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民族服飾產業結構發展瓶頸及戰略調整

2019-12-20 12:04
新營銷 2019年8期
關鍵詞:民族服飾服飾生產

(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產業結構調整能夠有效利用社會資源,使“一二三”產業之間相互協調,適應供給側改革,是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攻方向?!秲让晒抛灾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未來五年內蒙古要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促進投資消費協調拉動、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城鄉區域良性互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而民族服飾產業作為內蒙古地區傳統特色產業之一,在充分調動少數民族婦女的創業和就業積極性,有效開發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制品制作專長,聯動內蒙古地區特色旅游產業發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內蒙古民族服飾產業發展現狀

內蒙古位于中國北部邊疆,因其多樣化的草原、森林、沙漠等地形地貌成為蒙古族、滿族、鄂倫春族等49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作為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聚集地之一,民族手工藝和民族服飾產業承載了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成為本地區的特色優勢產業。民族服飾行業是根據特有的民族地區文化特征,通過豐富的設計表現形式,凸顯穿著者所屬民族特性和審美情趣的服飾行業。

國家統計局分省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內蒙古地區2013年紡織服裝、服飾業銷售產值達76.58億元,紡織、服裝及日用品專門零售從業人員為27 263人。在民族服飾影響力方面,蒙古族服飾設計制作傳承人有70多人,蒙古族服裝服飾保護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鄂溫克族服飾小微企業受惠于精準扶貧政策,在各地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受到一批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帶領,達斡爾族民族手工藝人紛紛開辦達斡爾傳統服飾制作培訓班實現自主創業;鄂倫春族服飾除狍皮服飾手工技藝納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之外,人造毛服飾隨著需求量增加,由純手工制作轉為實現機器生產批量化。

內蒙古民族服飾獨具特色,但很多傳統服飾手工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包括蒙古族香牛皮靴制作技藝、烏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藝、察哈爾服飾制作技藝、烏珠穆沁服飾傳統手工技藝、蒙古族摔跤服制作技藝、馬海制作技藝、巴爾虎索海固圖勒制作技藝、鄂倫春獸皮制作技藝、鄂溫克族熟皮子制作技藝等。

內蒙古現有經營民族服飾企業8 000多家,大部分注冊資本金在10萬元左右,經營業態有公司制、個人工作室及小作坊,定制服裝均價基本1 000元以上。以呼和浩特市為例,影響力較大的有以吉瑪制衣有限公司、娜仁圖雅民族服飾制作中心等為代表的傳統型民族服飾制作企業;以TORGO ZAGVAR民族華服私人定制公司和吉雅其服飾設計工作室為代表的時尚型民族服飾制作企業;以朝樂夢蒙古服飾文化工作室為代表的舞臺演出服飾生產商。

二、內蒙古民族服飾產業結構發展瓶頸

(一)供應不足

內蒙古地區的氣候條件決定了當地少數民族民族服飾特點,出于適應寒冷天氣和打獵放牧的需要,服裝以完備的冠帽手套、袍服、靴子為主;飾品主要由紅珊瑚、瑪瑙、綠松石等寶石形成珠串,多在民族傳統節日佩戴。少數民族在婚慶、祭祀、傳統節日以及出席重大活動時有穿著民族服飾的習慣。民族服飾的制作工藝繁雜,用料考究,特色鮮明并且服裝質量上乘,能很好地滿足少數民族長期穿著保存和收藏的需求。但由于了解民族服飾文化和懂得傳統制作工藝的手藝人出現傳承斷檔、原料供應等輔助產業沒有形成有效供給等問題,導致單件服裝生產周期較長,無法批量化生產實現規模經濟,因而民族服飾的單價普遍較高。除少數民族對民族服飾的需求量較大之外,近年來非少數民族消費者的對民族服飾的消費熱情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作為裝飾類紡織品的民族服飾的供應量嚴重不足,原因在于產業鏈結構前端的原材料供應、中端的生產加工,以及后端的銷售渠道沒有形成系統的產業價值鏈。

在原材料供應環節,以皮革供應為例,雖然內蒙古地區原料皮種類繁多,資源優勢明顯,每年各類皮張總產量達2 000萬張,但大量的訂單流出區外。本地個體生產商以季節性和低頻率定制訂單為主,沒有形成規?;洜I,無法與皮革供應商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導致原材料進價較高從而影響生產成本,單件服飾成品價格居高不下。在生產加工環節,制作工藝落后于現代制作水平,流水線式批量化成衣生產只能應用于演出服飾,而日常服飾生產只能由純手工定制;本土設計缺乏時尚感和設計感,大部分服飾圖樣依賴蒙古國設計師的設計方案。在銷售渠道環節,個體店面和家庭工作室是日常服飾及禮服定制的主要購買渠道,但基本是無品牌經營,消費者一般憑借老客戶帶領才能找到店址;網上商店、商場和展銷會多銷售質量一般的專供演出的民族服飾舞臺裝,日常服飾基本沒有售賣。

(二)人才缺乏

內蒙古地區的民族服飾行業由很多中小企業組成,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占有顯著的市場份額。該產業分散的原因包括服飾產業進入條件低,眾多小公司進入該行業,銷售波動不穩定;市場需求多樣化,對某一特殊民族服飾式樣的需求很小,而需求量不足以支撐規?;a;定制服務使小型低效的企業能夠找到生存空間。在民族服飾行業中,雖然服飾單品定價高,但由于行業分散,訂單量小,利潤率普遍不高。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企業應從降低管理費用的角度去制定競爭戰略:如降低管理費用,雇傭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形成經驗曲線和學習曲線,提高勞動生產率。

定制服務對手藝人設計和縫制水平有一定要求,雖然近年來內蒙古地方政府在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上作了很多工作,提供創業資金和基地,幫助少數民族婦女脫貧致富,但真正有志于從事民族服飾制作的年輕人數量并沒有顯著增長。以內蒙古自治區婦聯在2018—2020年開展的“布絲瑰行動計劃”為例,該計劃旨在通過組建民族服裝服飾創意設計人才團隊、開展技能培訓,發展民族服裝服飾產業。截至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內蒙古自治區少數民族人口505.6萬人,“布絲瑰行動計劃”雖已帶動2.7萬名婦女在民族服飾手工藝制作領域就業,實際民族服飾行業人才缺口依然較大。

(三)成本壓力大

民族服飾制造業的成本壓力主要來源兩個方面。

一是人工成本。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智能制造生產尚未形成有效供應,民族服飾制造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大量從業人員。另外,一些民族服飾定制企業在本地缺乏技能人才和生產能力,將訂單交付蒙古國設計師,由其他盟市工廠進行生產,進一步抬高了人工成本。近5年來紡織行業用工成本漲幅超過加工物料成本,達到35%。人工費用增加使中小企業加大了管理費用投入,這部分成本會最終體現在產品售價上。

二是環保成本。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多項環保法規加強環??刂坪椭卫砹Χ?,如2018年1月1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2019年1月1日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2019年初內蒙古自治區出臺的《水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計劃》等。在新的政策法規背景下,服裝制造業及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因其高能耗、高污染、高廢水的生產特點,承受了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4月紡織服裝、服飾業營業成本為1 444.7億元,同比增長7.2%。

為了減少損失,服裝生產企業只能將一部分生產成本轉移到生產價格之上,對于以做單件定制化生產設計的家庭工作室和個體店面來說,由于民族服飾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較高,成品定價無法降低,勸退大量消費者,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二、內蒙古民族服飾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

民族服飾產業機構調整應遵循產業特點和政策的指引,基本原則如下。

(一)產業配套原則

產業配套是內蒙古民族服飾產業提升運營效率和創新協同性的有效途徑之一,服裝制作企業對上下游企業的控制力會影響企業的生產能力和交易成本。制造商與上下游企業之間應建立良好長久的合作關系,實現業務互聯互通,從而保證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來源,降低原材料成本,控制分銷渠道,使渠道商開展的營銷活動能有效促進產品的銷售。政府除了保持對民族服飾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還應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便利,給予政策傾斜,使上下游企業能夠在良好的產業環境中實現協同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原則

以循環經濟的理念為生產指導思想,減少工業廢水和原料浪費,提高產品質量,使單品的定價策略受到消費者認同,建立回收舊衣物生產線,使用人造皮毛、人造寶石,循環利用自然資源。有效保護自治區內土壤資源、礦石資源和水源環境,使無序生產轉向可持續發展,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通過賦予民族服飾綠色環保的附加價值,引導消費者對環保綠色生態的價值感產生認同,帶動服裝市場消費升級。

(三)需求導向原則

依據特殊場景適用和普通場景適用的不同穿著要求,分別發展由規模以上公司批量生產舞臺、婚禮、節慶主體服飾產業線,和個體商戶定制生產的大眾日常服飾產業線。根據團體客戶和個人客戶的購買行為的不同,分別制定生產營銷策略。政府為不同的生產水平和利潤情況的兩條產業線,提供不同的扶持力度,使民族服飾的生產有序經營,避免粗放生產、以產定銷,產品定價符合不同消費者的價格期望。將消費者需求、企業利潤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使民族服飾的生產完全面向消費者市場。

(四)保護與傳承原則

在產業發展規劃指導下,根據區域特色發展比較優勢,保護民族服飾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服飾鑲嵌工藝、刺繡工藝、毛皮制作工藝等的優秀范例與政府主導的“扶貧攻堅”實踐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富民產業。因地制宜,推廣實用生產技能,優化資源配置,政府和產業協會積極為民族服飾產品結構調整提供支持性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區內外以及國內外服飾文化交流,成立專題博物院、專項展銷會等宣傳渠道,為民族服飾從業人員提供技能學習場所和培訓機會。

三、內蒙古民族服飾產業的戰略調整

(一)重組產業價值鏈,打造優勢的高價值產業基地

內蒙古的民族服飾依據區域優勢形成了不同的產業發展基地:如興安盟科右中旗的“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傳承保護基地”;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的“太陽花”鄂溫克族傳統民族飾品基地;“歌恩一蘭”達斡爾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烏蘭察布市化德縣服裝創業園基地等。這類產業基地里的生產主體多為中小企業,數量較多但沒有形成利益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依賴性不強,企業只追求短期價值的實現,基地里的產業價值鏈無法形成有效循環。

企業活動形成的價值首先取決于產業鏈價值,在高效的產業鏈里企業之間才可以形成價值疊加和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民族服飾制造商、供應商、中間商以及相關支持性產業,應形成集群化的發展模式。以服飾設計環節作為產業鏈核心,提供符合產業最終用戶需要的設計和服務;供應商加大對面料輔料的技術研發投入;生產商采用柔性制造技術,提高智能制造水平;物流環節形成前店后倉、電商前置倉等物流形式,減少庫存成本;銷售商發揮區域民族特色服飾產品優勢,配合生產商的營銷活動,形成品牌效應。

在產業鏈升級轉型方面,產業基地中上下游企業可以通過重塑價值鏈的方法加強合作。通過重塑價值鏈實現產業環節之間的協同效應,共享設備、技術、經營資源、客戶、渠道、品牌等有形和無形資產,實現資源的垂直整合,降低成本,實現差異化,提高產品附加值。

(二)實施環境戰略,建立全面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

服裝產業是全球第二大污染產業,服裝生產對內蒙古當地造成的環境污染包括:采集羊絨導致對牧群的需求增加,破壞廣大的草場;人造纖維和人造絲對森林砍伐過度;種植棉花耗水量大,殺蟲劑破壞土壤和水道;生產排放的印染廢水和污泥更是處理起來存在問題。商業環境決定了企業對環境變化的態度,民族服飾產業作為資源敏感型和資源依賴型的傳統制造業,應將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制定的考量范圍。在環境保護方面加強投入,能夠提升企業的行業聲譽。

企業選擇不同的環境戰略取決于各自的資源和能力水平。對于規模較大的舞臺和演出服飾生產企業,生產規模較大,應將環境戰略視為競爭手段和發展機遇,把環境戰略中的前瞻型戰略延伸到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從原材料采購、清潔生產、減少運輸和庫存浪費,到通過廣告營銷方式影響綠色消費的理念的生產全過程。具體手段包括創建環保生產線,采用先進環保技術,在紡織、印染等技術環節使用環保生產設備,如廢水和地下水管理系統,減少污水排放量。對于個人工作室和手工作坊式小企業,由于成本壓力影響,難以投入足夠資金和改進生產,因而可實行環境戰略中的適應型戰略。遵從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法規要求,在必要時投入部分資源履行污染防治責任,保證經營穩定性。從管理者到工人在服飾設計生產過程中樹立環保和社會責任意識,為一部分特殊顧客集中力量專門生產少數有特色的服飾,減少無序生產和庫存浪費,與擁有節能環保技術的代工廠合作,建立產品品牌提高產品質量。

(三)營銷組合改良,拉動民族服飾消費增長

民族服飾產業市場規模較大但消費增長不足,原因在于產業雖有特色但由于樣式所限特點突出,少數民族多在特殊場合如婚禮、祭祀、節日穿著,漢族多在演出、比賽、服務場所穿著,受眾面較窄。除此之外,受到旅游業季節性、一次性消費的影響,內蒙古旅游產業與服飾產業在進行聯合營銷時效果也不甚顯著。因此可根據民族服飾產業處于行業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的特點,根據不同服飾的風格、穿著場合、價格、消費人群特性等設計三種基本策略。

1.市場改良策略

民族服飾產業的市場改良的途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實現。一是通過提高現有顧客的使用頻率增加產品銷量。如將民族元素與家居、日用品產品相結合,開發具有品牌辨識度的多元化產品系列,尤其適用于服飾個人工作室的周邊產品開發。二是將產品推廣到區外和國外,發展新的買主。如自治區政府拓展宣傳渠道,開發旅游資源帶動民族服飾消費,加強與蒙古國等國家服飾企業合作交流,幫助規模以上企業“走出去”等。

2.產品改良策略。

一是式樣改進。對原有服飾的使用衣料、樣式、用途等改良,以適應新細分市場的需要。如除在產業基地開設培訓學校外,選拔優秀的服飾手藝人赴蒙古國學習流行款式和設計理念,使民族服飾符合流行趨勢,更具有日常穿著性,提高大眾接受度。二是服務改進。如為定制服裝的顧客建立客戶檔案,提供后續的服裝板式修改服務等。

3.營銷組合改良

改變營銷組合中除產品之外的其他三個要素的配套關系,從而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如增加銷售渠道,在內蒙古博物館設置專題展覽和售賣網點;調整產品價格,在電商平臺開設商鋪,積極參與各類購物節如“雙11”“618”等階段性降價促銷;調整廣告宣傳途徑,與餐飲業、旅游業、酒店業、婚慶業等相關產業聯合營銷。

猜你喜歡
民族服飾服飾生產
動物“闖”入服飾界
用舊的生產新的!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雪人的服飾
傳統茶元素與民族服飾設計的融合探討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