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視角理念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2020-01-05 05:37錢藝林
關鍵詞:閱讀教學

錢藝林

摘? ?要:全視角學習理論主要包括“兩個過程”(獲得和互動)、“三個維度”(內容、動機和互動),它們相互依存和促進。它啟示我們,閱讀教學要關注文本內容,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在充分的互動中生成,在多元的互動中獲得。

關鍵詞:閱讀教學;全視角理念;《女媧造人》

丹麥教育家克努茲·伊列雷斯提出了以“兩個過程”和“三個維度”為中心的全視角學習理論,認為所有的學習都包括兩個過程(獲得和互動)、三個維度(內容、動機、互動)。這一理論突破了過去學習理論的局限,以更加全面的視角討論學習。從這一理論出發,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挖掘文本內容,包括文字、結構、主題等等,并通過發現、品味、感悟等途徑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除了師生、生生互動,教師還要帶領學生與文本對話,發現文字背后的秘密,形成全視角融入閱讀、學習的觀念和習慣。下面以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女媧造人》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融入全視角理念進行閱讀教學。

《女媧造人》是一則神話故事,初看情節簡單,語言明白如話。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女媧造人的過程講起,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再講講神話體裁特點就結束了。學生大都聽過女媧造人的故事,對神話也不陌生,如果這節課就止于講解“一個神話故事”,那就流于膚淺。其實,不光是《女媧造人》這樣的課堂,其他很多課都會出現這樣的通病。從全視角理念出發對這類課進行診斷,那就是對文本內容的挖掘不夠,學生的學習動機沒有充分調動,課堂缺乏多維互動,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獲得感”。鑒于此,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一、尋找“金句”,對話文字背后的秘密

優秀的文本,總有一些“金句”,這些句子能夠推動情節、體現主旨,彰顯文本的藝術魅力和作者的個性風格。通過“對話”的“互動”引導學生發現“金句”,能夠讓學生快速接近文本內涵,對內容主旨的把握、對文本藝術魅力的感受也能事半功倍?!杜畫z造人》對“人”的表述用了許多不同的詞語,這些詞語直接指向“人”,這就是我們要關注的“金句”。于是筆者和學生進行了如下對話:

師:同學們能找到文中修飾“人”的詞語嗎?

[學生找到了“聰明美麗”“管理宇宙的非凡氣概”“優美的作品”“可愛的小人兒”“靈敏的生物”等詞語。]

師:為什么一個“人”字,有那么多不同的表述,你們讀讀看,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生:從“聰明美麗”“優美的作品”,我感覺到人是美的。

生:“可愛的小人兒”“靈敏的生物”是寫人的可愛和聰明。

師:有個詞語叫“秀外慧中”,外表和內在都寫到了。還有嗎?

生:“管理宇宙的非凡氣概”說明人的能力很強。

師:說得好!還能感受到什么?

生:人的自信,人的尊嚴。

師:同學們,我們由這些詞語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對人的描寫有不同角度。人好厲害!

師:是的,一篇美文描述同一個事物,可用不同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能夠品析出事物不同層面的含義,感受作者評價的變化和文章內涵的豐富。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金句”。請同學們再朗讀品味文中對“人”的不同表述的句子!

“好的教學觸動人的生命,唯有教師自身生命的整體融入,真切地感受、回應課堂的冷暖,才能激勵、喚醒學生的生命,感動人的靈魂?!盵1]184對《女媧造人》的教學,如果直接進入對女媧形象的分析,不能有效喚醒學習動機,但如果從尋找文本“金句”入手,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受到激勵。這個尋找的過程,肯定是師生、生生融入、互動的過程,也是學生通過“對話式”的語文活動收獲技能、審美并感受到“人的偉大”的過程。

二、推論結構,共研“簡單”情節的豐贍

很多課文情節不復雜,但這不等于教學的“簡單化”。很多文本看似情節不復雜,但師生對此共研推論的話往往會生成很多教學資源?!杜畫z造人》的結構就是:女媧感覺孤獨→造了第一個人→造了許多小人兒→造了更多的人→讓人類世世代代綿延下來。由此,有的教師設計出“女媧在造人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她是如何克服的”之類的任務,這對于初中生來說缺乏挑戰性,并不能有效激發學習動機。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推敲文章的結構,就會發現女媧造人的過程并不是如此簡單,其中還隱藏著“第二結構”。如果從這個角度挖掘內容,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收獲感會更強。筆者的教學如下:

[教師出示如下代表情節發展的句群;學生開展小組研討活動。]

[①有一天,大神女媧行走在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趶拇?,她再也不感到孤獨、寂寞了?!鬯ぷ髦?,工作著,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芩恍囊屵@些靈敏的小生物布滿大地?!莶痪?,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薮蟮厣想m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并沒有終止?!咴鯓硬拍苁顾麄兝^續生存下去呢? ]

師:這是代表本文情節發展的句子,句與句之間有因果聯系,你們發現了嗎?

生:第一、二句是因果關系,女媧感到孤獨是起因,(通過造人)不孤獨了是結果。

師:既然不孤獨了,為什么到了第三句還在說她夜以繼日地工作呢?

生:第四句說了原因“她一心要讓這些靈敏的小生物布滿大地”,所以第三句是結果,第四句表原因。

師:對。接下來,結果第五句又是第三、四句的結果。那么第六、七句呢?

生:這跟第三、四句的關系一樣,也是先說結果后說原因。

師:那么課文情節就存在三組因果關系:第一、二句為一組;第三、四、五句為一組;第六、七句為一組。下面請同學們小組研討,分析在每一組句子中女媧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

生:第一組是解決自己的孤獨問題;第二組是解決人類的數量問題;第三組是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

師:由此同學們發現了人物形象的什么變化規律?

生:女媧一開始只是滿足自己的需要,后來為了人類的生存,由為自己到為大眾,感覺是在漸漸提升。

師:這就是女媧從實現小我到實現大我,從實現小愛到實現大愛,從實現瞬間到實現永恒的過程。情節雖采用神話的想象,內涵卻是教育我們在現實中要有為人做事的境界。

“我們是什么,便只能看見什么?!盵2]筆者以進入人物內心、觸發學生思考為目標,列舉的句群故意隱去了女媧造人“用材、方法”方面的句子,而凸顯她心理、目的變化的句子,使學生在高質量的共研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并從“故事里的事”中收獲“故事外的理”。

三、轉換思維,同構任務情境的維度

有教師在《女媧造人》的教學中設計了“想象‘小人出來后想對女媧說什么‘小人兒的生活場景”等“拓展寫作”內容。這樣的設計體現的是“女媧→造人→人怎么樣”的單向思維流程,是以“兒童寫兒童”,它也許適合小學生,但對于中學生來說則缺乏思辨力和多維情境,難以激發學生積極的寫作動機。

任何教學活動都需要優良的設計,以開啟積極進入個體心靈世界的通道,只不過,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具體形式會有所不同。[1]172安徒生的童話是寫給“十八歲到八十歲的孩童看的”,神話也應該如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中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關鍵點,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不但要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加深對事物的認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同理心。[3]筆者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流程形成任務思路——“女媧→造人→女媧怎么樣”,進而共同討論設計出帶有多維任務情境的作業:

①女媧看到第一個她親手做成的小人兒“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她會想什么,說什么?

②女媧看到蕓蕓眾生的生活場景,她又會想什么,做什么呢?

第一個問題,相當于設置了“生活情境”。有的學生寫“女媧看著第一個小人,覺得有做母親的感覺”;有的學生寫“看著第一個小人說,以后你要一個人生活啦,靠你自己,環境險惡,愿你能克服困難,找到幸?!?。

第二個問題,相當于設置了“社會情境”。有的學生寫“女媧會想,這么多人可不能有犯罪啊,要維持安定”;有的學生寫“女媧制定了治安條例管理這些人”;還有的學生寫“女媧把壞的小人重新又變成了黃泥,回爐再造”。

作業“內容”直接影響了學習“動機”,多維任務情境能讓學生在互動中有更多的收獲。從學生回答可以發現,他們的角色發生著轉換,在與文本、人物、環境的多元互動中思維有了更大的動能和張力。

全視角學習理論的“兩個過程”“三個維度”,是相互依存和促進的。它啟示我們,閱讀教學要關注文本內容,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在充分的互動中生成,在多元的互動中獲得,而獲得反過來又促進內容和動機的優化。本文僅是該理論對閱讀教學啟示的舉隅,還有更多有價值的貫穿該理論的語文教學實踐等著我們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劉鐵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布魯姆.如何讀,為什么讀[M].黃燦然,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79.

[3]李兆燕.用好教材,讓學生有感而發[J].人民教育,2018(1):71.

猜你喜歡
閱讀教學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談小學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
以微型寫作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閱讀教學應拒絕“偽問題討論”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