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有關消費者質量觀的調查報告

2019-12-16 01:36趙文斌
中國質量監管 2019年6期
關鍵詞:關注度網購學歷

文 趙文斌

消費者質量觀是消費者對質量總的態度和總的看法,反作用于質量發展,對其產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一個國家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有什么樣的質量水平。為了了解我國消費者質量觀,筆者分別于2013年和2016年,開展了消費者質量觀調查。今年,再次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消費者質量觀,采集有效樣本572份。經過統計和分析,形成如下調查報告。

質量安全供與需矛盾依然突出

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考慮質量安全要素。今天84.79%的消費者選擇價廉物美或者名牌產品,而2016年為80.15%,2013年為80.3%。11.71%的消費者選擇質量過得去,2016年為16.18%,2013年為15.75%。價格要素繼續走低,僅3.5%的消費者盡可能選擇價格低的商品,2016年為3.68%,2013年為3.94%。隨著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消費者越來越向往高品質的生活,市場對高質量產品和品牌產品需求越來越多。收入越高越傾向選擇高質量商品,家庭月人收入2萬元以上的消費者中29.1%選擇名牌或價格高的商品。女性對質量更加敏感,女性消費者購買名牌的意愿比男性消費者高出6%;6.1%的男性消費者會盡可能選擇價格低的商品,而女性消費者僅為0.7%;15.4%的男性消費者購買質量過得去的商品,比女性消費者者高7.5%。

不同收入消費者對質量的選擇情況

消費者質量安全意識不斷增強。購物前,92.13%的消費者會了解商品質量狀況,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91.18%、89.28%。其中,43.53%的消費者表示不管什么情況都會詳細了解,2016年、2013年分別為36.63%、35.45%;40.21%的消費者更關注與健康安全有關的商品,2016年、2013年分別為45.29%、40.04%;8.39%的消費者側重了解價格高的商品,2016年、2013年分別為9.26%、13.79%。10.2%的男性消費者表示不會了解,跟著感覺走,比女性消費者高出近一倍。高學歷、高收入消費者了解掌握質量安全信息的意愿更加強烈,農村消費者全面了解質量安全信息的意愿較弱,僅為18.2%。

不同學歷對質量信息了解的影響情況

食品、空氣和建筑質量安全關注度更高。98.08%的消費者關注食品質量安全狀況,2016年為98.68%,基本持平。58.57%的消費者關注空氣質量,2016年為52.21%。44.93%的消費者關注建筑質量,2016年為42.21%。服裝的關注度最低,為19.58%,2016年為9.59%。女性消費者比男性消費者更關注食品、空氣和服裝質量,男性消費者比女性消費者更關注建筑、汽車和服務質量。60歲以上的消費者對食品和家電質量安全的關注度高,51~60歲的消費者對建筑質量安全的關注度高,31~40歲的消費者對汽車質量安全的關注度高,20歲以下消費者對空氣和服裝質量的關注度高。初中學歷的消費者對食品和空氣質量安全的關注度分別為90.9%和45.5%,明顯低于均值;高中學歷的消費者對汽車的質量安全關注度為30.4%,低于均值10個百分點;碩士以上學歷的消費者對消費品的關注度為44.7%,高于均值3.79個百分點。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2萬的消費者對空氣質量關注度更高,1萬至2萬的消費者對汽車質量安全關注度更高,5千至1萬的消費者對服裝質量安全關注度更高。

我國質量安全環境依然不容樂觀。73.43%的消費者表示曾經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近半年來,遭遇過此現象的消費者達23.68%,其中農村消費者達45.5%,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千元的消費者高達61.5%,農村和低收入消費群體成為假冒偽劣的主要受害群體。打假治劣依然任重道遠,監管部門需要繼續重拳出擊,力度不減。

不同收入消費者遭遇假冒偽劣商品情況

維護質量安全從知到行路猶長

消費者質量安全敏感性繼續上升。當看到媒體曝光假冒偽劣時,超過65%的消費者反映強烈,其中,33.04%的消費者很憤慨,2016年、2013年為 29.56%、22.32%,繼續走高;31.99%的消費者感到悲哀,2016年、2013年分別為33.24%、28.23%。另有22.03%的消費者覺得早麻木了,2016年、2013年分別為24.56%、37.86%。而12.94%的消費者慶幸自己沒有購買,與2016年持平。高中學歷與碩士以上學歷的消費者對媒體曝光假冒偽劣感受度相差無幾。消費者年齡越大對假冒偽劣行為越敏感,而60歲以上消費者中超過90%會對媒體曝光假冒偽劣產生反映強烈,20歲以下消費者這一比例僅50%。

不同年齡消費者對媒體曝光假冒偽劣的反映

自覺抵制假貨意識繼續上升。對于市場的假名牌,55.42%的消費者明確表示不會購買,2016年、2013年分別為37.50%、35.41%,比例明顯上升。其中,40.56%的消費者出于保護知識產權不買,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24.85%、22.76%,說明我國消費者知識產權意識大幅上升;14.86%的消費者出于面子不會購買假名牌,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12.65%、19.69%。表示會或可能會購買的消費者比例明顯下降,為44.58%,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62.5%、57.55%。其中,14.51%的消費者明確表示會購買,而2016年、2013年 為 21.32%、22.10%;30.07% 的消費者看情況而定,2016年、2013年分別為42.18%、35.45%。收入越高的消費者越抵制假名牌,家庭月人均低于3千元的消費者明確表示不會購買和會購買的各占23.08%,另53.85%表示看情況而定。20歲以下消費者僅21.4%明確表示不會購買假名牌。

維權意識和行為依然不夠強大。當購買了質量差的商品,20.1%的消費者表示不管價格高低都堅決要求退貨,比2016年和2013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左右,部分消費者維權意識覺醒。將近四分之一的消費者自認倒霉,達 23.78%,而 2016年 為 20.44%,2013年為20.79%。66.78%的消費者會對價格高的商品選擇維權,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67.21%、59.52%。另外30.24%的消費者對身體產生損壞的商品進行維權,而2016年為32.65%,2013年為36.11%??傮w上,我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還不夠強烈,男性消費者、低學歷消費者、高齡消費者選擇忍氣吞聲的比例更高,女性消費者、高學歷消費者、高收入消費者、低齡消費者更傾向對價格高的商品選擇維權。

不同年齡質量維權意識情況

消費者對監管部門心理矛盾重重。對于如何解決我國假冒偽劣問題,消費者更多寄希望于監管和法治。86.01%的消費者認為要加強監管,對違法企業采取嚴刑峻法,而2016年、2013年為分別為77.21%、71.12%,繼續保持上升趨勢。74.3%的消費者認為加強法治建設,健全法律法規,2016年、2013年分別為60.88%、47.92%。54.9%的消費者認為提升質量水平,要提高我國生產力,強化市場競爭程度,2016年、2013年這個數據分別為40.15%、33.92%。另有26.05%的消費者認為暫時解決不了,購買商品時自己小心為好,2016年、2013年為24.41%、23.85%,基本持平。與之同時,當消費者購買了質量差的商品,只有17.14%的消費者選擇向有關政府監管部門投訴,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15.59%、15.54%,微有上升。10.84%的消費者會上網發帖,這一比例比2016年下降了4.32個百分點。一方面,大多數消費者希望監管部門和法律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購買了質量差的商品向監管部門投訴比例低,說明我國消費者對監管部門存在矛盾心理。唯有監管者和消費者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有效解決假冒偽劣問題,不斷推動我國質量水平提升,一方面,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大力推動連接監管部門與消費者之間的社會組織建設;另一方面,消費者需要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不同學歷消費者對如何解決假冒偽劣問題的看法

2019年不同學歷消費者向監管部門投訴意愿

互聯網正與負能量同樣需重視

互聯網在傳播質量安全信息作用更加凸顯。79.37%的消費者選擇上網查看網絡評價,比2016年增長了17.61%,網絡正成為消費者了解商品質量安全信息最主要的途徑。其中年輕人對網絡的依賴度較高,30歲以下的消費者中有87.25%選擇查看網絡評價。維護網絡評價的真實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商家采取不同手段造假評價,法律上應視同虛假廣告行為。54.55%的消費者通過親朋好友之間口口相傳了解商品質量安全信息,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52.21%、56.02%。50.35%的消費者通過新聞媒體了解質量安全信息,2016年、2013年分別為45.74%、37.64%,新聞媒體作用繼續擴大。30.24%的消費者通過專業書籍了解質量安全信息,基本與2016年持平。僅17.66%的消費者通過廣告了解質量安全信息,2016年、2013年分別為19.41%、18.6%,消費者對廣告的信任感依然普遍不高,初中學歷的消費者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千元的消費者通過廣告了解質量安全信息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36.4%和30.8%。偏好名牌的消費者通常采取多種途徑了解質量安全信息。男性消費者比女性消費者更傾向于新聞和專業書籍,而女性消費者比男性消費者更傾向于網絡評論、口口相傳和廣告。

不同性別消費者了解質量安全信息的途徑

不同學歷消費者了解質量安全信息的途徑

網購繼續成為質量安全重災區。在網購時,90.91%的消費者擔心假冒偽劣,這一比例比2016年增長了1.79個百分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網購環境沒有好轉。50.35%的消費者擔心售后服務問題,2016年為50.44%,基本持平。擔心價格欺詐的消費者達46.68%,比2016年增長了11.28。93.3%的碩士以上學歷的消費者擔心網購假冒偽劣問題,而初中學歷的消費者僅為54.5%。農村消費者明顯擔心價格欺詐。男女消費者對網購問題的看法基本一致。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億。假冒偽劣問題一直與網購發展相伴隨行。如果說網購興起之時,主要是監管盲區的問題,一些平臺成了法外之地,那么時至今日,主要是監管手段匱乏的問題,監管思路和方法還停留針對傳統的實體店上?;ヂ摼W的問題只有通過互聯網的手段進行解決,網購集聚了質量安全信息大數據,為監管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關鍵是如何學會用。

消費者擔心的網購問題

互聯網環境需要消費者共同維護。網購發現質量不好后給予“差評”,面對店主提出的修改評論將給予補償的許諾,61.89%的消費者表示不會修改,29.9%的消費者表示可能會,8.22%的消費者表示會。其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3千元的消費者中超過53%表示會或者可能會修改,20歲以下的消費者中42.9%表示可能會,加強青年一代網絡道德教育顯得尤為迫切。而網絡道德感與學歷之間沒有必然關系。購網環境與每個網民利益密切相關,只有全體消費者共同維護,互聯網購買環境才能清爽公平。

不同學歷消費者對修改網購評價的態度

對我國質量發展前景充滿憧憬

對中國質量發展感同身受。39.34%的消費者認為中國質量發展“和歷史相比,進步了”,2016年、2013年分別為24.41%、17.51%,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18.36%的消費者認為總體水平已經不錯,2016年、2013年分別為13.82%、9.41%,繼續呈上升趨勢。39.36%的消費者認為“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而2016年、2013年分別為52.20%、52.95%,中國質量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道路上繼續前行。僅2.62%的消費者認為現在是最糟糕的時期,而2016年為9.26%,2013年為20.13%,繼續呈下降趨勢。消費者收入越高,對中國質量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受越深刻。

不同收入消費者對中國質量現狀的看法

不同性別對中國質量現狀的看法

對中國質量發展信心大幅提升。對于中國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成為質量強國?72.55%的消費者認為10年或者20年,而三年前這一比例為56.18%,2013年為52.08%,消費者對中國質量發展前景進一步樂觀。其中,30.59%的消費者認為中國發展日新月異,十年即可達目標,2016年和2013年持這樣看法的消費者為18.53%、13.13%;41.96%的消費者認為質量提升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需再奮斗二十年,2016年和2013年分別為37.65%、38.95%。21.68%的消費者認為質量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需要五十年的努力,2016年和2013年為27.21%、25.16%。而有5.77%的消費者認為我國不可能成為質量強國,2013年為16.62%、22.76%,持悲觀態度的消費者比例繼續大幅下降。凝聚質量發展年共識、匯聚質量提升力量,可以考慮制定和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實施綱要,以此進一步補齊中國質量發展的短板,堅定全社會建設質量強國的信心和決心。

不同學歷消費者對實現質量強國的看法

猜你喜歡
關注度網購學歷
教老媽網購
網購寒假作業
網購寒假作業
學歷軍備競賽,可以休矣
網購那些事兒
雄安新區媒體關注度
膨脹學歷
全國兩會媒體關注度
暴力老媽
淺析社會大眾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