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家庭暴力犯罪的成立要件

2020-01-11 06:11河北經貿大學楊宇
河北農機 2020年4期
關鍵詞:實施者要件家庭成員

河北經貿大學 楊宇

1 家庭暴力現象

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呈現出穩定上升的態勢。與此同時,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經歷了從物質條件極大豐富到物質增長穩步提升的良好狀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社會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背后體現了現代生活的“加速度”,民眾腳步的“快節奏”。在此背景下,家庭暴力出現了逐年遞增的趨勢,家暴現象也隨之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2 家庭暴力行為

2.1 家庭暴力行為的內涵

要想對家庭暴力現象進行深刻理論研究,首先要搞懂家庭暴力行為的具體內涵。筆者認為,家庭暴力行為指的是具有某種血緣關系、姻親關系、收養關系的家庭成員之間,使用暴力、變相使用暴力對特定的家庭成員造成傷害的行為。

我們認為,對家暴行為內涵中的家庭成員,要做較為廣義的理解。家庭成員,不僅包含在一夫一妻制度下形成的社會單元,更包含在以血緣、收養等為紐帶下的共同生活的人的總和。簡言之,家庭不僅指夫妻雙方的“三口之家”還包含雙方父母。同理,對家暴行為之中的暴力、變相暴力等手段進行分析時,我們既要看到物理暴力,又要看到精神暴力;既要看到激烈的“對抗暴力”,也要看到漫無硝煙的“冷戰暴力”。此外,暴力的形式還遠遠不止于此,我們更應該看到經濟暴力、性暴力等較為“隱蔽”的暴力形式。

2.2 家庭暴力行為中的受害者

家暴行為中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一方,婦女、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老年人、殘疾人是家庭暴力的常見受害者。正因如此,家暴行為在背離了道德的同時也可能觸犯法律,甚至,嚴重的還有可能構成犯罪。正因如此,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社會背景下,家庭暴力行為在我國成了法律學者與道德學者共同研究的熱點社會現象。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3 家庭暴力行為上升至家庭暴力犯罪的成立要件

3.1 家庭暴力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據

大體上講,家庭成員實施家暴行為必然會違背社會道德,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會觸犯法律,受到公安機關的行政處罰。但若想要將家庭暴力行為上升到犯罪的高度,其條件是十分嚴格的。我國現行刑法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簡言之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我們應當知道,現行刑法中規定了469 個罪名,對不同范圍、不同社會領域內的利益進行了調整、規制和保護。在這些罪名之中,我們似乎沒有找到“家庭暴力罪”這一項罪名。但這是否說明,家庭暴力行為不可能上升至犯罪的層面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3.2 如何對家庭暴力犯罪進行處罰

在實務中,上升至犯罪的家庭暴力行為一般可能會觸犯虐待罪、遺棄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強奸罪、侮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故意毀財罪等罪名。下面,筆者將會在客體要件、客觀要件、主體要件、主觀要件四個方面對家庭暴力行為轉化為犯罪進行闡述。

3.3 家庭暴力犯罪的構成要件

3.3.1 客體要件

家庭暴力犯罪侵害的客體一般為復雜客體。一般會侵害其他家庭成員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或者以暴力方式侵害家庭成員的精神、性的權利。

如前所述,在家庭暴力犯罪中首先遭到侵害的是家庭成員的人身安全,包括人身自由權、生命權、健康權、婚姻自由權等權利。例如家庭暴力實施者直接用手、腳等身體部位對被害人進行打擊,使被害人遭受到嚴重的身體創傷。又如一方家庭成員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為了保證被害人無時不刻保持“毫發無傷”的狀態,而實施的“軟禁、變相軟禁”,不讓其出門,不讓其工作,對其限定活動范圍,不讓其參與正常的社交活動等行為,一旦被限制者違背其意志,立即會被打罵、捆綁、凍餓,進一步限制其人身自由、凌辱其人格或強迫其過度勞動等。

其次,家暴實施者可能侵犯另一方家庭成員的財產安全。家暴實施者可能會在傷害被害人之時,采取自認為“較為柔和”的暴力手段。如為了使被害人感覺到無助和恐懼故意將被害人貴重的物品、寵物以及具有特定紀念意義價值的配飾砸爛、打破、撕碎,以此讓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進而造成其精神創傷,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被害人自殘、自殺。

最后,被害人受到的侵害并不僅局限于人身、財產安全,還包括精神脅迫等權利。如家暴實施者并不直接對被害人實施物理暴力,而是對被害人采取嚴重的辱罵、恐嚇等精神威脅,使得被害人產生恐慌、恐懼的心理狀態,嚴重者還會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

3.3.2 客觀要件

家庭暴力犯罪的行為方式只能以作為的方式構成,即家暴實施者對被害人直接使用暴力或利用強制力,損害其他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的行為。即以毆打、殘害、強制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侵害被害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情節惡劣或產生嚴重危害后果的行為。

對被害人實施的物理暴力行為。即對被害人的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實務中表現為家暴者的行為給被害人造成輕傷、重傷、死亡等嚴重的危害結果。

對被害人實施的精神暴力行為。指采用恐嚇、威脅、辱罵等手段對被害人進行精神攻擊,致使其精神、心理遭受嚴重損害的行為。

故意毀壞其他家庭成員財產的行為。指故意破壞被害人財產;不盡贍養、撫養、扶養義務;控制、妨礙被害人獲得經濟來源,致使其喪失經濟基礎,無法生存的行為。

侵害被害人性的自主權的行為。指暴力實施者采用暴力手段強迫受害人與其性交、違背被害人意志強迫與其發生性關系的行為,以及對被害人實施猥褻、強制猥褻等違背被害人性自由的權利。

其他家庭暴力犯罪行為。

3.3.3 主體要件

家庭暴力犯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家庭暴力的主體只能是家庭成員。家庭成員既包括夫妻雙方,也包含在以血緣、收養等為紐帶下的人的共同生活的人的總和。共同生活不局限于同吃同住,理論上互負義務、互為親屬關系的也應該劃分到家庭成員的范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通常不能直接成為實施家庭暴力犯罪的主體。

3.3.4 主觀要件

家庭暴力的實施者主觀上呈現為故意的心理態度,即家暴者實施犯罪行為基于其心理的直接故意、間接故意。家暴者明知自己實施的暴力行為可能使被害人身體、精神、財物遭受損害或侵害其性的自主權,并積極希望或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主觀態度。

從主觀方面分析家庭暴力犯罪實施者實施犯罪的原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筆者認為,任何家庭暴力犯罪不是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主體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從整體出發考察家暴實施者主觀動機產生的各項因素,并評價這些因素在引發家暴者實施犯罪中的作用,分清內因和外因,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猜你喜歡
實施者要件家庭成員
美國職場性騷擾的構成要件
身體傳送帶
家庭成員的排序 決定孩子的格局
“最關鍵”的施工力量——決策者、執行者與實施者
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爭議焦點
刑法階層理論:三階層與四要件的對比性考察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失靈探析
幸福的家庭
善意取得制度的構成要件新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