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改革探索

2020-01-08 14:16沙鑫美
湖北農機化 2020年1期
關鍵詞:產教民辦高校應用型

萬 軼 沙鑫美 徐 偉

(三江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2)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為保持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教育部開始著力推動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變,積極改變現有的教學育人模式,通過深入產教融合,努力培養企業、行業一線急需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確保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于2015年10月聯合發布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四轉移要求: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2016年初,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啟動了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營口理工學院等5個“高等學校產教融合創新試驗項目”,旨在推動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引領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一時間,產教融合的呼聲和改革在應用型高校展露出遍地開花之勢。

1 產教融合的內涵

產教融合是指高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既是一種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一種高校和企業的合作關系,更是一種教育和生產的交叉制度。

產教融合最早是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而被提出,希望通過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其起源于美國的合作教育。190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務處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計劃,將一個學年分為上下2個學期,上學期學生在校內,根據所學專業的需求學習理論知識,即“理論學期”;下學期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習實訓,即“實習學期”。這種模式是產教融合的經典模式,也是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被大多數國家高校所廣泛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常常因為自身需要而主動接近企業,聘請企業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或在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常常是被追求的合作方。尤其是在高校轉型的初期,企業還無法從高校獲取人才紅利,產教融合變成了一種簡單的校企合作,或者校企結合,甚至會出現“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而這種現象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難以獲得好的效果。校企雙方都是合作主導者,形成發展的共同體。因此,人們開始從一種學校與企業、產與教的多層面合作關系角度出發來探索產教融合的實施,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共贏。

近年來,隨著產教融合的不斷深入,國家政策、市場引導等問題不斷出現,單靠校企雙方的力量往往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逐漸出現了一種將產教融合視為教育與產業的交叉制度的觀點,并對其進行研究,拓寬了產教融合的內涵,不同程度上解決了產教融合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開拓了產教融合研究與實踐的新視角。

2 民辦高校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推進力不足

雖然地方政府和相關行業出臺了有關推進高校和企業的產教融合相關制度,但由于轉型時間短,各級政府對產教融合的推進僅停留在政策層,由政府出面促進統籌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卻相對缺失,使得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模式未能真正建立。民辦高校,因其辦學主體的非公有性,導致政府推進措施的嚴重缺失,多數民辦高校校企合作關系的建立和維護主要還是依靠彼此的“關系”和“感情”,交往簡單,具有暫時性和易變性的特點,這種特點直接制約了產教融合的發展。

2.2 企業積極性不高

產教融合使得高校和企業的聯系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所以,企業的積極參與是高校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校和企業追求的目標并不相同,尤其是民辦高校,雖然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定舉辦高等學校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民間舉辦高等學校的主要動機還是營利,因此,民辦高校自身就會出現人才培養和追逐利益之間的矛盾,而企業更是追求自身產品的盈利,所以企業參與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從目前的合作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僅僅參與學生的實習階段的教學和管理,學校作為管理主體,也不會積極邀請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的制定以及課堂教學的實施,學校和企業缺乏溝通平臺。這也導致了企業的參與熱情不高。

2.3 學校實踐條件薄弱

民辦高校往應用型高校轉變,應注重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雖然強化學生實踐教學已經成為各大民辦高校的共識,但是相應的實踐教學方法仍顯落后,實踐類課程體系比較缺乏,而且作為實踐教學重要支撐的實習實訓基地、實驗室設備等資源也嚴重不足。因投入經費有限,民辦高校實驗室數量少,條件一般,維護情況差。而校外實習基地,雖然企業作為學校的實習實訓基地,但也僅僅提供部分指定車間或者部門,而且學生在校外實習的成本也較高,學校和學生均不愿承擔這筆花銷,另外企業不愿承擔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安全問題。這些導致了學校雖然有校外實習基地,但是利用率卻不高。

2.4 師資隊伍不足

應用型高校的培養目標為應用型人才,因此其師資力量除了要求具備較高的理論教學水平以外,對其技術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相當薄弱,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上,均遠遜于公辦高校,直接造成了民辦高校在科研能力、教學水平和社會聲譽方面的不足,難以吸引企業主動尋求合作。另外,民辦高校的教師大多招聘的是重點大學的應屆碩士,從校園進校園,沒有企業一線的工作經歷,實踐教學能力較差,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3 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的改進措施

3.1 “政校行企”協同管理機制

在此管理機制下,政府根據高校產教融合的需求,制定詳細的政策法規,進行頂層規劃,加強監督,積極引導和推進高校和企業的合作育人;行業根據目前的行業現狀,為高校提供行業人才需求和行業人才評價標準,為高校產教融合項目的實施提供參考;企業積極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過程,倡導校企“嵌入式”招生、聯合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聯合共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等,深化校企合作育人;高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體,要積極爭取各界支持,主動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校共同管理,主動接受行業、企業指導,努力推進自身的應用型高校轉變。

3.2 校企共建實踐教學環節

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民辦高校目前的實踐教學環節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高校應打破原有的學校自身框架,積極整合行業、企業資源,合作共建實踐教學環節,共同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實踐能力。

3.2.1 平臺多元化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平臺除了企業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以外,還應包括合作共建、協同研發、企業捐贈等形式構建的校內創新實驗室、實驗中心等。甚至可在政府的主導下,聯合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學院。

3.2.2 內容多元化

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制訂實踐課程體系和內容,開發校企合作實踐課程,構建“實驗教學、工程實踐、創新訓練、企業實踐”等多元化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

3.2.3 校企共建師資隊伍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通過校企合作,積極引進行業企業優秀人才,構建不同行業領域、不同技術特長、不同學術背景的多元化師資隊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師資支持。

(1)積極引進企業優秀人才。

一方面從企業引進工程技術人員,并對其進行高校教師資格培訓,成為學校專職教師,填補專職實踐教師的空白;另一方面積極聘請企業工程師走進校園,包括聘請相關行業的企業專家擔任學校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參與學科的建設和管理,為學科發展、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提供決策咨詢意見。還可以通過選修課授課、先進技術講座、指導學生創新項目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

(2)培養“雙師”素質教師。

第一,高校應積極與企業聯系,一方面有計劃地選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其教學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訪問和專業實踐,以豐富其實踐經驗。掛職或專業實踐時間不得低于半年。第二,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相關行業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了解技術發展動態,開闊視野,促進其教學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第三,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相關企業的橫向課題研發,在服務區域經濟的同時,提高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

4 結語

產教融合是目前民辦高校所實施的校企合作的升級版,也是民辦高校想要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應用型高校轉變的必經之路。而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性質,導致其在聲譽、政策、師資等方面相較于公辦高校處于劣勢,因而造成了民辦高校在實施產教融合的過程中舉步維艱。本文從政府、企業和學校3個方面總結了民辦高校在實施產教融合方面的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民辦高校的應用型高校轉變發展提供了參考。

猜你喜歡
產教民辦高校應用型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新時代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應用型本科層次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策略及實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分類管理制度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成果報告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民辦高校會計內部控制關鍵因素指標體系研究
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焦慮研究——基于社會支持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