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苗族傳統服飾刺繡的符號學解析

2019-12-27 03:29康美齡
文山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圖紋花苗文山

康美齡

(文山學院 人文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苗族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傳說從黃河下游陸續向西南遷徙,尤以貴州、湖南、云南人口最多。由于沒有自己的文字,遷徙的歷史便記載在苗族傳統服飾上,特別是女性服飾,也因此被后人賦予“穿在身上的史詩”。因此苗族傳統服飾最為引人注目和具有研究價值的便是其中的刺繡,因為它紋樣豐富、色彩鮮艷、工藝復雜而使得苗族服飾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是眾多民族服飾中較為獨特的一道風景。因此我國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曾對苗族刺繡給予極高的評價“苗女刺繡巧奪天工,湘繡蘇繡比之難以免俗?!?/p>

在印象中,苗族女性傳統服飾不僅是一餐視覺上的饕餮盛宴,而且還是一段歷史記憶的呼喚。但苗族服飾根據地域、支系的不同各有差異,本文主要以云南省文山州的苗族為研究對象,企盼通過服飾中的刺繡可以尋找到關于苗族歷史的蛛絲馬跡,以此解析文山苗族刺繡的文化內涵。因為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它只有依靠一種圖紋性的符號來指代族群的發展。而西方結構主義語言學奠基人索緒爾將符號界定為能指和所指:能指通常表現為聲音、圖像,能夠引發人們對特定事物的聯想;而所指指代對象事物的概念。后來英國學者特倫斯·霍克斯對符號及相關要素做了全面的概括:“任何事物只要它獨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聯系,而且可以被‘解釋’,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號?!盵1]

一、刺繡圖紋喚起的歷史記憶

從苗族傳統服飾豐富多彩的圖案紋飾中,我們可以窺探到苗族人民對自然萬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筆者在2015年分別走訪了曾創辦“文山江花民族印染廠”并時任廠長的陶興壽和文山州民委民族研究所的退休干部古朝文。陶興壽說到“文山苗族傳統服飾中的刺繡紋樣是一種模仿自然的方式,由于居住地不同,從而形成豐富的紋樣和圖案。如文山花苗的傳統服飾刺繡多以斜字繡法為主,喜歡繡花朵和動物;而青苗則復雜一些,多繡山、水和生產用具”。古朝文也表示“文山花苗服飾上的刺繡以幾何紋居多,但也比較喜歡繡動物,特別是寬大的動物”。根據兩位的講述和文山苗族傳統服飾的圖案紋飾來看,總體可以分為幾何圖紋、植物圖紋、動物圖紋和其他圖紋。

幾何圖紋是隨著人類紡織技術而產生的紋樣,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圖案紋樣形式。幾何紋在文山苗族傳統服飾中運用得比較多,因為文山的大部分苗族世居深山老林,自然環境阻隔了與外界的交流,從而保留著原始的社會形態和傳統的社會、文化生活方式,其服飾中的幾何造型也得以完整的流傳和保存。比如最簡單且運用頻率較高的“十”字紋,在傳統服飾的袖口、裙邊等部位都可以看到由若干組挑花組成的“十”字紋刺繡圖案。文山、硯山等地的青苗傳統服飾中主要采用挑花技法根據繡布的經緯線銹成“十”字,然后再由無數個“十”字構成各種圖案。漸漸地人們發現“十”字紋過于單一,于是稍加變化,出現了“×”字紋、“卍”字紋、江河山路紋及銅錢紋等?!皡d” 字源于佛教,意為“萬字不斷頭”,具有吉祥福瑞之意。苗族先民雖信仰佛教的不多,但借用在服飾上繡出連綿不斷的花紋,故也有吉祥、富貴的含義。而江河山路紋的特點是用粗細不等的線進行排列,以象征不忘祖先故土及遷徙所到之地的山川、河流。整個圖案或如山巒曲折迭起、或如江河交錯迂回,這與苗族歷盡艱辛的遷徙歷程以及緬懷先祖歷史的姿態是相當吻合的。還有螺螄狀圖紋也是文山苗族刺繡中繡得較多的紋樣,可以左右2個形成一個單元,也可以上下各2個共4個為一個單元。其實將螺螄狀圖紋看成立體的圖紋就很好理解,好似繞著一座山從山腳走到山頂那蜿蜒崎嶇的山路一般,這也就是苗族遷徙的路以及生活居住的地方。文山州的青苗刺繡圖紋主要是幾何紋,從外至內以挑花技法銹上直線、城墻紋、江河紋、三角形、正方形等,分別表示苗族建有自己的城邑,內部有江河、田園、村莊、牛羊,以示苗族后人應不忘祖先曾經開拓、耕耘的富饒故土。當然每塊繡布上的圖紋不一定以這樣的順序編排,但在不同支系中的刺繡中均有幾何紋的紋樣出現。

植物圖紋在苗族傳統服飾中不僅是主題圖案,而且在配飾中也是主要的紋飾。苗族婦女選擇的植物圖案刺繡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花卉為主,如牡丹、桃花、八角花等。如苗藥藥效的神奇、民族樂器的精良制作等離不開對大自然敏銳地洞察和能動性地改造。而穿在身上的服裝更是對辛勤勞動的成果和符號化的呈現,以前縫制傳統苗族服飾所使用的布匹是麻纖維織出來的麻布,而再加上刺繡便使單一色的麻布錦上添花。丘北的白苗喜歡用若干個小螺螄繡成特定的大花,而丘北、硯山的花苗則用不同顏色的線直接繡成花朵。這與苗族人民長期的生活環境有關,因為戰敗苗族先祖從黃河流域遷徙至南方,后大多居住在深山老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狀態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習性、祭祀信仰及思維方式等,所以苗族喜愛植物的花朵并將它們用鮮艷的線繡于顯著的位置。在苗族群眾看來大自然賦予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對自然界中的天象、物種都懷著特殊的情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無聲無息永恒地規律運動,在苗族的心中是神圣、美好的,于是他們把對崇敬自然的情感寄予在服飾上,即自然崇拜。

還有動物圖紋也是苗族傳統服飾經常使用的主題刺繡,文山苗族傳統服飾中常見的有蝴蝶、魚、鳥、雞等動物,而且在刺繡時采取多種獨特的工藝使圖紋顯得可愛、夸張,惟妙惟肖。硯山、丘北的花苗喜歡繡蝴蝶,在苗族的神話傳說中蝴蝶是人類始祖之一,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所以苗族婦女通過細致觀察在刺繡中繡出來的是千姿百態的蝴蝶,要么展翅飛翔、要么合翅獨舞、要么四蝶戲花……另外魚也是花苗刺繡上的???,這與苗族的生活密不可分,至今在文山水源好的苗族村寨還保持著栽稻養魚的生活習慣。因為魚的繁殖能力很強,所以苗族視魚為多子多福的生物,在他們的觀念中將魚戴在身上暗示著家族香火的旺盛。還有鳥,這是一只七彩云霞般的鳥,頭、軀干、翅膀搭配的顏色各不相同,眼睛用亮色的線繡得炯炯有神,還揮舞著五彩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苗族人心田。在苗族心里它是一只神靈之鳥,也是苗族的祖先,其實這是苗族古老的圖騰崇拜。

二、刺繡色彩彰顯的民族品質

苗族服飾刺繡除了精美的圖紋和獨特的工藝外,就是色彩的大膽運用給人印象深刻?!斑h看色彩近看花”就體現了色彩沖擊視覺的力量?!啊逗鬂h書》《搜神記》等書都記載有苗族‘好五色衣服’的文字。這說明,在秦漢時期,苗族先民的服飾就是多彩多樣的?!盵2]這不僅與自然萬物絢麗多彩的姿色有關,還與苗族的性格、氣質有聯系。

文山苗族刺繡的繡布一般選擇黑色、白色,這樣的顏色雖素雅,但能將主題圖紋襯托得生動形象,同時也代表著苗族穩重、質樸的性格。在易經中按五行分五色,黑色代表的是水,暗示莊重沉穩。大量闡述“水”的文獻資料要數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等觀點在今天也有積極的意義。因此黑色并非傳統理解僅代表黑暗、悲傷等貶義,制作成服裝也暗示著人的心理、情感。對于文山的苗族而言,用黑色作繡布一是生產生活的需要,苗族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區,長期在野外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深色底布在心理上能夠防寒、耐臟,同時也可以在敵人入侵時借助服飾與山林的相近顏色來遮掩;二是黑色代表著高貴、神秘,黑色是不透光的顏色,是權貴莊嚴的象征,在黑色繡布上再添加五彩且不知名的圖案,神秘感油然而生。據許多資料分析,苗族是與炎帝、黃帝部落同時代的蚩尤部落的后代?!霸谖覈鴼v來的官方正統史的傳說中,一直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始君,后來炎帝也逐漸被確認,而蚩尤卻被長期忽略?!盵3]所以關于蚩尤、關于苗族自古就如刺繡這般神秘莫測。另外,白色也是文山苗族慣用的繡布顏色之一,白色象征著純粹、潔凈。也有人說白色是清冷、不易與人接觸,其實這只是表面的錯覺,很可能只是語言交流有障礙而已。丘北縣的白苗因刺繡繡布、裙子是白色而得名,在白色繡布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各色圖案,總體來看就代表著這個民族的直率、真誠,所以白色并不是冷漠的代名詞。

文山苗族的各支系刺繡為了將圖紋的形、色鮮明地凸顯出來,所繡圖案主要用彩色的線,尤以紅、橙、黃居多。紅色在色彩心理學的意義上象征著熱情、奔放、興奮、成熟。紅色釋放出來的是野性的美,無拘無束的美。在文山地區的苗族崇尚紅色,特別是表現在刺繡上,大紅、玫紅、粉紅色的毛線把漸變的暖色調演繹得淋漓盡致,如花苗所繡的蝴蝶翅膀顏色就包含了這幾種紅色。其實現實生活中的蝴蝶并沒有那么美麗,但通過刻意地夸張和修飾使蝴蝶理想化,這就彰顯出苗族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這是一個充滿熱情、熱愛生活的民族。雖然橙色也與熱情無限有關,但更多表現出來的是活力的象征,是高興和歡喜的顏色。而代表明朗、跳躍的黃色在苗族刺繡中也常見,苗家人視黃色為高貴的顏色,因而倍加推崇。如硯山平遠的花苗刺繡出來的花瓣是橙色、花蕊是黃色,用黃色繡花蕊表明了物以稀為貴。還有她們在繡鳥的眼睛時,用黃色的毛線,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何況這是一只神靈之鳥,要將它的高貴表現出來就得將眼睛刻畫傳神。這些都是苗族對自然規律細致觀察的結果和對自然崇拜的呈現。

總體而言,文山苗族刺繡中的色彩表現了苗家人莊重沉穩、真誠直率、熱情細膩的性格和氣質。

三、刺繡原則蘊含的美學特征

“翻開《中國美術全集》我們不難發現,從遠古巖畫到馬家窯出土陶器上的陶紋,所反映出的原始圖紋多以線條和塊面相結合塑造物象的基本特征。苗族挑花藝術所采用的表現手法與上述且十分近似?!盵4]然而文山苗族刺繡不僅繡線條,還有多種豐富的圖紋,經常是具象和抽象組合在一起的綜合紋樣。并且不是簡單重復的組合,而是苗族對理想、信仰追求的記載。當然這是高原山地的自然阻隔保留了原始的傳統經濟和文化狀態,所以服飾中圖案的含義及形態得以完好保存。在文山苗族傳統服飾的刺繡中,根據收集得來的刺繡和當地苗族群眾的講解大體可以將刺繡的圖紋形式分為單獨、連續和綜合三種。單個圖案在刺繡中主要是為了凸顯某動、植物,對其崇拜的含義,一般用于飄帶、后領;連續型的圖紋在刺繡中很多,一類是居中的主要圖紋以一個單元的形式根據繡布不同的長度連續重復,另一類是處于上下邊緣的紋路以直線或彎曲的形式連續重復;綜合型即在前兩種圖紋基礎上呈現出的整個刺繡可以表述完整的意義。然而無論何種類型、何種主題圖紋,總體都呈現出規律的構圖法則和審美價值。

對稱是文山苗族刺繡最突出的一個美學特征,在眼花繚亂的圖紋中總能尋找到上下或左右對稱的規律,這是根植于苗族的審美觀念中的。文山的青苗、白苗刺繡多以螺螄構成幾何紋,在構圖時比較講究對稱,使整個單元的結構呈現出飽滿、勻稱、嚴謹,特別是在青苗服飾的刺繡上出現的“田” 字形紋,“米” 字形紋都是對稱性的架構模式。而花苗的主題圖紋雖是動物、花、鳥,但也是將這些主題以2個、4個繡在中心,物象大小形態等量,形成相互呼應,相互襯托。如花苗的飄帶設計為正方形的四蝶戲花,正方形四個角分別繡上4只美麗的蝴蝶,軀干、頭部面向中間有個裝著艷麗花朵的花籃,所以整體顯示出嚴謹活潑、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在走訪陶興壽時,他也提到過“四周+中間”的繡法,他說“這代表著方位東南西北中,同時也是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土,是苗族祖先帶兵打戰的排兵布陣圖”。雖然主體物象變了,但內在的結構沒變,整個單元仍然完整地延續下來。

追求節奏感也是文山苗族刺繡的顯著特征,連續型圖紋產生的韻律美使苗族刺繡具有動感,正如單個圖像是靜止和無變化的,而苗族刺繡突破了單個圖紋的局限并尋找出變化無窮的動感圖紋表現方式,這無論是出于穿著的需求還是審美觀念的表達都反映了苗族對服飾甚至服飾局部細膩的縫制情感和態度。比如呆板的“十”字紋,通過塊狀或者條狀的連續排列,整個繡布頓時有了變化而生動多了。根據“十”字紋稍加變化的江河紋,猶如波浪、山巒此起彼伏,使單調重復的紋樣獲得了跳躍的節奏和舞動的韻律。還有青苗、白苗擅長的螺螄紋,周而復始,既有流動的美感也有立體的深邃。另外,苗族刺繡還通過色彩的運用達到了流動的節奏性。前面講述刺繡色彩時說過苗族喜歡用亮麗、鮮明的色彩,而這些色彩的運用或由淺至深或由明向暗的辦法來將圖紋運動的節奏感表現出來。

文山苗族刺繡看似抽象難懂,但是仔細觀摩就會發現暖色系為主的各種紋樣組成了完整和諧的畫布,使之相得益彰。這得益于構圖形式上的美感,然而影響的因素很多,光線、色彩、影調層次、虛實對比、遠近對比、大小對比,高低對比等等。首先,繡布顏色與圖紋顏色的搭配具有一種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黑色繡布上多彩的紋樣是構圖美學上賓主關系的印證,還有彩色紋樣中某種色調深淺、明暗的排列都將刺繡的層次感表現出來。當然白色繡布也如此,與黑繡布不同之處在于白色顯得更亮麗、鮮艷。其次,文山苗族的刺繡也講究疏與密的虛實關系。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作畫時曾把“知白守黑”的構圖規律總結為畫面留出的空白最好是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苗族在刺繡時也認識到留白對于整個紋樣產生的獨特效果。文山的青苗在繡布邊緣繡多條直線紋時,每條直線之間總是留出一定的間距,沒有繡實;白苗傳統的刺繡是在剪好形狀的白色繡布上再繡,所以肯定更需要留白才能使剪裁的工藝彰顯出來。最后,苗族刺繡的紋樣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具有故事性的完整畫面。因為各種圖紋通過特定的符號指示相對固定的事物,使之具有相對明確的意義,整體看刺繡便能理解其中述說的故事。比如雙魚戲耍、四蝶戲花、外城墻內家園等,整幅刺繡既合理又和諧。

綜上所述,文山苗族刺繡是一種承載歷史記憶、精雕細琢的符號化的藝術精品。然而,目前現代化機器大批量的迅速擴張已取代傳統制作的工藝,民間手工刺繡正在悄然消失,如何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成為我們深思的問題。

猜你喜歡
圖紋花苗文山
青銅繪畫·獸面圖紋、水陸攻戰圖紋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古幣”會挖沙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延慶巨變冊頁
可愛的小花苗
小花苗
凌絮裙擺
凌絮裙擺
文山壯族“六月節”的祭祀功能及文化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