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和CT技術對鼻咽癌T分期中的診斷效果對比

2019-12-06 12:57區錦威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鼻咽斜坡鼻咽癌

區錦威

(中山市古鎮人民醫院,廣東中山 528400)

臨床上較為常見鼻咽癌患者,屬于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可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分析得出,目前臨床上診療鼻咽癌的進步較大,但是患者經過治療后,疾病依然容易復發,因此臨床上十分重視鼻咽癌患者術前準備的分期[1],進行了相應研討,有助于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有助于判定患者預后。分析得出,利用X線診斷鼻咽癌患者,診斷要求不能獲得有效滿足,因此臨床上提出了MRI和CT技術,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本組實驗中入組48例患者,研究課題是分析鼻咽癌T分期中運用MRI和CT技術的診斷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從我院選擇48例鼻咽癌患者,時間2018年7月-2019年6月,確診辦法是病理學檢查,男女比例是28:20,年齡分布是26歲-71歲,中位年齡是52.5歲,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及泡狀細胞癌分別是24例、2例、2例。

1.2 方法 分別開展MRI和CT技術,所得結果分別納入A組及B組。

A組:告知患者保持平穩呼吸,利用GE 1.5 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為患者開展相應診斷,對于患者頭頸部來說,應使用專用8通道相控陣線圈,自患者頭頂開始,至患者鎖骨頭下緣下2 cm,為患者實施常規掃描及增強掃描,對比劑選擇釓噴酸葡胺,劑量0.1 mmol/kg,層厚、層間距、翻轉角度分別設定為6 mm、1 mm、90°,在ACD圖上找出受累椎前肌、原發病灶、斜坡相應位置,測量ACD值,取平均值。

B組:利用GE16層螺旋CT掃描機為患者開展常規掃描,增強掃描選擇冠狀位及顱底軸位,自患者中腦起,至患者第六脊椎下緣止。

檢查后1周內,為患者開展手術治療,獲得病理結果[2]。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計算數據過程中使用SPSS 19.0軟件,統計學差異存在表示為P<0.05。

2 結果

兩組診斷結果在T2、T3分期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兩組診斷結果在T1、T4分期方面存在統計學意義,A組明顯更高(P<0.05);A組鼻咽壁、椎前肌的ACD值明顯更低,斜坡的ACD值明顯更高,對比正常組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A組中,鼻咽壁、椎前肌、斜坡的ACD值分別是(0.752±0.024)mm2/s、(0.768±0.074)mm2/s、(0.761±0.088)mm2/s,正常組織中,鼻咽壁、椎前肌、斜坡的ACD值分別是(0.995±0.097)mm2/s、(0.991±0.171)mm2/s、(0.555±0.021)mm2/s(t=16.848、8.291、15.775,P<0.05)。

表1 兩組診斷結果對比(n=48)[n(%)]

3 討論

在惡性腫瘤中常見鼻咽癌患者,隨著臨床上對于診斷技術研究的加深,鼻咽癌檢出率逐年增加。分析得出,由于鼻咽部位置較深,運用影像學檢查,可發揮輔助診斷作用,可評估患者病變情況,常用CT及MRI[3]。

CT是常用的診斷方法,可對病灶組織代謝情況、生化變化及周圍骨結構破壞情況進行清楚反映。MRI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方式,較為先進,組織分辨率較高,具有多方位成像能力及優越的軟組織分辨率,臨床特點還包括多平面斷層、薄層及動態增強掃描,可對患者鼻咽部具體解剖結構進行清晰顯示,對比CT,患者軟組織浸潤腫瘤邊界更加容易確定,可用于放射治療病灶部位準確定位及放療后腦損傷評價中,臨床運用價值較高。

臨床實踐得出,鼻咽癌T分期中運用MRI技術,可行性較高,可對原發瘤及其鄰近受累結構進行很好的顯示,臨床參考意義較大。

本組實驗結果得出:在T1、T4分期方面,兩組診斷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對比正常組織,A組鼻咽壁、椎前肌的ACD值明顯更低,斜坡的ACD值明顯更高。

綜合以上數據及結論得出,鼻咽癌T分期中運用MRI技術的診斷效果更加理想,明顯優于CT,值得臨床推薦。

猜你喜歡
鼻咽斜坡鼻咽癌
信仰的“斜坡”
全程優質護理在門診纖維鼻咽鏡檢查中的應用
中醫藥治療鼻咽癌研究進展
夢是長長的斜坡(外一首)
鼻咽頂后壁增厚的MRI表現及臨床意義
鼻咽通氣道在腦血管造影術中的臨床應用
鼻咽癌的中西醫結合診治
64排螺旋CT對鼻咽癌的診斷價值
無軌斜坡道在大紅山鐵礦中的應用
不同方式鼻咽部活檢術診斷鼻咽癌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