并遵循人類共有的認識世界、反映世界的認知規律。

事實上,人物意識全貌被縱觀意識流小說所刻畫,我們會感覺到所折射著概念隱喻和整合的痕跡是各種層次的能動意識的理性反思。意識流小說的意識風格普遍相差很大,是因為意識流小說的人物也各不相同,之所以他的概念隱喻和整合模式不盡相同,是因為在認識世界、反映世界對世界(包括主觀世界)形成概念表征的過程中存在太大的差異。

意識流小說家頗有信心地大膽創新,并指引讀者一層一層的摒棄被傳統理性壓抑或埋沒的深層直覺體驗心靈和未被格式化前的原始狀態,都是基于其藝術觀和小說觀建立在人類共有的認知體驗和概念化的表征之上的,也因此,一直都有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喜愛這種情有獨鐘的意識流小說。

三、《到燈塔去》能動意識的隱喻表征

為拉姆齊夫人作畫的莉麗·布里斯科之所以會經常感到“言不達意”,是因為人類最基本的認知體驗、能動性規律、概念隱喻,和面對直自的語言表述與隱晦的意識體悟之間的不匹配性,被意識流小說家運用細節可感的意象畫而彌補邏輯化語言的不足而發揮到極致。

作品中以“人生是航行”為主題,從題目到文章內容都緊緊圍繞,故事展開的人動脈和所串聯人物意識的主鏈條是隱喻,“到燈塔去”是一次從計劃到實際發生的航行、旅程。但是,在主題的層面,從頭到尾貫穿了很多的人生感悟,包括對燈塔的向往和對整個旅行的盼望。人生的理想就是在海上閃爍飄搖的燈塔,他引導大家靠近自己理想的彼岸,促使更多的人以各種不相同的方式開啟新的生命之旅。

船員、舵手、起點、目標、狂風、漩渦、海浪、航道、航標、航行者的勇氣和膽識、海難……該模型中太多的成分和關系構成了整部小說的源域,這是關于航行的整體思想的認知模式,是一種非隱喻性對“航行”描繪的語言符號。維持概念隱喻不變的原則,目標域被源域內的大多要素和相互結構關系系統所映射,而這種跨域映射被作者利用,對文章中的角色意識風格和全篇小說的主題框架進行了詳細的建構。第一,文章中的角色在認知世界和體悟人生的過程當中,會常常把自己比喻為航行者或是舵手,要么順水而下,要么逆水而上,航海之旅就可以看作是我們的人生軌跡。文章中主人公拉姆齊先生把本人隱喻為航行者或是舵手,并且其具有超高的技能和品質,引領船隊穿越茫茫的冰海,這是憑借著他的頑強與執著,激勵他在哲學探索的航道上不斷達到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勇往直前。

源域內的“航海過程”,航行者或是舵手的理性和斗志,在主人公拉姆齊先生的潛在內心世界里,被作者隱喻成“人生的航行”,但是對于人海本身的屬性卻沒有給予太多的描述。恰恰相反,在感知世界、領悟人生的過程中,盡管拉姆齊夫人啟用了一個同樣的概念隱喻,但是她本人更偏向于視心靈之旅為認識之旅,穿越海洋是整個航行的過程,是一場探求心靈本源的奧秘之旅。她之所以能在小說中像天使一樣用靈巧的情感的雙手編織著吸納百川的人生之海,是因為她對心靈溯源的追求和關注。人對人海是拉姆齊先生對生命的隱喻構建出來的,他強調男性意識—對抗與理性;但是,拉姆齊夫人在潛在意識中所表現的卻是“天人合一”的另一種境界,她代表著女性的潛在意識—融合和感性。拉姆齊夫人的心靈與海浪、燈塔(光芒)融合為一體,旅行中人與物的契合交感,反映在傳統概念隱喻的層面上拉姆齊夫人對人生所做的個性化識解。主人公的意識風格和小說宏觀結構的主題內涵被“人生是航行”這一概念所隱喻。不同視覺圖像的形成是因為觀察者的注意力焦點不同,因此所顯現的側面就不同,所以會形成不同的視覺圖像,第一部主題鏈條是由男女主人公對同一概念隱喻的不同側面的突顯和識解所構成的,這一主題是理性與感性、現實與幻影、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對立,但是這一對立在第三部“燈塔”中卻予以消除?!昂胶U呓涍^暴風雨考驗之后可能變得更強壯”這一映射目標域是拉姆齊小兒子詹姆斯達到燈塔然后看待燈塔的雙重角度映射著的心靈之旅的完成和認識模式的源域。

人類的基本能動體驗一直是意識流小說家所依賴的,是非常具有個性化的、撲朔迷離的語言意識以及錯綜復雜的情感交織,并增加語言表征所表現出來的,是以意象的概念隱喻和概念整合為基礎,意識流小說作家通過解決語言組織的邏輯性、意識流動的散亂勝以及模糊性之間的張力作為主要手段,新奇概念隱喻的普遍運用是其主要體現。比如,詹姆斯對阻撓其進行航行的父親自始至終懷有一種莫名的仇恨,其實是因為他對燈塔之旅信念的堅定和向往造成了這種仇恨的產生,作者是將一個個性化的意象通過語言構建出來,并通過這個意識使得這種仇恨貫穿于全文。

四、結語

無形、混沌的意識和情感訴諸語言,這是依據于人類的基本概念隱喻和整合的能動性,被意識流小說家非常普遍且成功的運用,并且通過意象和概念隱喻為其完美構建出來。在所有類似的作品里,隱喻作為一種概念化的手段,不只是用一個一個概念構建出另一個概念,這其中包含太多不可缺少的表情以及表意機制,是作家用來傳達普通言語文字所不能表白的強烈情感,以及能動意識的潛在狀態。常規概念隱喻被作為基礎,意識流小說家再進行個性化的延伸、細化、疊加、整合,并創造新奇隱喻,以新的視角透視和體驗人物心靈深處得錯綜復雜的生活直覺以及人生的感晤,用來指引讀者產生情感的認同和錯綜的意識流動所蘊含的美學意義與主題?!兜綗羲ァ肺恼轮械闹饕侄问羌せ钕胂?、濃縮意義以及誘發移情,還具有組織謀篇、塑造人物及喻不主題的主題性概念,以對審美體驗的語篇功能的強化。

參考文獻:

〔1〕龍迪勇.空間敘事學:敘事學研究的新領域[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2〕張中載.小說的空間美——“看”《到燈塔去》[J].外國文學,2007,(04).

〔3〕馮溢,姜雪.論小說《到燈塔去》中的空間距離[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

〔4〕尋陽.論伍爾夫小說的多點聚焦敘述手法的運用及其意義[J].現代語文,2004,(04).

〔5〕龍迪勇.論現代小說的空間敘事[J].江西社會科學,2003,(10).

〔6〕李媛春.解析莉麗·布里斯科——《到燈塔去》中的新女性[J].高教學刊,2015,(17).

〔7〕王文彥.伍爾芙《到燈塔去》意識流表現手法解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2015,(01).

〔8〕王晨.弗吉尼亞·伍爾夫和她的名篇《到燈塔去》[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4).

〔9〕唯美主義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到燈塔去》中的體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

〔10〕伍爾夫.《到燈塔去》的唯美主義解讀[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

(責任編輯 徐陽)

猜你喜歡
到燈塔去弗吉尼亞伍爾夫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的成長主題解讀
伍爾夫《黛洛維夫人》的意識流技巧
弗吉尼亞就是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