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軍偉業持續長久的支撐力量(續一)
——新中國70年軍事文化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2019-12-06 17:02胡耀武
國防 2019年6期
關鍵詞:我軍強軍軍隊

胡耀武 潘 豐

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后,經歷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三個發展階段,軍事文化建設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掀起三次發展高潮,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和飛躍,創造了非凡的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軍事文化彰顯了經久不衰的磅礴力量,不僅是我軍成長壯大、克敵制勝的“法寶”,而且對全民族產生了巨大精神影響,為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應深入貫徹習主席“打造強軍文化”的戰略思想,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軍事文化建設的歷史責任,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

二、70年來我國軍事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

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部深刻的教科書。新中國70年,是強國強軍的70年,也是社會主義文化、軍事文化繁榮發展的70年。軍事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深深扎根于強國強軍的偉大實踐,不僅為軍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對統一中華民族的思想意志、凝聚中華民族的智慧力量,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影響,也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首要前提

國無魂不立、軍無魂不強、人無魂不生。充分認識軍事文化的戰略價值、始終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地位和堅決貫徹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要求,這是我軍保持人民軍隊性質和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也是加強軍事文化建設的首要前提。

一是充分認識軍事文化的戰略價值。一個民族的生機與活力離不開文化的影響,同樣,一支軍隊的作風與士氣離不開文化的塑造。在長期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高度重視軍事文化建設,并將其作為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的戰略任務,作為核心工程,納入軍事建設規劃之中。從“以提高文化作為首要任務,使軍隊形成一個巨大的學?!?,到“把部隊建設成為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從“軍隊精神文明建設要始終走到社會的前列”,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再到“加強軍事文化建設,打造強軍文化”。所有這些思想和實踐要求,都充分表明,我們黨對軍事文化建設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戰略高度,凸顯了時代價值意義,指導著軍事文化建設始終保持正確方向。

二是始終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地位。我軍作為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決定了軍事文化的政治屬性。只有始終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地位,才能使軍事文化建設更好地抓住關鍵。在軍事文化領域,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與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這些深刻闡明了中國軍事和軍事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回答了軍事領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而且為軍事文化建設保持正確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是堅決貫徹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要求。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解決了新型人民軍隊如何創立、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問題,這是軍事文化的最主要特征。進行軍事文化建設,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擺在首位,堅持黨統領軍事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持續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官兵,統一思想認識。堅持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政治委員和政治工作機關制、支部建在連上等黨領導軍隊的基本制度。大力加強軍隊各級黨組織領導文化建設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堅決抵制和批駁“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確保人民軍隊正確方向不偏離。

(二)堅持為提高戰斗力服務是根本指向

戰斗力決定了軍隊能否打贏戰爭,關系著軍隊的興衰成敗。作為反映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踐的軍事文化,必須始終著眼于戰斗力的提高,而且必須始終為這一根本指向服務。

一是推動軍事訓練轉型。軍事訓練是實現戰斗生成和提高的基本途徑,也彰顯著軍事文化的戰斗屬性。無論是20世紀60年代的群眾性大練兵大比武,還是20世紀80年代的諸軍兵種合成訓練;無論是20世紀90年代的科技練兵,還是新世紀新階段的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以及新時代聯合作戰訓練,我軍始終以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創新成果武裝官兵頭腦,不斷端正軍事訓練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打什么仗、仗怎么打”這個重大問題,廣泛開展革命英雄主義、強化戰斗精神、提高打贏能力、履行使命任務的教育活動。廣大官兵為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而戰的堅定意志不斷強化,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充分激發,為推動軍事訓練的轉型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是滿足軍事人才需求。軍事文化始終把培養大量軍事人才作為重要內容。軍事人才是戰斗力提高的決定性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軍始終把培養大批軍事人才作為保證戰斗力提高的根本,進行不懈努力:從不斷興起全軍學習科學文化運動的新高潮、不斷提高廣大官兵科技文化素質,到加強軍隊院校的思想政治建設、不斷調整改革院校專業設置、培訓任務;從全軍廣泛開展“三手”“一專多能”訓練活動,到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從走開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隊干部的路子,到實施人才戰略工程,軍事人才的培養工作不斷深入,造就了大批適應現代戰爭條件下作戰任務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保證了戰斗力提高的人才需求。

三是助力國防和軍隊改革。偉大的變革離不開強大的精神凝聚,強大的精神凝聚離不開深厚的文化認同。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國防和軍隊改革中,通過輿論宣傳形成共識,通過教育引導強化認識,通過建章立制規范行為,通過糾風正氣凝聚人心,通過典型示范激勵士氣,促進了國防和軍隊改革順利進行。尤其是最新一輪劃時代的軍隊改革,不僅僅是規模數量上的調整,更是結構上的重構重塑,其改革的程度之深、難度之大、面積之廣,在我軍歷史上罕見。軍事文化圍繞大局、聚焦中心,廣泛宣傳造勢、深入思想發動、主動作為,有力推動了號稱“史上最牛軍改”落到實處,使人民軍隊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三)堅持統籌“軟”“硬”文化關系是內在要求

通常來說,物質文化是軍事文化中的“硬文化”,精神文化是軍事文化中的“軟文化”。在軍事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兩手抓”的方針,促進“軟”“硬”協調發展,充分發揮軍事文化功能作用,推動軍事文化向戰斗力轉化。

一是以“軟文化”推動“硬文化”。長期以來,我軍高度重視“軟文化”建設,并善于把“軟文化”轉化為“硬文化”。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熱情,促進了我國在很短時間內研制成功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從而提升了軍隊“硬文化”水平,也奠定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改革開放后,軍隊大力弘揚“五種革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激發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力推動了軍隊“硬文化”建設。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我軍進一步加強“軟文化”建設,凝聚起強軍興軍的巨大能量,推動了“硬文化”的建設。

二是以“硬文化”催生“軟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軍通過繳獲、引進等途徑,加強“硬文化”建設,促使人員素質的提升,實現軍事“硬文化”催生軍事“軟文化”。20世紀90年代,我軍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大力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軍隊現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在新世紀新階段,我軍堅持“兩手抓”,強調強化戰斗精神等“軟文化”,同時也加大武器裝備的投入,取得巨大進步。進入新時代,我軍物質“硬文化”得到大幅度加強,倒逼官兵綜合素質提高,促進“軟文化”的建設。

三是“硬文化”和“軟文化”并重。戰爭是綜合實力的比拼,既離不開“硬實力”的對抗,也離不開“軟文化”的較量??姑涝瘧馉?,精神“軟文化”的巨大作用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武器裝備的重要地位,更堅定了“軟文化”與“硬文化”并重的決心,在繼續強化官兵戰斗精神的基礎上,擴大炮兵、裝甲兵等兵種比例,并研發“兩彈一星”。改革開放以后,軍事文化堅持“兩手抓”,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同時,大力加強武器裝備建設,推動了軍隊的全面發展。進入新時代,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成為共識,人民軍隊堅持“軟”“硬”并重,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的同時,大力提高軍隊現代化水平,軍隊全面建設取得更大進步。(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我軍強軍軍隊
我的科技強軍夢
《突破口》,道出我軍制勝密碼
包圍童話鎮的“軍隊”
強軍戰歌
從我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看聯合作戰衛勤動員準備
盛大國慶閱兵見證改革強軍新時代
美要派上萬軍隊阻止“大篷車”
四位軍隊黨代表直面敏感話題
贊強軍
一段往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