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死刑存在之合理性

2019-12-13 11:06
法制博覽 2019年24期
關鍵詞:刑罰刑法犯罪

朱 鈺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人文法律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一、死刑簡述

死刑,也稱極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種刑罰,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兩種情況。因為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所以又被稱為生命刑。因為生命的寶貴價值以及一旦被剝奪就無法恢復的特點,使死刑成為最嚴重的刑罰,又稱極刑。幾千年來即便刑罰種類不斷變化,死刑在我國一直保留著。

死刑最早的產生是和祭祀與復仇有關,中國古代的死刑罰在夏朝出現?!俄n非子·飾邪篇》載:“禹會諸侯之君于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后至,而禹斬之?!迸`社會脫胎于蒙昧的原始社會,奴隸可像其他財物一樣被任意處置,刑制嚴酷。據《尚書·大禹謨》載,夏朝的死刑手段有大辟、燔(用火燒死)、誅、戮等,并產生死刑連坐制度的孥,被處死刑者,除本人被處死外,還要收妻、子為奴。這一刑法制度的出現,標“株連制度”誕生。

商朝在刑罰制度上,總結了夏朝的經驗,創設了許多殺人方法。有炮烙、挖心、醢、葅、脯、誅、活埋等。并將夏的孥刑發展為“族刑”,擴大了死刑連坐的范圍。

周朝統治者奉行“明德慎罰”,重視“德教”,創設頗具特色的死刑等級制度?!缎虝屆份d,周朝的死刑可分為七等,一曰斬,殺之斧鉞;二曰誅,殺以刀刃棄市;三曰搏,去衣磔之;四曰焚,以火燒之;五曰辜,焚裂尸體;六曰踣,斃之市場;七曰磬。春秋時代為我國歷史上奴隸制向封建制過度期,各國死刑據《史記》、《冊府元龜》等載,主要有膊、踣、醢、殺、轘、烹、“族刑”(殺盡犯人一族)等。

戰國以后,封建統治者總結之前所有最殘暴的殺人將死刑向嚴酷的程度推進,秦朝時,所記載的死刑方式高達十一種。漢代死刑方式減為三種,唐朝時期,死刑罪名有二百三十三種。宋朝時期增加到二百九十三種,凌遲這一殘酷的死刑方式興起。清朝時,死刑罪名達到八百多種??梢?,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死刑是當時統治階級一種極其殘酷野蠻的手段。

新中國誕生后,我國堅持嚴格限制死刑的政策,這一政策一直以來指導和影響著我國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動??芍?,在中國,死刑制度存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二、死刑的存廢之爭

著眼于全世界,自從啟蒙思想家提出將死刑廢除的觀點以來,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各國法學界對死刑的存廢問題一直持有較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

讓死刑存在的觀點是:死刑具有巨大的威懾力,是對罪大惡極的犯罪者的一種懲罰,“殺人者償命”,這是中國社會長期以來深入人心的觀念,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保留死刑符合人們的法律觀念;對于一些極其嚴重的惡性刑事犯罪,必然要求有一種相應的懲處方法出現,死刑就是實現社會正義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私刑的最佳手段;符合“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能夠平息被害人及其家屬的仇恨,對受害人及其親屬的心靈起到了一定的安撫作用,體現了對受害者和其他人人權的尊重。同時死刑也起到了警誡他人的效果,刑罰越嚴厲威懾作用越大,殺一儆百,可以預防和遏制犯罪,達到了維護社會的秩序,保護了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的目的。對于罪大惡極,十惡不赦,沒有改造意義的人,死刑可以防止他們繼續犯罪。根據不同國家的國情民意,我國完全可以保留死刑而加以限制適用。

廢除死刑的觀點有:死刑是殘酷的,不人道的,偽善的,處以死刑與殺人同樣殘忍,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權,是復仇型制裁如同謀殺,任何人都不可以剝奪他人生命,包括國家也不可以;死刑并不具有威懾效果,沒有證據顯示死刑會降低犯罪率,所以死刑并不優于其他刑罰;死刑還可能會導致冤殺無辜,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會產生冤假錯案,而被處以死刑后又查出無罪無法有效救濟,要盡可能避免此種損害;執行死刑會讓死刑犯沒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并不能促進對罪犯的再教育。

在世界范圍內,有一部分國家已經廢除死刑,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國家的仍保留死刑制度。從保留死刑的國家里,大致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通過立法減少適用死刑的法律條文;另一種是通過司法途徑嚴格控制死刑的執行。

三、我國保留死刑的理由

2011年挪威發生爆炸和槍擊案件,致92人死亡,場面血腥殘忍,挪威沒有死刑,警方稱,兇手最高可能有21年監禁。這是多么可笑!所以死刑的存在恰恰體現對生命權的尊重,對于盲目的廢除死刑是不理性的。

就我國具體國情而言,現實情況是:

(一)人口眾多、犯罪基數大,我國仍然處于并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大,有些地區人民群眾接受文化教育程度仍較低,法制意識也相對淡薄。死刑的威懾作用無可取代,如果沒有死刑,法律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威懾力,刑法預防犯罪的功能也被很大程度上減弱,將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實踐證明,保留死刑還是能夠起到發揮其威懾功能,預防和遏制犯罪活動,有效的打擊惡性刑事犯罪活動犯罪分子,防治壞人在死刑廢除后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所以死刑作為最有威懾力的懲罰手段還是能很好的發揮維護社會治安,有效地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功能,并且我國還存在死緩制度已經把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范圍盡可能的縮小到了最低限度。

(二)我國目前的社會治安狀況還比較嚴峻,一些惡性的刑事案件尤其是侵犯公民人身生命和健康的犯罪依然猖獗如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犯罪時有發生,黑社會性質團伙依然殘存,嚴重的經濟犯罪如貪污腐敗等現象也比較嚴重,令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20歲的楊某因多次向父母要錢未得到滿足,將父母活活打死,逃跑過程中又殺害17名村民;上海一男子與妻子爭吵并將妻子活活勒死后將尸體放在冰柜冷藏3個多月,期間還用妻子身份證與其它女子開房,透支妻子信用卡到處旅游;李某因不想支付房租殺害房主一家四口,還將彌留之際的房主女兒強奸;趙某因曾經在上中學時被欺負,殺死9名該中學放學回家的無辜學生;還有轟動全國的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的莫煥晶案;這一個個血腥的案件告訴我們,人們如果為行兇者人權呼吁時,被害人的人權如何恢復,被害人生命如何挽回,被害人家屬今后生活怎么繼續!

死刑雖然是原始的刑罰方法,也是應公正的要求而產生的,死刑的執行體現了對被害人生命的尊重,一定程度起到對被害人家屬情感彌補的作用。何況對一部分罪犯來說,改造對他們沒有多少效果,死刑則是讓這類人沒有犯罪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從根本上阻止其在犯罪。據網上調查的數據所知,絕大多數網民反對廢除死刑,足以見得死刑的存在在我國仍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所以現階段廢除死刑是不理智的,不切實際的。

(三)貿然廢除死刑,會造成受害者私下去暴力解決,給社會造成更大混亂和危害。以前有個案例,一位古稀老人強奸,殺害了一個幼女,由于年紀過大未被判處死刑,最后受害者家人將這個老人打死。由此可見“殺人償命”的觀念深入人心,對于嚴重的犯罪行為,死刑體現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必然要求,隨意廢除死刑會造成更多的類似矛盾和問題,社會治安形勢趨于惡化,加重人們不滿情緒,引起更大的動蕩和不安。

(四)即使是經濟發達,法律完善的美國,也是部分州沒有死刑,很多州同樣保留死刑,足以見得死刑的重要性。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也存在死刑制度,他們認為死刑制度可以有效的遏制犯罪并且得到廣泛的民眾支持。所以,死刑制度是作為他們國家司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一些嚴重惡性犯罪行為最適當的懲罰。

(五)我國刑法一貫堅持著少殺,錯殺的原則,“保留死刑,嚴格控制和慎用死刑”是我國死刑的基本政策。中國刑法適用死刑的罪名逐年減少。法律條文中對適用死刑也已經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嚴格控制:

如:死刑適用范圍的限制,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只有刑法分則條款中明文規定了含有死刑的犯罪,才可能被判處死刑,而這些刑法條文只針對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

從法定情節上嚴格限制死刑,即使某些分則條文包含了死刑刑罰,并不意味著觸犯該條文一定會判處死刑,具體條文中會明確規定“罪行極其嚴重”,“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等情節,要加以綜合評判。

犯罪主體上的限制,出于對未成年人保護和人道主義精神,規定了排除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作為死刑的適用對象;即便案件起訴到法院之前,被告人關押時做了人工流產手術的也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可以處以死刑,更不允許為了處以死刑而強制被告人做流產手術。懷孕的婦女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后又因同一事實被起訴的,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判決。

在法定程序上,死刑案件的一審程序只可以由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在死刑復核程序上也限制死刑的適用,明確規定死刑除了是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此外還有實行死刑緩期執行的制度,這是我國獨創的制度,它存在的意義也在于減少死刑案件的執行,發展至今該死緩制度已較為完備,給了罪犯更多生存和改造的機會,絕大部分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會被減為無期徒刑甚至有期徒刑。這就很好的縮小和控制了死刑立即執行的范圍。

以上這些制度都使得死刑刑罰只針對極少數最大惡極的犯罪分子,既體現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又利于社會安定,秩序的和諧,同時也采取了一定的程序和措施來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最終客觀上既保持了死刑本身所具有的強大的威懾功能,同時又貫徹了少殺,慎殺的政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歷史如何發展,死刑都作為最嚴厲的刑罰,每個國家國情不同,不能盲目的照搬照用。對于我國來說,就目前的基本國情還不適合廢除死刑的,不符合我們國家法治進程的發展,違背發展規律,所以應當保留以及嚴格控制規范其使用。2011年的刑罰修正案(八)取消了13個犯罪的死刑,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擬取消9個死刑罪名,這已經意味著我國正在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此外,我國還需提升人民素養,降低犯罪率。因此,目前對待死刑的態度應該是:必須保留死刑,但保留死刑并不能濫用,我國一貫的死刑政策是堅持少殺,防止錯殺。另一方面也要嚴格限制它的適用,盡量減少死刑數量,規范死刑刑罰的審判及執行程序。我國刑法無論總則部分還是分則部分在死刑的適用條件上都做出了嚴格的約束。死刑也有其弊端,大量適用死刑會加劇惡性犯罪的數量,生命一旦被剝奪就無法恢復,故堅持少殺,慎殺,反對多殺,防止錯殺,嚴禁濫殺??傊?,既要堅持發揮死刑刑罰的積極作用,同時又要克服其弊端,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

猜你喜歡
刑罰刑法犯罪
過度刑法化的傾向及其糾正
Televisions
刑罰威懾力的刑法學分析
代運為名行詐騙 構成犯罪獲刑罰
刑法適用與刑法教義學的向度
什么是犯罪?
論刑法總則
刑罰的證明標準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犯罪”種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