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三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

2019-11-30 04:04傅獅虎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佛教中華民族特色

傅獅虎

摘 要:十九大報告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想其實“通三統”的思想,要求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很好地繼承和大力的發展,這無論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是對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通三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眻蟾嬖谶@里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把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先進文化熔鑄一爐的思想,就是“通三統”的思想,就是把中華民族自誕生以來的文化看成整體加以繼承、發展的思想。

“通三統”是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甘陽先生提出的觀點。甘教授認為,孔夫子的傳統即傳統文化的傳統,毛澤東的傳統即革命文化的傳統,鄧小平的傳統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統,是“新時代的三統”,是同一個中國歷史文明連續統;中國只有自覺地立足于中國歷史文明的連續統中,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時代挺拔中國文明的主體性,樹立自信,走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什么要“通三統”呢?通過對十九大報告的學習,在初步理解、體會的基礎上,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內在要求。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歷史是曲折發展的,是連續的,前一階段的發展為后一階段的發展做準備,后一階段的發展必須吸收前一階段的發展成果,在揚棄前一階段的基礎上實現飛躍。甘教授提出三個文化傳統是同一個中國歷史文明的連續統,作為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理所當然地吸收“三統”中有益的成果,擔當起繼承三統并予以發展的重任。

所以,“通三統”是對歷史的應有態度。傳統中,我們就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名言,就有孔子說的“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的對待先朝先代制度遺產的思想。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從遠古開始,就進行了詳細的歷史記載,形成了嚴格的修史制度,并在每個朝代之初,對先朝先代進行修史。保存至今,凡正史有24部,離我們最近的清史正在編撰中。再加上歷朝歷代的稗官野史,個人筆記,非官方機構如佛教、道學歷史記載,史學財富異常豐厚,可謂浩如煙海。這些歷史記錄下的盛衰興替、制度演變、人情風貌等,就是我們當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和借鑒。

“三統”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和資源庫。中國綿延不絕的歷史,形成了異樣的穩定的文化心理結構,外來事物如果不順應這個心理結構,是無法生根發芽的。產生于古印度的佛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經過八百年的融合,在盛唐終于開出中國佛教之花——華嚴宗、禪宗。特別是禪宗,因與中華文化結合緊密,很快就流行開來,使佛教其他宗派走向了消亡,而禪則成為了中國佛教的代名詞。方立天先生在其著作《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中寫道:“佛教哲學思想主要是倡導內在超越的一種宗教文化,是重視人的主體性思維的宗教哲學。它與同樣重視內在超越和主體思維的中國固有的儒道思想,在文化旨趣上有著共同之處。內在超越和主體思維離不開心性修養,佛教與儒道兩家都具有鮮明的心性旨趣,因而心性論逐漸成了佛教哲學與中國固有的儒道哲學的主要契合點。這種契合點對于佛教及其哲學在中國的命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契合具有深厚的文化根據?!瘪R克思主義中國化不能不借鑒這種成功契合的經驗。同時,也不能不運用中國的方式與語言來闡釋、傳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近現代革命史的曲折、社會主義建設歷程的曲折,都啟示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離不開中國同志研究中國國情,也離不開中國同志對老百姓耳熟能詳語言和形式的熟練掌握與靈活運用。

其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深刻內涵。此內涵要求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中,不能遺棄我們的傳統文化,而應該繼承、發展。

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苦難、輝煌的記載,是我們民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試看古代四大文明古國,哪一個如我們民族這般,五千年連綿不絕,雖經歷風雨坎坷,依然生命力旺盛,堅韌地走到今天。這其中依靠的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千錘百煉、不改初心的民族氣質,“周雖舊邦,其命惟新”的使命感、責任感。

而其他幾個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其國家雖然還在,但是,其歷史斷裂了,不要說早期的文明、文化都埋在了地層中,除了考古發掘出的少數遺物,其精神完全遺落,生活其上的人種更是變了,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連續不斷、源遠流長,滾雪球似的不斷發展壯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而燦爛傳統文化光彩的重新煥發,只有依靠國家的發展,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建設。沒有國家的發展,不建設全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再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也只能是躺在博物館里,供人憑吊、觀光、研究,是死的文明,而不能煥發光彩,再造輝煌。死的文明如木乃伊,遺物雖在,精神已消散、湮滅。只有在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只有把優秀傳統繼承并貫穿到我們偉大事業當中,并建設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才能激活傳統文化,復興中華民族。也只有到這時,我們的事業才是偉大的,無與倫比的,我們的文化才是存在了五千年,仍生命力旺盛的活的文化。

最后,是堅定文化自信的當然要求。

樹立、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只有繼承好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才能在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中,更好地發展、繁榮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于西方和其他國家的特色是多方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之進行了很好的總結和概括。比如和諧,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它體現在政治上是協和萬邦,體現在哲學上是“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體現在人際交往上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再比如“平等”,中華民族歷來強調“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求“均田地、輕賦稅”,“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等?!罢\信”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追求。在哲學上,有“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從而要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言必信,行必果”, 一諾千金,“一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等?!坝焉啤笔怯芍腥A孝悌文化推衍而來。孝悌是親人之間的親密感情,“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孝悌,其為仁之本與?”由這種血緣之間的互敬互愛“推己及人”,發展而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進一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革命文化是在19世紀中葉,中華民族經歷千年之巨變的慘痛經歷中誕生的,其中,有對傳統的繼承,有新的發展。如愛國的價值觀,有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沖天一吼,有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敢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情懷,更是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有舍身求法的人”。在近現代各種革命運動中,這種深厚的愛國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揚,無數革命志士“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誓死抵抗侵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再如民主的價值觀,就是對“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民本思想的繼承,并發展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和制度。

這些價值觀和思想都是“三統”中的優秀部分,充分體現出了中國特色,值得我們好好繼承并發揚光大,貫穿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全過程。

總之,在文化建設上把握好“通三統”,才能更好地“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才能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甘陽.通三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3] 方立天.中國佛教哲學要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傅獅虎(1978- ),男,湖南祁東人,學士,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黨建、傳統文化、思政教育。

猜你喜歡
佛教中華民族特色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特色種植促增收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佛教藝術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中醫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完美的特色黨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