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詩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

2019-12-30 16:35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芭蕉古詩詞傳統

叢 文

(牡丹江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月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詩詞教學中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使學生在祖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養料呢?

一、 走進詩文,誦讀感悟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優秀的古詩文不僅情理趣兼備,易于誦記,而且能啟迪人的心智,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道德修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誦讀是言志傳神、負載思想的一種語言表達藝術。誦讀便是要通過聲音與作者對話,透過文字觸摸作者的脈搏。在誦讀中,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互相碰撞又互相融合,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古人云:詩以言志,文以載道。如果一個人不能用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志向,是難以聞達于世并流芳于后世的?!耙磸驼b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敝挥型ㄟ^大量的誦讀,細細地體會古詩詞語言的精妙,獨特的韻味,意境的深遠,才能引領學生“品”出古詩詞這一民族獨特文化的“味”。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時,我們可以這樣教學:首先,指名讀,以學定教,把握生詞的讀音。接著自由朗讀,概括:這首詞寫了什么?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懷?然后想象朗讀,引導學生理解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含義。此時此刻詩人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緒萬千,不禁發問: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最后配樂誦讀?!耙皇自娋褪且环利惖漠?,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讓我們把詩人雄心壯志、博大胸懷盡情地表達出來吧!”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不但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強了愛國主義德育。

二、由畫入境,展開想象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币虼?,文畫結合,由畫入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詩歌教學的重點。

教師應努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借助圖片、音樂等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柳永的《雨霖鈴》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意象,通過聯想組合畫面,學生很快就找出了“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再引導學生把意象進行組合,把人物放置到想象的環境中,甚至,這就是你自己的一場離別,“古道長亭,柳葉飄搖,一陣蟬鳴,亂人心緒,一杯苦酒,慰人離悲,一場急雨,秋意寒涼,一對情人,執手想看,卻無語淚流,此時無言,勝過千言,可無奈蘭舟催發,只留下越來越小,直致消失的你的影子”。這樣的話,通過意象的疊加,一幅深秋離別的畫面就生動浮現出來,而情感的分析自然會水道渠成。

講授李商隱《夜雨寄北》時,跟學生這樣創設情境,“巴山夜雨漲秋池”描繪了一個特定的環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氣氛: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昂萎敼布粑鞔盃T”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返回故鄉,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一個“共”字極寫了親昵之情態。

三、品字析詞,體悟感情

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凡在關鍵處煉得好字,使全句游龍飛動,令人意馳心動,便是所謂的“詩眼”。學詩,不妨去摳一摳詩眼。

首先,所煉之字,一字傳情,如教學蔣捷的《一剪梅》時,讓學生品味“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哪個字用的最好?“紅、綠”作為形容詞,這里活用為動詞,賦予“流光”以人格化,借平常之物“櫻桃、芭蕉”的變化,寫出時光易逝之嘆。而“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深各自愁”,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芭蕉的形象,似乎會經常和“細雨”“梧桐”“愁苦”聯系起來,就如本詞中,芭蕉的漸綠,卻只見時光長留愁緒的增長。

其次,所煉之字,可見人生大智慧。如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釣”就是詩眼?!搬灐笔侵袊赜械囊环N文化現象,“釣”是等待,“釣”是靜觀其變,“釣”是東山再起。柳宗元參與王叔文政治集團失敗被貶,一貶再貶,甚至沒有棲身之地,住在一個破廟里。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改變報效朝廷的心愿。這才是他“獨釣”的內涵。再如戚繼光“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這一“灑”,是報國之忠驅倭之志,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不缺少為理想追求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憶往昔,無數仁人志士灑血沙場,只為固邦之安寧;看而今,各行業都有執著之人咽著淚水,灑下汗水,只為實現由你由我連成的大國之夢。

這樣,通過對關鍵字詞的賞析,完全可以讓一首詩上升為一種精神力量來濡染學生。

四、知人論世,拓展閱讀

教師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一定的文學功底,古詩的積累對學生的文化底蘊的提升有積極的意義。

在指導學生學古詩詞時,不但教會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還能夠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及其重要成就,讓學生了解到從遠古走來、帶著中華民族獨特文化氣息的古詩詞的特點和分類,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例如,在教學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先讀形象:在這凄涼之地,你看到了一個________的杜甫。這個形象是豐富的,考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概括并分析形象的能力。然后讀情感: 《說文解字》說:“號,痛聲也?!冬F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拖長聲音大聲呼叫”和“大聲哭”。結合4-6節,說說你傾聽到作者怎樣的心聲?再讀精神:《說文解字注》中如此解釋“聖”:“聖者、聲也。言聞聲知情?!崩首x杜甫的名句,說說你認為杜甫為何被稱為“詩圣”?

通過拓展閱讀培養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通過賞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讓學生了解一個兒女情長的蘇軾;通過誦讀《江城子·密州出獵》,讓學生知道一個豪情滿懷的蘇軾;通過品讀《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讓學生看到一個孤獨高傲的蘇軾。引導學生讀方方的《喜歡蘇東坡》、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通過這樣的拓展綜合性學習,最后指導學生撰寫小文章或人物評論文《我眼中的蘇東坡》。幫助學生確立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思維,避免對古人的認識太單薄,認為李白只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傲,卻不知他也有“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的柔情。只知陶淵明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者,卻不知他也曾是“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斗士。

漢語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余光中說過,“這樣的反復吟詠,潛心體會,對于真正進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歷史,涵泳文化,最為深刻、委婉?!币髡b作為漢語詩文的活態,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日本、韓國等很多漢文化圈國家中,也一直流傳。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民族的根。古詩詞是其中最靚麗的珍珠,把語文教學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把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與我們時代的要求有機結合,學生在吟誦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地掌握中華民族的文化密碼,提高語文素養,靈活綜合地掌握多種古詩詞鑒賞方法,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茁壯成長。

猜你喜歡
芭蕉古詩詞傳統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雨打芭蕉
我愛古詩詞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等閑托誰題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芭蕉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