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的存在論初探

2019-12-26 12:01
文化學刊 2019年7期
關鍵詞:規定性特殊性意志

馮 宸

價值哲學的研究起始于其存在論的探討。無論是觀念說還是實體說,均有著難以克服的矛盾,從而造成研究的分裂,而對價值哲學而言,這些分裂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其形式與內容的分立,價值哲學的抽象形式難以和價值領域的具體內容有效銜接,故而造成價值中應然與實然的對立,應然的建構缺乏實證的研究,實證的研究缺乏應然的建構。

對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而言,首先要解決價值哲學面對的存在論困境,解決的原則應是辯證法,即價值的內容不應是外在地獨斷地賦予,而是自身形式的外化。本文試圖通過對價值存在的初步梳理與探討,來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

一、價值研究的起點

作為一個哲學概念,價值是一個整體,難以用知性范疇來準確描述,只有作為一個過程才可把握,但是,研究需要找到一個起點,這個起點是價值作為整體得以演繹的起點,此起點是其整體的潛在的形式,且是直接的。

那么對于價值而言,它的起點就是自由意志,即實踐理性。孤立地看,價值是主體自我創造而來的,是自由意志的產物,但是這仍不夠,它不僅是產物,而且與之等同。這是因為創造價值的主體乃是自由意志的載體[1]。也就是說,分析自由意志即是分析價值,而不是通過分析自由意志來對價值加以外在的規定。

自由意志是超越主客對立的,是潛在的主客統一,其自身是創造對象的。這是與理論理性不同的。所以,對價值而言,沿用主客對立的范式體系是不適宜的。價值是主體的自我決斷,是與客體、事實不相統一的。

“價值-自由意志”內部并不是無差別的統一,而是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在實踐理性的階段轉化為新的形式,也就是自由意志的兩個環節。唯有此,價值才是具有規定的,是這兩個環節相互運動的產物。

價值形式的發展與價值規定性的賦予是統一的,是價值從抽象到具體的發展過程?!皟r值-自由意志”轉化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抽象的主體在具體化中產生的分化。也就是說,自由意志是主體的,那么這個主體是單數還是復數,即個體還是類。于是,在“價值-自由意志”中產生了第一組對立,即個體與類的對立。

對自由意志而言,類的自由意志才是現實的,而個體的自由意志只是偶然的存在,但是,類的現實在這里只是潛在的現實,是不能作為起點的,只能作為價值的內在目的而存在,是價值概念演繹體系的終點。類是以個體為中介而存在的,是間接的。只有直接的規定才能作為體系的起點,而作為體系的內在目的的類的自由意志是在體系的發展過程中得以展現,是被生成的,而不是在初始被規定。初始即被規定只會是獨斷論的產物。

進一步而言,作為價值的起點,個體的自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個體的特殊存在狀態,也就是個體的特殊性存在。這種特殊性存在是每個人先天形成的,是最為純粹的直接性,也是“價值-自由意志”的第一個形式。

二、價值的形成機制

個體的特殊性存在是純粹的存在,也是存在的無。所以,個體的特殊性存在就是空虛的存在。這種空虛反映到現實就是偶然性的存在,也就是個體的無常。

于是,個體的特殊性存在仍然是抽象的,依然不能賦予某種規定性。規定性應是在“價值-自由意志”自身演繹中得來的。于是,個體的特殊性進一步具體化時,個體又會陷入新的對立。這一對立將賦予價值自身的生成機制。

在前一階段,個體只是被從類中孤立地確立出來作為價值的第一個形式,類作為內在目的被遮蔽了。實際上,類與個體是互為中介的,個體是類中的個體,個體在這個意義上說也是被類塑造的。當個體的特殊性存在具體化時,個體會成為類中的個體,而類中的個體會分裂為個體的偶然形式和必然形式之間的對立。

特殊存在的偶然形式是指個體的自我同一,是特殊性存在的抽象形式,是難以持續存在的,是無常的。特殊存在的必然形式是個體在類中的存在,是個體中社會化的存在,是其寄冀望的不朽、永恒的存在,是其個體具有必然、自由潛能的由來,但卻是沒有內容的。

個體的特殊性存在中的對立是個體的、類的自由意志之間的對立在第二階段的形式轉化,但又有極大的不同。在第一階段,類的自由意志是外在于個體的自由意志,而在第二階段,個體的必然形式是類中的個體自身矛盾演繹的結果,是個體的特殊性存在中的一個環節?!皟r值-自由意志”的規定性是在個體的偶然形式不斷試圖與必然形式相統一的過程中產生的,也就是抽象的特殊性個體不斷試圖社會化,不斷試圖將其特殊性外在化、具體化的產物,或者說,價值是在特殊的自我人格社會化。這就說明“價值-自由意志”是具有內在目的的,它是個體的特殊性與社會的統一,是個體獲得永恒、自由的產物,其目的不是虛無的死亡。

三、價值活動與價值規則

價值的生成機制僅僅是將規定性賦予了“價值-自由意志”,即它是有內在目的的,但是,價值規定性的具體內容仍然是抽象的。價值的規定性必須是個體的特殊性存在的外化活動中形成的,并不能抽象地去談自我人格的社會化,獨斷地加以規定[2]。這種外化活動是個體的價值活動,它是通過一系列偶然的、不成體系的言行等活動試圖從社會獲得滿足、效用以加強自我的認同與建構。從表面看,它是多元的、斷裂的,但是它實質上又是統一于自我人格的社會化之中。

個體的價值活動仍然是沒有內容的,必須是有對象的活動,而這一對象又需與價值活動是同質的,即不能是抽象的外在、社會、類,而應是類的價值規則。這里,類的價值規則并不是類的自由意志,它是直接的存在,是未經批判的,也是不自由的。更重要的是,類的價值規則并不是死的條文,而是類中的大多數個體履行價值規則的價值行動。具體而言,個體的價值活動的對象是類中大多數個體的價值活動。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價值規則并不是限于個體所處時空中的價值規則,而是超越于所處時空的,也就是說,價值活動的對象是跨越古今中外的價值規則。

個體在外化活動之前是沒有內容的,只有在對象化活動中才能獲取內容。故此,個體的價值活動只有兩項,即對價值規則的效仿與叛逆。效仿是社會化,叛逆是反社會的社會化。二者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

以價值活動對價值規則的效仿為例,這并不是單純的效仿,而是對價值規則的再度詮釋。這是因為價值活動始終是特殊的個體的活動,始終要不斷地體現出自身的特殊性,只是這種特殊性是以必然、永恒為旨歸,以價值規則為中介。無論是對價值規則的效仿還是叛逆,均是統一于自我的認同與建構之中,個體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價值活動來使自我的存在獲得意義[3]。這反映著個體與社會間相互作用的關系。

同時,價值活動與價值規則之間也是互為中介的,是“價值-自由意志”的兩個環節。一方面,價值活動通過價值規則獲得內容;另一方面,價值規則通過價值活動的偏離被演繹、生成,對于特殊的個體而言,價值規則是先于其存在的。

四、社會結構與類的自由意志

“價值-自由意志”在“價值活動-價值規則”這一環節中仍不是具體的,因為雖然價值活動與特殊個體即自我間作用的機制已然明了,但是價值活動與價值規則相互作用的機制仍然是極為抽象的,似乎價值活動是任意地作用于價值規則,而價值規則對價值個體也是無足輕重的。這一問題需要個體的價值活動進一步具體化才能予以解決。

在前面的環節中,盡管個體是類中的個體,但個體自身仍然是抽象的,個體之間是沒有差別的,但是,具體的個體是有差別的個體,價值活動也是有差別的價值活動。這些差別的個體會形成對立與斗爭,最終,有差別的個體間形成一定的社會結構與權力秩序,即不同社會集團間的等級秩序。有差別的價值活動也會形成特定社會集團的價值規則。就是說,具體的價值規則是一定社會結構下特定社會集團的價值規則。

于是,類中的個體與類在具體層面達到了統一。特殊的個體是社會結構中的個體,個體自我的認同、建構也是對自身社會地位的確認與超越,個體的價值活動就是這種確認與超越的外化活動,而效仿與叛逆則是對自身社會地位與社會結構的滿足與不滿。也就是說,個體價值的內在目的不再是抽象的自我建構與批判,而是對具體社會地位的確認與批判。

同時,優勢的社會集團的價值規則是此集團對其社會地位的自我認同與建構,也就是對現有社會結構的強化與推廣。反過來說,具體的價值規則是以一定的社會結構和特定的社會集團為前提,而新的價值規則的誕生就是以對原有社會結構的批判與解構為起始的。

五、結語

由此,個體的價值活動與類的價值規則相互作用的機制統一于社會結構之中。個體偶然的價值活動最終會上升為對社會結構批判的必然運動,價值規則的運動以社會結構的建構與解構為基礎,具有了必然性。最終,“價值-自由意志”就在社會結構的批判運動中得以確立,這就是類的自由意志,即人類的自由解放運動,而社會結構的維系是以現實、科學為前提的,在個體的自由意志中事實與價值的分裂在類的自由意志中得到了統一。

在價值概念的邏輯演繹推進中,貫徹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原則,使概念在個體與類這兩個環節的對立統一中不斷獲得新的形式表現,在形式的辯證發展中一步步獲得規定性,從抽象到具體,反對外在目的的獨斷論,從而完成從潛在的自由到現實的自由,即類的自由的飛躍。這一飛躍并不存在于抽象的思想中,而是存在于現實的社會結構中,存在于人類解放的運動中。

猜你喜歡
規定性特殊性意志
中醫治療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進展
我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的特殊性
時代新人與意志砥礪
女性冠心病診斷與防治的特殊性
我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的特殊性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價值
權利指引下的性教育探索
《西廂記》中的理性意志與自由意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