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難點

2019-12-25 01:13劉穎
青年與社會 2019年33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制度難點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深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社會保障領域制度立法力度不斷加大,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當前還存在著社會保障體系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社會保障統籌層次不高、社會保障基金運營支付方面存在風險、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中企業負擔依然較重等幾個方面的難點。下一步我們應在完善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制度,促進基金保值增值,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發展補充保障體系等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關鍵詞: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成效;難點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自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歷經70年的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成長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在吸收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并能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不斷改革進步。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說明,當前各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對經濟增長政策的有力補充,較好地保障了社會公平,并反哺經濟可持續發展。做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歷來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及社會公平的保障作用。2019年4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文章試圖總結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并剖析當前尚存的難點。

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社會保障領域制度立法力度不斷加大。國內學者普遍認為,立法先行是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自1950年開始,我國從失業工人救濟、勞動保險、退學待遇等多方面開始了立法探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立法的步伐也不斷加快。2010年,具有社會保障立法里程碑意義的《社會保險法》出臺。2014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完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建設做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部分。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制度建設不斷完善。2014年起我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建立完善了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015年進一步明確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方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日趨完善。在其他領域也相繼出臺了相關文件,完善了相關制度,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等,推進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整合,降低了失業保險費率。結合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2019年進一步下降了社會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激發經濟活力。

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不斷擴大。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7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全國就業人員7764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7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24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34萬人,農民工總量28652萬人,比上年增加482萬人。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915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7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1768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329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878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9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227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3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為193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9萬人,全年共有1113萬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199萬人次。

保障水平逐年提高。2019年1月1日起,退休人員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5%左右。這是自2005年以來,連續15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也是連續4年提高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預計將有1.18億退休人員受益。

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難點

社會保障體系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雖然目前參加保險人數最多的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已達117681萬人,但剩下沒有覆蓋到的人員往往更需要基本社會保障,如特別貧困者、流動就業人員以及部分殘疾人員等。同時基本醫療保險對大病醫療的覆蓋還不足,還不能更好地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另一方面,雖然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逐年向上調整,但是不同類別人員養老金差距依然較大,且隨著社會物價水平的整體上漲,退休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不足。

社會保障統籌層次不高。部分社會保障體系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層級只到縣級,統籌層級相對較高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也依然難以實現省級統籌,更不用說正在推進的國家級統籌,更是困難重重。從養老金結余統計情況來看,全國的養老金結余量很大,遠未到入不敷出的地步,但是各個省份之間差異巨大。人社部報告顯示,2015年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最多的廣東省超過6000億元,最少的黑龍江僅結余88億元,加上各省繳費人數、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等政策均有所不同,這都對推進全國統籌帶來了極大困難。

社會保障基金運營支付方面存在風險。一方面,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增值渠道依然不夠暢通,投資結構渠道不夠豐富,主要以國債利息和銀行利息為增值渠道,收益率偏低,較容易受到通貨膨脹等影響,甚至可能會出現負增長。另一方面,人口快速老齡化也對社會保障基金帶來較大的支付壓力,我國目前社會保障基金雖然已經從現收現付制轉軌到部分積累制,但是制度落實之前的退休人員缺乏個人養老金的積累,造成“隱形債務”的出現,同時伴隨老年退休人口比例的上升以及社會平均年齡的增長,老年撫養比持續提升,社會保障基金支付壓力進一步增大。

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中企業負擔依然較重。按最新一次調整之前的社會保險費率計算,以3000元社?;鶖禐槔?,企業要承擔養老保險(20%)、失業保險(1.5%)、工傷保險(1%)、生育保險(0.8%)、醫療保險(10%)共五項合計社?;鶖?3.3%共999元。在最新降低社保保險費率出臺后,整體社保費用合計下降約4.5%至5.5%,整體企業減負超3000億元。按3000元基數計算,為企業減負約135至165元,但企業依然要負擔850元左右。這對處于當前經濟轉型陣痛期的大部分企業來說,依然是較為沉重的負擔。

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下一步思路

完善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制度,促進基金保值增值。堅持完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基金個人賬戶收支制度,出臺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完善國有資本劃入社會保障基金制度,擴大社?;鹗袌龌芾肀O督,促進多元化投資運營,提高保值增值效率。

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穩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出臺鼓勵參保繳費措施,真正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兜底作用。同時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當調整社會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激發企業運營活力。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發展補充保障體系。政府基金管理部門應該完善相關制度,規范提升社會保險費征收和管理水平,優化繳費流程,降低繳費成本。通過免稅、減稅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等多層次補充社會保障體系,彌補基本保障制度的不足。

社會保障體系在抵御社會風險、保證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是社會建設的重要部分。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多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不同經濟環境下存在的問題和難點,迎難而上,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真正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保障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推進。

參考文獻

[1] 肖嚴華.我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成就與展望[J].上海城市管理,2018,27(05):17-22.

[2] 潘蓓蓓.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風險[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6):184-185.

[3] 謝勇才,王茂福.我國社會保障雙邊合作的主要困境及對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8(07):49-62.

[4] 姜小靜.人口老齡化趨勢下我國老年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8.

[5] 秦繼偉.農村社會保障的多重困境與優化治理[J].甘肅社會科學,2018(03):16-22.

作者簡介:劉穎(1981.06- ),女,滿族,遼寧錦州人,大學本科,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經濟師,研究方向;社會保險。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制度難點
“捆綁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適應論觀點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