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社會思潮傳播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認同的影響分析

2019-11-30 04:04邵笑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培育價值觀大學生

邵笑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的融合發展,互聯網日益成為各類社會思潮傳播的重要平臺。新興思潮利用網絡傳播以謀求政治利益的伸張,已經在中國沉寂多年的思潮則借助網絡加以包裝復辟,以新的形態試圖爭奪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對大學生的價值觀認同產生了負面影響。本研究在網絡社會思潮發生發展的形態與演進脈絡基礎上,著重構建具有實效性的網絡思潮引領路徑。

關鍵詞:網絡社會思潮;大學生;價值觀;培育

當前,網絡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爭奪領導權的較量場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各種錯誤思想和主義在網上廣泛傳播和迅速蔓延,嚴重消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的指導地位。高校大學生作為網民的主力軍,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受到各類社會思潮不同程度上的影響,但大學生人生閱歷不夠充分、理論學習不夠深刻,很難分辨加以包裝后的社會思潮及其目的,其價值判斷和選擇容易便宜,進而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產生深刻影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從網絡社會思潮傳播出發(以下簡稱網絡思潮),探討對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下簡稱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在有效把握網絡思潮的聚合方式和傳播形態,分析了網絡思潮傳播下影響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具體含義,力圖構建具有實效性的大學生認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一、網絡思潮的發展形態與演進脈絡

(一)網絡思潮傳播的特點的變化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網絡結成了一個與現實社會既有差異又相互交融的社會空間,社會思潮的本質規定了它必然要尋求最廣闊的傳播平臺以爭取更廣泛的人群,這就內在的決定了它不會忽視網絡這樣一種載體和方式,而網絡不僅更新了社會思潮的傳播方式,也造就了與傳統思潮相互依存的新思潮形態,具體呈現出以下的特點。

一是形態趨于多元和交互。首先,廣泛的網絡空間為思潮的傳播提供了可能性,當代中國思潮不僅異?;钴S,而且呈現出空前的多樣性,民族主義、民粹主義、虛無主義等等傳統的思潮借助網絡發聲發展,與此同時也促進了新形態的網絡思潮的產生,這些思潮不僅包含了傳統思潮的特點,甚至生發出網絡化的新特質。其次,思潮的網絡傳播還表現出交互化的特點,隨著網絡思潮的多樣化,各種思潮之間逐漸打破彼此之間的壁壘,相互吸納和融合,彼此交叉,以求得最廣泛的傳播。有些網絡上傳播的思潮甚至只是假借其他思潮的理論內核而進行自我包裝,缺乏明確的政治主張和成型的理論力量,僅僅潛隱在一些網絡輿情當中。二是內容偏向現實和通俗。傳統的思潮具有極強的政治目的,因此大量思潮主要以政治訴求為皈依,然而在網絡上,思潮的內容也呈現著較大的變化,開始更向現實性和通俗性偏移。比如,因為網絡時空的不限定性帶來了更普遍的表達方式,從而促使了“草根文化”的興起,給了更多普通人以自我表達和發聲的機會和場域,因此網絡社會思潮的表現內容也開始向社會性傾斜,從而吸引更廣泛人群的關注,以實現其增強自身影響力的目的。

(二)網絡思潮傳播主體的變化

傳統的社會思潮是分三級擴散的,第一級是核心層的精英和理論家、第二級是知識分子群體、第三級是廣大群眾?;ヂ摼W具備時間的非限定性和空間的廣域性,給個體獲得了更多的表達個人思想的機會,對社會思潮傳播的主體產生了影響。尤其是網民的大眾化特性,使更多的人更偏愛利用網絡載體進行自我宣傳,并享受著網絡帶來的話語平等權,基于此,網絡社會思潮的主體話語權和主體本身開始產生了變化,具體體現在,打破了原有的社會思潮傳播機制,使得社會思潮的創造者、傳播者和接收者在很多場域里,都有可能是同一群體。

(三)網絡思潮傳播方式的變化

傳統社會思潮傳播形式大致包括學術形態、文藝形態、輿論形態、宗教形態和政治形態,一開始的傳播范圍有限,主要在知識分子內進行發酵,后經文藝、宗教、輿論等形式傳向社會大眾,形成社會思潮。與傳統社會思潮不同的是,網絡社會思潮表現為傳播手段的多元化,網絡社會思潮傳播者綜合運用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例如,通過開設網站和個人網域的形式,通過撰寫文章,發布時事評論來傳播其核心觀點,這時,具有民眾本位的草根性文化及標語因其能激發更廣泛的認可而深受偏愛,這一部分的變化也與網絡社會思潮傳播的主體產生變化有關。

二、網絡思潮傳播有效引領的實踐探問

網絡思潮的傳播因其多元復雜的特性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正在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提出了時代性的難題?;诖?,反思和重建引領思潮的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關注網絡思潮的傳播形式和載體優化策略

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往往代表了一定的趨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他們對于一些問題的關注往往反映了一些有價值性的問題。網絡思潮中雖然整體上在傳播消解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內容,但應當看到,其能夠受到大學生的重視,是有其合理成分在的。培育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首要的就是找到契合大學生成長特點及根本需要的因素,不能機械的以反對網絡來加強認同,而是要充分關注到網絡思潮的傳播方式和載體,充分把握網絡傳播特點,具體設計與之相契合的不同策略。包括在互聯網平臺如何設計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課程、如何控制思潮的傳播主體和主題、如何優化傳播形式與載體、如何引領和培育“網絡意見領袖”等等。

(二)完善思潮網絡傳播系統控制體系的構建

網絡思潮的傳播因其多元性和潛隱性不容易被發掘,因此如何做到有效引領鑒別,幫助大學生澄清錯誤認識,加強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還是具有較大難度的。完善對網絡思潮的監控體系是關鍵任務。這里包括監控體系的組織建構、人員配備、控制手段完善、預警機制設立、運行監測等等環節,對于監控體系的積極構建,有利于優化網絡思潮的鑒別效果,打破網絡思潮無法鑒別的劣勢,主動篩選有益成分,為培育大學生價值觀提供積極的參考。同時也要看到,核心價值觀不僅包含觀念層面,同時還包括實踐和心理等多重維度,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在培育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認同,引領網絡思潮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到更加年輕的方式,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培育手段和途徑,以期達到良好效果。

(三)營造良好網絡環境積極落實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

網絡具有自主性、多元性和共享性,這就給學生的自主感受提供了廣闊空間,因此對網絡環境的營造尤為重要。良好的網絡環境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和感染力,但如何實現對網絡思潮的有效引領關鍵在于馬克思所說的“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即要實現核心價值觀培育活動與環境的改變和大學生的活動相一致,從而促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認同的良性循環。與此同時,也不可忽視對于青年學生干部和教師的建設,充分發揮全員育人,他們的“意見”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都會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和促進作用,積極發揮青年教師和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和輻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引導其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民族復興同向同行,為落實大學生認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打下良好基礎。

總言之,在當前背景下開展網絡思潮傳播視域下對大學生社會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的研究,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和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不斷重視并深入推進,繼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多重維度,為有效培育大學生價值觀持續做出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費萍.在凝聚價值共識中引領社會思潮[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9(01):44-50.

[2] 王璐,趙昆.淺析多元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影響[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8,31(04):19-22.

[3] 王海容.社會思潮的網絡傳播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6(06):92-94.

[4] 李亞員.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潮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5] 方付建.網絡空間社會思潮傳播策略研究[J].電子政務,2012(12):76-79.

猜你喜歡
培育價值觀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大學生之歌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