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政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2020-01-07 14:01周玉梅
理論與創新 2020年22期
關鍵詞:生態保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內陸水域生態環境和水生生物資源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為緩解生態環境惡化和資源衰退趨勢,黨中央提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尤其是著眼于全國生態保護大局作出的“長江十年禁漁”這一重大決策,對現階段漁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對漁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輿論宣傳、能力保障、制度建設等一系列解決對策,旨在有效化解漁業生產和漁政執法管理之間的矛盾,以期為提升新時期漁政管理水平、推動漁業綠色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漁政管理;執法能力;漁業法律;生態保護;長江十年禁漁

1.漁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社會重視程度不高

從輿論角度而言,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便是社會群眾對漁業法律和相關政策的關注度不高,各地對漁業行政執法監管重視程度不夠。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資源的上的忽視,起初人們普遍認為捕魚不算什么大事,更多的關注點在于水產品的質量和食用上,對類似于竭澤而漁的現象也未引起重視,但近年來,電捕魚、“絕戶網”亂象頻生,愈演愈烈。以長江為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早期長江捕魚的數量可以高達43萬噸左右,在2017-2019年期間,長江每年的天然捕魚總數量不足10萬噸,僅占全國淡水水產的0.15%左右,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們對漁業可持續發展認知的缺失,對漁政執法監管在維護水生態系統平衡中重要作用的忽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長江經濟帶,指出“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強調“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要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這也是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捕撈實施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的原由。

1.2執法能力保障不足

漁政執法機構開展漁政管理工作,相比于其他陸上行政執法部門,前期在船艇、裝備等方面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后期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來維持運轉。一方面是機構人員的問題,機構改革后,不少地區沒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漁政執法機構,有的地方漁政站只有1-2人,無法支撐整個責任區域的管理工作,執法人員數量過少,直接導致了酷魚濫捕現象的多發高發;另一方面是裝備設施的問題,據2020年年中統計結果顯示,長江“一江兩湖七河”51個地級市227個重點縣共有漁政船115艘、執法艇358艘、漁政碼頭(躉船)69座、執法車輛141輛、無人機36架,視頻監控209個,相比近13000公里的河流長度及6420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積,可以說是杯水車薪,這其中還有相當部分漁政船艇性能遠低于實際執法需要,且普遍存在設備落后老化,使得抓捕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1.3管理理念陳舊

雖然我國近年對于漁政管理的制度已經提出了新的政策,但是管理的過程中,許多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還是以傳統的法律為依據。新政策出臺之后,對于漁政管理工作的內容和任務都有增加,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經適應不了現代化的發展了。除此之外,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根據數據調查,很多地方區域的漁政執法人員都是業余的,并沒有經過任何職業培訓。甚至還有一些內部人員身兼數職,新政策出臺之后,對漁政部門的管理人員開展了培訓機制,但是短時間內,漁政人員的整體素質還是有待提高。

2.漁政管理開展的有效策略

2.1加強漁政宣傳工作

漁政管理的目標就是保護漁業資源、養護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應該是立體化、全方位、多途徑的,在充分運用新聞媒介、橫幅標語等傳統宣傳方式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自媒體的使用。各級漁政執法人員在開展執法工作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漁政管理的宣傳工作,加強民民眾的法律意識,輿論宣傳也理應成為漁政管理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

2.2加強法律體系建設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趨勢下,對于漁政管理,我國應該加強法律的完善。新一輪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即將頒布實施的《長江法》將成為各級漁業主管部門及漁政執法機構開展執法工作的重要依據。在這一過程中,執法人員應該深入管理的實際情況,加強法律建設,為漁政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對于非法捕魚的人群,要讓其知曉犯罪的后果。加強法律體系的建設,才能拖動漁政工作的開展,為提升整體管理水平、推動漁業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方向。

2.3提升漁政執法能力

分項目、分步驟、分重點開展漁政執法裝備建設,對滿足日常執法需要、擴大執法檢查覆蓋面、提升打擊非法捕撈針對性意義重大,可以有效化解執法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要實現更好的執法監管,相關部門應該還要注重信息化、現代化手段的使用,將科學技術和日常漁政監管融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監測漁業的捕撈情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還可以成為展示具有社會主義大國特色的漁業管理模式的平臺。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基礎上,漁業在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大,所以政府必須加強漁政管理。根據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制度,并對其進行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加強漁政管理,促進我國漁業的持續發展。這既是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也是對生態環境的有利保護。

參考文獻

[1]劉涌. 漁政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 商業文化, 2020, No.471(18):52-53.

[2]張曉花. 漁政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 南方農業, 2018, 012(008):91,93.

[3]姜國忠. 漁政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 農民致富之友, 2019, 603(10):179.

作者簡介:周玉梅(1983.02-),女,漢族,甘肅白銀人,大學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辦公室管理。

猜你喜歡
生態保護
提升公益林生態保護功能 完善地區生態環境建設
提高森林文化生態保護意識 維護生態環境平衡
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
貴陽生態保護法庭的成立與發展
沈陽臥龍湖區域生態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長江經濟帶發展需全流域管理
貴州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互動初探
綠色發展與生活意義
淺論當下汽車綠色維修的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