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本科專業課程考核方式的研究

2020-01-09 10:06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9年23期
關鍵詞:本科生研討專業課程

李 慧 左 莉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高科技研究院 湖南長沙 410073

1 現狀與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使得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教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不少人開始思考高校如何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怎樣培育出高質量、高素質的合格人才等一系列問題。在大學教育過程中,課程學習是本科生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能確保本科生教育質量提高。在本科生的課程學習中,考核作為督促學生學習、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不可或缺。目前本科生基礎課程的考核一般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而對專業課程的考核則提倡采用隨堂測試、文獻閱讀、“課程論文+研討”、課程實踐等形成性考核的方式[1]。其中,閉卷考試能較準確地考查學生對所學課程專業知識記憶和理解的程度,但難以反映學生運用一門或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大??;而形成性考核方式能從不同的視角更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如知識的獲取能力、實踐能力、獨立思考研究的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等,體現了開放式的本科生教育教學目標,因此部分本科生專業課程都采用了這種考核方式。

然而,形成性考核方式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具體問題。一是本科生規模大,教師精力有限,無法面面俱到,使得學生中蔓延一股投機取巧的不良學風;二是由于對如何量化文獻查找和閱讀、確立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等方面缺乏具體詳細且統一的衡量指標,就會產生打“關系分”“印象分”甚至隨意打分的現象,影響課程考核的可信度和權威性[2]。由于課程學習成績是本科生獲得各類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甚至出國交流選拔等的重要依據,這些問題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基于上述問題,在一線本科生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對每種具體考核方式(隨堂測試、文獻檢索與閱讀、課堂研討、課堂發言、論文和作業)給出了詳細具體的衡量指標,使評分有了統一的標準,基本上做到了客觀、公平與公正[3]。最后給出的學生成績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水平,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乃至競爭性。

2 改進考核模式的具體措施

2.1 隨堂測試

隨堂測試不但考查學生對該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識記程度,還要檢測其對該知識點的靈活運用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會提前一周布置考核的任務,劃定考核范圍,允許學生利用一周的時間查閱相關的資料,收集整理課程要點。在隨堂測試中,允許學生使用自己整理的知識要點和查閱的參考資料。隨堂測試的參考答案、評分標準和學生的成績將在一周后公布,并對成績優異者提出表揚。通過隨堂測試,教師能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理順自己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做到重點、難點突出,針對性強。

2.2 文獻檢索與閱讀

文獻檢索可以考查學生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如何使用文獻檢索工具特別是網絡文獻檢索工具,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文獻資料;二是在擁有文獻資料之后,如何閱讀文獻,看懂文獻[3]。

訓練學生閱讀文獻的主要目的是要鍛煉他們中外文獻的閱讀概括能力和初步的論文撰寫能力。一般會要求學生每兩周交一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一般包括:選擇該篇文獻的緣由、文獻的主要內容、自己的收獲與體會等。通過審閱學生讀書筆記,任課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目前的學術水平和認知水平,也可以和學生對同一篇文獻就某些內容展開討論,正確地引導學生探索該領域的知識。

2.3 課程研討

在本科高級階段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研討式教學。經過前兩年的基礎知識學習,本科生進入高級階段就應該逐步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研究中去。其主旨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占有者。在教與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得到進一步發揮,他們將成為探索、分析、選擇、加工處理信息乃至應用所學知識主動解決問題的主體[4]。

在我校的本科生課程大綱中,研討式教學為4~8學時。由于本科生課程教學總學時數一般在36學時左右,因此這4~8學時的研討教學學時彌足珍貴[5]。研討課教學組織得好與不好將影響學生對目標知識的認知,有效的研討式教學使學生能掌握該知識技能的學習方法,具有獨立研討問題的準備和能力,并能從“學會”走向“會學”,從而真正實現其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能力[6]。

研討課成績的評定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所展示的研究報告的內容的翔實程度;二是學生講述時的表達能力以及對其他學生所提問題的解答能力;三是根據該學生在聽取別人報告時所提出的問題的質量和價值;四是根據學生課件制作水平和精美程度,這將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課程研討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與此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2.4 課程實踐論文

課程實踐題目一般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問題,對研究問題的分析是解決問題的最初一步,在這個環節要引導學生去分析具體的問題,掌握基本的解決思路,同時要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思路[1]。該題目一般由學生所在課題組給出,該實踐課題要盡量涉及本學科領域的前沿問題,要有一定的學術意義、研究價值和實用性,此外,還要有一定難度。最終,學生以學術論文的形式提交研究結果。

課程實踐論文采用綜合評分的考核模式,包括以下環節:一是論文答辯環節,各課題組逐一匯報其完成的課程實踐論文,并回答教師的提問;二是論文審查環節,答辯教師要嚴格審查學生論文,界定論文與課題的要求是否相關,是否具有研究價值;三是要確保研究論文的原創性,杜絕抄襲以及長段引用的現象,并將論文格式的規范性、參考文獻引用的正確性也納入考核指標。為確保團隊成員都參與課題研究,答辯時采取隨機抽取一名組成員做課題匯報、其他組成員隨時待命回答現場提問的方式。最后答辯組教師對該組的課題論文和匯報進行綜合點評,提出有關意見。這種考核方式有效杜絕了學生論文的抄襲現象,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術道德。

2.5 實驗考核

在實驗課程這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去準備實驗數據,如何進行實驗測試,如何對實驗結果做出量化評價。

我校本科生的現代測試技術實驗課程,針對實驗內容相關器制作與性能測試制作了匯報內容評價表,可以作為實驗考核的一個參考。其中,“自制相關器器件布局與焊接”項是為了考查學生的焊接、布局等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見表1);“性能測試”項是考查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課件制作”和“講課能力”項是考查學生的課件制作與口頭表述能力。學生的匯報成績由課程負責教師、指導實驗教師和全體參加實驗的學生給出,然后取平均值,確保所給成績的公平性和客觀性。

表1 現代測試技術實驗課程匯報內容評價表(部分)

3 結語

經過幾年的研討,教學實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學生的反饋顯示: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得到提高;課堂研討的參與使他們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受益匪淺;形成性考核較之傳統的一次性閉卷考核更具信度和效度,更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踐動手能力,因而得到大多數學生的擁護與支持。

本科生課程考核對于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討論了在本科生專業課程形成性考核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特別是對考核的具體辦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本科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考核是本科生踏入科學門檻的第一步,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考核這種方式,真正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能。

猜你喜歡
本科生研討專業課程
汽車類專業課程混合式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One Heath視角下昆明市高年級本科生抗生素認知與行為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以匯編語言與接口技術課程為例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水運發展與專業研討
GSM與FDD、NB-loT融合組網研討
柑桔無公害栽培技術研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