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給排水設計和規劃中常見問題分析

2019-12-02 08:00戚志敏
中國房地產業·下旬 2019年9期
關鍵詞:設計規劃海綿城市給排水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內部雨水滲透能力嚴重下降,不僅阻礙城市發展,而且給人們日常生活出行造成諸多不便?,F階段如何利用市政給排水技術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滿足人們日益增高的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要求,是市政建設行業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針對當前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存在的問題,分析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給排水設計和規劃措施,為市政給排水技術應用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問題;海綿城市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建設規模、城市化功能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傳統市政給排水技術雖然在施工工藝、設計規劃方面取得較大的階段性成果, 但已無法滿足現代城市建設規劃需要,尤其是在雨季城市內澇問題日益突出,必須針對現階段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環節存在的問題,結合現代城市建設特點,引入更加先進合理的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理念。

1、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1給排水系統設計規劃不合理

在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過程中,設計人員往往注重市政給排水系統地下部分的設計與規劃,而忽視地上城市基礎建設設施的結構特點,使地上城市基礎建設設施或建筑物不能與地下給排水部分形成有機的整體,導致市政給排水系統運行不暢。

1.2未考慮復雜氣候條件

近年全球氣候條件發生較大改變,導致部分城市會突發氣候變化,由于市政給排水系統在設計、規劃時未充分考慮城市復雜氣候特點,城市整體排澇能力非常有限,導致市政給排水系統超負荷運行,同時,一旦城市發生嚴重滯水,市政給排水設計將難以應急處理突發內澇災害,給城市建設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1.3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

根據自然生態系統數據表明,通常情況下降水量的20%匯入河流流走,而剩下的80%降雨量會滲透到地下。但是隨著城市化規模的不斷快速擴大,城建吞噬了城市部分湖泊、河流,導致只有20%雨水可以通過滲透形成地下水,城市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以至城市保水量非常有限。

2、海綿城市理念下市政給排水設計對策

2.1人行道設計

人行道作為市政建設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可以充分體現市政項目在發揮城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傳統的人行橫道通常采用的是不透水路面施工技術,當雨季來臨時會導致人行道打滑、甚至嚴重積水,不僅影響行人安全出行,而且對行車交通順暢構成嚴重威脅。通過將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引入到人行道設計規劃環節中,使用透水性能更好的道路施工材料,通過控制人行道路面溫度、濕度,提高城市地下水資源補給利用率,同時,確保梅雨季節來臨時雨水能夠迅速滲透到地下,有效形成地下水而不會造成道路積水。另外,給排水設計規劃人員應根據人行道布局特點,在不影響周圍其他基建設施設置的情況下,在人行道地下適當位置鋪設排水管道,以此保證道路地下土壤的滲水性。

2.2車行道

隨著城市汽車交通樞紐的不斷擴容,車行道成為市政道路建設的關鍵環節,而傳統車行道施工技術材料的透水性較差,一旦遇到陰雨天氣會出現嚴重道路積水問題,不僅不利于地下水的形成,而且會導致車行道產生熱島效應,影響城市整體氣候環境。而海綿城市理念下的車行道路面施工工藝和施工材料具有較好的透水性,能夠有效控制地表水徑流量,增加地下水補給量。在城市車行道具體設計、規劃過程中,基層、中間層采用透水性較差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材料,防止路基受到雨水破壞、侵蝕,而車行道最上層則可采用透水性能較強的瀝青混凝土施工材料,同時,車行道內坡度范圍通常為0.5-5%,車行道拱橫坡度則通常設置為1.5-2%,這種設計參數能夠明顯提高車行道雨水排放效率,提高車行道的排水能力。在車行道上出現雨水時,雨水會順著橫坡排放到車行道盲溝中,并直接引流到車行道旁邊的綠化帶中,在提高雨水資源再利用率的同時,有效解決城市車行道滯水問題。

2.3綠化帶

城市綠化帶是城市地下水形成的重要途徑,在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過程中,給排水系統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到綠化帶的雨水收集功能,通過透水路面排放收集道路中的雨水,而綠化帶設計高度通常會低于路面10-15cm,同時均勻設置布局雨水口,雨水口高度在路面與綠化帶土壤水平面高度中間為宜,并根據綠化帶結構特點以及施工現場地形條件,合理設計導流設施,有助于雨水快速、分層排入地下。綠化帶設計還應考慮對雨水的過濾作用,以此確保水體的潔凈性。因此,在綠化帶排水設計與規劃中,通常會在綠化帶上設計鋪放一層種植土,再填鋪一層礫石層,并在上面安裝相應的滲透管。這種綠化帶施工工藝不但可以對雨水進行充分過濾,而且能夠促進雨水滲入地下,快速形成地下水。

2.4附屬設施

對于城市道路附屬設施的給排水系統設計、規劃,在路肩邊溝設計、規劃環節中,必須注意混凝土材料型號的選擇,并控制好施工材料配比,在提高附屬設施施工材料的美觀度的同時,增強附屬設施的排水、滲水能力,防止水體淤積。在附屬設施周圍適當增設植草溝,增強其雨水凈化、滲透的作用。另外,在路緣石鋪設環節,給排水系統設計與規劃人員應結合路緣石材質特點,設計合理的鋪設方案,加快雨水匯集速度,有利于雨水徑流入綠化帶、雨水口內,防止路緣石位置出現積水。

2.5與城市綠地的連接

城市綠地也是市政給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綠地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同時,還可以分流市政道路徑流,提高城市整體排澇能力。城市綠地給排水形式主要包括植被緩沖帶、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滲透渠、植草溝等。給排水系統設計人員應結合不同城市建設環境特點,選擇合適的城市綠地與道路連接方式。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城市,利用雨水截污凈化技術,引流水體到固定排放點,防止在梅雨季節出現徑流匯集的情況,而降低城市排澇能力。地下水資源匱乏的城市,通過合理規劃設計排水管,提高雨水凈化處理質量和效率,從而增強雨水資源再利用以及容積能力。對于河流湖泊嚴重污染的城市,關鍵是通過植草溝、植被緩沖帶等技術控制水體污染,改善水資源再利用率,提高城市徑流流量。

結語:

市政給排水系統對城市建設和發展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在給排水系統設計、規劃階段就應結合城市環境特點,設計相應的市政給排水規劃方案,通過將海綿城市理念引入到給排水系統設計和規劃中,結合城市綠地、綠化帶布局特點,不斷優化市政設施排水性能,此舉不僅有效提高城市水資源再利用率,而且能夠明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羅軍.論“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材,2017(03):67-68.

[2]姬建華.芻議海綿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門窗,2017(8):150.

[3]劉琳,楊春紅.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7(02):198-199.

作者簡介:

戚志敏(1987),性別:男,籍貫:江西省贛縣,工作單位:贛州市工程咨詢中心,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市政給排水。

猜你喜歡
設計規劃海綿城市給排水
園林園藝植物景觀的設計與規劃研究
高速公路附屬建筑設施的規劃設計分析
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工程設計與施工
“海綿城市”理念下,構建低影響雨水開發系統的研究綜述
探究城市給排水施工中的常見問題與處理
頂管施工在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為何要建“海綿城市”
連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