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喪斯文識篆書

2019-12-02 04:27吳啟雷
看歷史 2019年11期
關鍵詞:小篆篆書楷書

吳啟雷

學書法的孩子,剛接觸書法選擇字帖時,多數會從唐代楷書入手。為什么呢?因為唐代楷書發展得相當輝煌,不論是用筆的方法,還是漢字結體構成的理論探索,都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境界。今天所說的“楷書四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前三者都是唐人,這本身也很能說明唐代楷書書法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學習書法從唐代楷書作品入手,也是常情。

可是,唐代是如此輝煌的一個歷史時期,楷書書法只不過是唐代書法殿堂的組成部分。至于我們所知曉的漢字六體中的其他字體,唐代也不乏代表書家。比如草書有張旭、懷素、高閑,行書有杜牧、唐太宗李世民、唐明皇李隆基,隸書有史惟則、蔡有鄰等隸書四家,甚至是篆書,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很少輝煌過的字體在唐代都有人專門去研究書寫,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本文要介紹的李陽冰。

在正式介紹李陽冰和他的篆書書法之前,我們還是很有必要對篆書書法或者是篆書這種字體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篆書是中國古代六體書法中最古老的一種,書法上有大篆、小篆之分。不過,大篆本身就是一種不太科學的定論。而且,在古文字學中,我們也無法給大篆一個有效的定義。嚴謹地說,篆書只有小篆而無大篆。

但是,在中國古代書法里,又時常會將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籠統地歸入篆書一體中去。所以,有時候,甲骨文和金文,盡管它們在古文字學中是非常不同的字體,但是在書法里,時不時地,大家還是會把他們統稱為篆書。

李陽冰所寫的篆書是小篆,與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都有不小的區別。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以國家強制力在全國推廣的正體字,是“車同軌,書同文”政策的載體,對于結束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文字的混亂現象有積極意義。這種字體傳說是秦丞相李斯所創。今天現存的秦代摩崖石刻中也有李斯的作品。

但是,雖然小篆是國家規定的標準文字,也就是正體字,但是這種文字實際上卻并未得到推廣。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小篆字體書寫比較復雜。小篆是在以石鼓文為代表的秦系文字基礎上進一步規范書寫而來,實際上是結構復雜的金文字體的進一步簡化之后的結果。結構復雜是小篆與生俱來的弊端。此外,小篆書寫講究每個字結構上的對稱,甚至是筆畫的對稱。顯然,這就對書寫小篆的人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因此,當小篆被國家強制推行使用的時候,秦天下的大多數人所使用的字體卻是早期的隸書一一古隸。古隸早在戰國時期就在大規模使用了,它是隸書的前身,也是在金文字體的基礎上將書寫筆畫簡省之后而來的字體形式,在各諸侯國都很有群眾市場,除了特殊場合需要使用各國正式使用的金文字體外,大多數情況下的文字表述,人們都會選擇用古隸去書寫。不因為別的,只因為隸書書寫簡單,沒有那么多復雜的條框約束。

實際上,漢字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在不停簡化。隨著漢字書寫的普及,普通百姓更愿意選擇使用經過簡化了的漢字。而秦始皇推行的小篆是一種書寫很復雜的“繁體字”,百姓當然不愿意使用它。久而久之,小篆的使用就名存實亡了。

二是因為秦天下的短暫。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至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這期間短短12年時間是秦相對比較和平的時間。12年時間,讓一個政府去推行一種文化政策并使之能夠深入人心是很有難度的。更何況這12年時間,秦天下也并不太平。秦朝廷的短命,就使得秦的政策和文化不太可能在天下生根發芽。小篆字體也是如此?;蛟S,秦天下如果如唐宋那般,動輒三百年時間,或許小篆書法能在后代更加燦爛??刹恍业氖?,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秦的天下只保有了15年不到的時間。秦朝的短命,也是小篆書法沒法普及的重要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秦朝統治長久,帝國大力推廣小篆字體的普及,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最多就是小篆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數量有所增加,本質上依舊無法讓小篆字體被后人千秋萬代用下去。原因當然也很簡單,隨著漢字的持續簡化,書寫復雜的小篆書法遲早被隸書取代。至于隸書,在魏晉時期進一步演化為行書一楷書,以及章草一草書兩大字體,自己也不可避免地因為漢字簡化的潮流而最終被日常書寫所拋棄。

小篆字體書寫的實用性比較差,所以就直接導致了小篆書法的規模不大。但是這并不妨礙小篆書法文化韻味的厚重。而實際上,隨著隸書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小篆雖然在實用性上比較差,但小篆的文化意義則相對增強了很多。這也是后世碑刻作品中,碑額時常以篆書書寫的原因。

回到李陽冰的話題上來。李陽冰是盛唐時期河北趙縣人,他的書法主攻就是小篆。李陽冰小篆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不多,不過就史料記錄來看,李陽冰的小篆書法在當時還是頗負盛名的?!扒刎┫嗨棺儌}頡籀文為玉箸篆,體尚太古,謂古若無人,當時議書者皆輸伏之,故拔乎能成一家法式,歷兩漢、三國至隋代,更八姓,無有出其右者。嗚呼!天意謂篆之道不可以終絕,故受之以趙郡李氏子陽冰。陽冰生皇唐開元天子時,不聞外獎,躬入篆室,獨能隔一千年而與秦斯相見,可謂能不孤天意矣。當時議論書者皆輸伏之,且謂之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備,光大于秦相有倍矣。此直見上天以字寶瑞吾唐矣?!边@段唐人對于李陽冰篆書的評價是很高的。我想,李陽冰篆書書法,在唐代那個楷書鼎盛的時代里能夠做到出類拔萃,為時人稱道,必然是有原因的。而這原因不會只是李陽冰篆書寫得“好”那么簡單。

字無好壞之分,只有風格不同。書法的好與不好,終究是要放在風格、法度等方面去綜合考慮。那么李陽冰的篆書書法的優劣當然也應該放在更寬闊的范圍內去思考,去分析。

秦朝國祚太短,秦人尚且沒來得及對小篆書法的字形進行規范,書寫進行統一,就因為改朝換代,以及隸書的迅速崛起,小篆書法還沒成熟便退出了歷史舞臺。李陽冰常年鉆研小篆書法,通過他的研習,以及他的小篆書法作品流傳甚廣,實際是通過他的努力在秦以后規范了小篆書法的各種書寫和結構形式。后人當然也可以以他的小篆書法作品為范本,更好地去研習這種字體。這對于六體之一的小篆書法的流傳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不過李陽冰的小篆書法最終也沒有擺脫唐人對于書法研究的套路。我們知道唐代人的書法,尤其是楷書非常講究法則。后世對于唐代書法的最高評論就是一個“法”字。所謂“晉人尚韻、唐人重法、宋人尚意”,就是對三個時代書法的特點的總結。

李陽冰身為盛唐人,他對于小篆的研習,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唐代書法重視法度思想的影響。而這種藝術思維習慣,正好補充了小篆書法此前不成法的歷史欠缺。無形中,李陽冰以唐人思維,做了一件本該秦人所做的事情。小篆書法的最終完善,在秦亡900多年后得以實現。李陽冰對小篆書法的貢獻并不是歷史的偶然。即便歷史上沒有李陽冰,也必然會有其他人,在唐代那個注重書法法度的時代里,進一步完善小篆書法的規則。李陽冰絕對不是當時唯一一個,他應該只是當時研習篆書書法中最出類拔萃者。

李陽冰在談論自己的篆書書法時,曾于《論篆》中說過:“常痛孔壁遺文,汲冢舊簡,年代浸遠,謬誤滋多……每一念至,未嘗不廢食雪泣,攬筆長嘆焉。天將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边@段話的意思是說,秦焚書坑儒后,孔家墻壁夾縫保留下來的那些古籍,因為文字古老,已經鮮有人能夠辨識。晁錯雖然求學伏生授經,但畢竟古文字已經不再有那么多人能夠認識。篆書不能被識讀,書寫不夠規范,因此錯別字叢生。李陽冰每想到這樣的現狀就痛心疾首。他致力于小篆書法,并能得“宗旨”,或許正是因為他內心那顆中國傳統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傳承道統學說的正統之心,他口中那句“未喪斯文”,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猜你喜歡
小篆篆書楷書
宋伯軍小篆作品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
楷書的筆勢
楷書
清代篆書第一人
——錢坫
小篆的結構練習(一)
小篆的四個特點
小篆的筆順特點
硬筆楷書3500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