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019-12-06 06:26黃羅醒張晨龍
商情 2019年47期
關鍵詞: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存在問題

黃羅醒 張晨龍

【摘要】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這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同樣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傲立于世界東方的重要基石。而我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就是由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文化匯聚而成,缺一不可,所以在科技發達,社會高速發展,民族文化受到強烈沖擊的今天,如何保留和傳承本民族優秀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積極發展,是當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嘎多村作為一個佤族聚居的村寨,不論是在佤族文化的保留和傳承還是與其他民族文化的溝通交流以及自身發展都做得很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全球化背景;存在問題

一、月亮古寨嘎多村本民族優秀文化的保留與傳承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類文化層出不窮、紛至沓來,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許多民族的語言、文字以及風俗習慣等都因為后人沒有很好的保留和傳承而漸漸消失,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流失都是我們璀璨中華文化的損失,讓人痛心。而嘎多村的佤族同胞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仍能夠較為完好地保留和傳承本民族優秀的文化,其中也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

(一)語言文字傳承

佤族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嘎多村每一位村民都會說佤語,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教導,所以嘎多村的佤族孩子基本會說話就會說本民族語言。在嘎多村內有一所供一至四年級孩子念書的小學,老師一般都用漢語教學,除了普通小學需要學習的課程外,嘎多村小學還單獨設立了“佤語”這門課程,不僅規范了孩子們佤語的發音,最重要的是教授了孩子們佤族的文字,讓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都能得到很好地傳承。

(二)傳統服飾

佤族傳統服飾以黑色為基調,男子多纏黑色包頭,著黑色或紅色短衣和黑色寬腳褲;婦女服飾則是上穿坎肩式無領無袖貫頭衣,下著筒裙,佩戴銀或竹篾制成的頭箍、項圈、項鏈、腰箍、手鐲等首飾。嘎多村每一位佤族人民不論男女老少都有由自家制作或購買的本民族服飾,為增強民族認同感,民族服飾一般會在例行打歌、逢年過節和村寨中舉辦活動等重要場合時穿著。

(三)歌舞特色

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之說,其舞蹈“木鼓舞”、“甩發舞”等都擁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曾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比賽中獲獎,其民族歌曲也朗朗上口,富有影響力,例如代表作《阿瓦人民唱新歌》。嘎多村的佤族同胞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廣為流傳的佤族民歌《月亮升起來》就是在嘎多村所創作,嘎多村民每隔十天會在村廣場上舉行熱鬧的全村打歌活動(一起跳佤族舞蹈,唱佤族歌曲),每到逢年過節或村上有重要活動時,村上還會舉辦正式的歌舞晚會,全村人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其樂融融。這些活動對本民族的歌舞文化都是一種很好的傳承與發揚。

(四)禮儀

佤族人豪爽好客,有很濃厚的迎賓茶文化和酒文化,嘎多村寨也很好地保留了這一禮儀,上寨以茶文化為主,下寨以酒文化為主,所用的酒和茶都為自家制造,酒為自釀的“泡水酒”,度數較低沒有經過發酵,常飲泡水酒不但于身體無害,反而有益健康,茶為自家種植的普洱茶,通常泡得很苦,有很好的清涼效果。無論是酒文化還是茶文化,迎接賓客的大致禮儀都是相同的,首先賓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一杯酒(茶)依次遞給客人,客人用右手接過后盡數倒在火爐坑邊,意為敬祖,然后主人再倒滿被子和客人一起把酒(茶)喝干。

二、加強民族團結,積極交流,博采眾長促發展

各民族在保留和傳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要注意同其他民族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民族文化交流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通向文化繁榮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必由之路。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社會實踐的產物,有其長處,也有其局限,只有從其他文化中博采眾長、吸收營養,才能永葆青春,具有活力。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長期的交流和碰撞中慢慢了解,再從彼此了解到逐漸認同和尊重,最后做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實現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和彼此離不開。真正踐行“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句話。嘎多村在很好地傳承與發揚本民族文化的過程中也做到了這一點。

(一)教育方面

嘎多村是一個愛學習、重教育的村寨,雖然物質條件很貧困,但在長期與外界交流與學習的過程中,村民有著很好的教育理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學習氛圍也相對較好,每年嘎多村通過高考考上大學的學生數量在單甲鄉所有的村寨中都位列第一,在2019年高考中嘎多村還出了一位滄源佤族自治縣的高考狀元。在教育資源方面嘎多村現設有一所教育設施完善的小學,教育范圍包括一年級至四年級,高年級學生將被送到鄉鎮或者縣城的中心校區學習,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以求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因為讀書學習這條能夠實現“寒門出貴子”的路,許多嘎多學子有機會到外面學習更多知識,接觸更多優秀文化,在掌握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博采各族文化之眾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學成之后帶著自己所學的先進知識,回到家鄉促進家鄉和本民族的發展。

(二)文化習俗交流方面

民族團結和進步需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首先就需要交流,要先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再從了解到慢慢認同和尊重,最后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實現團結共同繁榮,彼此離不開。由于嘎多村距離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的距離都較近,因為交通都比較便利,所以村民能到縣城接觸到漢族、傣族、拉祜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機會較多,通過長期的交流和交往以及書本上的學習,嘎多村的佤族同胞也了解了許多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在交往中尊重和認同其他民族的文化,逐漸也會過春節、端午節等漢族節日,在傣族同胞舉行潑水節時也會參加,在交流交往過程中大家也互相學習,博采眾長,最終實現共同進步與發展,都逐步樹立起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意識,努力做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猜你喜歡
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存在問題
淺談貴州地區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
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運用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論仡佬族作家王華小說中的鄉村鏡像與民間想象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