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源市暴雨天氣分析

2019-12-25 01:15劉姝妹李方軍
農業與技術 2019年23期
關鍵詞:遼源市暴雨

劉姝妹 李方軍

摘要:本文通過對2019年5月26—27日遼源市首場暴雨過程的環流形勢、高低層影響系統、水汽條件、數值預報檢驗等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暴雨發生在階梯槽合并加強東移的環流形勢下,850hpa切邊線合并過境帶來強降水,是降水主要影響系統。此次過程EC的預報與實況基本一致,但對于地面鋒線的預報位置偏西、移速偏快,導致降水落區和強度預報出現較大偏差。而WRF的預報與實況強降水落區更為一致。

關鍵詞:遼源市;暴雨;天氣分析;數值檢驗

中圖分類號:S1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15050

2019年氣候條件極為異常,遼源地區“冬干”與“春旱”連續發生,降水持續偏少對農業生產影響巨大,導致當地春播期間嚴重缺水,土壤墑情偏差,嚴重影響大田播種和作物出苗。5月中下旬天氣形勢急轉,由長期干旱轉為了多雨形勢。5月26—27日,遼源市迎來2019年首場暴雨天氣過程,正處于少雨到多雨的轉折點上。與歷年相比,暴雨出現時間明顯提前,是典型的春季暴雨過程。王東海[1]等對東北暴雨的研究工作進行總結,指出影響東北暴雨的幾類主要天氣系統分別為氣旋、臺風、冷渦。司瑤冰[2]等研究認為內蒙古春季久旱轉雨的500hpa環流系統被分為3種類型:A型(蒙古冷槽(渦))、B型(貝加爾湖低渦)和C型(東北低渦)。3種類型共同點都存在低空急流,不同點是水汽的來源??倒鸺t[3]等分析了近30a山東首場暴雨的氣候特征及環流形勢,指出山東首場暴雨的影響系統有溫帶氣旋和低渦切變線。西南暖濕氣流帶來的充足水汽是首場暴雨發生的必要條件,冷空氣侵入或冷暖空氣交匯是首場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還有很多專家學者[4-7]對各地發生的典型春季暴雨過程成因進行詳細分析,春季暴雨確實與夏季暴雨有不同特點,而且春季暴雨發生正值春播關鍵期,其研究值得特別重視。

本文將利用常規觀測資料對此次降水過程進行動力和水汽條件分析,對降水分階段討論,研究暴雨成因、主要影響系統,并對此次過程的數值預報資料進行檢驗,從模式預報效果角度分析降水預報偏差原因。

1天氣實況

降水從2019年5月26日白天開始,遼源市自西向東迎來全區性強降水。截止28日08∶00,全市平均降水量50.4mm,30個站點降水量超過50mm,最大降水量出現在龍山區葦塘村,為68.1mm。主要降水段集中在26日后半夜到27日中午,以穩定性降水為主,但凌晨降水最強時段,最大小時雨量超過20mm/h,出現短時強降水。

2環流背景和影響系統

前期500hpa高度場上,東亞中高緯度上空為階梯槽形勢。2019年5月26日08∶00,北槽位于黑龍江以北,南槽位于河套地區上空。在東移的過程中,兩槽于27日迅速合并加強,并南調。28日進一步加深成渦,低渦中心位于黑龍江上空。

2019年5月26日南槽前方有低壓系統發展,低壓中心伸展出暖鋒,其北段位于吉林中部。隨高空槽合并加強,槽前正渦度平流加強,東北上空出現新生低壓。隨高空槽加深南調,冷空氣向南入侵,地面出現錮囚形勢,鋒面移動緩慢。

850hpa急流建立,南北各有一支切邊線。與高層系統演變一致,2條切邊線合并,東移南壓。低空切變線及地面鋒線是此次降水過程的主要影響系統。2019年5月25日急流頭部伸至吉林北部,南北向的水汽通道也已經建立并穩定維持,帶來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26日20∶00長春上空850hpa比濕已達到10g/kg。與系統相配合,低層切變和輻合中心有利于水汽的匯合和積聚。

3降水階段分析

此次降水過程不同階段特點有顯著差異,主要分為26日白天、26日前半夜和后半夜到27日白天3個階段。26日白天高空為階梯槽形勢,850hPa切變線分為南北2支。海平面氣壓場上存在鋒面,貫穿黑龍江中部、吉林中西部及遼寧西部地區。08∶00鋒線位于松原、四平一線,14∶00移入遼源西部地區。雖然午后鋒面抵達遼源,但26日白天一直以分散弱降水為主,主要的降水落區在鋒后、切邊線兩側。遼源位于暖區和暖鋒前側,降水較弱。

隨后階梯槽合并加強,南北2條切變線也合并為1條,并開始逐漸向東移動。20∶00切邊線位于長春、四平一帶,與降水落區相對應。此時地面鋒面一直維持在遼源中西部,尚未過境,降水也較弱。

2019年5月27日08∶00,隨高空槽加深南壓,850hpa切變過境。地面鋒線移出,位于通化、吉林一帶,遼源位于鋒后,此時迎來降水最主要時段,還出現了短時強降水。因此,此次影響遼源地區的強降水主要是鋒后高空切變造成的。

4降水預報偏差原因分析

此次暴雨過程預報明顯偏小,因此對暴雨發生前一天的數值預報產品進行檢驗,分析原因。

4.1環流形勢檢驗

對高空影響系統進行檢驗,降水關鍵時刻2019年5月27日08∶00,高空500hpa實況為,東北上空有深厚的高空槽,槽向南伸至山東半島,北部加深成渦,位于黑龍江以北。850hpa切變線位于遼源、吉林一線,切變兩側風速在12~20m/s之間。不論是系統的強度或位置,EC細網格的預報形勢和實況基本一致。

4.2地面系統檢驗

此次降水天氣過程,地面場上有鋒面活動,強度較強并穩定維持,其移動和發展對強降水落區的判斷至關重要。

從地面風場實況來看,2019年5月26日白天鋒面位于吉林省中部,08∶00在四平、長春一線,14∶00移動到吉林、遼源北部一線,此后一直到02∶00系統都穩定維持,移動甚少。而對于EC的預報,10m風場上,26日白天地面鋒線一直穩定維持在四平、長春一線。直到夜間02∶00才緩慢移動至遼源北部,此后系統移速加快,迅速掃過遼源,停留甚短??梢?,EC對于地面鋒線的預報位置偏西、移速偏快。與系統的位置預報相對應,EC強降水落區在四平、松原、長春一帶,遼源僅為中雨量級。

對比吉林省WRF的預報,鋒面移動速度和位置與實況更為接近,14∶00已經明顯向東移動,位于四平西部,接近遼源。一直到20∶00都維持在四平、遼源交界處,到05∶00系統過境。與系統相對應,WRF強降水落區范圍更廣,四平、長春以東都有大雨,并有暴雨點,與實況強降水落區極為一致。系統過境的27日02∶00—08∶00關鍵時段,6h雨量中心位于遼源、遼寧中西部,也與實況吻合。而EC預測鋒線迅速東移,雨量中心位于通化、遼寧東部一帶,與實況差異較大。

5結論

本文通過對2019年5月26—27日遼源首場暴雨天氣過程的環流形勢、高低層影響系統、水汽條件、數值預報檢驗等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此次過程為階梯槽合并加強東移的環流形勢,850hPa南北2支切邊線合并東移南壓,過境時帶來強降水,是降水主要影響系統。地面場上穩定維持鋒面系統,強降水主要發生在鋒后切變線附近。

此次降水過程不同階段有顯著差異,主要分為26日白天、26日前半夜、26日后半夜到27日白天3個階段。第1個時段遼源位于暖區和暖鋒前側,降水較弱。第2個時段遼源位于暖鋒上,降水也較弱。第3個時段遼源位于鋒面后,切變系統過境,是降水的集中時段。

此次過程EC細網格環流形勢的預報,不論是系統的強度或位置都與實況基本一致,但對于地面鋒線的預報位置偏西、移速偏快。與系統的位置預報相對應,EC強降水落區在四平、松原、長春一帶,遼源僅為中雨量級,與實況比出現較大偏差。WRF預報鋒面移動速度和位置與實況更為接近。與系統相對應,WRF強降水落區范圍更廣,四平、長春以東都有大雨、并有暴雨點,與實況強降水落區極為一致。

參考文獻

[1] 王東海,鐘水新,劉英,等.東北暴雨的研究[J].地球科學進展,2007,22(6):549-560.

[2]司瑤冰,高濤,胡英華,等.內蒙古春季久旱轉雨大氣環流系統特征[J].高原氣象,2013,32(4):1095-1105.

[3]康桂紅,韓永清,孫興池,等.近30a山東首場暴雨的氣候特征及環流形勢[J].干旱氣象,2015,33(6):955-962.

[4]梁軍,李英,隋洪起,等.兩次大連春季暴雨的環流特征和診斷分析[J].高原氣象,2011,30(5):1243-1254.

[5]倪惠,張智勇,劉海峰.吉林省春季一次強降水天氣過程診斷分析[J].吉林氣象,2006(3):6-7.

[6]胡燕平,梁鈺,程錦霞,等.河南省兩次春季暴雨過程的對比[J].氣象科學,2011,31(5):646-651.

[7]侯淑梅,張立,黨文升.2009年5月山東春季大暴雨落區診斷與中尺度特征分析[J].暴雨災害,2010,29(3):231-238.

作者簡介:

劉姝妹(1986-),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短期天氣預測與診斷分析。

猜你喜歡
遼源市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襲首爾
暴雨
當暴雨突臨
淺析遼源市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暴雨來臨(下)
吉林:遼源市總“四不讓”力推互助保障
縣域農村銀行業金融服務需求匹配度分析——以吉林省遼源市為例
編外“人事科長”:記遼源市西安區安家街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玉芹
暴雨的警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