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億聯銀行的“進擊”平衡術

2019-12-12 07:06宋怡青
財經國家周刊 2019年25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銀行

宋怡青

銀行已經進入了“數字化下半場”,普惠、科技、責任、細分這些關鍵詞正在賦予這個行業以溫度。

國有大行的“頭雁”作用、股份銀行的業務技術、城商行的本土優勢……銀行數字化已成熱土。其中,新興的互聯網銀行,依靠科技優勢和大股東流量資源,服務了大批互聯網端的長尾客戶,成為銀行重要的一端。

盡管互聯網銀行寥寥數家,但是憑借技術創新、生態整合、智能風控、場景設計等手段,它們逐漸突破普惠金融難題,尋找到了業務模式的新路徑。

億聯銀行是全國僅有的四家獲批從事線上信貸業務的互聯網銀行之一。

吉林億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的業務拓展,正是這一行業的縮影。作為東北首家獲批開業的民營銀行,億聯銀行也是全國僅有的四家獲批從事線上信貸業務的互聯網銀行之一。目前億聯銀行已經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方式,在線為客戶提供存款、貸款、支付、結算、電子票證、賬戶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務。

盈利 2019年上半年,億聯銀行凈利潤5062.2萬元,成立兩年來首度實現扭虧為盈。

近幾年,開放和科技是銀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得益于對科技的持續提升,致力于為民營、小微企業的深度服務,即便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億聯銀行也儼然成為行業的探索者,既做到了依靠科技研發,內生增勢成長;同時也實現了借助合作,外擴普惠大眾。

截至今年上半年,億聯銀行資產總額為281.24億元,相比2018年底的134.36億元增長109%;營業收入4.51億元,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4701萬元增長859%。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億聯銀行凈利潤5062.2萬元,成立兩年來首度實現扭虧為盈。

未來,作為“新生”的億聯銀行仍要追趕行業大佬的腳步。而隨著中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億聯等互聯網銀行的想象空間與日俱增。

外擴:開放銀行 普惠大眾

在金融科技“船到中流”的當下,無論是大中銀行抑或互聯網頭部企業都競相選擇“開放”,前者表現即為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并無一個確切的概念,它意味著一種全新的銀行業態,促使銀行服務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全面回歸以用戶為核心。簡言之“用戶在哪里,銀行的服務就在哪里”。

伴隨著金融市場改革與金融科技的興起,近年來,從新興的民營銀行,到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紛紛向開放銀行轉型。譬如,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都對外明確釋放了打造開放銀行的信號。

作為一家新生的民營銀行,億聯銀行既沒有廣闊的線下網點,也缺乏自身場景建設,所以在成立初期,秉承“數字銀行,智慧生活”的定位,即把開放銀行定位成發展戰略,提出要建立金融連接器。這個“金融連接器”要連接金融機構、數據公司、場景平臺等,通過整合各方面的優勢,形成以信貸、支付、賬戶、數據為核心的服務生態,實現共同發展。

本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億聯銀行打造開放銀行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連接,將億聯銀行服務體系通過API、SDK的方式輸出給場景方;第二個階段是開放,將自己的資源開放給合作伙伴;第三個階段是生態,通過前兩個階段建立起金融服務市場,形成生態。

目前,億聯銀行已經初步建立了開放銀行的整體業務架構。首先,以數據中心為支撐,依靠分布式技術、容器技術、微服務技術,將傳統的銀行服務實現了碎片化。其次,通過“億金山”“億金付”這兩個工具支撐B端和C端用戶,繼而初步搭建了開放銀行框架。

在開放銀行戰略的指導下,億聯已經與美團、京東、百度等多家平臺建立了廣泛連接,在消費金融、農村金融等普惠金融領域進行了創新。

在消費金融場景,通過“秒級響應”的體驗和“千人千面”的差異化定價,億聯銀行已經累計在線服務1500多萬貸款客戶,包括大量的C端、長尾客群。截至2019年上半年,消費金融累計放款額突破350億元。

在農村金融方面,億聯銀行利用合作方約1500個線下村級農業服務站,采集農戶土地、經營等相關信息,建立以農戶大數據為核心的風控模型,解決長期以來“三農”金融發展受到物理網點限制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惠農產品“億農貸”,做到了農民申請,自動審批,分鐘級線上放貸。而且一次授信,循環使用,隨用隨支,隨有隨還,按日計息、節省了農民的融資成本。

億聯銀行行長張其廣曾表示,未來開放銀行將加快發展。金融與科技機構將會更緊密合作,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金融服務會更加個性化、無界化。

內生:科技為核 增勢成長

小額信貸之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曾表示,現有的銀行體系是不可能建立普惠金融的,因為這些銀行的基因和出身里面沒有為中小微弱服務的意識,所以發展普惠金融必須是“另起爐灶”。為此他用了40多年建立了鄉村銀行。

但是,在中國這一論述正在被改變。有很多普惠金融由中小型機構發起、運作,他們像鯰魚一樣開創、啟動這個市場。在這背后既有政策的重視,更有科技的驅動。這在新興的互聯網銀行表現更為明顯。

總結億聯銀行兩年“從零到壹”的創業跋涉,或可窺見互聯網銀行下半場的探循。

互聯網銀行具備區別于傳統銀行的一大特征,即為:大數據和云計算相關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精準獲客營銷、風控反欺詐等方面較傳統銀行的表現更為突出。

作為“因科技而立、因科技而興”的億聯銀行,在成立伊始就將科技手段應用于資產管理、授信融資、客戶服務、精準營銷、身份識別、風險防控等各個環節,將服務嵌入生態場景中,使得科技成為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以億聯易貸美團項目為例,一個產品后臺對接的IT系統累計達21個,除了線上貸款平臺外,還包括渠道輸出的共享平臺、金融超市,與賬務處理相關的統一支付、核心系統,與風險策略相關的策略引擎、催收、反欺詐,與監管報送相關的大數據平臺等。

科技發展離不開創新。億聯銀行構建了以人工智能引擎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銀行科技“S.M.A.R.T”體系架構,通過人工智能引擎將客戶與產品進行連接以實現“千人千面”和智能交互。

整個“S.M.A.R.T”架構以微服務和平臺化的設計思路實現差異化、快速的開放共享及渠道適配能力,通過打造共享能力,實現與各類第三方平臺進行快速對接和產品輸出。

另外,億聯銀行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DASeS風控系統”,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風險管理循環和數據算法循環的兩個閉環,對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管理。

快速成長 未來可期

伴隨科技進步而誕生的互聯網銀行,帶著時代的創新印記。從第一家獲批從事線上信貸業務的互聯網銀行誕生,到傳統銀行大范圍涉足線上業務,互聯網銀行也終成熱土。

新環境、新賽道、不換擋即落后的現實,應該如何素描創新、科技、銀行間的大勢圖?總結億聯銀行兩年“從零到壹”的創業跋涉,或可窺見互聯網銀行下半場的探循。

據億聯銀行半年報披露,截至2019年6月底,全行資產總額已達281.24億元,存款總額239.56億元,貸款總額179.58億元,實現營業凈收入4.51億元,優質流動資產充足率267%,撥備覆蓋率600%以上,其營收9.6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0倍。業務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金融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驅動。今年8月22日,央行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這是央行針對金融科技的第一個全局性規劃。

《規劃》要求加強分布式數據庫研發應用,提升數據庫自主可控及安全運行。億聯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半年前,億聯銀行就按其科技戰略計劃開始了分布式數據庫的應用布局,并在2019年11月初率先在銀行關鍵金融聯機交易場景上線NewSQL分布式數據庫,走在了銀行業數據庫應用的前沿。

作為一家互聯網銀行,對于《規劃》中提到的“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和拓展金融服務渠道”,億聯銀行有獨到的規劃。張其廣表示,未來發展還應從兩方面著力。一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二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構建開放合作金融服務生態。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銀行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黃金時代”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獲批籌建 三湘銀行將開業
銀監會再批三家民營銀行
第三家互聯網銀行創立 四川新網銀行于近期開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