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作文命題的特征分析及建議

2020-01-05 05:37陳沛梁蔚瑩

陳沛 梁蔚瑩

摘? ?要:研究2016—2020年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23套中考卷的作文題,可以發現我國中考作文試題的命題特征:測試內容貼近生活,弘揚家國情懷,關注地域文化;測試材料來源廣泛,自編為主,關聯教材;測試形式以命題作文為主,兼顧話題與材料作文。未來的中考作文命題,可在以下方面著力:一是關注社會,充分挖掘作文試題的“立德樹人”價值功能;二是關注生活,引領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成長;三是關注學科,促進思維與審美素養的發展;四是關注讀者,設計適合明確寫作任務的復雜情境。

關鍵詞:作文測評;中考作文題;作文命題

一、問題的提出

作文測評是中考語文測試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國家先后出臺了多個課程文件指導命題實踐。其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寫作總目標”中提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1]16。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全國教育大會也從立德樹人的高度提出新時代育人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討新課改理念和立德樹人精神對命題實踐的影響。

學界對中考作文命題已有廣泛的研究。通過梳理文獻可知,多數學者從命題特征、價值取向、存在問題、命題趨勢及復習建議等方面展開研究。有的學者專門研究某地的中考作文命題現狀,有的學者專門研究某年全國中考作文的命題特征,有的學者從閱卷角度對作文評價標準提出補充完善建議,還有的學者借鑒國內外寫作測評項目提出要在情境性、引導性和思辨性上改進作文命題……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對中考作文命題的研究還存在這樣的問題:共時研究多,歷時研究少;對命題的分析,多為感性認識,缺乏理論框架下的數據分析?;谶@樣的現狀,筆者以2016—2020年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23套中考卷的寫作試題為研究對象,從測試內容、測試材料和測試形式三個維度分析作文命題的宏觀變化,希望借此探尋中考作文命題的特點、規律和未來走勢。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2016—2020年全國各地的中考卷為對象,選取了23套能夠覆蓋全國不同地區且能反映各地區不同特點的較有代表性的試卷作為樣本,包括北京卷、天津卷、山西卷、山東濰坊卷、山東臨沂卷、江蘇無錫卷、江蘇南京卷、安徽卷、浙江寧波卷、福建福州卷、上海卷、廣東深圳卷、廣西南寧卷、湖北黃岡卷、江西卷、黑龍江哈爾濱卷、吉林卷、遼寧沈陽卷、遼寧大連卷、陜西卷、四川樂山卷、重慶A卷、重慶B卷。

(二)分析框架

在對23套樣本卷進行初步整理與分析后,筆者發現中考作文命題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搭建了“測試內容、測試材料和測試形式”的分析框架?!皽y試內容”指向“考什么”,即中考作文所測查的能力素養是什么;“測試材料”指向“用什么考”,即選擇什么風格和特點的材料;“測試形式”指向“用什么方式考”,即各地的作文試題以什么方式呈現。

在此分析框架的基礎上,本研究擬通過綜合分析比較,找出5年間作文命題的變化規律以及特征,并進一步探討目前作文命題存在的問題,進而為命題技術的優化提出相關建議。

(三)文本處理

23套樣本卷均命制了個性化寫作的試題。此外,有的試卷還增加了對實用性寫作的考查。為保證數據統計與分析的一致性,本研究僅統計分析樣本卷個性化寫作的命題特征。

三、研究結果和發現

(一)測試內容:貼近生活,弘揚家國情懷,關注地域文化

1.貼近日常生活,促進體驗反思

貼近生活是作文命題一直以來的追求。梁啟超從作文的特質入手探討作文與生活的關系,主張“作文命題生活化”[2];葉圣陶從學生作文的特殊性要求出發,強調作文命題要“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要貼近學生生活。[2]因此,作文命題貼近生活,不僅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實際,更是引導他們關注社會、觸摸時代、品味人生。

從樣本卷測試內容的指向來看,5年間23套試卷有接近1/3的作文題引導學生回顧日常生活,還原生活場景,寫出獨特的人生體驗,思考成長中的關鍵事件和重要他人,落實了課標的寫作理念。

【示例1】

時間是領悟最好的容器,總要到了某個時刻,一些人才會被悅納珍視,一些情感才得以發覺珍惜,一些體驗才能夠真切獲得,一些疑惑才可以清楚解答……

請以“如今,才知道? ? ? ”為題,敘寫自己真實的生活故事。

(2018年廣西南寧卷)

導語以“時間”為變量引發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由時間演變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題目用“真切”“真實”提示學生要選擇生活中的“真”人,回顧發生的“真”事,抒發時間累積之后才得以領悟的“真”情。向生活深處求“真”,向心靈深處求“真”,是作文命題的導向。

2.弘揚家國情懷,關注精神成長

中考作文命題承載著“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2]的重要任務。如何將個體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是青少年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近5年,中考作文命題試圖在弘揚家國情懷的基礎上,激勵青少年把家國情懷轉化為奮斗的激情與動力。

【示例2】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和我的祖國》唱響大江南北:“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泵鎸ν蝗缙鋪淼男鹿诜窝滓咔?,“90后”“00后”的年輕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堅定前行,與父輩、祖輩醫務工作者一起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帶來了光明,守護了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作為祖國青年的你,你的高度就是母親的高度,你的速度就是祖國的速度。

請你根據閱讀后的聯想、感悟或思考,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20年山東濰坊卷)

導語先以國人耳熟能詳的歌詞和習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展開,引導學生關注個人與國家、民族的關系,認識到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然后描述了在國家的危難時刻,當代年輕人總是挺身而出,與父輩、祖輩共同為國家命運和民族希望而奮斗。以此激勵作為國家未來的青年一代,要追求理想、造就本領與勇于擔當。命題選擇歌詞、語錄和當下疫情組合的復雜情境,調動學生典型的經歷與情感體驗,重點考查當下社會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寫作的立意、組材能力。

綜觀5年樣本卷的寫作題目,弘揚家國情懷,關注精神成長的作文試題很多,命題導向傳遞正能量,弘揚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的精神品質,激發學生堅定地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汗水。

3.關注地域文化,突出區域特色

近5年中考作文題越來越關注地域文化,體現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1]6目標的落實。試題一方面關注教師教了什么,一方面關注學生學了什么。從教學現狀看,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地方資源,開發了一系列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從學生的學來看,有較為豐富的地域文化體驗經歷和經驗,有利于他們自由輕松地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創作的靈感。從樣本卷來看,近5年,有多道作文命題關注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精神和地域特色。

【示例3】

學校文學社要出一期“話說家鄉”???,設置了“家鄉風味”“家鄉風光”“家鄉風俗”“家鄉風尚”四個欄目(見表1)。請你寫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1)任選一個角度,可記敘,可議論,可說明……(2)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現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9年浙江寧波卷)

試題設置了一個較為復雜的寫作情境。情境中包含寫作任務、寫作對象、寫作目的、寫作內容、寫作語言風格等內容。寫作任務是“投稿”。寫作對象雖然沒有指出,但暗含寫給??熬庉嫛笨?。寫作目的明確,即按照投稿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介紹家鄉特色。寫作內容多元,每個角度允許學生結合地域特點選擇寫作材料。題干設置的復雜且具體的寫作情境看似限制諸多,卻巧妙地利用“家鄉”這一充滿地域特色的情境為學生寫作打開了一扇窗戶,使得學生在限制范圍內能夠結合自己家鄉的地域風貌汲取靈感,抒發充滿個性化的生活體驗。

(二)測試材料:來源廣泛,自編為主,關聯教材

23套樣本卷中,測試材料的內容緊扣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感性認識中提煉出理性的思考。除上海卷試題直接給出作文題外,其他試題的測試材料都以提示語或引導語的形式出現。2016—2020年中考作文題的測試材料主要來源于自編材料和哲理故事。其中,選用自編材料的作文題最多,近5年分別為12道、20道、20道、12道和21道,分別占當年測試材料總數的54.5%、69.0%、72.0%、76.9%、48.0%和63.6%。其次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類材料。

近5年,教材選文成為中考作文題測試材料的情況呈上升趨勢。從2016年僅有一省市作文命題選用了2篇教材選文,到2019年攀升到三省市作文題選用了8篇教材選文。從選文所在的教材位置看,21篇選文分布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各個分冊中,覆蓋全面。比較特殊的是,《風箏》選自統編教材小學四年級。從引用教材選文的形式看,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直接引用選文的原句;二是借用教材選文的內容重新編寫??梢?,直接引用和借用編寫,是目前教材選文進入作文命題的主要形式。

(三)測試形式:命題作文為主,兼顧話題與材料作文

從選取的23套樣本卷可以看出,寫作試題的命題方式5年來可謂穩中有變。全命題作文的主流地位依舊明顯:半命題作文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話題作文所占比例起伏不定,但總體不高;材料作文所占比例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具體分布見表2。

四、總結與展望

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修訂以及國家政策綱領性文件的出臺,中考作文命題將努力發揮寫作測評的“激勵”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任務中來,展示應有的寫作水平。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作文命題要關注社會,充分挖掘作文試題的立德樹人價值功能

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就是要通過考試內容的改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考作文命題也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實現中考作文試題獨特的教育功能。

教育是具有鮮明社會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實踐活動。命題者將緊緊圍繞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關注社會時政熱點問題,在政治認同、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讓學生深入思考、升華對問題的認識。未來中考命題將越來越關注與學生現在和未來息息相關的話題,例如“課業負擔”“中高考改革”“一帶一路”“校園食品安全”“人類命運共同體”“垃圾分類”“霧霾治理”“疫情防護”“文物保護”“民族自信”“文明禮儀”“文化認同”等。

國際學生測評項目的進展對我國中考作文命題有一定的啟示作用。PISA2018首次發布全球勝任力框架,強調要重視學生跨文化的知識和理解、分析和批判性思維,強調學生熟悉全球性重要問題(如氣候變化、移民和貧困),以及理解這些問題的形成原因和未來發展趨勢。2019年山東濰坊卷的作文題就在全球素養的培養上作了嘗試。題目以英國女王的孫女尤金妮因幼年手術而在背部留下長長的疤痕卻在婚禮上大方展示殘缺的故事,告訴人們“美麗的定義是可以改變的”。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勢必造成審美的差異。學生需要具備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分析判斷中重新認識與東方藝術完整美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美。

(二)作文命題要關注生活,引領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成長

中考作文命題始終強調回歸生活,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品味生活、贊美生活。近5年,命題者努力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美好與希望,感受并傳遞正能量。中考作文測試,不僅要考查學生的作文水平,還要考查學生的思想認識,引領學生向善趨美。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體驗、生命歷程、生長經驗都將成為寫作測試有可能涉及的主要內容。未來中考作文測試將會繼續踐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更加關注“五育并舉”的落實,以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建設的重大成果和傳統文化的真實情境為載體,設計具有語文特色的寫作任務,并以此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校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弘揚勞動精神。例如2020年廣東深圳卷的作文題,引導學生認識美、感受美、見證美、創造美。

(三)作文命題要關注學科核心素養,促進語言與思維的發展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目標就是實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查是2020年乃至今后中考語文測試的重要內容。語言、語感和思維是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三個核心要素。因此,不論是作文測試,還是作文教學,都非常關注學生生活學習方式、實踐體驗的延續,旨在引領學生對“知、行、思”進行理性的審視和智性的思考,實現三者的有機統一,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寫作命題應關注積累語言材料和文章樣式,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與場域。閱讀素養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的寫作素養發展相關,閱讀的底蘊決定了學生的語言樣貌。正如王寧教授所說:“閱讀優秀的言語作品是語言積累的最好途徑?!泵喿x讓學生在了解這些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積累豐富語料,形成良好語感。經由閱讀培養出的高質量語感會讓學生在作文中表現出思維的深度、語言的美感以及對文化的認同,這些也恰是寫作素養的表征。同時,未來中考作文命題將繼續開放文體寫作,不限于記敘文寫作,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熟悉或擅長的文體寫作。命題也將更關注寫作情境的設置,即創設真實的寫作情境,以及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寫作場域,激發其情感表達的欲望,調動語言積累,進行真實性寫作。

同時,寫作命題也應注重思辨的引領。教育的本質,不在于傳授學生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未來中考作文命題,可能會有更多的命題者關注如何激發學生思考的深度、廣度和個性化。哲理性語錄、多元化思考的閱讀材料,將引領學生透過表象更真切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從對立面或基于不同立場,認識對立與統一的思維規律和思維形式。

(四)作文命題要關注讀者,設計適合明確寫作任務的復雜情境

寫作強調讀者意識,即寫作時要考慮“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或“寫作需要”等。在中考語文作文命題時,命題者應有意識地設計任務情境,搭建寫作支架,引導學生思考寫給誰看、為什么寫。例如2019年浙江寧波卷和江蘇南京卷的作文要求均為“投稿”,“寫作對象”明確,都是寫給編輯看,但是“寫作目的”不同。相對而言,浙江寧波卷設置了較為明確的寫作情境“話說家鄉”???,在這一大情境下,設計了可供選擇的撰寫欄目。因此,命題非常明確地引導學生選擇專欄,將有效信息或體驗傳遞給編輯,同時在作文評分標準里明確提出“寫作目的明確,寫作視角獨特”的要求。與之不同的是,江蘇南京卷可能想給學生提供更多選擇,讓學生在“你的和我的”命題下自主確定寫作目的,作文評分標準里沒有對寫作對象、目的的明確要求。未來作文命題的任務情境設置應模擬學生現有的生活場域或他們未來可能接觸到的社會場域,讓學生置身于宏大背景的情境中,與任務、事件、人物、環境等多個要素構成互動關系。同時,命題者還應將寫作任務分解,提供必要的寫作支架,預留必要的寫作空間,以利于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呈現更好的寫作表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華林.上海市中考作文試題分析與初級中學寫作教學策略新探[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