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仕女畫中的設色規律與方法

2020-01-02 17:58◎宋
文化產業 2020年35期
關鍵詞:仕女畫設色人物畫

◎宋 蕊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江蘇 徐州 221004)

中國傳統仕女畫是中國人物畫中的一科,以其特殊的取材范圍而擁有獨特的審美意義。仕女畫是指中國人物畫中以女性形象為描繪對象的繪畫,因舊稱貴族婦女為“仕女”而得名。仕女畫在早期并沒有特定的定義,只是在一定時期內專指以封建社會中上層士大夫和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中國畫,最早使用“仕女”一詞的是在唐代,但這一詞匯在當時還沒有被廣泛傳播,唐代仕女畫在當時被稱為“綺羅人物畫”,而“綺羅人物畫”逐漸成為人物畫科中專指描繪上層婦女生活題材的一個分支。到宋代,“仕女”一詞才普遍使用。后來仕女畫泛指以美麗女性為主要表現對象的中國畫,這種觀點沿用至今。

歷代仕女畫的設色都有著一個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并且在設色方法和主要樣式上都有所不同。通過梳理,我們仍然能夠發現中國傳統仕女畫設色的內在規律,總結其設色方法,以求吸取經驗,發揚優勢,借古開今,更好地指導當代中國人物畫創作,有利于提升創作水平。本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一、中國傳統仕女畫設色基本規律

“隨類賦彩”是中國傳統仕女畫設色的重要基本規律之一。而中國傳統仕女畫設色的另一基本規律是由重彩轉向淡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隨類賦彩

中國畫的色彩是基于中國傳統哲學,它不同于西方繪畫的自然色彩觀。中國畫的色彩強調主觀意識的表達,創作主體情感的表達以及畫面的裝飾效果。中國傳統仕女畫的畫面設色更加注重形式美,主觀性和表現力,在其色彩的構成和結構上都表現出獨特的主觀原則和觀念形態。中國傳統仕女畫用色單純而簡潔,畫面自然、淡雅而又韻味十足。繪畫中說的色調、色彩、色度、著色、設色、墨色、墨氣等等,均指色彩的運用,畫論中稱為“隨類賦彩”。隨類賦彩,主張繪畫的色彩應按照不同的具體物象而賦予具體的表現?!邦悺笔强陀^存在的自然之色;而“賦”則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是主體思想意愿的體現。賦彩即施色,是隨類客體性的主體表現。所以“賦彩”是從畫者的主觀出發,對色彩的進行藝術處理、加工變化,而很少去考慮客觀。賦彩多用原色,對比強烈?!读ㄕ摗诽岢觥半S類賦彩”的原則,即是從形體的基本顏色——固有色出發,去觀察和表現顏色。設色多是從主觀出發,從形體的固有色出發去觀察和表現色彩,而很少考慮到客觀因素,這是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設色的基本規律。

正是由于對固有色的強調,才使中國畫的色彩單純而又明亮。但是,重視固有色的表達并不意味著讓各種形體的顏色簡單疊加,畫家會根據畫面需要進行主觀性的設色表達,以適應其審美要求和畫面的意境,從而產生出高出畫外的氣韻及格調。古人強調用筆要有“筆氣”,用墨要有“墨氣”,用色要有“色氣”,其實“色氣”就是指色彩的調子。色彩的調子,既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也是主觀世界的表現。首先一幅好的仕女畫設色應根據被畫對象本身的固有顏色,然后再根據畫面的整體需要統一色調,而作局部改變與調整,使色彩靈活調配且富于變化、統一協調。

(二)重彩衰微,淡彩興起

從中國歷代現存的仕女畫作品上來看,我們可以總結出傳統仕女畫設色是由重彩工筆轉向淡彩、水墨。

1.以線立形,兼施重彩

最早的仕女畫物證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帛畫——《人物龍鳳帛畫》(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陳家大山楚墓出土)。此圖又稱《夔鳳美女圖》,畫中人物略施色彩,有一部分用金、白粉彩?!度宋稞堷P帛畫》剛出土時是帶有顏色的,因顏色接觸空氣迅速氧化導致大部分顏色盡脫,就像秦始皇兵馬俑一樣,所以筆者推斷《人物龍鳳帛畫》最早也是一幅重彩畫。湖南長沙出土的西漢時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T型帛畫》是一幅絹本設色畫作,畫中使用了朱砂、石青、石綠、赭石、石黃、白粉等礦物質顏色(也稱作石色),畫中色調絢麗豐富、濃烈偏暖,具有工筆重彩畫的典型特征。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雖然都是后人摹本,但還是能夠看出其人物畫設色的特征,兩幅圖中都運用了濃重的顏色,例如朱砂、赭石、白粉等,使得畫面整體色彩沉穩厚實、清麗脫俗。

六朝時代,由于佛教的傳入和以西域地區為中心的各民族的影響逐漸深化,人物畫設色技法有所發展,由平涂著色法進入到暈染著色法,這種方法在后世的人物畫中被廣泛運用和發展。隋唐是我國古代人物畫發展的最高峰時期。尤其是唐代出現了許多擅畫仕女畫的杰出畫家,如張萱、周昉等。他們的傳世作品,如《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等無一不是中國仕女畫的稀世珍品。周昉“創造出‘水月觀音’形象,被時人尊其畫風為‘周家樣’,為歷代畫家所推崇?!盵1]宋以前的仕女畫多采用重彩著色,顏色雅正厚實,絢麗豐富。傳統仕女畫人物面部多采用“凹凸畫法”和“三白法”施色?!鞍纪巩嫹ā笔枪糯嫾覀儗τ诂F實人物的寫實性刻畫,畫家們綜合利用“深淺法”和“高光法”,重在渲染人物面部的結構,以表現人物面部的凹凸起伏變化,從而達到人物面部立體、逼真的效果?!叭追ā笔怯秒僦?,朱磦和赭石調成的肉色稍加畫出結構,然后用蛤粉罩染面部,再用重粉染出“三白”。直到明代的“波臣派”采用了淡墨渲染出面部陰影、凹凸,然后再以顏色反復渲染數遍的肖像畫寫真法,人物畫才開始用墨來渲染面部。

傳統仕女畫中除了用墨染發髻、眉眼之外很少用墨渲染人物的面部,基本上都是以顏色來渲染面部。在人物服飾、器具、背景等的設色上則會根據需要用不同深淺的墨色進行分染,從而突出人物、豐富畫面,使畫面整體更加立體豐滿,這時的墨更像是起到了顏色的作用。繪畫中的設色,可以彌補筆墨的不足,豐富形象美,更賦予生趣與感染力。好的仕女畫可以使用色彩來增強物象的魅力,當然色彩的使用必須協調、合理、整潔和恰當,否則將會是弄巧成拙,從而影響畫面的效果。一幅優秀仕女畫作品的色彩應該是豐富、生動和明麗的,給人以新鮮、愉悅、明快和優雅的感覺。

2.以墨為主,以色為輔

唐代人物畫出現了兩種風格的繪畫樣貌,與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的“周家樣”相對的是水墨輕成、淡然飄逸的“吳家樣”。此時,人物畫設色也有了重彩與淡彩之分。由吳道子所創的“吳家樣”,“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彼漠嬍┑?,設色也僅用淡赭著色,開創了中國淡彩人物畫?!疤扑我院蟮墓すP畫,受‘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觀念的影響,通過把墨的干、濕、濃、淡、焦與色彩的變化聯系起來,以達到色與墨的完美結合”[2]這說明了自唐始,畫家們開始著眼于墨色,并將其作為繪畫的一種表現手法,“以墨當色”的審美意識開始確立,并經后世繼承、發展至精微。

宋元時期,山水畫與文人畫興起,人物畫逐漸衰落。由于宋代統治者的推崇和文人畫的興起,宋代人物畫表現技法呈多元并存之勢,重彩、淡彩、白描、水墨兼而有之。但是與唐、五代時期的人物畫相比宋代人物畫設色整體偏向了精細工整、清麗淡雅?!八未彩侵袊O色工筆畫‘絢爛之極,復歸平淡’之世?!盵3]宋代仕女畫的表現對象也由“宮廷貴婦”轉向了現實生活中的女性。這一時期的仕女畫人物造型寫實,形體比例得當,神韻自然生動,線條精微細致,設色勻凈雅潔。元代作為外族統治的時期,漢人身份卑微的社會現狀令畫家們內心愁苦,傾心于抒發隱居情懷的山水畫創作,對于仕女題材的創作也是游離于現實生活之外,在歷史故事和文學作品中尋找表現題材,由此導致了元代仕女畫呈衰退之勢。至明清,“以墨為主,以色為輔”的設色觀已成為主流,在此影響下的仕女畫設色以淡彩為主,或者水墨輕成,不施色彩。明代仕女畫在人物造型上有所發展,由宋代的具象寫實逐漸趨于帶有一定唯美主義色彩的寫實,在仕女畫的表現手法和技法上也更為豐富多彩,除了工筆以外還出現了兼工帶寫和水墨的形式。

以水墨形式出現的仕女畫在元代時便初見端倪,在明清時期發展壯大。清代仕女畫的風格均以表現女性“倚風嬌無力”般的“病態”美感,造型強調姿態優美,風格崇尚淡雅飄逸,仕女畫設色在承接前代傳統之外,由于西法的逐漸傳入,將西方繪畫的優點融入到了仕女畫的表現技法上來,在設色技法上有了更多的發展。例如表現人物面部結構,如鏡取影,形體有了一定的高低變化,面部設色更具體積感,面部結構高低起伏更加明朗。這也給當今工筆人物畫的革新開辟了道路。中國當代人物畫設色均會采用墨色來“打底色”,面部也會采用,以體現人物面部的體積感,提升畫面深入刻畫的細致程度,增加藝術美感。

二、中國傳統仕女畫設色方法

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強調以水色為主,兼施石色的多種技法并用。畫面常常運用淡色進行分染和多次罩染,以淡色的“層層遞進”達到厚重色彩的效果,這里的重色并不是“死色”“板色”,而是厚重的“活色”,正所謂“薄中見厚”就是這個道理。中國傳統仕女畫重視“三礬九染”的制作工序,對畫面通過局部分染、層層渲染和整體罩染等工序進行反復制作而成,使人物、服飾及背景等層次分明、立體感強,而在色彩上追求薄、厚、透的效果,設色生動艷麗。中國傳統仕女畫多運用勾線平涂的方法,這種大面積的平涂處理使畫面效果單純而強烈,讓人一目了然;而且傳統仕女畫善于運用對比色和互補色,這樣便使中國傳統仕女畫的色彩具有艷而不俗、明麗輕快的整體風貌。

中國傳統仕女畫設色方法,歷代因其社會背景、審美取向等的不同,對仕女畫的表現方法也不相同,歷代仕女畫設色方法當然也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可以分為下列幾種類型:分染法、罩色法、平涂法、勾填法、反襯法、撞色法等等。由于著色方法不同,畫面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也各有差異。在傳統仕女畫中有如此之多的設色方法,我們應根據畫面需要而靈活掌握。當代許多畫家在傳統設色方法的基礎上又對設色技法有所創新和拓展,例如虛染法、脫落法、水洗法、肌理法等。

三、結語

在梳理中國傳統仕女畫設色規律時,筆者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總結出了歷代仕女畫設色規律是重視固有色,并且在設色上由重彩轉向了淡彩。仕女畫在表現技法上也由最早的單一工筆形式發展至工筆、白描、兼工帶寫、水墨寫意等多種形式并存。中國傳統仕女畫在設色技法上兼容并包、不斷發展。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畫發展的必然。以女性形象為繪畫主題的中國人物畫,必將在這豐厚的“文化遺產”滋養中發展壯大。

猜你喜歡
仕女畫設色人物畫
國畫紙本設色《荷》
《巖高千尺虎》
談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寫意性
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閨閣紅粉 千秋佳人 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畫
《獨白系列之三》
李湘《紅樓夢》人物畫選
鄭慶余藝術作品
唐代傳統仕女畫探討
張翔洲中國人物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