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傳統村落發展與保護的思考

2020-01-02 17:58莫莉媛
文化產業 2020年35期
關鍵詞:村落村民傳統

◎莫莉媛

(溧陽市溧城街道社會事業局 江蘇 溧陽 213300)

傳統村落,指我國漫長歷史發展過程當中,建立在相應經濟模式、社會結構之上的一種區域性民風民俗、生活方式等;它以村落為主要載體,是文化內容的一種。自21世紀之初,我國立法將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發展納入管理范疇之中,對于傳統村鎮保護與發展的相關呼聲越來越高,許多學者展開了相關探索研究,并就傳統村落保護的價值、人文內涵、發展趨向均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

一、元代古村落沙漲村保護開發研究

沙漲又稱為沙溪蕩,位于溧城北郊。唐代以前,受限于耕田易澇的原因,人煙寥寥,不過隨著湖泊面積的縮小,越來越多的移民來此處開墾灘地,進而形成了自然村莊。

從沙漲村的自然環境以及村落布局來看,仍保留了傳統文化的風情。四面環水,民風淳樸。沙漲村的傳統街巷較為整齊的分布在沙漲河北岸,至于河南岸則多于建國之后擴建,并未損及其歷史傳統風貌。以北岸街巷而論,呈現出縱橫交錯的格局態勢,縱向由東向西依次為東巷、大巷、中巷、樓巷、祠堂巷、普家巷,橫向由南向北依次為前大街、后大街。街巷原為青石板路,后因村莊改造被水泥路取代。

從整體性的角度來看,沙漲村呈現出古香古色,傳統文化氛圍濃郁的風貌特征。該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元代,自建村之始至今已逾700余年,村內大多數歷史建筑尚保留著古樸的風貌,散發著冷峻清幽的歷史氣息;位于河北岸的街巷形態相對完整,并未損及其歷史風貌。村內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各種古植名木,樹齡達百年以上的古木約有7棵至多,村內綠化狀況良好,與環村的各個河流,共同構成了沙漲村幽靜、古質的風貌[3]。

自2013年始,沙漲村保護工作便已著手進行。由政府主導對村中各歷史地段進行了全面、翔實的調查分析,擬定了歷史建筑保護的具體規劃,并進行初步評定;然后著手進行村內歷史地段的保護以及基礎設施改造,以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質量為基本目的,對于歷史風貌保留較好但質量堪憂的歷史建筑,結合其環境要素在不改變外觀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簡要改造;接著調整對村子內部布局及設施建設,根據用地結構、人口規模等各方面因素,采取形式更為豐富、內容更為全面的保護方式進一步推動沙漲村開發保護,使兩者能夠彼此結合,既要保留當地的歷史風貌以及文化特色,同時也要維護農村的繁榮及活力。

古跡保護與開發工作可以“合剌普華墓”為例,通過定期修繕,并加強對周邊環境的整治,開發古跡文物的旅游功能。其一,成立管理小組,定時、負責的清理古墓環境,便于行人參觀。為進一步保護合剌普華墓志銘,由政府引導,村民自建的方式,建立一個保護崗亭,將合剌普華墓志銘及其志蓋妥善安置其中,確保文案的安全。根據文物管理保護的動態,定期更新相關要求與規劃,做好日常保養的同時加固防護,在省、市部分專家指導下有條不紊地展開修復工作。對于相關的保護建筑,均可根據其環境要素,在維持外觀特征不變的情況之下展開建設。

二、傳統村落開發保護的幾點啟示

當前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中普遍缺乏內在的活力源泉,導致挖掘及保護利用收效甚微。傳統村落本質上仍屬于地緣性鄉土社會,其管理模式建立在這種地緣之上[1];而村民在村落發展過程中始終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狀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缺乏內在的活力源泉。我國傳統村落的分布較為零散、類型繁多,依靠城市化視角來規劃傳統村落發展,套用一個模板行事,導致對傳統村落挖掘及保護利用較為有限[2]。目前,針對傳統村落的開發建設項目、保護措施紛紛而起,但未真正調動當地村民的主體性作用。針對于此,我們可以從沙漲村的發展和保護工作之中,得到四點有益借鑒和啟發:

(一)實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自我管理

對于傳統村落的管理發展,可推行自下而上的規劃方式,切實加強鄰里之間的交流溝通,調動當地村民的主動性,實現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自我管理,強調管理工作的多元化發展。著手建立傳統村落管理委員會,并將村落的鄉風民俗擬成條文,由政府負責對于村落的建設規劃進行審查與監管,鞏固鄉村管理委員會的地位。

(二)規范傳統村落發展保護的各項法律法規

出臺關于傳統村落發展保護的區域性法律法規,不斷深化傳統村落發展保護的力度,確保各項資金均能落到實處,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用以填補古跡文物保護以及修補資金的不足,可引導村民在專家的建議與指導之下,對當地的傳統建筑加以修繕。

(三)加強城鄉規劃專業性人才培養

在城鄉規劃教育體系之中應新設傳統村落相關課程,深化高校學生對于傳統村落發展保護的認識。從中選拔部分對于傳統村落保護抱有熱情且樂于長期從事該項工作的專業性人才,并加強教育培訓的力度,將他們培養成專事這一區域的優秀規劃師,并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薪酬制度以及評級體制,用以支持行業的發展,為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提供人才的支持。

(四)在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工作中始終秉持人文理念

對沙漲村保護開發工作進行研究發現,該村落對于傳統建筑的保護始終立足于“風貌維護”的基礎之上,現有保護規劃也是在審視當地環境元素的基礎之上著手改造村子的居住環境以及內部功能,以最大限度滿足當地村民對于房屋生活、生產等條件的要求。這體現了在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工作之中的人文理念[4]。對于傳統村落的開發保護,就是人文理念的一種延伸,既要維護當地傳統建筑、文化的特色,同時也要滿足于村民對于生產、生活質量發展的基本需求,切實改善傳統村落的生產、生活環境,增添其發展潛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村落的開發保護,實質上是一個內在需求以及外在時代發展共存的問題,同時也涉及到傳統文化保護、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民生改善等一系列問題,因而對于傳統村落的開發保護,不能一味依靠單一性的規劃或是手段,而要充分結合當地實情,以改善村民生活、謀求農村發展為目的,以保護文物古跡、傳承經典文化為基礎,采用多元化手段來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這對于實現我國城鄉協調發展,無疑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村落村民傳統
科學種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盞盞路燈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油畫《村落》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