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畢業生求職自我效能感與求職行為的關系

2019-11-30 04:04王金吉崔亞娟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性別差異求職者效能

王金吉 崔亞娟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摘 要: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考察了大學畢業生求職自我效能感與求職行為的關系。結果發現,大學畢業的求職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水平,而求職行為處于中低水平。畢業生在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上均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未發現人文類專業和理工類專業之間的差異。求職自我效能感對求職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且可以解釋求職行為的10.7%的變異。

關鍵詞:求職自我效能感;求職行為

由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數據可知,2019屆高校畢業生預計為820萬人次。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日益艱難的今天,一定頻率以及成功的求職行為是達到求職成功的必要前提。但在大學生的實際求職過程中,我們也經??吹揭恍┐髮W生在求職信心上不夠充足,同時在求職行為上也不夠積極主動。那么,對大學生而言,求職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否影響了大學生在求職行為上的積極程度呢?

求職行為是個體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技能,尋求工作機會的行為(如寄送簡歷、參加面試等)或花費時間、精力尋找工作的過程。根據Blau的求職行為兩維度觀點[1],求職行為可以分為求職準備階段(jobsearchpreparatory)和求職搜索活動階段(jobsearchactive)。求職準備階段指的是求職者為了獲取各類型的信息,利用各種手段和途徑的過程,比如網上搜索招聘訊息,此時是為求職搜索活動階段打下基礎。求職者在求職搜索活動階段開始進行求職簡歷的投遞等實際的求職行為。在求職的搜索活動階段(或求職行動期)要繼續對信息進行更加細化的搜尋,考慮到的東西會更加具體,關注上一階段挑選出的目標[2]。對高校畢業生的研究發現,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求職行為的積極性對其就業狀態有顯著預測的作用[3],決定面試機會、工作機會和最終的就業情況的因素與積極求職行為有關[4]。求職不僅是適應外在行為的過程,其內在也在進行調整。在求職的情境下,外界環境與自身的差異會讓個體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反過來,自我調節能力不同的求職者也會針對求職環境,對自己的求職態度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同樣求職的成功和失敗也會伴隨求職者情緒的變化。

求職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在求職過程中,個體能夠感知到自身所擁有求職技能,和對求職過程及其結果的信心。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首先是由Bandura[5]提出的,它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掌握的能力去實現特定的行為目標的自信程度和信念。[6]Taylor等[7]首次將自我效能感融入職業決策的領域,接著形成了求職自我效能的概念,指求職者對自己是否可以運用所擁有的能力,成功進行求職行為過程的自信。求職自我效能感對于個人信心的關注在于具體的求職行為上。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論認為,高自我效能可以促進積極行為,而低自我效能會減少積極行為。部分實證研究也表明,求職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大學生會有更多的求職行為。同時還有研究發現,在求職過程中缺少求職技巧,缺乏對求職難易程度的了解和對求職過程的認知的往往都是低求職自我效能感的人,他們所擁有的這些特性影響了他們的求職行為[8]。

那么,求職自我效能感到底對求職行為有多大的預測和解釋作用呢?本研究將針對大學畢業生群體,探究求職效能感對求職行為的影響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班級整群取樣和方便取樣相結合的方法,在湖南農業大學2019屆畢業生群體中取樣,發放問卷35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30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29%。

(二)測量工具

(1)求職效能感量表

采用Trougakos等人(2007)編制的求職自我效能感量表,共3個題目,a系數為0.72。采用5級計分,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將各個項目得分相加即為求職自我效能感總分,分數越高表示求職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2)求職行為量表

采用Blau(1994)編制,周汝(2015)修訂的求職行為量表。共12個題目,采用5級計分,從1(從不)到5(非常頻繁)。將各個項目得分相加即為求職行為總分,分數越高表示求職行為頻率越高。

(3)情緒調節量表

采用Law(2004)編制,周汝(2014)修訂的情緒調節量表。該量表共4個項目,采用7級計分,從“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

(三)程序

在2019年3月-5月的招聘高峰期間,采取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相結合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問卷采取匿名的方式以保證結果的客觀真實。

(四)統計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整理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大學生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的描述性統計

大學生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的總體描述結果見表1。從結果顯見,大學生求職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水平,而求職行為處于中低水平。

(二)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的人口學差異比較

分別對求職自我效能感、求職行為在不同性別、不同專業上的得分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和表3。

由表2可知,求職自我效能感、求職行為在不同性別上的得分差異顯著,男生的求職效能感和求職行為均高于女生。

由表3可知,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在不同專業類別上的得分均差異不顯著,即人文類專業和理工類專業學生差異不顯著。

(三)大學畢業生求職效能感對求職行為的預測作用

在同時納入了性別因素的影響后,大學畢業生求職自我效能感對求職行為的預測作用見表4。由表4可知,求職自我效能感對求職行為具有正向預測作用,且可以解釋求職行為的10.7%的變異。

三、討論

在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說明男生對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對求職過程及結果的信心程度都強于女生,在求職行為上付出的行動力和精力、花費的時間會比女生多。對性別差異的解讀不能太過粗略判斷,需結合一些與性別相關的刻板觀念做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例如,畢業生在求職效能感和求職行為上表現出的性別差異是否與專業和職業領域內可能存在的性別偏見,以及中國社會傳統中男生的“立業”責任更重有關,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本研究并未發現畢業生在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方面存在顯著專業大類的顯著差別。但本研究僅對專業做了文理的大類劃分,而在實際的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可能表現出的專業“冷熱門”差別,很可能表現在具體的專業差別上,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結合特殊專業進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也驗證了前人的研究,即畢業生的求職自我效能感對求職行為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且可以解釋求職行為的10.7%的變異。根據社會認知理論和目標層次理論,由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感覺更接近目標,因此他們會具有自我強化偏差的認知和樂觀情緒,并加大力度來實現目標[6]。BaJ1dura(1986)認為,對人們行為的認知影響并不會超過人們實現某些目標的能力的判斷[9]。在解決問題或實現目標時,自我效能可以增強個體情緒并增強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體驗將進一步促進個人對任務和目標的理解和嘗試。

四、結語

畢業生的求職自我效能感和求職行為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求職自我效能感可以顯著預測求職行為。提升求職效能感將對促進大學畢業生的求職行為有重要的幫助作用,是促進大學生成功就業的一個重要保健因素。

參考文獻

[1] Blau G .Testing a Two-Dimensional Measure of Job Search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4,59(2):288-312.

[2] 劉澤文,宋照禮,劉華山.求職行為的心理學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6(04):631-635.

[3] Saks A M , Ashforth B E . Effect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Job Search Behaviors on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Recent University Graduat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9,54(2):335-349.

[4] Saks A M . Job Search Success: A Review and Integration of the Predictors, Behaviors, and Outcomes[J].2005.

[5] 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6] 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12(1):169.

[7] Taylor K M, Betz N E . 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3,22(1):63-81.

[8] Song Z , Wanberg C , Niu X , et al. Action-state orien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study of job search in China[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6, 68(3):490-503.

[9] Stipek D,田Ben. 社會認知理論[J].國際高等教育研究,2003(1):32-38.

基金項目:2017年度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7QNZ07)。

猜你喜歡
性別差異求職者效能
起初為娛樂,現在做招聘:直播幫中國求職者找工作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加納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紋不行
民生表情
性別差異對TWA的影響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礙的性別差異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45歲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性別差異
關于性別差異研究的幾個理論判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