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2019-11-30 04:04李細妹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李細妹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企業的多樣性需求。因此,新時期現代職業教育要想加快發展就需要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產教融合。高職會計專業構建校內實訓課程體系其目的在于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然而目前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課程體系構建中存在不少問題,基于此本文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課程體系構建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課程體系

會計專業屬于實踐性較強的技能型專業。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職業崗位能力隨著人工智能的涌入以及經濟的發展而日益提高,戰略型財務和管理型財務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已經逐漸代替了過去的核算型財務。而用人單位也更加青睞于能夠具有控制成本能力的財務人員,而不僅僅只具備財務處理能力。針對高職院校而言,如何使傳統會計專業煥發出新活力,更好的培養出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學生由于受到會計工作特殊性的限制無法深入到企業之中進行集中實訓。因此,高職學院應當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構建出一套會計專業的行之有效的校內實訓課程體系。

一、產教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對于高職學校所在地的經濟發展而言,其培養出的應用型人才對其當地企業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學生也由于不斷深化的校企合作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較快的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因此,高職學校進行產教融合可以為當地的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員工,減少企業培訓員工所花費的精力,降低了招工成本,從而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化。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高職學校所用教材更新的速度遠遠落后于企業的用人需求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不管是從綜合理論知識到專業技能,還是從理論教學到課程設計,產教融合在制定學習計劃和考核內容時都是根據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來設立標準。由于產教融合對學生就業的注重,因此,對學生的課程也以實踐的方式為主,從而增加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讓學生掌握了產業最前沿的知識與技能,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1]。

(三)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和用工難現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擴招而愈加嚴重。面對著供過于求,企業的用人需求一再提高。絕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使用還需要培訓才能上崗的應屆畢業生,而是想直接招收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對于應屆生本身來說,在學校由于實踐課程內容的缺乏,也很容易造成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所選擇的工作崗位脫節。而產教融合對于社會需求和學校學習的脫節之間的問題可以起到很好的對接作用,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就業[2]。

二、構建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體系的必要性

會計專業的校內實訓課程體系是指學校結合會計職業工作環境與會計職業崗位技能,并根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了使校內實訓內容與職業崗位任務對接,對校內實訓進行系統、整體的設計。并借助于構建仿真的校內實訓體系讓學生實現從學生生涯向職業生涯的平滑過渡,體驗會計崗位工作任務,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身臨會計工作環境。因此,高職學校會計專業在新時期,對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探究具有重要的作用[3]。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課程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一)系統性實踐課程體系缺乏

現階段不少高職學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基本上都是把校外頂崗實習、綜合模擬實訓和課程實訓進行簡單的拼湊而已。所有會計業務的處理由每位同學依次完成是綜合模擬實訓和課程實訓的主要內容,這并不能體現企業外部單位和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崗位之間的業務聯系,也不能體現會計崗位之間的分工協作,而由于受到會計工作特殊性的影響,校外頂崗實習的專業對口率也較低。而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不夠科學,各類實訓的相互脫節,也造成了用人企業滿意度差,學生的職業崗位勝任能力低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差等現象。

(二)實訓內容與職業崗位關聯度低

現階段市場需求與會計專業實訓的總體設計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實訓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實訓環節的設計以及實訓課程的安排都傾向于培養學生編制財務報表、登記賬簿、填制憑證、建賬等基本賬務處理能力。而對于報表分析、成本控制、決策、預測等企業財務管理中涉及的內容卻并不多。

(三)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跟不上會計行業的發展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隨著相繼出現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及業務和財務的深度融合,對于會計人才的職業崗位能力也日益提高。高職學校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上必須緊跟會計行業發展才能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會計人才。而由于高職學校受資金方面限制,造成其實訓基地的軟件硬件條件難以跟上會計行業的發展。

(四)缺乏會計實訓課程的師資力量

現階段,高職學校的教師大多數自身沒有接觸過會計實務工作,畢業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師的工作崗位。由于缺乏會計工作的實際經驗,即使有著較好的理論基礎,對于企業納稅申報業務的具體程序以及與銀行、稅務之間的往來結算也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對于會計工作的操作細節和基本規范也缺乏足夠的認識。

四、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的有效途徑

(一)構建系統性的實訓課程體系

當今社會需要的不是只懂理論的“空架子”而是實踐能力過硬的專業性人才。所以,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訓教學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建設實訓課程體系時,要以市場標準為基本導向,以社會需求為依據,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及會計專業的發展趨勢,來制定相關的實訓課程體系,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實踐性強的會計人才。

(二)構建與教學體系相結合的實訓體系

保證高職會計實訓教學進行的有效性的基礎條件就是構建與教學體系相結合的實訓體系。半年校外實訓、兩年半的理論教學的教學模式是傳統的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所采用的。為了更好的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還要在會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滲透實訓教學,把實訓教學內容添加到日常的教學中,從而讓學生實現在實踐中進步、學習以及真正理解的教學目的。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以穿插理論教學,雖然教學的任務量可能會因此而增加,但是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有很大益處的。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去與會計相關的單位中旁聽或者去會計事務所兼職等積極參加與會計專業相關的實踐。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都會因此而增加。除此之外,為了下次實訓可以更好地完善,教師也要注意幫助學生找出實訓中的不足,對學生的實訓進行總結分析評價。

(三)構建行之有效的實訓管理體系

對于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課程體系構建而言,僅有基礎條件的支持和實訓教學理論是遠遠不夠的。要想使實訓教學深層次運行,在實際的教學中,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訓管理體系至關重要。為了保證實訓課程有條不紊的運行,高職學??梢詷嫿ㄖ贫裙芾?、運行管理以及實訓組織管理組成的管理體系。這其中制度管理可以確保每一個環節在整個實訓的過程中都能夠正常運行,運行管理可以對實訓課程體系進行發展和完善,而組織管理則可以使實訓教學的進行更具有條理性[7]。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作為教學的指導者,教師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教學目標完成的重要實踐者,承擔著教學育人重要責任。完善教師團隊建設,開發師資資源,提升教學水平,壯大“雙師結構”教學隊伍,是教育教學得以實現的基礎。整合教學資源,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開展“雙軌運行”機制,做好教育教學的資源優化配置。定期舉辦教學研討會,針對目前校園內的人才培養現狀,為了對人才培養的模式采取措施改進改良,學??梢匝垥媽I領域內的專家或者相關行業的精英來學校與師生進行交流。學校同時還應當鼓勵教師在與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實踐,例如掛職鍛煉等,從而切實體驗一線工作,更好的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融入最新會計知識以及研究成果與相關企業實際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等。

綜上所述,影響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會計專業實訓課程的構建,要想對會計實訓課程進行完善,就必須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鶴年,姚云霞,李晶.校內外“雙聯動”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77-79.

[2] 劉輝.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徒制”實訓模式的實踐探索——以校內會計共享服務中心試點項目為例[J].江蘇教育,2018(84):42-45.

[3] 趙進.高職會計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的選擇及實施——基于代理記賬公司平臺[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2):82-84+87.

[4] 黃曉懿,鐘林.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例[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0):86-87.

[5] 萬艷.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6):132-133.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中職會計專業優化調整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