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2020-01-16 08:36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新冠疫情

蔡 娜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暴發新冠肺炎疫情,舉國上下進行了三個多月艱苦卓絕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全民戰“疫”背景下,大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情,體現了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愛國,提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強調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2020年3月9日,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馮秀軍也發出了“青年成長道路千萬條,愛國大義第一條”的時代強音。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疫情之下,全國大學生不能正常返校,按要求停課不停學,持續進行著線上課業學習,對高校來講,學習不能停,愛國主義教育更不能停。

一、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2020年3月13日,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廳轉發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強調高校要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將愛國主義教育與中華民族戰“疫” 的重要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新冠肺炎疫情下面向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溫度、有厚度、有深度。筆者通過微信與8位不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進行了訪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各高校普遍對在線課業學習更為重視,對在線思想教育卻重視不夠,線上學生活動開展數量和質量也不盡如人意,缺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因此,要抓住這一特殊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以及反面典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時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深對愛國主義的認識,身體力行踐行愛國主義,讓大學生真正具有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應該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一)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關系到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

在全民戰“疫”之中,筆者多次看到各大高校錄制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祝福視頻,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們以所在地區為坐標,為祖國、為武漢發聲,表達了戰“疫”必勝的信心和決心,顯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情。疫情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弘揚這種與國家、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民族精神,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將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內化于心,提高個人修養和政治覺悟,并身體力行,付諸到實際行動中,促進大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關系到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疫情之下,高校培養的對象不在眼前,而在“云端”,無法及時準確掌握大學生們的行為以及心理狀態,給立德樹人的任務完成增加了難度。因此,疫情下要通過有效方法和途徑將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的浸潤在線上傳遞下去,使它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另外,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陣地,具有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疫情之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進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三)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這場疫情全民親歷、全民關注、全民行動,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聯防聯控才取得了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成果。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和進步的主要力量,中華民族的希望,疫情下更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定政治立場,增強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意識。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基石,有利于青年學生充分認識疫情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堅定信心,與全國人民一起共克時艱,并能夠自覺甄別網絡上的不良言論,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自覺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一)疫情下要在明理上下功夫,把握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①。疫情之下,大學生們每天被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新聞事件、各種報道轟炸,很容易人云亦云、缺乏主見、辨識不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明理上下功夫,引導大學生把握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比如疫情發生時,各地都出現了對湖北武漢人的責備和抱怨,甚至是歧視;當全球疫情暴發時,又有人對歸國華人華僑存抵制態度,出現了“國家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的言論。面對這些輿論現象,大學生們是否具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思考?當自己身邊出現了這種情況,個人又會作出什么樣的選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學生明事理,對有爭議的現象作出正確評判和引導,引導他們換位思考,深刻認識在災難面前,要從心底里敬畏生命,做到和武漢人民和歸國華人華僑同呼吸共命運。方法建議以線上班會、在線討論的形式將社會現象講深講透,使大學生們把握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

(二)疫情下要在共情上下功夫,傳遞愛國主義的真摯感情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感情,因此要增強主體體驗,加大情感共鳴①。疫情之下,涌現了很多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共情上下功夫,把握這種情感上共情共鳴的時機,傳遞愛國主義的真摯情感。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一批醫務人員、干部職工、社區工作者因公殉職:白衣戰士王兵、李文亮、夏思思等直接參與一線救治,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大愛詮釋醫者仁心;公安干警吳涌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以生命踐行使命,用熱血鑄就警魂;社區工作者廖建軍用真心真情幫助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用生命書寫擔當,用愛心守護家園……這些在疫情中堅守崗位,以生命為代價戰斗的“烈士”都給大學生們以很深的心靈觸動。還有更多鮮活的身邊故事和生動案例,更容易引起大學生們的情感共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抓住戰“疫”中涌現出的英雄、榜樣、身邊故事、生動案例等鮮活素材,傳遞愛國主義的真摯情感。方法建議:制作適合網絡傳播的音頻、短視頻等,運用社交媒體線上傳遞給學生。

(三)疫情下要在弘文上下功夫,營造愛國主義濃厚氛圍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①。通過前期調研發現,疫情之下,高校普遍對在線課堂學習很重視,對在線思想教育重視不夠,學生活動開展的也不如線下有效,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結合筆者多年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經驗來看,組織學生活動一般會結合重要節日、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等開展,在活動中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上半年的節日有植樹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學生沒有返校。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呢?筆者建議:比如植樹節,往年的植樹節高校一般都會組織學生外出,走進大自然,從而教育學生要保護自然,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今年的植樹節雖處于疫情期間,但也可以以給學生留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這樣對大學生長期居家的心理調適也有益處。另外,疫情之下,全民“中華小當家”,致敬英雄的剪紙、繪畫、詩詞等傳統文化形式,也都可以以網絡競賽的形式來進行,這樣不但調節了宅家大學生的生活,還進一步增強了歸屬感和自豪感。還可以組織線上升國旗儀式、入黨入團儀式等,強化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營造愛國主義的濃厚氛圍。

(四)疫情下要在力行上下功夫,把愛國精神轉化為自覺行動

愛國要體現在行動上,要引導大學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①。疫情期間,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用34萬余元經費為每位學生發放線上教學流量補貼,黨員教師們線上授課之余利用周末時間下沉社區每天工作8小時,都是將愛國精神轉化為自覺行動的生動詮釋。大學生們也可以在力行上下功夫,貢獻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河北學生郭躍教科書般的硬核隔離、音樂學子積極創作抗“疫”歌曲、護理專業學生錄制“七部洗手法”視頻,等等,都是在用行動做著自己的貢獻。實際上,大學生們按要求宅家不出門,出門配合體溫檢測;在家認真上網課、分擔父母家務勞動等也都是在作貢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抓住疫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引導學生將愛國精神轉化為愛國、愛家的自覺行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可以鼓勵學生給父母一個擁抱、制作一個手工來感謝父母,錄制祝福視頻來致敬一線的抗“疫”英雄,參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來緩解社區工作者的壓力等。

注 釋:

① 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新冠疫情
戰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聚焦新冠肺炎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珍愛生命,遠離“新冠”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