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綠色校園規劃與建設實踐研究
——以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新校區建設為例

2019-12-25 13:20陳雪峰朱超鄧子民陳強
安徽建筑 2019年11期
關鍵詞:校園綠色建設

陳雪峰,朱超,鄧子民,陳強

(1.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1 引言

建設綠色大學的構想在1998年被清華大學提出,并隨后向國家環保部門提交了“創建綠色示范工程”的具體建設方案,此方案立足于“人的教育”,通過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校園的各個環節和領域,提倡“綠色教育”、“綠色科技”和“綠色校園”,旨在用“三大綠色”理念來實現“綠色大學”的實踐建設。2000年5月,“全國大學綠色教育研討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次召開。大會上,圍繞綠色大學的校園建設,提出了“綠色管理、科技、校園、人才和生活”等概念。2008年初,“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研討會”提出了校園建設應該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需要把大學校園建設規劃成綠色的示范區,使學校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創造出“綠色人才”,為社會的綠色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做好表率。

隨著時代的發展,綠色大學校園不能僅停滯在節約能源的理念上,而需要不斷在思想上跟進,一切對環境產生消極影響的事物都是綠色校園需要解決的問題,綠色校園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建設和諧的生態環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本案例旨在通過介紹綠色校園的規劃設計、技術應用及實踐案例等來探討綠色校園的建設發展理念。

2 項目概況

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是省政府領導聯系推進的省861重點項目,目標定位為“立足安徽,面向全國,建國內一流藝術院?!?。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將落實文化強省戰略,填補安徽藝術類本科院校的空白,培養高層次的藝術人才。學院新校區(一期)建設項目占地37.07hm2,新建建筑面積283500m2(地上245000m2,地下38500m2),包括學生宿舍樓(含配套服務、活動室)、美術樓、舞蹈樓、戲劇樓、音樂樓、播音主持樓、藝術設計樓、教學綜合樓(影視藝術與新聞傳媒樓)、食堂、美術館、大師工作室及交流室、運動場及看臺、演藝中心(未建)、體育館(未建)、研究生公寓及青年教師周轉房(未建)。

3 綠色校園規劃策略

3.1 項目選址

項目坐落于合肥市新站區高教基地,周邊高校眾多,是李鴻章和王亞樵故里,具有濃厚的人文、學術氣息;校園原場地主要為農田、農舍和水塘等,工程地質、氣候、市政等基礎條件優越,非常適宜校園建設。

3.2 建筑布局

校園的建筑規劃極具個性,采用了組團式的建筑布局,可以使校園建設分期進行,弱化未來發展建設對建成區的影響;組團內建筑群以院落式的方式組合,將濃郁的人文氣息與自然環境相交融。

院落式的布局帶來良好的自然通風和景觀;同時,設置屋頂綠化,形成豐富的立體院落。各組團通過連廊的方式將建筑群體有機聯系,留出更多的集中綠化,校園綠化率達45%以上。

校園利用原有池塘及東高西低的地勢地貌,以中心水體為靈魂,輔以高低起伏的山丘營造出動靜結合,優美典雅的山水韻味,體現出綠色校園是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情感交流的場所。

尊重基地原有歷史遺存,保留場地內百年古井,依托古井設置休憩亭,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3.3 交通組織

校園的交通組織是學生安全的保障,“以人為本”是步行系統的設計宗旨,校園規劃中采用人車分離系統,分為主環路、支道和人行道三級,主環路車行道設計寬度7m,并在環路內側設獨具特色的4m寬人行步道,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設,與車行道有2m綠化帶相隔;環路內為自然形態的步道,營造步行友好的校園環境;支路4m,人行道寬2m。圍繞中心水體景觀組成完整步行體系,且組團和院落式建筑布局減少了片區人員流通距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4 能源規劃

在充分發揮原有場地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合理設計建筑物的體形、朝向、樓距和窗墻比等,巧妙采用幕墻及下沉式地下室等措施來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能源消耗;為響應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選用高效率的節能設備,進一步實現建筑主動式節能、能源高效可持續利用與自然資源相結合的綜合能源規劃。

3.5 水系統規劃

校園水系統規劃充分利用自然水源,對水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在實踐中通過研究地表水和雨水,在單體樓勒腳設計雨水溝,利用管網充分收集屋面雨水,匯集至校園中心水體,并通過透水混凝土等滲透措施增加雨水滲透量,減少地表水的流失。采用智能節水器具,通過能耗監控平臺實時監控,對異常情況及時報警,及時檢修,減少浪費;建設校園中水站,充分利用中水。

3.6 景觀規劃

校園景觀借鑒徽派建筑的園林建設,以高低起伏的景觀草坡造丘陵之形,以中心景觀湖造傍水之勢,營造徽派園林之美,使建筑群完美融入環境。校園景觀設計獨具匠心,回旋式的林間小道,獨具一格的庭院廊橋,借勢改造的緩坡谷地,原生聚落形態的建筑小品等,在建筑設計中融入和諧理念,講究景觀與建筑統一,體現了校園對人文情懷的培養,為學生提供了優美的閱讀環境。

4 綠色校園規劃實踐亮點

4.1 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陽能光伏系統、太陽能光熱系統)

我院設計了除美術館以外的公共建筑至少都利用了一種可再生能源。在校園熱水供應點(如舞蹈樓、戲劇樓、音樂樓學生練功或表演所需淋浴熱水,影視藝術與新聞傳媒樓化妝室熱水,第二食堂與活動中心集中公共浴室熱水、廚房洗滌熱水)采用了太陽能光熱系統;在用電量較大的建筑單體,如學生宿舍ABC組團、美術樓、播音主持樓、藝術設計樓采用了太陽能光伏系統。

表1 工程內太陽能熱水產量

表2 工程內太陽能光伏利用表

4.2 雨水回用及微生態慮床技術

學院校園水系結合原有的水系池塘設置景觀水體藝馨湖進行雨水收集、凈化和利用,對收集入湖的雨水經過微生態濾床處理技術,回用于校園綠化澆灌及景觀水池補水。微生態濾床雨水回收系統是國家提倡節約思想的資源化表現,一定程度上自然修復了水環境,又有效縮減了校園后期的維護成本。微生態濾 床景觀設計選用不同的植物將水生植被布局與水體周圍景觀相協調,通過植被的布局襯托出水的靈魂,給人視覺沖擊,形成不可或缺的校園亮麗風景線觀。根據合肥市的自來水費約為2.5元/噸,通過微生態濾床處理后可以利用的潔凈雨水約為58000噸/年,則可節約水費為145000元/年。

4.3 智能化系統

通過校園的數字化網絡系統,配合智能水電表等計量表具,建立了能源消耗監控平臺,實現了實時監控、及時查找故障點、能耗數據公示、節能措施預測評估。在學院教學綜合樓(影視藝術與新聞傳媒樓)中心機房通過平臺軟件對校園整體能耗數據的采集,實施校園各區域能耗監測、管理,通過數據的整理、分析,尋找異常點,研究處理對策。學院琴房采用一卡通系統,進行網上預約練琴,通過系統實現練琴時間、琴房管理等實時監控,便于掌握學生的動態和節約管理成本。

4.4 電氣暖通節能措施

校園建設項目采用變頻風機的高效能空調設備機組,通過建筑室內安裝的檢測系統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自動控制機組進行變頻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師生舒適度的同時節約成本??照{設備機組在水路上設置動態平衡電動二通比例調節閥來控制室內溫度,在風機盤管上設置電動二通閥和帶季節轉換的恒溫控制器及三速開關控制房間的溫度。通過這些裝置進行能量調節,使空調系統能隨建筑物的負荷變化選擇最經濟的運行方式。供暖和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末端空氣處理機組以及通風系統的設備運行狀況、故障報警及啟??刂凭稍跇怯钪性O有的自動控制系統(BAS)中顯示和操作。

表3 我院暖通空調系統綠色節能措施

5 小結

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按照國家綠色2星的標準,將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和后期運營維護等階段,結合自然環境,通過建筑規劃設計,利用技術措施呈現出環境優美的新徽派山水園林式綠色校園,體現人文合一的境界,讓大學校園成為靜謐內斂的讀書育人之所。

猜你喜歡
校園綠色建設
綠色低碳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