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釗在北京的八處居所

2019-12-20 02:54
城鄉建設 2019年23期
關鍵詞:李大釗胡同北京

■ 祁 建

中共黨史界有一句話:“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逼渲械?/p>

“李”就是指李大釗。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與謝伯俞、

鄧文輝等21人在北京殉難,到今年已經整整過去90年了,他在北京曾經住過的8處故居……

早春的時候,沿著李大釗在北京生活過的故居,尋找他最美麗的人生。

皮庫胡同:與白堅武、張澤民、高一涵同住皮庫胡同

這是清朝皇家儲存裘衣的地方,叫皮庫胡同。順著彎彎曲曲的二龍路走進這條胡同,北面是北京師范大學實驗附中,而胡同南側已經是住宅小區了。胡同還算安靜,有派出所,有小區,有飯店,有幼兒園、有菜館……很難確定李大釗在這條胡同具體的哪里居住過。

《白堅武日記》第36頁記載:“9月7日,遂同澤民至皮庫胡同新宅,守常今日移居于此?!闭f明李大釗居住在皮庫胡同。李大釗、白堅武、張澤民同住皮庫胡同,他們三個人被稱為“北洋三杰”。

1916年9月7日移居皮庫胡同。(《白堅武日記》第一冊)10月1日返京。晚白堅武到皮庫胡同看望,并一起去羊肉胡同孫伯蘭宅。(《白堅武日記》第一冊)這時與高一涵同住皮庫胡同。據高一涵回憶:他們“在失業時心安理得,天天讀書和研究問題,意志絕不向境遇低頭?!保ǜ咭缓骸逗痛筢撏鞠嗵幍臅r候》載《工人日報》1957年4月27日)

高一涵于9月2日由家鄉趕到北京時,李大釗因湯化龍違背“言論絕對自由,不加干涉”的諾言,已決定辭去編輯主任之職,離開剛剛創刊半個多月的《晨鐘報》。高一涵亦毫不含糊,根本未到《晨鐘報》編輯部就職。

民國初年,李大釗當《晨鐘報》主筆時,曾在“晨鐘之聲”欄刊登楊繼盛語:“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作為《晨鐘報》的使命。李大釗還將楊繼盛對聯中的“辣”字改為“妙”字,多次手書此聯,送給友人。

李大釗和高一涵同住在皮庫胡同新租的一間屋子,與白堅武、秦立庵、田克蘇等人籌辦《憲法公言》,進而同秦立庵、田克蘇等人一起編輯《憲法公言》,為《憲法公言》撰稿,并應當時在國務院任內務部長的孫洪伊之約,起草地方自治法規。

在此期間,兩人同在由《青年雜志》改名《新青年》的第2卷第1號上(9月15日出版)發表了文章,一篇是李大釗在與高一涵結識后在東京郊區高田村月印精舍寫的名作《青春》,一篇是高一涵同期在東京寫的《樂利主義與人生》。自此,李大釗和高一涵一樣,成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竹竿巷:為《甲寅》撰稿的歲月

竹竿巷(今朝陽門內南小街竹竿胡同,只有地名,目前成為小區)在那個時代那是妓女們脫籍居住的地方,所謂“教坊脫籍洗鉛華,一片閑情付落花”。 而今那里已經是小區林立,根本無法體味歷史的味道。穿越這片樓群,在它的北面發現了幾家,還沒有拆的平房,還能夠看出一絲當年這條胡同的味道。

1917年1月,高一涵隨同李大釗搬至朝陽門內竹竿巷一個僻靜的宅院,依然同租一室,專事《甲寅》日刊的撰稿、編輯等工作?!都滓啡湛?917年1月28日創刊,李大釗特意寫出開篇之語《〈甲寅〉之新生命》,為《甲寅》的新生鼓與呼。

自此,李大釗文思如潮,每天寫一至兩篇,甚至3篇文章,放在《甲寅》日刊發表;而高一涵亦如此,每天都有新作寫出。兩人共同住在一間屋子里,晝思夜想,促膝暢談,筆耕不停,把《甲寅》日刊辦得有聲有色,使其在京城,乃至全國迅速產生了很大影響。這是兩人在一起搞編輯工作的最和諧、最默契,也最愉快的一段時間。遺憾的是,這段時間到是年5月上旬,李大釗回鄉探望生病的妻子趙紉蘭,一去一個半月而基本結束。7月下旬,李大釗自家鄉樂亭返回北京不久,就發生了張勛復辟事件。李大釗與高一涵雙雙脫離了改印復辟一時的清朝年號的《甲寅》日刊。

李大釗避走上海,到11月中旬方返回北京,繼而被章士釗推薦,應蔡元培之聘,出任專職的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

到這時,仍留在北京竹竿巷那間屋子以撰稿為生的高一涵,已經與由美國留學歸來到北京大學任教的安徽同鄉胡適同住在一起,李大釗無以再與高一涵同住一室,不得不在別處另租房屋居住。這樣,兩人再也難以像往常那樣朝夕相處了。在李大釗就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不久,高一涵也進入北京大學,任編譯委員會編譯員,主事一些外國著述的編譯工作。

回回營:鄉下的妻子和孩子接到北京

回回營故居是回回營2號,為現在鬧市口大街南端一帶,現在這條大街根本沒有任何歷史上的胡同遺跡,只有喧鬧的車海,只有寬闊的馬路,誰能夠想到,李大釗在這里住過?

在此之前,由于生活動蕩不安,李大釗隨朋友一起處于漂泊狀態,直到1918年1月,他受聘為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生活才有所改善,并將鄉下的妻子和孩子接到北京,租下回回營2號院的房子居住。

1918年1月,時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的陳獨秀,決定把已經隨他遷至北京有一年的《新青年》雜志變成同人刊物,邀請李大釗和高一涵,還有胡適、錢玄同等人,輪流編輯每期的《新青年》,以推動新文化運動向縱深發展。1918年11月27日,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召開會議,決定創辦時效性較強的周報《每周評論》,高一涵也加入其中,被聘為撰述。

當初被章士釗推薦到北大時,李大釗曾受到不少同事的頗不友好的眼神的質疑,因為,他沒有大學文憑,而且,土氣。很快人們對這位留著平頭的青年人就刮目高看了。他既積極從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工作,是享有較高聲譽的作家,又把圖書館整治得井井有條。20年過后,美國人在權威的《世界圖書情報百科全書》中稱李大釗為“中國現代圖書館之父”,顯然是經過詳盡考證的。

后來,李大釗被聘為教授,社會地位與個人收入自然也增了不少,但他依然過著“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清淡的日子。他沒心思講究物欲,更沒像其他教授那樣有欲望去逛“八大胡同”,他的全部興趣只是思想,只是工作?!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大釗先生題寫給別人的這幀集古人句的對聯,正是他追求人格完美的寫真。

1918年9月,毛澤東經楊昌濟介紹,結識李大釗,并在北大圖書館擔任助理員。由于李大釗的影響,毛澤東參加了少年中國會,并積極參與北大哲學研究會等學術研討活動,閱讀研究馬克思主義書籍,“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毛澤東語)。后來毛澤東在西柏坡談到李大釗時說:“在他的幫助下,我才成為一個馬列主義者?!保ㄖ醒胛墨I出版社,《毛澤東傳》第57頁)

此時,正值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后,中國新思潮風起云涌,新文化運動與封建勢力展開激戰。李大釗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他在宣傳歌頌十月革命、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創辦革命刊物、組織進步團體的工作中傾注了大量心血。

1919年爆發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正是李大釗先進思想影響推動的結果,他本人也參加了這一運動。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政府的恐慌,并預謀對他進行迫害,鑒于形勢危急,李大釗于1919年7月舉家回故鄉避難。

據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教授白眉初后人回憶,1919年元旦,白眉初剛起身要到李家串門,卻遇李大釗和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迎面走來,李大釗指著白眉初向青年介紹道:“這位就是白眉初教授,白老先生?!蹦侨吮虮蛴卸Y地操著三湘口音說:“久仰老先生的大名?!比撕蚜T,便進入書房敘話。他們縱橫捭闔,暢談今古,書房里時時傳出朗朗的笑聲。直到若干年后,人們才知道,這個青年就是毛澤東。

白眉初被聘為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教授,后又提任為史地部主任,但仍兼任天津直隸女師第十年級主任。大釗目睹白眉初奔波于津、京之間,甚為辛苦,心中十分不安。時值其房主欲出售住房,他便動員白眉初購房,自己另覓住處。

后來,隨著條件的改善,李大釗也將家屬接到北京,住在石駙馬大街后宅35號。白、李兩位的夫人也一見如故,以姐妹相稱。

石駙馬大街后宅胡同:住的時間最長

李大釗一家在石駙馬大街后宅胡同35號住的時間最長,即從1920年春季到1924年1月。幾年前,我曾經去過這里,那時那里有好多居民,里面自己搭建的小廚房和臨時房子鱗次櫛比,路兩邊掛著涼曬的衣服……前幾天再次走進這里,這里已經是一個繁忙的工地了,工人已經把原來的大門拆掉了,準備換上一個很大的、嶄新的大門。和里面施工的工人攀談,他們也說不清楚這里面的事情。

在此居住期間,可以說是大釗人生事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是他非常忙碌的時期。這里也是中國共產黨當時的重要活動地,中共北方區委的一些活動就在大釗的家中舉行。李大釗還在這里接待過許多各界人士和青年,非常喜歡這處住宅,這里是他與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最快樂、最開心的地方。他的次子光華、幼女鐘華出生在這里,長子葆華、長女星華都是在這里耳濡目染,最終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0年初,形勢稍有好轉,李大釗重返北京,租賃了石駙馬后宅35號(現西單文華胡同24號)院居住,這是一座三合院,大門坐北朝南。正房三間,是臥室、餐室和子女讀書處,東廂房為往來親友居住,三間西廂房是李大釗的書房與會客的地方。院內有海棠樹3株,院子南邊是花畦和盆花。李大釗在繁忙工作之余,親自栽培花木,環境因此幽雅整潔。在這里,李大釗經歷了中國共產黨由籌備到成立的關鍵歷史時期。

“1920年春至1924年1月,這里是他和鄧中夏、陳獨秀等秘密籌備建立北京共產黨小組,并在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告成立后,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地方?!背錾谶@里的李光華回憶說,“陳獨秀的第二個兒子陳喬年、張太雷夫婦都曾經在這里居住過?!?/p>

從1920年春到1924年1月,李大釗在文華胡同住了近4年,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的重要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很多重要活動就在這里進行。在這里,李大釗與共產國際代表維金斯基和馬林多次會晤,商討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有關事宜。在這里,李大釗和鄧中夏、陳獨秀等秘密發起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后改稱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在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告成立后,這里也是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地方。這一時期,北京的黨團組織經常到他家來開會,由于組織經費困難,李大釗每月都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80元錢充作活動經費。

除了自己的事業,這里也是李大釗與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最快樂和開心的地方。在孩子們的眼里,父親越來越忙了。但是李大釗還是一有空就和他們談心,談古論今,比賽背誦詩詞,下雪了就在院子里一起堆雪人。即使外面有特務監視,他甚至也會在雷雨天,在大雨能掩蓋住歌聲時彈著風琴教孩子們唱《國際歌》。

現文華胡同24號已于1979年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幾年前筆者親自到過這里,現狀令人堪憂。除三合院的格局沒有改變外,正房和東西廂房均年久失修陳舊不堪,不大的小院子里搭滿了防震棚、小廚房,幾乎沒有轉身的地方。想拍張照片,但實在沒找到合適的角度。想向老住戶們詢問些詳情,都不愿談及。這院里的住戶說,文物部門曾于20世紀50年代就實地勘查并拍照,70年代末正式掛上市級革命文物保護標記,80年代也一度即將動工修繕,連方案已擬定了, 可現在依然如故。好在近年來,經過修繕,文華胡同24號作為李大釗故居已經對外開放,并被辟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銅幌子胡同:十分險惡的環境

1923年“二七”慘案后,李大釗被當時的北京政府通緝。石駙馬后宅35號成為監控的重點,常有一些人到院子里搗亂,后來,李大釗家就搬到西城銅幌子胡同去了。

當時李大釗正在廣東參加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夫人趙紉蘭怕孩子們有危險,急忙把家搬到銅幌子胡同甲3號(西城區鬧市口南街的銅光胡同)。這里和回回營應該是不遠,如今只有馬路和來往的車輛,根本尋找不到一點歷史上胡同的影子。

銅幌子胡同故居當時的舊門牌是甲3號。李大釗在這里居住時間不長,當他把家遷到這里后,在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堅持開展斗爭。

李大釗在這里居住時間不長,在十分險惡的環境下,仍然堅持開展斗爭。他深入位于西城地區的蒙藏學校傳播馬列主義,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少數民族黨支部的成立。他團結國民黨左派,領導北方地區國民黨的籌建和改組,促成了國民黨北京執行部的成立。

邱祖胡同:當局下令逮捕李大釗

曲子胡同,清代訛為邱子胡同,清末為邱祖胡同。民國初年屬內右二區,邱子胡同易名為邱祖胡同。因東西街巷均到西墻為止,往來交通不便,在邱祖胡同及臥佛寺街西端挖一豁口式城門,未設門洞與門扇,規制簡單,因靠近長安街而稱長安門。

解放后,因西郊的建設蓬勃發展,與城區之間的交通量增大。復興門城門洞至長安街間的舊刑部街、報子街、臥佛寺和邱祖胡同寬度只有5米,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同時亦不能快速疏散每逢重大節日的游行隊伍。從1956年7月改造工程開始,拆除舊刑部街、報子街、臥佛寺、邱祖胡同胡同之間的房屋2500余間,將復興門城門洞、鷲峰寺中的部分殿宇、報子街東口的同懋增紙行拆除。1957年9月工程竣工,道路拓寬35米。

目前這里根本沒有一點歷史上胡同的影子。

朝陽里:在北京最后的居住地

李大釗一家在北京最后的居住地是府右街后大坑朝陽里。這里的屋子和門前的街道非常寬闊,環境舒適。

朝陽里故居(現西城區后達里),當時的舊門牌是3號。而今這里已經是一個大雜院,甚至走進大門,里面也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這里和李大釗有什么關系。一個姓王的中年人,只能夠記起他家是20世紀50年代買了這個房子,以前的大門是向南的,后來才改向東。以前古色古香的大門,已經拆除了,現在還能夠在屋檐邊看出當年大門的痕跡。

1924年冬,李大釗從蘇聯回到北京,租賃了此處的房子居住,家人得以重新團聚。由于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使政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李大釗不失時機地抓緊開展對馮玉祥及國民軍的工作,隨后又主持了歡迎孫中山北上和國民會議促成會的召開,領導北方廣大地區的群眾掀起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東交民巷:神色未變,從容就死

東交民巷是北京最長的胡同,舊稱江米巷。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一簽訂,東江米巷就成了使館區,改為東交民巷。

李大釗居住在原蘇聯使館西院(現東交民巷西口路北側,已拆除),是已廢棄的舊俄國兵營,還曾經是庚子賠款委員會的舊址。

當我走進這個大院的時候,我已經被院子里的俄羅斯風格的房子,震撼了。院子里的居民很多,一家挨著一家,還有很多自己搭的房子。一些居民,問我這里是不是要建李大釗的博物館?一個居民還告訴我,在他們這里西面的一家,當年就是關李大釗的地方,連當時窗戶上的鐵窗都是當時留下來的。走了這么多李大釗居住的地方,只有這里還算有一點遺跡,也算一點發現吧?在這些俄羅斯風格的房子周圍轉了一圈,能夠想象出,李大釗在這個院子里辦公的樣子。

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隊在北京城貼滿了“宣傳赤化,主張共產,不分首從,一律死刑”的標語?!毒﹫蟆返闹鞴P邵飄萍等人相繼被殺。

1926年3月18日,李大釗親自參加群眾游行示威活動,由于段祺瑞執政府的血腥屠殺,釀成“三一八”慘案。慘案發生后,反動當局又一次通緝李大釗。為了革命斗爭的需要,他親自率中共北方區委機關和國民黨北京執行部機關遷入東交民巷蘇聯大使館旁的舊俄國兵營院內。

在戰亂的舊中國,下野軍閥和政治家及名士紳避入外國使館是常例。然而,這次西方列強對中共領導人進入蘇聯使館卻實行兩重標準,允許奉系軍閥張作霖破壞國際慣例闖入搜捕。

張作霖的幕僚由此開始頻繁進出東交民巷。最后與使團領袖、荷蘭公使歐登科為代表的八國使團達成默契。北洋軍閥與西方列強合謀制造了這個罪惡的陰謀。1927年4月6日上午,全副武裝的300多名軍警突然包圍了蘇聯使館。李大釗與妻子、兩個女兒以及60多名國共兩黨的工作人員,同時被捕。

李大釗在獄中備受酷刑,被兇殘的敵人剝去指甲。在法庭上,他始終鎮定自若,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經受百般折磨,毫不妥協。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和另外20位年輕的革命者走向了刑場。

李大釗去世整整22年之后(1949年),由李大釗一手創立的中國共產黨終于重又回到北京。

人民解放軍進城后,一支小分隊迅速開始執行一個特殊的任務——尋找絞死大釗同志的那座罪惡的絞架。此刻,它已經被列為001號文物。

又過了10年。就在當年絞死大釗同志的那個刑場旁邊,一座宏大的建筑已經施工,這就是著名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在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開館。

1919年,年輕的李大釗曾經寫下了這樣的文字:“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笔撬簧膶懻?。

猜你喜歡
李大釗胡同北京
李大釗《青春》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釗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北京,北京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