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循環經濟視角的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研究

2020-01-09 15:55馬培蓓吳飛美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能源發展

■ 馬培蓓,吳飛美

(閩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全國黨代會報告第一次提出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1]。新形勢下,基于循環經濟的視角,推動我國能源產業發展,能夠有效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一、我國能源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相關技術不成熟

1.原能源產業傳統技術。在我國能源產業發展進程中,最大問題是相關產業技術不成熟。據國家能源統計局統計信息,2018年我國原油加工速率略有加快,其中汽油與煤油加工都有增長,且呈連續兩年回升趨勢。但是由于技術不成熟,使得傳統化石能源加工與提煉環節存在能源浪費的情況,且易造成環境的污染破壞。對于公眾來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為加工轉換后的能源,且對能源需求量及增長率不斷加快。因此,我國應當不斷提高能源轉換技術水平,并對清潔能源的加工轉換進行研究試驗,以便盡快投入市場之中。

2.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較晚、技術水平落后、總體競爭實力較弱,跟某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基本現狀是政策優勢與基礎薄弱并存,存在著較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2]。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綠色、環保、清潔能源。但是在我國目前狀況來看,此類能源的生產加工過程,并不能完全做到清潔無污染。此外,清潔能源生產后所轉化并儲存電量的電池也是一個極大的污染源,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長遠規劃較欠缺

1.國家政策規劃周期短

政府政策方面,關于新能源的法律法規較少,相比于近幾年國家政策對能源的高度重視,法律上雖然緊跟其后,但還是存在諸多不足。此外,法律法規、政策體系若存在管理性偏差,則容易引發各類問題[3]。同時,對于國家關于能源產業政策規劃方面而言,不僅僅是幾部法律可以解決的,這中間還需要對各部門、機構、市場、人才等進行綜合協調,因此需要國家進行長遠、綜合、系統性規劃。在此過程中,權責的明晰、監管、執行,都需要不斷地磨合與推進,這中間環環相扣,每一步都需要嚴謹規劃,而我國目前對于這部分缺口仍然很大,需要更加重視。

2.綜合市場體系不完善

二、國外能源產業發展的經驗借鑒

(一)日本能源產業發展經驗

1.強化法規政策保障

早在1993年,日本政府便開始致力于循環經濟政策法律建設。2000年,頒布實施了《循環性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這也是世界上首部關于循環社會的法律。日本政府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建立者”角色,對日本本國法律法規建設起到引導者角色。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提出了許多優惠政策,致力于發展新能源產業,包括財政補貼、減免稅、低息貸款等。由此可見,日本政府通過政治與經濟手段,為新能源產業和循環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2.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日本國民對于國家內資源狀況儲蓄與節約方面重視程度在世界所有國家中都處于領先地位,因為日本本身就是一個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因此,日本對石油儲備的重視程度極高,日本有極其龐大的國家與民間兩級石油儲備系統。日本政府更是將實行數十年的國家直接參與模式,改革為更加高效的“國家委托——民間代理”模式。日本政府在稅收、財政、金融等方面給予民間儲備公司支持,不斷降低石油儲備成本。除此之外,日本還同阿聯酋ADNOC、沙特阿美等石油公司合作,在鹿兒島、沖繩島建立第三方儲油基地。正常情況下,ADNOC和阿美公司石油在基地中轉儲備,再出口到東南亞各國;而在緊急情況下,基地儲備石油優先出售給日本政府,供應國內使用[4]。日本還要求企業根據國家與企業自身狀況,積極參與制定相關評估制度,這一制度不僅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也加快了日本能源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3.國民積極支持參與

日本在教育方面,從孩子幼童期開始灌輸環保與節約理念,而垃圾分類等工作更是從小開始教育,把此類事件作為理所應當完成的事情。日本還建立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完整化、系統化教育體系,且其國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意識、自發地配合政府的各項工作。同時,憂患意識使得國民對資源節約與保護環境相當重視,不論是國民自身意識還是日本教育系統,都為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而良好的社會環境也反作用于產業發展,更好地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二)德國能源產業發展經驗

1.明確能源戰略定位

老師:同學們,你們能找個辦法幫助小兔子嗎?學生:能。老師:我們應該怎么幫助他呀?快開動自己的腦筋想一想。學生1:小白兔我來幫助你。我們一起把南瓜抬回家。學生2:小白兔你可以請你的好朋友幫助你。老師:請別人幫忙倒是一個好辦法,我怎么沒想到呢!

德國對于能源產業轉型一大特色就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標準。德國在國家層面上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并制定了詳細目標,該目標以1990年為基準,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到2050年減少80%-95%。而減排的關鍵之處就在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后,德國政府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分階段退出核能。德國境內最老的8家核電站已被關停,剩余還在運營的9家核電站將在2022年前逐步關停。這一系列舉措為德國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除此之外,德國在能源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推出相應政策支持,這也給我國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

2.立足實際優選能源

德國的能源轉型經歷三個階段:從柴薪時代到煤炭時代、從煤炭時代到石油時代、從石油時代到可再生能源時代。每一次變革都標志著社會能源動力方面出現的巨大革新。而德國對于新能源轉型的思考也正是經歷了同日本相似的環境污染、社會變革等問題后開始下定決心改變現有狀態。能源產業的發展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德國在探索能源產業發展道路上也走了相當長的路,在日積月累過程中才得以找到最適合本國發展的路徑,摒棄對本國環境、經濟發展不利的能源,更好地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3.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德國政府在電力方面使用壟斷經營政策,而壟斷經營為能源發展與改革提供了更便捷的條件。此外,對于能源產品的定價體系而言,德國政府通過國家公信力也做出了相當大的干涉,這為能源市場健康合理發展提供了強大后盾。我國在此方面也可以借鑒德國經驗,將市場與政府合理搭配,為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更好市場環境,并探索最適合模式發展能源和經濟。

三、循環經濟視閾下我國能源產業的發展對策

(一)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1.可再生能源發展

一方面,促進產業升級。我國目前對于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依然很大,關鍵技術上同發達國家間的差距還相差較遠。面對這一現象,首先應該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加強我國相關產業的科學技術的研發,由政府牽頭將高校、研究部門、企事業單位三方凝聚在一起,共同攻堅此類問題。此外,國家對技術研究方面所存在的資金、人才、核心技術及研究成果專利保護方面,需要樹立長期堅持的決心,進一步明確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為科技創新與技術革命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延伸企業功能。當可再生能源不斷發展時,如果相應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沒有合適的載體,或市場對其的需求量不高,那么產業的發展也面臨沒有載體而被淘汰的可能,所以在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同時推動延伸產業發展也至關重要。在國家方面,除了傳統的能源、環保、經濟的布局規劃還需要積極引進人才,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軟實力。在市場方面,市場積極協調各個企業、產業園區間的關系,力求做到統一市場相關定價,避免惡性競爭與市場壟斷的情況出現。

2.不可再生能源發展

一方面,嚴格控制加工浪費。嚴格控制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每一環節,力爭把每一生產加工環節對資源的浪費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在資源使用環節上應做到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要用就用到關鍵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用最少的東西做最大效用的目的。另外,對于加工過后的廢料廢渣也可以循環利用,避免簡單地掩埋處理,既能減少廢物排放所帶來的環境污染,還可為企業拓展產品線、擴大盈利面。另一方面,集中建設產業園區。建立相應能源產業園區,將不可再生能源開采、加工、深加工集中于一處。不可再生能源本身在使用中就會造成環境污染,這是不可避免的,而能改變的是污染的程度與范圍的大小,將開采、加工等一系列環節整合在一處后既可以做到減小污染范圍,且可以縮小運輸費用、人工費用等,避免了一系列浪費。此外,在建立產業園區的過程中,要注重成本的控制與相關產業的競爭,避免由于成本過高而導致產品價格上升,最終造成在市場競爭方面相較于單一企業處于劣勢地位而最終造成產業園區荒廢的現象出現。

(二)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經濟措施

1.能源污染可挽回地區

一方面,加強財政稅收調整。對于現如今已面對能源污染問題但還有挽回余地的地區來說,首要問題就是控制持續污染的發生。而加強財政稅收調整,通過資金方面給企業相對的壓力是最有效的辦法。資金不足的狀況下,企業必然會減少生產,嚴重時會導致破產,在這類情況下由政府出面提供解決方法,使企業轉變生產方式與結構,使用清潔生產方式,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面對持續按原有高污染方式生產的企業,政府可以使用增加稅收、提高相關產業銀行貸款門檻、提高土地租賃價格等方式,強迫企業改革或做破產處理,以此減少能源開采對環境所帶來的污染。另一方面,不斷引進科技支撐。對于能源污染可挽回地區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去挽回,而不斷引進科技支撐對能源污染可挽回地區來說是重中之重。引進科技支持除了進行同高校、研究院的合作外,還可以將目光放到國外,同發達國家的能源公司合作,積極吸納其先進技術。此外,還可以高薪吸引海外工作者,使其將國外經驗帶到本國,更好地為國內企業服務并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2.能源污染不可挽回地區

一方面,建立生態環境試驗園區。對于已經污染到荒廢的地區,可以建立生態環境試驗區,租賃給高?;蛳嚓P企業進行生態恢復技術的實驗場地,在實驗過程中一邊獲取租金,一邊依靠租賃方的實驗進行生態恢復,當實驗成功后可實現場地提供方、實驗方、社會方的三贏。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建立相關園區。對于煤礦等開采枯竭的地區,地表與地下的破壞已經不支持種植農作物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荒廢的生產區進行改造,變為創意園區或公園等休閑場所,面向市民開放,在提供新的休閑娛樂場所并依托娛樂設施進行盈利的同時向大眾普及環境污染與能源浪費的危害。以遼寧撫順西露天礦區森林公園為例,曾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這個有著116年開采歷史的煤礦在枯竭后被改造成森林公園,并向民眾開放。

(三)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體系

1.政策資金支持

循環經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其要素包括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每一個公民個人,其中政府在循環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5]。由此可見,從循環經濟的視角出發,能源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國目前的可再生能源還處于起步時期,技術的不成熟與科技人員的匱乏需要政府提供相應手段與政策來促進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同樣,對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活動的企業進行補貼,將節能效果明顯的可再生能源產品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除此之外,還可以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和外資企業進入可再生能源產業。而對于使用傳統能源的企業,政府要加強其對于環保問題的監管,提供資金幫助其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統并及時提出相應的整改處罰條例,做到獎罰分明。

2.市場機制調節

國家在能源產業中發揮的作用不僅僅只是利用國家權力對市場進行管理與監督,還需要充分發揮稅收與財政政策對市場進行調節,以此來調動各個市場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對于稅收政策而言,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與清潔能源的大環境下,國家可以通過稅收改革,對不符合現如今市場與環境污染的能源企業進行高稅收政策,促使企業進行改革;對于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企業進行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稅收的變動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對于財政政策而言,國家可以對于符合國家相關發展政策的能源資源產業方面進行強有力的財政支持,鼓勵其在市場中的發展與擴大,并不斷延伸相關產業生產線,促進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

猜你喜歡
能源發展
國際能源署:今年清潔能源投資將再創新高
我家換了綠色能源車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能源革命已經到來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攜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國發展不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