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效及措施探究

2019-12-19 19:35馬鑫
商品與質量 2019年43期
關鍵詞:產權制度集體村民

馬鑫

天津市薊州區西龍虎峪鎮政府 天津 301900

1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效

1.1 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項制度將廣大基層農民群眾從貧苦生活中解放出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積極性,對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提升民眾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雖然這種實行“雙包到戶”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隨著新時代社會治理轉型的快速發展,由于受到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和民眾認知水平的落后的限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沒有明確的產權歸屬機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更沒有涉及到深層次的集體產權的責任機制和激勵機制,這也會限制廣大農民積極性的長期發展,從而降低生產效率。新時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正是彌補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弊端,通過建立“歸屬清晰、責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運行機制,促進農村集體產權自由流動、優化組合、真正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制度基礎[1]。

1.2 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打破了公社制度的專斷統治,賦予了廣大農民自由生產和生活的積極性,再加上國家提出村民自治制度,廣大農民終于挺直了腰板,“翻身農奴把歌唱”,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但是,由于產權的不明晰、責任的不明確,這種自主經營模式依舊產生很多難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也加大了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政府對城鎮和鄉村的優惠政策也存在頗大異議。比如,政府會將國家財政撥款的“大頭”交給城鎮,將“小頭”留給基層鄉村,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地區的經濟建設;隨著開放、流動的社會轉型的步伐加快,大量的農村優秀人才流入城市,農村的人才資源嚴重流失,造成農村文化建設缺乏必要的條件。正因為如此,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打破了集體經濟的封閉性,將農村的集體資產和資源盤活,從而真正實現和市場接軌,加強了市場競爭力,成為增加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根本保障,也會使大量的農村戶籍優秀人才返鄉,加大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諸如此類,都深刻證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具有必要性。

1.3 變管控型管理模式、擴展村民自治空間

從社會管理體制上來看,人民公社時期的“約束服從型的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并未導向國家可以繞過民眾意愿而實行統治的‘威權體制’”。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國家政權末梢的單位和集體的組織性和管控力弱化,基層單位制的生活模式也日漸薄弱,管控型的基層社會管理模式開始解體,村民自治制度開始推行,村民被賦予了廣大的自治權利,擴展了村民自治的空間,使廣大農民群眾成為集體資產的主人,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服務的權利[2]。

2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的措施

2.1 充分獲得知情權

村兩委著重把握正確改革方向,明確改革之后帶來的效益和不足問題,從而堅持農民權利不受損,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了、改少了、改沒了,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在此基礎上,村干部通過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明白紙等多種形式,把該項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和目標原原本本地傳達給農村群眾,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在知情的基礎上,讓農民富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2.2 充分行使監督權、質詢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政策性強、涉及環節和流程多,其中清產核資是關鍵環節。清產核資本著實事求是、尊重民意、規范操作、公開透明的原則,確保改革真正落實到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其主要任務全面摸清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存量、結構和使用情況,責權、債務的分布情況,明晰資產權屬。在整個清產核資過程中,要認真聽取村民意見并經村民同意,報街道改革領導小組審核后組織實施,確定清核資產的日期[3]。

2.3 充分行使民主權

民主權利的實現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最為核心的目標。堅持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則,堅持尊重群眾意愿和民主決策原則,堅持尊重歷史和顧現實原則,堅持公開公正,規范操作原則,注重通過村民議決的方式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切實保障好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的合法權益確保改工作順利有序推進。在整個認定過程中,農民都要被賦予充分的民主權利,在整個認定及再認定的過程中,都會遵循民主決策和規范操作的基本原則,充分保障成員股東的民主權利,尊重群眾的意愿,并且把公開、公平、公正精神貫穿于全過程,嚴格程序,依法操作,切實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2.4 參與權的全面體現

股權設置及量化方案的制定都要根據各個村莊的實際情況而決定,因每個村莊的經濟基礎、人口規模、集體資產、文化水平均存在差異,這就導致統一的大政方針只能去遵循,而不能去具體落實,必須要在具體運作過程中進行調整。確認集體經營性資產后,折股量化給有資格的股東享受。今后因征用補償收入增加或經營性凈資產增值等變化,應及時足額追加到總股本中。分配給股東的股權,屬股東個人所有。個人股東可依法繼承,但不得退現。持股滿三周年,經理事會批準,可以在本社內部轉讓[4]。

3 結語

在充分肯定地方各組織、各政府工作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也要反思改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前述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存在問題的探討中可以看出,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從頂層設計上也是一項長遠的改革過程,尤其是設計到社區結構的調整與重建,并非短時間內就能完成。

猜你喜歡
產權制度集體村民
科學種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我為集體獻一計
盞盞路燈照亮村民“幸福路”
祥云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國有企業產權應允許部分員工持股
警犬集體過生日
100個縣將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現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