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風險管控思路的土壤污染防治探究

2019-12-02 08:00楊大卜
中國房地產業·下旬 2019年9期
關鍵詞:土壤污染防治策略風險管控

【摘要】想要促使各項土壤污染治理操作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對土壤開展有效保護,合理應用風險管控思路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在有效應用風險管控思路的基礎上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展開探討,其中,對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的局限性也進行了分析,以期為促進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整體水平提升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風險管控;管控思路;土壤污染;防治策略

土壤污染防治本身具有較高的繁瑣性及復雜性,針對個別土壤問題開展處理操作的過程中,可參考水源及空氣污染防治技術及相關對策。實際進行各環節防治操作時,工作人員有必要對土壤的實際情況、污染程度及種類等開展綜合調查及考量,進而有針對性的擇選和應用相應的防治策略及手段,有助于優化整體防治效果。

1、基于風險管控思路的土壤污染防治

1.1高分辨率場地調查技術

該技術主要指基于對采樣密度及監測尺度的有效監測,開展場地調查的一種方法。此方法可將相應場地存在污染物的現實分布狀況及水文地質條件差異較為精準的展現出來,有助于提升場地調查的準確性,開展實效性更高的場地管理及控制操作。該技術一般是經由增量采樣配合相應的檢測工具開展具體應用的[1]。

照比傳統的離散分布采樣來講,增量采樣具有的特殊性更高,主要指一種存在復合型結構的數據分析及采樣方法,促使其實效性良好發揮出來,能夠大幅度提升相應區域樣品采樣的精準性,確保樣品代表性。一般情況下的采樣誤差包括兩種:第一,基于土壤質地空間分布不均衡引發的誤差,又稱之為集合分離誤差;第二,基于土壤污染物濃度不均衡引發的采樣誤差,又稱之為基本誤差。個別學者指出,可以兩種方式對基本誤差進行表達,包括基本偏差及基本方差:

上述公式中,P表示選擇概率;NF表示總體內的組分數量;aL表示總體臨界常數;ai表示Fi臨界常數;ML表示總體質量;Mi表示Fi重量。一般來講,集合分離誤差具體可以表達為集合分離方差與集合分離偏差,實踐應用納管過程中,后者可忽略不計,前者的計算表達式為:

上述公式中, 表示集合因子; (FE)表示基本方差; 表示分散因子。個別學者將此公式加以簡化后,得出:

上述公式中,20代表采樣常數;m表示樣品的質量,單位為g;d代表粒徑的最大值,單位為cm。美國個別環境保護部門提倡采樣基本誤差最大值應≤15 %。

增量采樣主要是經由針對評估場地內部待測土壤開展劃分操作,使其以多個不同決策區域呈現出來,且于各決策區域內部進行數量≥30個的增量樣品采集,隨后基于相應手段開展合并及預處理、二次采樣操作,最終取得代表性最高的樣品分析結果的一種方式。此類采樣方法需要以決策區域對離散的單個采樣點開展替代操作,所以,照比加密的離散采樣方法來講,可發揮出更高的經濟性。實際開展高分辨率場地調查操作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合理選擇進行搭配應用的設備和工具,現如今應用較為廣泛的相關設備、工具包括:靜力觸探、聲波鉆探以及膜界面探測儀等。同時,該技術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和其他風險防治技術進行組合應用,將對場地治理計劃設計和實施的指導性職能充分發揮出來。

1.2適應性場地管理技術

該技術可良好滿足社會及技術發展的現實需求,是一種可發揮出較高實效性的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手段。具體使用該方法的過程中,基于對污染區域場地本質復雜性、地質化學轉化性的綜合分析,實施動態場地管理模式的創設操作,以便于更好的順應未來場地的發展需求。充分發揮該技術的應用實效性,可于社會、人類環境、場地間創建起動態關聯,有助于促進污染場地管理的有效性發揮。

此方法具體由三個部分構成,包括成本效益研究、多目標考量以及審核。其中,第一個部分主要指經由核算的方式,確保場地修復治理及二次開發過程中投入的成本可以和治理開發后所創造的效益得以匹配。多目標考量主要指經由改良目標擇選的手段針對各污染場地管理目標的權重開展量化分析操作,進而達到了解各目標關聯及優先級的目的。審核階段對于適應性場地管理來講最為重要,主要指經由相關專業機構及主管部門的評估審核,針對適應性場地管理開展的全過程審核,有助于更好的確保各環節場地風險管控操作的合理及合法性。

2、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的局限性分析

和所有污染場地治理技術相同,風險管控技術也具有相應的局限性。下文將基于風險管控技術的種類,針對一些相關技術方法的缺陷進行簡要分析。第一,適應性場地管理技術。該技術過于強調對地塊治理成本效益的考量,具體使用過程中,忽略了對低附加值及偏遠地塊存在價值及可能性進行的分析。第二,高分辨率場地調查。此類方法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出現場地調查階段成本增加以及調查流程拖延、時間增加等問題的可能性較高,在效率及時間要求較高的項目中不提倡使用[2]。

第三,工程控制技術。經由該技術的應用,難以達到有效清除污染源的目的,同時,操作及工程設計難度也相對較大,使用過程中,產生失效風險的可能性較高,且具有依賴長期監測等缺陷。第四,被動修復減緩技術。該技術只能應用在某指定污染物和場地的治理過程中。第五,長期監測技術。該技術的應用需要依靠和其他風險管控技術的搭配才可以實現。第六,制度控制技術。該技術具有時效性要求,其實效性的發揮需要依靠基于場地現實狀況對相應政策和法規進行不斷調整來實現。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風險管控的土壤污染防治,是一種具備較高適用性及實用性價值的“鑒于隱患的防治手段”,不僅可以實現有效監督和管理各類土壤隱患的目的,且有助于更好的保護相應區域及其周邊環境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對土壤開展污染風險防控照比針對污染后土壤開展的修復來講,可大幅度降低污染對土壤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更有利于促進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整體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唐夢涵,黃娟,劉倩倩.“十三五”江蘇省土壤監測網絡與能力建設發展簡析[J].中國環保產業,2019(06):63-66.

[2]繆周偉.土壤污染防治背景下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市場、技術發展趨勢及典型案例分析[J].環境衛生工程,2019,27(02):36-40+44.

作者簡介:

楊大卜,性別:男,出生年月:1987年 11月,籍貫:湖南常德,申報專業:環境保護工程,論文方向:土壤修復(重金屬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環境治理)。

猜你喜歡
土壤污染防治策略風險管控
關于冷卻塔的落水噪聲及其防治策略探討
探析生物入侵對我國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及防治策略
重金屬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黔西北某煉鋅渣堆場周邊土壤及農產品重金屬污染研究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風險考量與管控
52例眼外傷致繼發性青光眼的臨床研究
淺談集中監控開關實傳試驗的“三步控制法”
建筑施工用電的安全隱患與防治策略
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
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管控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