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顱CT在老年性癡呆早期診斷過程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

2019-12-06 12:57鄒于虎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指數值側腦室頭顱

鄒于虎

(肇慶高新區人民醫院,廣東肇慶 526238)

本研究重點分析將頭顱CT設備應用在檢查老年人癡呆癥患者病情時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醫院接受的100例老年體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老年癡呆患者與正常接受體驗老年人,各50例,前者設為觀察組,后者設為參照組。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性28例,年齡58歲-83歲,平均年齡為(70.1±3.20)歲,參照組選擇與觀察組資料差異較小的50例健康老年人,最終確定參照組:男23例,女性27例,年齡59歲-82歲,平均年齡為(70.8±3.10)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早期老年性癡呆患者和健康老人分別使用頭顱CT檢查,對比兩組人員的外側腦裂、三腦室、側腦室和額時腦溝寬度,額角、尾狀核指數值,以及平均腦溝寬度值7項指標。

1.2.2 檢查方法 設備儀器:使用西門子Emotion 16排螺旋CT機設備。參數設置:電壓120 kV、電流260 mA、掃描厚度5 mm左右。掃描方式:聽眥線(OM)。操作流程:調整設備、掃描7項腦CT參數測量、用檢驗多元進行回歸分析、生成圖像,最后分別交由2名經驗豐富神經放射學醫師閱片[1]。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計量資料表示方式為均數±標準差(Mean±SD),組間比較經t檢驗,P<0.05證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與參照組外側腦裂寬度值、三腦室寬度值、側腦室寬度值、額腦溝寬度值、尾狀核指數值、額角指數值和平均腦溝競度值,7項頭顱CT指標對比,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目前,老年性癡呆已成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常見表現有精神恍惚、認知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很多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負擔。要降低老年癡呆對患者自身和家庭的影響,就應盡早檢測,通過早期診斷,及時進行預防、護理,避免病情惡化。而在檢查中常用工具設備為頭顱CT,可以在臨床神經科疾病診斷起到重要作用,相較于傳統檢查方式,頭顱CT設備可以清晰地將腦部狀況顯示出來,便于醫師通過三維圖像找出異常之處,提升了老年癡呆病檢測的準確性[2]。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健康老年人一般在55歲-65歲后,腦部會呈現明顯萎縮現象,此類問題屬于生理性萎縮,并無病理表現,而在頭顱CT掃描參數中,衡量額顳葉萎縮程度的主要是外側裂寬度數值,額角指數則體現髓質萎縮狀態,老年癡呆患者腦萎縮程度主要通過額顳葉萎縮體現出來。如果腦部神經元受損,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患者智力障礙,而腦部海馬體主要功能是幫助機體進行學習和記憶,若海馬指數不斷提升,側裂池寬度參數也出現上升現象,說明海馬結構萎縮,臨床診斷結果為記憶功能障礙。而檢測是否存在老年癡呆癥隱患時,需要關注各項數據狀況,結合其中異常數據進行判斷,從而有效診斷老年癡呆癥存在的可能性。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使用頭顱CT設備檢測老年癡呆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檢測中癡呆患者CT參數測量結果顯示,相比于健康老年人,患者的外側腦裂寬度值較小,而與健康老年人的平均腦溝寬度值、三腦室、側腦室和額時腦溝寬度值以及額角、尾狀核指數值6項參數相比,老年癡呆患者的指數更大。說明此類變化并非生理性萎縮,與老年性癡呆患者的神經病理學契合,由此可以判斷,使用頭顱CT檢查方式可以利用各項指數確定是否患有老年癡呆癥,利于患者及早接受治療,臨床應用中應給予高度重視。

表1 兩組頭顱CT掃描結果對比(Mean±SD)

綜上所述,頭顱CT設備在早期診斷老年人癡呆隱患時具有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可以幫助患者確定病情狀況,并實施早期干預治療,提升了臨床干預效果,具有較高使用價值,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指數值側腦室頭顱
郭亮:“甘愿為黨獻頭顱”
分析產前超聲診斷孤立性側腦室不對稱妊娠結局
147例側腦室增寬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對對?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對
油菜花
嵇康·絕響
側腦室注射DIDS對缺血再灌注腦損傷大鼠神經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我國各地區官方微博綜合績效的指數法測評
——兼析少數民族地區官方微博綜合績效現狀
側腦室三角區病變的手術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