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讓民生新聞更有溫度和深度

2019-12-17 21:34李曼曼
魅力中國 2019年37期
關鍵詞:民生深度

李曼曼

(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 合肥 230066)

民生新聞主要傳達的是普通百姓在生活中發生的具有某種重大“新聞”意義的事件,其受眾包含了社會中各類人士,無論他處于什么層次,也不論他職業領域是什么,他們都愿意關注發生離自己很近的、茶前飯后就可以聽到的或看到的新聞,這也是民生新聞一直受到人們青睞的主要原因。民生新聞內容源于百姓生活,目的在于關注百姓生活,但并不是人民生活中的任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為新聞,如果這樣就失去了“新聞”的意義,既沒有溫度更沒有深度。有溫度,指的是民生新聞所報道的事件需是包含了新聞當事人或者普通大眾某種特殊情感的,這種情感是依托著某個剛發生或正發生的事件表達出來的。例如正能量事件傳達給觀眾的就是我們都生活在被滿滿的愛包圍的社會里,讓人讀完心頭自然會涌上一股暖流。而深度就是指新聞背后所蘊含著的引人深思的真相、真理或價值取向。那么,怎樣才能在民生新聞中體現出它本該有的溫度和深度呢?

一、要堅持黨性原則,增強政治素質

作為民生新聞的記者,常常和普通民眾打交道,所以社會各個階層都能接觸到,特別是在老百姓遇到一些困難的事情、很無助的事情,還有一些職能部門在其位而不謀其正的人等等,確實能激發出鐵肩擔道義的情懷,但是在做民生新聞時,必須要堅持黨性原則,不能做出違背黨和人民的事情。例如,有家報紙報道了一條這樣的新聞;某市為改善民生,市民每年只需交100元,全年都可以做體檢,那么這筆體檢費用將全部由政府“買單”。這種做法科學么?能發布么?這樣的新聞要是報道了,老百姓又要問了,若是體檢查出重大疾病,也將是一筆巨額的醫療費,那么政府能報銷嗎?記者只注重了改善民生、關注民生的重要性,但是卻忽略了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性、堅持統籌兼顧的要求,這樣會造成什么后果? 這會促使老百姓對提高生活水平以及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抱有過高的期望。而這種期望無法兌現時,就會有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懷疑。因此,民生新聞一定要堅持黨性原則,增強政治素質,這是不可或缺的。

二、用人民的角度,培養敏銳的洞察力

在民生新聞的定義上有一個很多人都會出現的認識誤區,以為民生新聞不就是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的,報道普通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煩瑣小事嗎?這樣的錯誤認知也將民生新聞在大眾的認識中貼上了“小民生”的標簽,想要跳出這樣的禁錮,就需要記者能對平淡生活里的發生的“瑣事”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深入探索成為“新聞”的“瑣事”背后的感人道理。我們有些時候接觸的新聞只是一篇簡單的報道,這樣的新聞起到的作用僅僅只是傳達了一條簡短的消息,隱藏在消息背后的有價值的人和事往往被忽視。而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在簡潔的報道過后,還會在社會中或是對新聞當事人、媒體人自己都有著延續性的影響,也就是報道的價值既是持久的,也是廣泛的,影響更是深刻的,這靠的是記者這類媒體人對民生新聞所特有的洞察力。比如6月8號高考結束后,在合肥十中考點,一位考生突然跪倒在自己的母親面前,這深情一跪的畫面迅速點燃網絡,成為當天的熱點新聞。但網上也充滿了“作秀”等質疑聲。為了讓這一事件能夠全景式展現,充分挖掘新聞背后的意義和深度,記者先后做了《合肥:考場外的那深情一跪》、《“跪母”視頻拍攝者講述事發經過 邊拍邊流淚》、《再訪跪地謝母考生王恒杰》、《跪謝視頻為何戳中你我的淚點》系列追蹤報道,展現了孩子樸素的感恩之情,展現了和諧社會的風貌。在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這樣的新聞既保證了新聞質量,又達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這樣的新聞才是有生命、有溫度、有深度的。

三、傳遞正能量,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民生新聞要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弘揚和傳播正能量,呼吁大眾關注社會中的負面事件并施以援手,渲染社會充滿愛的氛圍,提升大眾對社會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坝成郊t行動”是安徽廣播電視臺《第一時間》欄目策劃的大型品牌公益助學活動,從2017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5季。每年通過系列正能量新聞報道,形成熱點話題,數以萬計的公眾參與其中,15年,共為全省150所農村學校募集公益金210萬元,圖書170萬冊,價值65萬元的音體美器材,建立了圖書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留守兒童工作站等,并輸入130多名志愿者老師幫助農村學校開展專業的音體美教學。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營造有愛意和善意的環境,是現在人們最愿意看到和努力創造的目標,這樣的新聞也是溫度體現。

四、精心策劃,讓新聞價值深度體現

讓讀者從中有感悟、有體驗、產生共情的新聞才算得上有深度的新聞,才能有感染力,進而提高影響力。深度,就是對新聞的報道不能泛泛而談,而是入木三分地進行剖析和解讀。為此,我們需要通過精心的策劃來將人們重點關注的民生問題進行詳盡分析調查。所以我們的策劃不能僅僅是對某一時間段的報道的內容進行單一安排,而應具體到策劃、選題、寫作、追蹤以及報道形式等諸方面,將新聞所能觸及的各個方面都進行細致安排才能做到有備無患,對于新聞中某些突發情況也能從容應對,并及時將一線最新情況呈現在聽眾或讀者面前。只有深入報道才能吸引讀者,扣人心弦,有感召力和影響力,這樣才能讓民生新聞的價值得到深度體現。

五、新聞報道要有“人情味”

記者和編輯是新聞的旁觀者,也是創作者,要以第三方的角度來采訪和編輯新聞,不能把自己的情感帶入到新聞創作中,在新聞理論中,很多學者認為,新聞不能有“立場”,不能有“情感”。這種想法雖然是有道理,但是卻太絕對了。過度追求“旁觀者”感覺的新聞報道,是缺乏生命力的文章。新聞媒體應該走出這個新聞創作的誤區,懷有人文關懷的意識,把稿件的采訪創作與讀者感受緊密相連,觸摸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傾聽基層的真情實感和生活喜憂,要讓讀者逐漸成為新聞的參與者甚至是新聞角色,讓有“人情味”的筆觸去觸摸讀者的內心,激發不同群體的社會熱情和共鳴,只有這樣,傳統報紙和網絡新媒體的讀者,才能成為社會民生的積極參與者和見證者,才能成為新聞的重視讀者。

六、立意有層次,創作有韌性

讓新聞報道有厚重感,甚至讓一些新聞成為重要的歷史素材,促進當前社會某個領域的發展,是新聞媒體和從業人員追求的目標。深度報道不僅是新聞的記述,更是展現重大選題和重大事件的鏡子,讓新聞本身一覽無余,知其然也同時知其所以然。媒體對民生新聞的報道,不能停留在普通的動態新聞上,而是要把握住歷史進程和城市發展的脈絡,善于從重大事件、政策轉變、社會背景等角度向外延伸,真實的記錄和探索社會環境中每一項變化和它們發生的原因。深度新聞有時會有時代的局限性,因此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以前瞻性的眼光去尋求民生新聞展現出的變化和未來動向。

結束語:

民生新聞最關注的內容就是“民生”,百姓的生活是民生,生活背后的故事和道理是民生的意義,這也是民生新聞不同于其他新聞的地方。民生新聞想要真正在讀者心中扎根,就需要有溫度、有深度,因為只有那些有思想、有情懷、有影響力的民生報道才更能吸引人、打動人。值得注意的是,民生新聞事關民生,民生無小事,大至每年的兩會,小至村居選舉都會涉及民生問題,都值得關注,值得報道,但又不能僅僅局限于報道上,還應分析比較,既可以跨地區比,還可以跨年度比,通過比較辨是非、得真知,為民生服務。

猜你喜歡
民生深度
智能穿戴或可增強深度睡眠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交通運輸部:公布2021年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簡約教學 深度學習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民生寄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