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2019-11-30 04:04周琛王文君范宏民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周琛 王文君 范宏民

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空間被縮小,時間被覆蓋,人與人的信息交流更便捷、及時,這些優勢使得新媒體被逐漸的應用到教學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是一種德育教學內容,需要通過信息的傳達和知識的傳遞為學生提供一種思想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參考,對學生良好心理狀態,正確價值理念和思想觀念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激發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技術并非一個確定媒體概念,而是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的各種新型的媒體形式統稱。比如數字報紙、數字電視、網絡、移動電視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形式開始在我國迅速蔓延,對社會生活、工作和學習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大學生作為數字化的體驗者,也成為新媒體最忠實的體驗者,而新媒體也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個人意志表達等方面的主要載體。同時新媒體的互動性、創新性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個人才能的展示中心,是大學生思想觀念表達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這也是當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開放式平臺

新媒體的發展離不開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通過這些技術的聯合應用,能夠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提升信息的交互性和傳輸的速度,同時具有形式多樣化以及覆蓋面廣的優勢和特點。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豐富教育資源,在原有教育成果上進行創新和發展。同時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對正確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等進行大規模、及時的傳播。此外,在信息的獲取和反饋中也不需要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開放式的平臺。

(二)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我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采用課堂教學方式,同時舉行少量的座談會、討論會或者社會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模式無論時間還是空間方面都需要嚴格的限制,而且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新媒體環境下,微信、微博、BBS等社交軟件的研發和廣泛應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和手段。這些軟件本身具有交互性、靈活性和便捷性的特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優勢性更強,能夠滿足個性化信息的收集、分享,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信息的傳播和交互,使大學生及時接收到相應的思想政治正向引導信息[1]。比如,針對網絡流傳的校園暴力事件,引起學生的廣泛熱議,并在學生間產生惡劣的影響,在這種形式下教師可以及時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正向引導,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消除對學生的不良影響。

(三)提升思想政治主客體間的信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思想上的傳達和交流,而思想的傳達和交流需要基于一定的情感基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彼此間的信任感。思想本身具有隱蔽性,如果學生不主動表達自身的思想,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難點問題。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師生的雙向交流提供有效的渠道和手段,通過長時間的溝通以及非面對面式的交流,能夠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更容易向教師敞開心扉,加強師生間的信任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2]。

(四)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資源更豐富,不同層次的文章、視頻、圖片等充滿網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技術水平選擇喜歡和合適的內容。而且對這些內容的瀏覽不需要固定的場所和時間,可以在任何學生認為舒適的環境和時間段進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為學生的自學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也提升學生參與主動學習和交流的自主性。

二、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媒體下信息傳播的開放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難度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包括健康心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以及道德與法制的教育等。新媒體環境下,校園逐漸實現信息化管理模式,特別是智能手機、4G、wifi等通信技術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實現校園信息的傳遞中時間、空間和資訊的無屏蔽狀態,無論是信息的查詢還是發布都更便捷和自由。而這種情況下,一些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消極思想以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的思想文化充斥網絡,并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建設,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3]。大學生在新媒體中信息的獲取具有不確定性和難以篩選性的特點,為一些不良信息進入到大學生的認知提供了渠道,使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方面的認知存在嚴重的影響,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而且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大學生正確思想輿論導向引導的難度加大。

(二)新媒體的虛擬性導致大學生人格障礙

新媒體的博客、論壇等具有虛擬性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些社交軟件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匿名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無法對新媒體內容和言行進行規范,真實性也難以辨別,這種情況下極容易導致人際交往中的信任危機。長期在新媒體中的交流,會使學生對他人的真誠性產生懷疑,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同時在利用新媒體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負擔和責任,并根據自己的心情扮演不同的角色,長此以往這種表現和心理狀態會逐漸形成習慣,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形成多重人格,進而導致人格障礙。

(三)新媒體技術的更新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發生重大的變革,同時也面臨著教育內容、形式以及手段方面的創新,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逐漸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模糊,對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水平都產生影響。而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的獨立直覺被剝奪,形成一種虛擬時空的錯誤認知。而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速度遠遠被甩下。特別是思想政治教師以及學生習慣了原有的教育制度和環境,在接受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缺乏對新媒體前沿教育形式的認知和理解。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對策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制造、傳播轉變為小眾化的模式,信息的選擇和應用也逐漸實現自主化。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結合新媒體環境的特點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的正確分析和認知,并學會對不同信息的辨別,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自我教育意識,與教師共同完成思想政治的傳播工作。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注重對各項教育力量和資源的整合,做好學校、社會、家庭以及自我教育多種模式的結合作用,將新媒體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社會信息行業的管理部門需要做好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監管作用,對新媒體環境進行整頓、清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以及科研機構,需要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研究,并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以及需求等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學任務,研發以新媒體為依托的教學方式和數據庫,加強對數字化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建設,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三)提升學生媒介素養,豐富教育內容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尤為重要。媒介素養簡單來說就是學生通過教育或者生活的途徑建立的媒介信息獲取的能力以及信息辨別的能力。學校需要針對新媒體教育的發展形式,開展新媒體知識普及的選修課,并將新媒體教育向其他教學科目中滲透。同時加強對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提升,使學生在新媒體的應用中具有正確的觀念和自律意識,可以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并遵守新媒體道德,合理發布和獲取信息資源。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優勢,同時也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中,還需要注重對優勢的利用以及挑戰的迎接,通過轉變教學思想,優化教學資源以及提升學生媒介素養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參考文獻

[1] 焦瑩瑩,丁寧.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評《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領導科學,2019(7):127.

[2] 周俊屹.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評《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聞愛好者,2019(1):后插15.

[3] 楊月.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現代交際,2019(2):203,202.

[4] 姜力源,李彧.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神州,2019(3):181.

*通訊作者:范宏民,江蘇大學。

猜你喜歡
新媒體環境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媒體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策略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數學教育方法的優化
試析央視六一晚會的視覺傳播及創新路徑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