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川派華陽顧氏古琴藝術的傳承

2019-12-15 22:03陳雨嫣
黃河之聲 2019年7期
關鍵詞:琴譜玉成傳人

陳雨嫣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一、華陽顧氏古琴概述

泛川派作為中國古琴九大流派之一,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末年,在這個時期,多個地區的琴人匯聚到成都琴壇,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四川地區古琴藝術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話故事的伏羲斫琴。1956查阜西先生第一次提出了“泛川派”這一稱謂,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一稱謂一直被學界所沿用。因“泛”字有普遍的、廣泛的含義,故該派即是指在原蜀(川)派的基礎上,隨著自身與外界的交流、融匯,取其長,棄其短,而形成的流派。屬于泛川派的顧氏一脈由顧玉成所創,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五代之后在當下仍興盛不衰。在興盛之初這種古琴演奏形式就極為受人推崇,之后顧氏在古琴教育方向做出杰出的貢獻,尤其注重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其族內將古琴藝術發展精湛后,其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古琴流派之一。此時開設了“南薰琴社”,將古琴教育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打破了傳統古琴流派閉塞、藝不外傳的守舊思想。在琴社開設期間,學員甚多,在長沙當地刮起了學習古琴之風,從而進一步的促進了該流古琴藝術的流傳和發展。之后泛川流派的學員又在此地開設了多個琴社,廣納學員,由此來進一步的加強顧氏古琴的發展。

二、顧氏古琴的傳承

顧氏古琴的第一代傳人是清道光年間的顧玉成,稱“百瓶老人”,師從道士張孔山,追隨其學習古琴技藝多年,顧玉成在此期間寫了《百瓶齋琴譜》,這是泛川派的第一本古琴譜,這是其對于古琴發展重要的理論貢獻。顧玉成古琴技藝精湛,最為著名的是琴曲《流水》。

其第二代傳人為顧玉成之子,其中以顧雋及其弟顧葷承為主要的代表人物,顧雋自幼隨父親學習古琴技法,由于天生聰穎,對泛川派古琴演奏技法有著較好的領悟,其主要的貢獻在于在顧玉成編創琴譜時,二人對其父的工作起了一定的輔助和幫襯作用。

第三代傳人為著名的古琴演奏家顧梅羹,是顧玉成之孫,其父為顧玉成次子。由于出生在古琴世家,其自幼便受到家中的濃厚古琴藝術熏陶,從而古琴產生濃厚的興趣,12歲時同家人學習古琴,并展現出了優秀的天賦。顧梅羹在1959年時,被聘為沈陽音樂學院教授,從事古琴教學及研究工作,對古琴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關于古琴古譜的工作,他刻苦鉆研多種古琴傳統的文獻并進行收錄和整理,最后編寫了《琴學備要》一書。

顧氏古琴的第四代傳人是顧梅羹之子顧澤長,他是我國古琴教育家,從事古琴教育工作多年,他將顧氏貢獻古琴藝術進一步的向世人所傳播和推廣,他主要的貢獻除了教育之外,還有將傳統古琴古譜從古譜到現代記譜的打譜工作,對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諸多傳統古琴古譜進行研究和整理,并將這些內容進行考古性質的挖掘,使世人可以再次聽見諸多我國經典的古琴傳世之作。

顧氏古琴流傳至今已經是第五代了,當下的傳人是顧永祥,自幼學習古琴,后考入沈陽音樂學院,并留任沈陽音樂學院民樂專業,從事古琴的教育及研究工作,并任遼寧省非遺古琴藝術的傳承人,承擔著顧氏古琴藝術的教育和傳承。

三、華陽顧氏古琴的藝術貢獻

顧氏古琴對我國古琴藝術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首先是其在教育方向對其做出的貢獻,從顧氏古琴的第一代傳人開始,顧氏便對教育工作尤為重視,并在此時開設琴社,以此在進行古琴藝術的教育工作。其次是古琴理論的研究,留有古琴譜《百瓶齋琴譜》共二十四操,收錄了二十四首著名的古琴曲,部分樂曲附有唱詞及演奏方式,有助于這些經典琴曲的流傳和演奏。該琴譜最早是張孔山張氏古琴的傳本,經由顧氏幾代人的整理流傳至今,雖最早顧玉成的古琴版本并沒有得以保存,但是之后顧梅羹對早期的古琴譜進行校對和整理,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琴譜,可以說是古琴發展歷程中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在理論貢獻上,除了琴譜之外,顧氏第三代傳人顧梅羹將畢生對古琴藝術的理解,演奏方式,情感理解均寫入了其理論著述《琴學備考》之中,該作品接近30萬字,完善了古琴藝術在理論方面的空缺,進一步的促進了古琴藝術的發展,是難得的一本系統研究和探索古琴藝術的著作。

四、結語

總的來說泛川派顧氏古琴是我國古琴諸流派中重要的分流,傳承至今已有五代,通過本文對其藝術傳承的敘述,可以了解到顧氏古琴的總體情況、流派傳承以及藝術貢獻等多方面內容。通過對其研究可以了解到,顧氏古琴在我國古琴教育行業影響深遠,并留有諸多文獻譜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些理論資料均可以輔助顧氏古琴的傳承和發展,由此可見,顧氏古琴可以朝著一個更好更長遠的方向發展。從古琴流派的發展來看,顧氏古琴是川派古琴中重要并發展突出的一支,其有著獨特的演奏技法及藝術風格,對于古琴藝術整體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作為非遺的傳承人,顧氏的傳承者肩負著保護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但如何在保護的同時對其進行繼承式的發展,并使古琴藝術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也是當下顧氏古琴以及所有專業的古琴演奏者、傳承者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這也是古琴藝術發展的關鍵。

猜你喜歡
琴譜玉成傳人
古琴“黃鐘調意”探微——以《神奇秘譜》《梧岡琴譜》為例
一擔銀圓示忠誠
《蔗湖琴譜》考①
怪丐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傳人(節選)
不一樣的鋼琴譜
羊毛里搟出的歲月味道
三道粱
閩劇傳人陳淑英
陳式太極拳傳人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