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級護理在降低小兒輸液風險方面的應用效果分析

2019-12-29 07:31
醫師在線 2019年2期
關鍵詞:輸液兒科分級

汪 敏

江安縣中醫醫院兒科 四川宜賓 644200

小兒患者由于身體正處于發育期,對藥物的耐受性較差,輸液的速度要求較高,同時,對護士的輸液穿刺技術期望值很高,故小兒靜脈輸液的風險率很高[1]。據相關調查顯示,兒科糾紛中與輸液有關的糾紛數量占比最大,是兒科風險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環[2]。降低輸液風險是兒科護理管理工作者歷年來的工作難題,也是尚未解決的科研問題[3]。分級護理是指將患者按照病情的輕重緩急,將其分為不同的等級,并按照等級給予相應的照護與幫助,不同等級的患者可因病情的變化,不斷變換,相應的護理工作也隨之變換,分級護理的優點是能夠立即區分高?;颊吆头€定的患者,抓住兒科護理工作的重點[4]。我院將分級護理運用于小兒靜脈輸液風險管理方面,輸液風險明顯降低,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抽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106 例兒科住院患者,本次研究對象中:66 名男性,60 名女性;年齡為5.19±3.62 歲,年齡范圍為2-11 歲。納入標準為:其監護人愿意進行降低小兒輸液風險的護理措施研究的患兒。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式進行輸液風險管理,實驗組采用的具體分級護理的護理措施。

實驗組患者采用的措施具體為:科室成立小兒靜脈輸液治療委員會,選取科室經驗豐富的兒科護士擔任組員,專業組長擔任委員會負責人,根據患兒輸液量、血管質量、病情以及對疼痛的忍受力以及患兒的家庭構成因素,將患兒分為輸液風險高等級、中等級和低等級。高等級風險的患兒由責任組長負責其靜脈穿刺以及輸液管理,每小時觀察一次,中等級的患兒由責任護士進行管理和評估,每天4 次,低等級則由責任護士進行管理,每天2 次。所有有風險的患兒均由委員會每日晨會時,在管理者的帶領下對患者進行指導第一次,在當日下午18:00 再對患兒進行第二次評估,評估患兒在當日護理措施中是否發生風險變化。

1.3 評價指標

選用小兒輸液風險率作為本研究的評價指標,對兒科護理工作進行指導性評價,用于兒科患者輸液的全方位評估,風險率越低,兒科護理工作開展越成功。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的小兒輸液風險率分別為9.35%和9.5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實驗組小兒輸液風險率為0.4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干預后,實驗組的小兒輸液風險率明顯降低,說明分級護理在降低小兒輸液風險的效果良好。主要的原因為:兒科屬于高風險的科室,小兒靜脈輸液為高風險的操作,運用分級護理方法進行小兒靜脈輸液管理,關注每位患兒的輸液風險,同時,輸液風險由專門的靜脈輸液委員會成員進行管理和指導,能夠有效降低患兒發生輸液風險的概率,減少輸液相關醫療糾紛。同時,將分級護理的理念引入靜脈輸液的風險管理,也是護理管理研究中的一項創舉,將臨床護理思維運用于護理管理之中,對患兒進行輸液指導和操作,是護理理念的發展和創新,是一項創舉,也給后來護理管理者進行管理改革提供的實踐案例借鑒。同時,分級輸液風險管理能夠提高兒科護士的輸液風險意識,加強對高危小兒輸液風險患者的管理,規范言行和操作,對兒科護士的專業成長和實踐操作進步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綜上所述,分級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小兒輸液風險,能夠較好地規避患兒輸液風險,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輸液兒科分級
我國兒科急診醫學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分級閱讀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SSE教學模式在普通本科-兒科專業后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輸液時短細管中為什么沒有藥液流出
安徽推出兒科分級診療規范
我國將恢復兒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頸枕輸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與常用輸液配伍穩定性研究
完形填空分級演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