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建“烏蘭牧騎” 推行“戰地微課”

2019-12-20 02:53
城鄉建設 2019年23期
關鍵詞:烏蘭牧騎戰地商戶

■ 肖 偉

今年以來,在全市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在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視察上海做出的“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指示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地方性法規于7月1日實施的社會氛圍中,在嘉定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真新街道黨工委強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工作,做到全員參與、全力以赴、全面鋪開。但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街道通過調研和走訪發現各主體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積極主動性還需要有待提升的現實問題,導致環衛保潔收運作業管理任務不斷加重,城管執法面臨壓力不斷加大的問題。針對上述調研情況發現的問題,研究如何推動各主體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一、針對垃圾分類現狀,推進整改落實到位

真新街道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至今,著力注重“真調研問題、調研真問題”,加速推進“真整改問題、整改真問題”。黨工委圍繞屬地化管理在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緊緊依托區域化黨建“五區一會”成熟平臺,街道社區、商區、校區、園區、行政區全員參與、全力以赴,定期協商、優化舉措、強力推進,特別是街道黨工委為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提供有力的分類知識、法規宣講和執法保障,與街道“聯治勤管”網格化先進模式相結合,按勤務領域劃分為商業區、居民區、企事業單位“三大區域”,利用聯勤網格化把生活垃圾分類的推進工作精心準備、精準對接、精確發力,與“三大區域”的黨組織、社區居委、業委、物業、志愿者、經營戶、居民群眾等形成業務工作協作聯動,為真新地區推進社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努力營造“垃圾分類就是當前社會新時尚”良好氛圍。

二、組建“烏蘭牧騎”,推行“戰地微課”

真新城管中隊是屬地化保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執法管理部門,真新街道黨工委要求真新城管中隊黨支部根據“五區一會”活動部署,重點結合商業區、居民區、企事業單位三大區域聯勤網格化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任務重、分類宣講受眾對象分散難集中、法規普及宣教組織開展難的現實困難,認真研究在新的形勢任務下,針對受眾對象特點,鼓勵黨員骨干和專長隊員走上講臺爭做“烏蘭牧騎”,把商業區、居民區、企事業單位三大區域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執法保障的“主戰場”當成“戰地微課”的“主陣地”,創新探索在執法間隙利用執法車輛、攜帶簡易宣教道具、依托執勤管理現場組織開展“戰地微課”活動,探索用一堂“烏蘭牧騎”式的“戰地微課”讓參與者入耳、入腦、入心,起到知識普及、解疑釋惑,法規告知、說理明法、激勵斗志,統一認識、凝聚人心的作用。開展“戰地微課”活動,就是把垃圾分類宣傳教育講到經營鋪位現場,設到社區收運一線,走進單位辦公場所,組成二到三人的法規宣講“烏蘭牧騎”式的專業“輕騎兵宣講小分隊”,主動上門入戶到場,精煉分類宣傳內容,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心貼心的法規宣傳、問題互動和就地授課方式。這種新穎的宣教授課形式,實現了商戶、市民人人能參與、人人受教育,充分借鑒學習活躍于內蒙古分散邊遠牧場、集政策宣講、文藝演出、生活服務等為一體的,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的“烏蘭牧騎”,初步創立了類同的“城管宣講輕騎兵-戰地微課”黨建共建品牌,有力推升了商戶、市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和動手能力,實現了垃圾分類宣教形式的“微觀化、普惠化、精致化、實用化”,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一)在授課內容上改變了以往的“高大上”,更顯“微觀特點”

“戰地微課”是以受眾對象實際需求為目標,以短小精悍樸實的形式,授課內容本著“貼近工作、貼近實際、貼近需要”的三大原則,既對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也經常結合執法管理遇到的普通人和平常事講身邊法、道身邊理。以一事明一理,“以小見大、寓理于情”給人以教育和啟迪。由主講人緊緊圍繞垃圾分類主題,對生活垃圾的產生、投放、收運、處置,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從而講明生活垃圾的“前世今生”全環節,主要特點是“以小見大、寓理于情”,正因為其緊貼商戶市民工作、生活實際,更容易引起聽課者共鳴。在對企事業單位授課中,“烏蘭牧騎”以“珍珠奶茶沒喝完、如何分類來投放”為題,在宣教現場就地對個別辦公室人員的未正確分類投放行為,進行了形象生動的現場知識講解和手把手地分類投放。

(二)在授課主體上扭轉了先前“深難奧”,更能“普惠群眾”

“戰地微課”突破了傳統宣講教育模式的束縛,將更多受眾對象推上講臺,商戶、市民隨時面臨由“傾聽者”到“講授者”的角色轉變,徹底改變傳統宣講教育講臺一般屬于主辦方、領導者等少數群體的主導樣式,鼓勵商戶和市民大膽走上講臺,人人爭上講臺,將原來屬于聽眾的“沉默的大多數”推向舞臺,給他們展示、鍛煉、表達、提升的平臺。在師資來源上更加豐富、廣泛,少了“高高在上”,多了“平易近人”,少了“權威”,多了“平民”,實現了由“少數人”向“大眾化”的轉變。因人人能參與、人人受教育,而使受眾對象實現了由受教育者向教育者的轉變。在社區,一位退休黨員在互動環節結合自己聽課前的以往分類投放經歷,和大家交流了從垃圾分類知識局外人到行內人的認識感受和分類體會,也善意地提出了“給濕垃圾桶加裝密閉蓋防止氣味外竄”的意見建議,現場聽課居民群眾一致認為還是這樣的“戰地微課”接地氣、聚人心、易接受。

(三)在授課時間上擯棄了過去“粗濫糙”,更加“精致有效”

“戰地微課”授課內容高度濃縮精益求精,授課教案一般在500字左右,授課及互動時間也控制在15分鐘內。所選主題切口小巧精致,直接開門見山式亮明科學正確觀點,而后再一針見血指出問題存在原因,并條分縷析地闡明解決問題的辦法。聽課者都可以在有限時間內,獲取自己最想要的垃圾分類知識答案。精短的授課時間也可以克服傳統商戶經營繁忙、離店不易、場地難找的困難。通過濃縮式教學,解決了商戶經營與學習、生活與學習的矛盾,實現了“快餐式針對性教育”,提高了商戶群眾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商區輕紡市場現場宣教中發現,多數中小鋪位經營人員少、快餐盒飯垃圾無人去投門前亂放等分類投放問題,大家就城管執法和市場管理如何處置進行互動討論,引出了提倡商戶之間互幫互助投放、推崇保潔人員定時巡查收投的友愛互助投放和惡意堆放拒改由執法處罰托底保障措施,更加堅定了今后商戶做好垃圾分類投放的決心。

(四)在組織形式上繞開了原有“呆笨慢”,更現“靈活多變”

“戰地微課”教學形式可以根據授課者的學識見解、愛好特長等量身而定,既可以對生態環保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也可以結合生活垃圾無序分處帶來的社會危害講明道理。在主體上既有主講又人人參與,鼓勵多用討論式講解、互動式的問答,注重雙向結合,確保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以加深理解,提升效果。授課地點既固定又自主靈活,一般規定在居民社區的早晚定時定點投放“潮汐”時段就地開展包括微型黨課在內的各種講法宣教活動,也提倡推薦在一線執法現場利用執法間歇休息、依托執法車輛隨帶教具,隨時隨地展開授課,也可以就執法中正好遇到垃圾分類的人和事,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完全克服了場地準備、人員齊整、時間固定、內容繁雜等困難。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真新城管中隊進社區的8名網格隊員就抓住居民社區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守桶行動執勤時機,分別整合力量組織在街道全部18個社區居委所在社區進行了“戰地微課”垃圾分類知識和相關執法處罰的主題教育授課。

(五)在學習效果上改變了曾經“虛假空”,更重“實用性質”

“戰地微課” 授課者結合自身的工作、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聯系身邊發生的垃圾分類案事例和市民群眾思想認識中的普遍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選擇確定最直接、最需要、最迫切的宣講知識主題開展授課,表達自己既是垃圾分類執法者又是日常生活老百姓對分類知識、執法實踐的體會者。聽課商戶群眾結合授課情況進行互動交流,相互補充,主辦方組織者總結點評、歸納提煉。授課中充分采用語言表達、肢體表達、案例講解等技術和技巧,通過形象化的語言、通俗化的表達、故事化的描述、大眾化的風格,在快與實上下功夫,即時間上快捷、效果上實在,從而實現普法教育與時代特點的有機結合。本著“貼近工作、貼近實際、貼近需要”的原則,由授課者精心組織備課,想方設法選準切入點,化整為零、以小見大,以博取“窺一斑而見全豹”,甚至是“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這種集思廣益的“講—評”互動性微課方式能夠充分起到闡明道理、深化主題的效果。

真新街道黨工委在主題教育推進和調研走訪過程中,因地制宜出思路、出實招、辦實事、辦成事,結合本地區實際開展“戰地微課”活動,讓商區、社區、企事業單位“三大區域”的商戶、學生、居民、上班族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正面灌輸、你聽我說少了,議論研討、相互交流多了,商戶直說“站得住”、學生回饋“聽得進”、居民反映“用得上”、圍觀群眾也表示“講得好”,垃圾分類“烏蘭牧騎”式“戰地微課”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腦、入心,社會各方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滿意率不斷提升,真新街道也于今年10月順利榮獲了上海市垃圾分類測評街鎮優秀稱號。

猜你喜歡
烏蘭牧騎戰地商戶
戰地女豪杰
江蘇贛榆農商行 上線商戶回訪管理系統
“543”工作法構建黨建共同體
烏蘭牧騎進校園
瑪奈烏蘭牧騎
“戰地玫瑰”養成記
光榮的烏蘭牧騎
工商銀行 銀行業首家商戶發展中心成立
戰地黃花
戰地歌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