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老黃歷到文化日歷 最時髦的日子應該這么過

2019-12-19 02:19
高中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卷紙單向文青

曾經,人們靠著日歷來感知歲月的流逝,而當手機、電腦成為新的時間獲取方式后,日歷似乎走向了使命的盡頭。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單向歷、故宮日歷、豆瓣日歷、果殼日歷……舊時的計日冊變成了時尚的文藝日簽,如一束尤加利點綴著精致生活的夢。歲末,2020年的日歷陸續上市,你是否也在準備為來年續一份歲月靜好呢?而日歷究竟何以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流行文藝標配的呢?

文化日歷顏值高?各位設計師走心了

近幾年,各種文化日歷在市場上廣受歡迎。從老黃歷到文化日歷,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時代審美變化呢?文化日歷的走紅與其說是一場偶然,不如看作是日歷界一次蓄謀已久的反擊戰。

既然打著文化招牌,在外形設計上就不能馬虎。文化日歷是書,是文具,甚至是家居擺設。在網紅家居圖里,除了綠植、花瓶和餐墊等常用道具,床頭總有一本賞心悅目的日歷來加持屋主人的文化品位。這些日歷細節考究,有的選用磁石吸附的方式處理紙張,有的采用手撕線來完成每日一撕,還有的配置了可開合的金屬扣環串聯起日子。它們用盡翻頁、折疊、撕口等形式來結束每一天。

除了美,不少文化日歷還大玩創意。一款卷紙日歷將365天首尾相連,每過一天扯掉一節,卷紙也就“瘦身”一點。烏克蘭設計師古茲利亞克設計的火柴日歷還把每一天變成了可以燃燒的火柴棍,時間的流逝顯得更加殘酷直白。相比電子日歷,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日歷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些許儀式感。

從生活必需到文化剛需

日歷是時間的肉身,每撕一頁便宛若撕下一年365天的一塊鱗片。撕盡之日,一年的時間便化作塵?;绎w煙滅。無論是傳統的老黃歷,還是近兩年廣為流行的文化日歷,皆是這樣的時間之鯉。只不過老黃歷上的“鱗片”注重的是二十四節氣與吉兇宜忌,而文化日歷上則多是一些閃爍著微光的知識碎片,老黃歷的實用性指南在文化日歷里演變成流動的“知識的盛宴”。

譬如故宮日歷,每日展示一張故宮珍寶圖片,儼然是便于擺設的、縮小的、仿真的文化博物館,同時還將傳統黃歷的宜忌處策略性地置換成每日一碑貼。再譬如文青熱愛的單向歷更是以直擊人心的名人金句來擊打按摩文青敏感多情的神經,日歷上的宜與忌也早已褪去老黃歷的土味迷信,置換成當下文青熱衷的各種行為。

如今,日歷已成為一種文化消費,成為藝術品,甚至有望成為國禮。而對于希望打破傳統、不落俗套的年輕人來說,一本自帶新年意義,又有創新品位的文化日歷簡直就是給自己和親友的節日好禮,象征著把日子過得更生動活潑、時髦有趣。

文化日歷,刻奇仙境的新物種

每一個擁有單向歷的文青,即便生活里并不喜歡閱讀,但也擁有一個觸手可及的句子博物館;即便沒讀過任何一位作家的任何一本書,在撕扯日歷之間讀到印刷在上面的精致格言,便宛若讀過這些作家的所有作品一般。而喜愛故宮日歷的消費者即便沒有踏進故宮博物院一步,但在精致的印刷圖片前,也感知到自身在這些價值連城的珍寶之間流連忘返,好似擁有小小的日歷便擁有了這些珍寶,擁有了故宮博物院的一角。這是一種幻覺,一種大眾消費文化造成的幻覺。

刻奇是一種模擬美學,在這模擬里,碎片代替全部,符號代替實存,幻覺代替真實。但這種幻覺有什么不好呢?至少這是人們對文化教養的向往與渴求,而非對粗鄙之風的禮贊和高歌。

猜你喜歡
卷紙單向文青
卷紙PK賽
試為“文青”“辯誣”
單向空間
Killer App
單向街書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
貴刊
百變卷紙芯玩偶
知世界
我的語文老師是文青
卷紙芯巧做鯉魚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