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019-11-30 04:04張慧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大學生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流行文化現象在高校凸顯并日益發展,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選擇與行為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以調查問卷和個案訪談的形式研究了當前大學校園中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分析其現象形成的原因,研究其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并提出合理對策。

關鍵詞: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對策

國內外眾多學者對“青年文化”、“流行青年文化”、“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和“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做出過不同定義和解釋,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區別于大眾文化和主流文化。高宣揚教授在《流行文化社會學》一書中界定了流行文化,即“以商品經濟為基礎,以大眾傳媒為載體,以娛樂為主要目的,以流行趣味為引導,按照一定的節奏、一定的周期,在一定地區或全球范圍內,在不同的層次、階層的人口中廣泛傳播,通常借助于這個時代先進的媒介工具傳播與消亡、并以物質或非物質的形態存在,表現出人們的價值取向以及心理狀況的社會文化”。[1]筆者認為,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是指在高等學校中大學生普遍認可的或通過網絡等渠道廣泛傳播的文化現象。隨著 “95后”,“00后”占領校園,青年一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著強烈渴望?!盵3]通過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了解青年大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期對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合理對策。

一、對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的問卷調查

筆者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四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大學生,男生89人,女生102人,回收有效問卷191份。

圖1 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投票排序統計

首先,問卷中的第一個題目即調查高校中流行的青年文化現象,經統計結果顯示(見圖1),排名前八位的選項分別是網絡購物(67.54%),外賣文化(57.59%),花唄等消費文化(57.07%),手游網游(47.12%),網絡話語文化(46.6%),追?。?2.41%),偶像崇拜(41.88%),小視頻文化(39.79%)。其中網絡購物是青年群體中毋庸置疑的流行現象。外賣文化,花唄等消費文化是近幾年隨著網絡逐步興起的流行文化現象。對于手游網游,網絡話語文化,追劇文化,偶像崇拜等現象都是伴隨著網絡空間的信息交流而產生的。小視頻文化中的抖音軟件以壓倒性優勢高居第一。由此可見,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基本借助網絡進行廣泛傳播,隨著手機普及,大學生們基本上足不出戶就可以上網瀏覽所需信息,并且這些文化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滲透著大學生的消費觀和價值選擇,影響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問卷中的其他問題統計結果如下:約40%的學生認為問卷中提到的流行文化現象不是個人所追求的文化現象,即中國傳統文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三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約70%的學生認為流行文化現象可以刺激本人的購買欲望。流行文化現象主要通過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件,學生社團組織,班級群聊等方式進行廣泛傳播。學生普遍認為高校流行文化現象可以調節情緒,緩解壓力;開闊視野;拉近人際關系朋友圈,影響個人生活方式等。大部分同學對學校的思想政治課課程評價一般,約47%的學生認為思政課進行了主流文化的引導。79%的學生認為流行文化現象需要老師通過主題班會,網絡互動,談心談話等方式進行引導。

二、對高校流行青年文化現象的個案訪談

通過隨機訪談十名大學生發現他們喜歡的文化現象主要通過網絡渠道進行接觸。這些文化現象對他們帶來不同利弊。大部分學生肯定流行青年文化現象的積極影響,如有負面影響會盡量克制,合理分配娛樂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在參加過的流行青年文化活動中會取得一些不同的成就,比如在網絡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形成小型粉絲圈等等。

小部分同學比較在意流行青年文化群體中他人的評價。通過流行青年文化活動可以結識到新朋友,有利于人際關系良好發展。如果現在停止這些文化活動,最害怕失去看各類小視頻的機會,或者害怕失去朋友,或者害怕失去讀書和學習的機會,甚至最怕失去網絡帶來的“快捷、便利、娛樂”。

大部分學生認為,流行青年文化現象主要靠學生自發主導,每個人對流行青年文化現象的追求與理解也不同,學生自發主導能形成自我的獨特價值觀。但老師并不能夠完全融入大學生生活,且思維觀念存差異,所以只能起到引導作用。

三、對高校青年文化現象的流行因素及影響分析

首先,高校青年文化現象的流行源于大學生自身的個性和心理特點。大學生喜歡流行事物,體驗不同事物,追逐新鮮感,充滿好奇心,模仿同輩文化,具有從眾心理,認同心理等。同時,大學生們具有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和抵制誘惑的能力,面對良莠不齊的流行文化,需要大學生們積極運用網絡技術這一把雙刃劍,努力克服消極影響。

其次,高校流行文化現象本身的特點對大學生們的吸引,即泛娛樂化,個性化,用戶體驗感良好,角色滿足感,喜歡通過點贊,分享,評論,轉發等方式刷存在感同時建立自己的人際交往圈,打發碎片化時間。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大學生們的無意識注意力,泛娛樂化的背后即是去價值化,影響其三觀塑造,還可能造成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互聯網時代為流行文化現象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技術支持。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8.6%,排名前兩位的應用軟件分別是游戲類和生活服務類。網民結構以中青年群體為主,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人均手機APP數量為45。[2]大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足不出戶點外賣,追劇,游戲,看視頻等,還可以交朋友,投票,組隊一起進行網絡互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地位,弱化了價值導向功能,同時給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帶來了不小挑戰。同時,流行文化現象還刺激了大學生們的消費欲望,花唄等分期付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大學生們的消費水平,依托“媒體融合”的商家營銷針和大數據的準確化推送使很多大學生無法抗拒物質化的現實心理誘惑。

第四,外來文化的傳播帶動了流行文化現象,影響了大學生的個人偏好與價值選擇。外來文化主要是受歐美日韓等國外電視劇和電影,娛樂選秀節目,文學小說,流行歌曲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增加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使其趨向娛樂性、非理性、世俗化、媚洋話等。大部分學生以此消磨時間,貪圖一時愉快,逃避現實存在,滿足快慰心理需求,甚至“游戲人間”“順其自然”。

第五,民族文化,校園環境,網絡文化,媒介傳播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流行文化現象的廣泛傳播。比如網紅主播現象帶來的“網紅經濟”,不僅使部分學生主動模仿主播的外在形象,還去購買主播推薦的商品,通過各種形式求贊,刷禮物進行隱形消費等,還有小部分人也開啟了直播模式,鍛煉口才,營銷等能力的同時還賺取了生活費。還有不少學生提倡原創,創作出良好的原創歌曲,網絡文學,影視作品等。此外,在信仰危機的新時代,部分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不單純,過著混日子的生活,或者只看眼前利益,不考慮長遠目標的時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警鐘,非常需要引起重視并精準引導。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流行青年文化現象的引導,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使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從自身層面看,青年大學生成為流行文化現象的制造者和傳播者,青年文化現象風靡的背后折射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多種心態和思想,進而影響青年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人格形成。大學生們要正確認識流行青年文化現象給自身帶來的利弊,揚長避短,用積極影響克服消極影響,利用校園良好環境努力塑造正確三觀。

從外部層面看,首先,班主任,輔導員老師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要努力汲取流行文化中的正能量。對大學生進行典型教育,感恩勵志教育等影響一部分學生,形成意見領袖群體,再通過偶像磁力,榜樣示范,朋輩計劃等輻射到更多學生。同時,可以借助新聞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影響力,創新網絡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挖掘其內涵,提升思政深度與認同度。其次,思政課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適當地在課堂上進行流行文化現象引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同時,專業課教師可以結合本專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嘗試開設與流行文化現象相關的選修課程,如手機攝影,新聞寫作,傳統禮儀,體態訓練,化妝技術,音樂欣賞,電影視聽等提高大學生們的審美情趣,開闊視野并積極攝取課程正能量。再次,高校社團等組織可以通過不同的文化和實踐活動正確引導流行青年文化現象,去掉“快餐文化”,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與革命遺址,博物館,文化紀念館,美術館,名人故居等建立合作關系,利用一些重大的節假日時間點開展定期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對人生意義與樹立遠大理想等問題進行有益思考。

總之,高校大學生流行青年文化現象的思政引導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的共同努力,不僅要靠大學生,教師,輔導員等校內人員的引導,也要靠家長,政府,企業等校外人員的引導,達到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69.

[2]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全文)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77.htm.

[3]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501/c64094-31061050.html(2019年4月30日).

基金項目:2018年度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資助項目(課題批準號:2018ZD123)。

作者簡介:張慧(1987- ),女,漢族,湖南常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化與教育。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大學生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大學生之歌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