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南美白對蝦”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研究

2019-12-13 08:28王志明楊光炫耿相昌莊振湘陳年靜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22期
關鍵詞:南美白對蝦模式水稻

王志明 楊光炫 耿相昌 莊振湘 陳年靜

摘要?為探索在稻田中發展名特優水產養殖生態種養模式,促進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2018年開展了“一季中稻+一季蝦”與“一季晚稻+兩季蝦” 2種“水稻+南美白對蝦”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研究,結果表明“一季中稻+一季蝦”模式產值24.660萬元/hm2,平均純收益10.635萬元/hm2;“一季晚稻+兩季蝦”模式產值44.670萬元/hm2,平均純收益達19.620萬元,2種模式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水稻+南美白對蝦;綜合種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S968.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22-0067-04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an ecological breeding mode for famous aquaculture species in rice fields,thus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we established two kinds of “rice+ Penaeus vannamei” breeding modes,which named “one season of midrice+ one season of prawn” and “one season of laterice + doubleseason prawn” respectively in 201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output value of “one season of midrice + oneseason prawn” mode was 246 600 Yuan per hectare,and the net income was 106 350 Yuan per hectare; while those of “one season of laterice + doubleseason prawn” were 446 700 Yuan?and 196 200 Yuan per hectare,respectively.Both modes had produced?economic,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Rice+Penaeus vannamei;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Mode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學名凡納濱對蝦,俗稱白對蝦或白肢蝦,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與中國對蝦、斑節對蝦并稱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名優蝦類,其生長速度快,味道鮮美,富含高蛋白和必需氨基酸,有補腎壯陽、脫乳解毒之功效[1-2]。南美白對蝦一般在海水中養殖,也可在咸淡水和淡水中生活。近年來,內陸地區不少養殖戶在推進池塘淡化養殖,但養殖模式基本是復制沿海地區的精養或半精養模式,養殖成功率不高,養殖規模也難以突破[3-5]。為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和名特優水產養殖,提高稻田綜合種養經濟效益,創新南美白對蝦高效健康養殖模式,課題組于2018

年在長沙縣安沙鎮宋家橋村開展了“一季中稻+一季蝦”與“一季晚稻+兩季蝦” 這2種“水稻+南美白對蝦”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1?材料與方法

1.1?模式設計?根據湖南省水稻栽培和漁業生產的實際,設計了“一季中稻+一季蝦”(簡稱模式1)與“一季晚稻+兩季蝦”(簡稱模式2)這2種“水稻+南美白對蝦”稻田綜合種養模式(表1)。模式1稻田面積共6.00 hm2,模式2稻田面積共2.67 hm2,2種模式的養殖技術和田間管理措施基本相同。

1.2?稻田選擇?選定的稻田需滿足4個條件:①水源充足,周邊無污染,水質優良,排灌方便,不易受旱澇影響;②稻田土壤保水性好,田間通風采光良好,光照充足;③周邊道路、電力等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進出方便;④稻田集中,適合集中連片發展。

1.3?稻田改造?根據稻田地形、水系條件,按田塊面積0.40~0.67 hm2劃分為一生產單元,按生產單元在稻田周邊開挖寬4~5 m、深1.5~1.8 m的生態環溝,加高、加寬、加固田埂,完善進排水設施,進水口與排水口保持20 m距離,進水口采用80目或100目尼龍過濾袋或細網紗布扎緊固定,阻離野雜魚、蝦、蟹等敵害生物進入,排水口用閘網進行防逃處理。生產區內配套添置增氧機、納米增氧盤等設施。

1.4?對蝦養殖管理

1.4.1?放養前準備。

1.4.1.1?稻田消毒。苗種放養前25 d左右稻田內開始蓄水,水位漫田20 cm后,用生石灰1 500 kg/hm2對水全池潑灑,全面消毒,清除稻田內有害生物。

1.4.1.2?培肥水質。放蝦苗前15 d,環溝中施用氨基酸肥水膏、芽孢桿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培育對蝦天然餌料。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水色為淡褐色或黃綠色,水體pH控制在7.5~8.5。

1.4.2?苗種放養。選擇個體健壯活潑、體節細長、大小均勻、體表干凈、肌體充實、肉質飽滿不渾濁、對外界刺激反應敏捷、游泳有明顯的方向性(不打圈游動)的優質南美白對蝦苗種。未經淡化的咸水苗須經10 d以上的淡化池暫養淡化,苗種暫養池鹽度淡化到外界淡水條件基本一致后方可放苗;已淡化的苗種放養前需經安全試水后方可向稻田投放。蝦苗淡化培育到1.5~2.0 cm為最佳放養規格。當外界水溫穩定在20 ℃以上時,開始投放南美白對蝦苗種,模式1對蝦放苗時間為5月上旬,模式2對蝦放苗時間分別于4月下旬和7月下旬,按45萬尾/hm2的密度放苗,放苗時注意把握好放養時段天氣變化,注意減少苗種應急反應,確保放養苗種質量和存活率[6-7]。

1.4.3?飼養管理。苗種放養前后注意調配控制田間水體內有機物質、浮游生物、水生動物、周叢生物、水草等的生態平衡,最大限度通過生態食物鏈達到田間物種間和諧共生、生態循環利用。苗種放養10 d后開始投喂專用配合飼料,前期日投喂2次,飼養中后期日投喂3~4次,前期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6%,后期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4%,投喂的飼料以1.0~1.5 h吃完為宜。投餌量應根據水溫、天氣、水質肥瘦、對蝦生長攝食情況等作相應調整。采取“四定原則”投食管理,通過設置餌料臺觀察對蝦攝食情況、胃腸飽滿度、蝦體顏色和活動狀態,隨時調整飼養管理措施[8]。

1.4.4?水質調控。對蝦養殖對水質環境條件要求高,水質穩定是對蝦正常生長的關鍵。稻田養對蝦必須時刻關注水體中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總堿度、pH等幾個水質關鍵指標變化,根據天氣、水色、水體透明度、水體藻相、菌相變化隨時調節水質。每30 d向水體潑灑一次EM菌,維持水體生態平衡,每20 d左右用75~150 kg/hm2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水色呈鮮綠色、黃綠色,透明度為30~50 cm。同時根據對蝦生長不同階段對水體環境的要求,在養殖前期盡量減少外部環境進水,中后期視水質、天氣情況適時補充新水,將田溝水位逐步加深到1.5~1.8 m,為確保水體的溶解氧充足,采用水車式增氧機加底部納米增氧盤立體增氧模式隨時開啟設備攪動水體,增加水體溶解氧[8]。

1.4.5?病害預防。采取“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加強病害預防,堅持每日巡塘,根據對蝦生長活動情況、水體環境變化隨時調節改善水質,保持水質穩定,及時補充對蝦生長發育微量元素,及早做好病害預防工作。蝦病防治用藥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執行,不使用違禁藥物[9-10]。

1.4.6?捕撈上市。根據對蝦生產周期和生長狀況,結合市場實際情況,當對蝦達60~80尾/kg規格時,采用地籠或干池的方式適時起捕,逐步上市銷售。

1.5?水稻種植管理

1.5.1?稻種選擇。選用適合長沙當地稻田綜合種養,具有抗病、抗蟲、抗倒伏等特點的優質水稻品種,中稻栽種農香32、玉針香、黃華粘等品種,晚稻栽種岳優9113、天優華粘等品種。

1.5.2?稻田平整。在水稻栽插前10 d內進行稻田施肥、旋耕、平整。

1.5.3?水稻栽插。中稻栽插時間為6月中旬,晚稻栽插時間為7月中旬,采取淺水栽插,秧苗移栽株行距為25 cm×18 cm,以確保稻田內養殖蝦類生存環境通風透氣性能好。

1.5.4?灌漿管理。秧苗移栽約10 d,保持田面濕潤至薄水層;中期灌水5~10 cm,以利對蝦入田活動。因都采用稻蝦共生模式,中稻和晚稻種植都宜選用喜水性強、耐深水的水稻品種。

1.5.5?稻田施肥。根據水稻生長情況科學合理施肥,以有機基肥為主,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排泄物和飼料殘余,及有益菌類的分解物(主要是氮)可被水稻可吸收,水稻生長過程中一般不需施用化肥追肥。

1.5.6?病害防治。加強水稻種植管理,科學防治水稻病蟲害,主要采用滅蟲燈、性誘劑等生物控制和生態防治手段誘殺水稻害蟲;采用人工除草方式拔除田間雜草,禁用任何化學農藥。

1.5.7?水稻收割。模式1采用一季稻與一季蝦共生方式,7月下旬對蝦達到上市規格后捕撈上市,不影響中稻后期生產管理,10月下旬中稻成熟后收割。模式2采用第一季蝦稻田單養模式,7月中旬對蝦達到上市規格捕撈上市后立即栽插晚稻,7月下旬再放養第二季對蝦與水稻共生,10月中下旬對蝦達到上市規格后捕撈上市,11月中下旬晚稻成熟后收割。把握好對蝦與水稻生長周期時間節點,2種模式都不影響稻谷采收。

2?結果與分析

2.1?模式1?經測產統計,單位面積產稻谷約3 000 kg/hm2,加工成優質米對外銷售(加工出精米約1 000 kg),“稻蝦生態米”平均售價36元/kg,種植收入約3.600萬元/hm2。單位面積產蝦約4 050 kg/hm2,平均售價52元/kg,養殖收入21.060萬元/hm2?!耙患局械?一季蝦”稻田綜合種養平均產值達24.660萬元/hm2,平均生產成本14.025萬元/hm2(含固定設施分攤成本0.900萬元/hm2,表2、3),稻田綜合種養純收益達10.635萬元/hm2(表4)。

2.2?模式2?經測產統計,單位面積產稻谷約2 850 kg/hm2,加工成優質米對外銷售(加工出精米約950 kg),“稻蝦生態米”平均售價36元/kg,種植收入3.420萬元/hm2。平均產蝦約7 500 kg/hm2,平均售價55元/kg,養殖收入41.25萬元/hm2?!耙患就淼?兩季蝦”生態種養綜合產值提高到44.670萬元/hm2,平均生產成本25.050萬元/hm2(含固定設施分攤成本0.900萬元/hm2,表2、3),稻田綜合種養純收益超19.620萬元/hm2(表4)。

3?小結與討論

(1)南美白對蝦是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名優蝦類之一,國內沿海地區主要采取精養和半精養的方式養殖生產,近年來內陸各地在推進池塘淡化養殖,而在稻田內嘗試“水稻+南美白對蝦”綜合種養是一種生產應用模式的大膽創新。課題研究和生產應用實踐證明,只要管理得當,技術得法,在湖南開展“水稻+南美白對蝦”稻田綜合種養這種生產應用模式創新能完全獲得成功,并且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試驗達到了預期目標。

(2)“一季中稻+一季蝦”(模式1)和“一季晚稻+兩季蝦”(模式2)2種模式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模式1比模式2稻谷的產量要高150 kg/hm2,主要原因是模式1水稻栽培時間比模式2要早30 d。但模式2是養兩季蝦,對蝦的產量要比模式1高3 450 kg/hm2,模式2平均純效益達19.620萬元/hm2,比模式1高出8.985萬元/hm2,效益十分顯著。試驗表明,模式1和模式2是2種效益較高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2種模式都適于環洞庭湖區稻田綜合種養,但是由于氣候氣溫等環境因素影響,對于湖南省丘陵地帶建議只推廣模式1,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抗蟲、抗病、抗倒伏的優良水稻品種。對蝦養殖屬高投入高產出,技術水平要求高,管控風險大的產業,各地各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經濟狀況、現實資源條件和技術實力水平等情況綜合考慮,合理選擇。

(3)南美白對蝦原屬海水養殖蝦類,養殖的最適生長鹽度為10‰~20‰,在淡水也可養成,但必須經過逐漸變化,適應淡水環境,“海蝦淡養”首先需要攻克對蝦淡化技術難關,將對蝦進行一段時間淡化處理,讓蝦苗逐步適應淡水生長環境,才能確保對蝦淡化養殖成功。淡化暫養池水體鹽度調節、蝦苗應急反應調控是關鍵。未經淡化的蝦苗必須先進入淡化暫養池養殖,暫養前2 d讓蝦苗適應水體新環境,從第3天開始每天向暫養池加水不排水,水體鹽度每天降低1‰為宜,每次加水約0.5 h,以后逐步增加加水時間,逐步稀釋水體鹽度,經過10 d左右的時間,將淡化池水位從0.6 m逐步提升至1.0 m,將水體鹽度逐步調節到與放養水體鹽度基本一致。同時注意保持水體溶氧充分和水質其他理化指標穩定,加強淡化期間蝦苗投喂培育,促進蝦苗標粗,提高蝦苗的質量和成活率[4,11-12]。

(4)南美白對蝦養殖對水質環境有嚴格的要求,其生長過程本身對水體環境要求不斷產生變化,水體理化指標自身也在時刻發生變化,這些變量與對蝦生長過程的相關關系構成對蝦養殖的重要技術參數,因此要隨時進行水體溶解氧、總硬度、總堿度、氨氮、亞硝酸鹽等理化指標的調節控制,保持水質穩定。一是水體溶解氧調節。要根據天氣、水溫變化,水體生物量變化等對水體溶解氧的影響,及時開啟增氧設備,確保水體溶解氧≥4.0 mg/L,防范水體含氧量急劇變化引起蝦類缺氧死亡。二是氨氮和亞硝酸鹽控制。對于養殖水體而言,無論是飼料投入,養殖排泄物積累,還是微生物消亡,都會導致水體生態系統變化,引起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的產生和富集,水體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會導致蝦類載氧能力降低,產生急性中毒,引發軟殼、白濁、分節甚至畸形,使蝦在蛻殼期前后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因此必須防止水體氨氮和亞硝酸鹽升高危害蝦類正常生長,應根據水體菌相、藻相變化,采取加注新水、適時增氧、定期使用EM菌、芽孢桿菌等措施及時改底調水,控制化解水體有害因子蓄積危害對蝦[13]。三是水體總堿度、總硬度調節。堿度是評價水體生態環境的重要水質指標,對養蝦來說十分重要。適宜的堿度可以穩定水體pH和水的硬度,提高水體緩沖能力,保持水質穩定。穩定的水質環境下對蝦的免疫反應靈敏,生理功能正常,促進蝦類生長和蛻殼。要根據水體總堿度、總硬度及pH變化,適時施用生石灰、小蘇打、補充水體離子鈣鎂等措施調節水質,保持水體總堿度穩定在80~150 mg/L,總硬度穩定在120~200 mg/L,pH穩定在7.8~8.6適宜。

(5)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最困擾養殖戶的是在養殖中后期,水溫升高、投料增加以后,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水質難以調控引發的對蝦各類疾病,而稻田生態種養模式中通過蝦稻共生、物質循環利用能夠有效緩解這個矛盾。但對蝦養殖過程中還是存在其他許多風險,引起水體瞬間變化,造成對蝦病害防治風險增大或急性死亡,因此加強養殖管理,提高水產技術水平就顯得極重要。對蝦養殖應切實加強巡塘檢查、水質檢測等相關技術研究,提高技術管理水平,采取預防為主的措施,加強水質調控方面的提前預判和綜合調控措施的提前謀劃,真正實現科學養殖,科學防范,降低養殖風險,提高技術保障水平[14]。

參考文獻

[1] 韋光本,唐黎.南美白對蝦養成期間病害防治技術的調查[J].河北漁業,2017(12):34-37.

[2] 邴旭文,王進波.池養南美藍對蝦與南美白對蝦肌肉營養品質的比較[J].水生生物學報,2006,30(4):453-458.

[3] 黃鶴忠.南美白對蝦池塘淡化養殖試驗[J].淡水漁業,2002,32(2):14-16.

[4] 熊良偉,王帥兵,陶桂慶,等.南美白對蝦蝦苗工廠化淡化技術[J].水產科技情報,2009,36(5):256-258.

[5] 李生.南美白對蝦養殖成功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科學養魚,2014(7):13-15.

[6] 宋萍.南美白對蝦的放養管理[J].科學養魚,2016(6):82.

[7] 陳健,李良玉,楊壯志,等.成都平原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技術初探[J].科學養魚,2017(11):33-34.

[8] 郭志文.南美白對蝦養殖水質管理與投喂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9(2):28-29.

[9] 甘暉.南美白對蝦成蝦病害的防治[J].廣西農業科學,2005,36(4):375-376.

[10] 封金土,張明云.南美白對蝦傳染性疾病防治技術探討[J].中國水產,2005(10):81-83.

[11] 董學鋒,肖偉,劉巍,等.寧夏地區南美白對蝦苗種淡化培育試驗初報[J].水產養殖,2018(12):21-23.

[12] 李艷和,汪留全,胡長勝,等.南美白對蝦淡化培育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8):1601-1602.

[13] 隋大鵬.微生態制劑對南美白對蝦生長和非特異性免疫因子影響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3.

[14] 朱春華,徐志標.淡化養殖水體中 Ca2+與 Mg2+含量對南美白對蝦生長的影響[J].淡水漁業,2002,32(6):46-48.

猜你喜歡
南美白對蝦模式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雙茬溫棚對蝦養殖新模式
微生態制劑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