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常州某區紡織印染企業耗能排污論紡織產業競爭力現狀

2019-12-27 02:07孫愛華
染整技術 2019年11期
關鍵詞:能耗污染物經濟效益

孫愛華

(1.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2.常州市新型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蘇常州 213164)

紡織業是耗能、耗水大戶[1],污染物排放問題日益顯現,我國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頻向紡織業發出警示[2],行業面臨成本上升,環境、資源、能源等壓力[3]。常州作為老牌紡織工業基地,各類紡織印染企業的發展規模、工藝設備先進程度、節能減排措施等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4]。提升產品質量、附加值,降低水耗和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完成產業升級的必然途徑[5]。為了了解常州某區紡織服裝業能耗、水耗、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等現狀,促進環境質量整體提升,課題組對紡織業較集中的天寧區2 個街道,共43家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并對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在匯總分析調查問卷的基礎上,總結常州紡織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創新中的主要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為產業升級政策提供參考[6]。

1 常州紡織企業基礎信息現狀

1.1 企業以中小型為主,產業升級潛力大

園區企業主要從事棉及棉型織物、紗線、針織物、成衣、毛織物的相關處理,尤其以棉及棉型織物相關處理為主。園區企業產品構成較齊全,涉及棉、毛、麻、化纖、散纖維、紗線、針織物、成衣的染色、印花、整理。根據國家統計局印發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對企業從業人員數和營業收入進行統計,把企業規模分為4 種類型,各類型比例見圖1。由圖1可知,70%的企業屬于小型和微型企業。

在企業具體人數規模上,千人以上企業和20人以下微型企業均占比5%左右,65%的企業人數在20~300 人,說明天寧區企業現有職工人數規模不大。主要原因有2個:一是企業自動化程度較高,需要職工數明顯減少;二是企業規模本身不大。企業總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規模、資金實力、償還債務的安全性。本調查也對企業的總資產規模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企業總資產在4 000 萬~40 000 萬元的企業數占65%,總資產在4 000 萬元以下的占28%。因此,該區企業的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小規模企業雖然在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方面投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相對較弱,但企業轉型升級較靈活,易于提升競爭力。

企業占地為其工業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一般占地面積的大小反映了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發展空間。占地面積越大,占有公共資源越多,理論上應產生更大的價值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園區企業平均占地面積為40 667 m2,說明調查區域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但總資產規模優于其他行業。

1.2 企業間盈利差異大,規模以上企業盈利優勢明顯

企業生產、銷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企業帶來利潤,利潤情況說明了企業的成長速度和高度。雖然園區企業規模以中小型為主,但企業利潤狀況良好,實現利潤數額超過1 000 萬元的企業占比約14%,甚至有一家企業利潤超10 000 萬元;利潤在100 萬~1 000萬元的企業占比達40%;利潤低于100 萬元的企業占比約33%;但也有14%的企業呈虧損狀態。從實現利潤能力來看,企業之間存在差異,銷售狀況良好。

從企業利潤率角度看,平均利潤率為3.9%。其中,有2家企業利潤率超10%,占比4.7%;企業利潤率在5%~10%的有6家,占比14%;部分企業的利潤率低于5%或呈虧損狀態。整體利潤率水平處于中等,部分規模以上企業盈利能力較強,有較高的利潤率。

1.3 企業技術人員占比、研發能力有所提高

企業技術人員學歷情況反映了企業的研發能力。我國對高新企業科技人員占比的要求為具有大學??埔陨蠈W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在調查企業職工中工程技術研發人員占比情況時發現,有2家企業(占比約5%)工程技術研發人員占比超過30%;9%的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人員占比在20%~30%;42%的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人員占比在10%~20%;也有44%的小型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人員占比不足10%。整體來說,園區企業職工工程技術研發人員比例符合園區企業規模,56%的企業達到或超過高新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占比要求。

園區企業在升級改造過程中,注重企業產品的技術研發,目前有51%的企業(共22家)設立有專業性技術研發機構,這些研發機構中大學??埔陨蠈W歷科技人員占比還有待提高。企業升級改造需要一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以目前狀況來看,企業更需要注重高學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以利于企業轉型和升級改造。

1.4 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有針對性

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是外部技術供給動力和內部技術需求動力的共同結果[7]。園區各企業根據自身工藝特點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利用了一些節能技術。例如,有44%的企業采用了余熱再利用,37%的企業對洗滌水進行了循環回用,14%的企業實施了油水分離措施,2%的企業安裝了廢氣噴淋吸收裝置。在采用新能源方面,有7%的企業安裝了太陽能光伏發電,5%的企業加裝了太陽能熱水節能裝置,2%的企業進行了風力發電。

園區企業根據其自身特點,擁有特色生產工藝線,現有生產設備臺(套)數都不低。這些生產線和設備中屬于國內外領先、先進的占比約37%。其中,有4家企業自認為生產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 家自認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認為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的分別占7 家和5 家。另外,園區部分企業采用了ERP系統、自動化料及自動打樣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化控制工藝。

1.5 企業產能受環境影響,積極提升自身品牌建設

因紡織產業污染較大,受環保影響較大,再加上市場環境影響,各企業基本都未能滿額生產;生產情況差異較大,企業平均利用了68%的生產能力。其中35%的企業高負荷運行,產能利用率在80%~100%;37%的企業中等負荷運行,產能利用率在50%~80%;21%的企業低負荷運行,產能利用率低于50%;另外有3家企業滿負荷運行,占比約7%??傮w來說大部分企業運行情況良好,滿足基本存續需求。

為適應環保、安全、市場的需求,企業也在積極提升自身品牌建設,通過獲取各類認證來適應市場,共計有38家企業開展了相關認證,占比88%。在各類認證中,清潔生產、企業社會責任體系、ISO 14001 環境體系認證、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認證比例相對較高,占比分別為53%、49%、49%、47%。企業認證種類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在行業中的地位,對其生產業務影響較大,可提升自身品牌。

2 常州紡織企業生產消耗、排污和設備現狀

2.1 企業能耗和水耗水平有優勢,個體間有差異

為適應環保要求,園區企業現已積極、全面停用了煤炭,無小型鍋爐等用煤設備,主要能源為電、天然氣和所購蒸汽。調查顯示,2017 年度企業共用電2.778 5×108kWh,購買蒸汽量為407.80萬t,天然氣使用量為3 027.14萬m3,綜合能耗共計467 046.6 t標煤,區域企業平均單位能耗綜合經濟效益2.47 萬元/t 標煤?!凹徔椆I‘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顯示,“十二五”期間,印染行業綜合能耗由50 kg標煤/(100 m)下降到41 kg 標煤/(100 m),減少了18%。園區企業平均綜合能耗為30.18 kg標煤/(100 m)(產品類型較多的企業未參與統計),整體能耗低于行業平均能耗。

調查顯示,2017 年度企業共取新鮮用水1 692.68萬t,重復用水量692.08萬t,共計用水2 384.76萬t,企業水重復利用率平均為29.0%,區域企業平均水耗綜合經濟效益為483 萬元/萬t,企業單位產品平均水耗為2.61 t/(100 m)(產品類型較多的企業未參與統計)?!熬V要”顯示,“十二五”期間,印染行業水重復利用率為30%,單位產品水耗由2.5 t/(100 m)下降到1.8 t/(100 m),減少了28%。園區企業水重復利用率基本達到平均水平;園區企業單位產品平均水耗未達到“十二五”期間水平,因為有2家企業單位產品水耗太高,導致整體水耗水平降低,若不考慮這2家企業的水耗數據,則園區企業單位產品平均水耗僅為1.39 t/(100 m),明顯優于平均水平。

2.2 主要污染物控制與時俱進,已有措施

紡織業在多年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運行下,廢水、廢氣、噪聲、固廢已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成為污染防治重點行業之一[8]。由于我國針對紡織業廢氣排放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9],對氣態污染物的監測要求暫時還不高,因此,未能顯示主要的氣態污染物現狀。但隨著大氣污染的加劇、民眾環保意識的加強、國家對環保的政策調整,紡織印染企業對大氣污染物的處理和監測需求會越來越大,企業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大氣污染物的處理,改進生產工藝,淘汰落后設備。園區企業已意識到環保問題,部分企業已開始使用水膜噴淋和靜電處理工藝,雖不能去除所有污染物,但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相信一旦政策對廢氣處理有排放要求,企業會立即采取更主動的措施。

對于廢水,調查年度內企業共排放廢水1 711.67萬t,廢水中主要污染物以CODCr、氨氮、總磷為主,有些企業色度、硫化物超標也較嚴重,區域企業共計排放CODCr約760.37 t、氨氮約340.9 t。企業都根據園區污水處理廠要求,建立了一級、二級廢水處理工藝,對產生的廢水預處理后達接管標準,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更有部分企業設有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對產生的廢水處理后達回用水標準,再用于生產,減少廢水的排放總量。

園區企業的固體污染物主要是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根據調查,年產污泥量最多的達8 000多t,產生的污泥大多送天寧區常州廣源熱電有限公司進行焚燒無害化處置。

2.3 企業擁有符合自身特色的生產線及生產設備

園區企業根據其自身特點,擁有特色生產工藝線。雖然企業設備臺數統計方式略有差異,有按整套統計,有按單個獨立設備統計,但整體來看,各企業現有生產設備臺(套)數都不低,平均168臺(套)/家。從數量上看,園區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些設備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具體表現為:一是近1/2的生產設備使用年限短。這些生產線中,建成的連續式處理設備和工藝有47%的在5年以內,33%的設備已經使用超過5年,20%的設備已經使用超過10年,也有部分企業存在落后和需淘汰的設備。二是生產設備具有一定的先進程度。這些生產線和設備中屬于國內外領先、先進的設備數量約占37%,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企業產業升級改造各有各的特點和優勢。

2.4 原輔料及助劑使用種類豐富,競爭多樣性好

企業所用染料主要有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分散染料,以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為主,統計年度使用染料共7 966.14 t。助劑使用情況復雜,主要根據各自需求使用,種類繁多,明確寫明種類的有10多種,統計年度使用助劑共39 156.42 t,包含使用量較大的堿液。

3 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

3.1 企業綜合評價內容

本次企業調研以單位占地綜合經濟效益、單位能耗綜合經濟效益、單位水耗綜合經濟效益、單位排污綜合經濟效益4 項指標為主,按所占比例得出企業綜合評價得分,以判斷企業競爭力。

3.2 企業綜合評價方法

企業綜合評價得分=企業單位占地綜合經濟效益/區域企業平均占地綜合經濟效益×50+企業單位能耗綜合經濟效益/區域企業平均能耗綜合經濟效益×20+企業單位水耗綜合經濟效益/區域企業平均水耗綜合經濟效益×10+企業單位排污綜合經濟效益/區域企業平均排污綜合經濟效益×20。其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實繳稅收×80%+利潤×20%。企業綜合排污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N,當4 種污染物都具備時,N取4,只具備3種時,N取3,以此類推。

3.3 企業綜合評價結果

各項指標值越大,說明企業綜合效益越高。由圖2~5可知,從各效益值來看,各企業占地綜合經濟效益平均為199.4 元/m2,有27.9%的企業效益值高于150元/m2,即高于平均值;各企業水耗綜合經濟效益平均為819.8 元/t 水,有18.6%的企業效益值在平均值以上;各企業排污綜合經濟效益平均為619.9 萬元/t 廢水,有18.6%的企業效益值在平均值以上。這說明企業發展均衡,龍頭企業示范作用明顯。

圖2 各調查企業占地綜合經濟效益

圖3 各調查企業能耗綜合經濟效益

圖4 各調查企業水耗綜合經濟效益

圖5 各調查企業排污綜合經濟效益

根據4項指標結果,我們得出了各企業的綜合評價得分(按結果從低到高順序排列),見圖6。

圖6 各調查企業綜合效益得分

由圖6可知,15家企業綜合評價得分在平均分以上,占總調查企業數的34.9%,有14.0%的企業得分2倍于平均分,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明顯。

4 結論

從企業規模、盈利、人員數量、產能規模來看,區域紡織印染企業主要以小型及以下規模為主,占比達70%,具有一定的升級潛力;企業整體利潤率水平處于中等,平均利潤率為3.9%,部分規模以上企業盈利能力已屬于較高利潤率型,產品附加值明顯;企業在能耗和水耗水平上有優勢,企業個體間有差異,部分企業能耗和水耗水平已優于行業平均水平,企業水重復利用率基本達到平均水平;污染物排放符合現行環保要求,近1/2工藝設備使用年限短,具有一定的先進程度,已開始使用自動化;大部分企業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明顯。隨著市場結構的調整,產業節能減排技術創新還有很多壓力,需要整個紡織產業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歡
能耗污染物經濟效益
120t轉爐降低工序能耗生產實踐
不同取樣方式下船機污染物排放結果的研究
能耗雙控下,漲價潮再度來襲!
菌株出馬讓畜禽污染物變廢為寶
加強建筑造價管理 提升工程經濟效益
加強建筑造價管理提高工程經濟效益
造價人員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如何發揮積極作用
你能找出污染物嗎?
探討如何設計零能耗住宅
合理控制工程造價提高經濟效益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