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井岡山精神在高校師德建設中的時代價值

2020-01-16 08:36何天雄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井岡山高校教師師德

何天雄

(華東理工大學 檔案館, 上海 200237)

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開啟了新時代高校加強師德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新征程。新的征程需要崇高的精神來引領,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培育形成并伴隨著中國革命發展而來的,是我黨“堅定信念、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對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

一、 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和實質

(一) 井岡山精神的內涵

井岡山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創造出的一種革命精神,這是所有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精神源頭,成就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段難以磨滅的精神符號和紅色樣本。對于井岡山精神的理解,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把握。

1. 習近平同志對井岡山精神內涵的經典解讀。習近平同志先后于2006年、2008年和2016年三上井岡山,三次談論到了井岡山精神。2006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習近平同志帶領浙江省黨政代表團來到井岡山集體瞻仰學習,在學習考察時指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和寶貴的精神財富。2008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第二次來到井岡山,在談及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力量時指出,弘揚井岡山精神,要把繼承優良傳統和堅持改革創新結合起來,把解放思想和尊重執政黨建設規律結合起來,把堅定理想信念和干部教育培訓結合起來,要把井岡山精神發揚光大,與時俱進[1]。2016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第三次來到井岡山,在考察期間,再一次回顧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程,對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進行了深刻、全面、精準且具有時代意義的高度概括和最新闡釋,即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創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2]。

2. 從黨的執政倫理建設視角解讀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為中國共產黨人革命斗爭年代留下來的精神文化寶庫,井岡山精神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倫理思想,而且也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倫理建設注入了新的內容,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井岡山精神集中體現了黨“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堅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只有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生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敝?,鄧小平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江澤民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胡錦濤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再到習近平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執政為民”一直都是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歷史條件下始終貫徹且一脈相承的政治理念。

第二,井岡山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政治制度和行為規范的巨大作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和人民軍隊為實現政治理想,就如何管理好黨、軍隊和政府進行了不懈探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和行為規范,這些政治規矩包括了“支部建在連上”“民主集中制度”“黨代表制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等。歷史實踐證明,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所創建的這些制度與規范,理順了黨內民主和管理的關系,確立了黨的領導權威,強化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指揮,充分體現了黨的執政理念,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

第三,井岡山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特有精神力量,是黨發展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三大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對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他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集中論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著重強調了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必須同我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反對主觀主義和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二是緊密聯系群眾的作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即使在“三月失敗”和“八月失敗”時,黨同群眾仍然保持著血肉聯系,黨與群眾一起同甘共苦,建立了水乳交融的黨群關系。三是正確開展黨內批評的作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及時洞察到了黨內存在的“左”傾思想以及紅軍內部產生的非無產階級思想,他指出只有切實開展黨內批評,開展黨內教育,才能保證黨員思想以及黨內生活的政治化、科學化。

(二) 井岡山精神的實質

從根本上講,井岡山精神的實質可以歸納為“堅守、奮斗、為民、創新”四個方面。

堅守,就是堅定理想、恪守信念,這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所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八月失敗”“南昌起義失敗”等重大挫折后,面臨國民黨政府軍事圍剿、經濟封鎖,導致革命處于危難之際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恪守“革命理想高于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理想信念,始終高舉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是不怕死、不畏難、經得起失敗考驗的真正英雄。

奮斗,是我黨為了實現政治目標去戰勝各種困難、艱險、痛苦與挫折的過程,它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吧较蚂浩煸谕?,山頭鼓角相聞”的井岡山時期,紅軍身處落后、封閉、自給自足的環境之中,糧食、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嚴重匱乏[3]53。然而,即使是在如此艱難、惡劣的環境下,軍民仍然團結一致,保持積極樂觀進取的心態。黨和人民群眾一起主動自覺奮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在井岡山書寫了中國革命的偉大篇章。

為民,就是凡事都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關心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這是井岡山精神的根本。1928年《井岡山土地法》頒布并實施,改變了長久以來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封建土地關系,從法律上保障了農民對土地的合法權益,受到了當地廣大貧苦農民的一致擁護。1929年,在中共中央對紅四軍前委下發的批示信中提出“軍中籌款工作,亦要經過群眾路線”,這是黨的“群眾路線”概念第一次出現在黨的文件中,之后,在思想、行動、作風以及一切方針、政策的制定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群眾利益高于一切、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為民”觀念[3]139。

創新,就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發揚“敢闖新路”精神,在現有的思維模式下提出有別于常規的見解,它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1927年,國民黨發動反革命政變,全國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在這危急時刻,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毅然發動秋收起義。之后,毛澤東同志審時度勢,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當時敵我力量客觀分析對比,將戰略退守與戰略進攻相融合,率領起義部隊轉移至井岡山,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性地開辟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勝利道路[4]27。

二、 井岡山精神與高校師德建設的內在聯系

井岡山精神蘊含著豐富的信念價值、求真價值、道德價值、創新價值等多維價值,新時代繼續學習和弘揚井岡山精神,對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 井岡山精神為高校師德建設提供了思想滋養和價值標桿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受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滲透和影響,高校教師的思想、行為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方面凸顯出諸多問題。2014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劃出了師德七條“紅線”,為高校師德建設的具體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高校師德建設作出了重要指示,“四個相統一”為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梢?,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因為其不僅關系到教師個人發展,更關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者的成敗,關乎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亟須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而井岡山精神可以為高校師德建設引領正確方向。

1.井岡山精神的“堅守”意志為高校師德建設把準政治方向。堅守,就是懷揣著一份夢想,堅持著一種理想信念,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井岡山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憑借著“堅守”的意志,懷揣著革命必勝的信念,軍民上下團結一心,頑強拼搏,最終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新時代弘揚“堅定理想、恪守信念”的井岡山精神,有助于高校全體教師確立堅定的政治信仰,從而確保高校教師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態度和政治原則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當前,西方價值觀以及各種社會思潮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影響不斷加劇,高校處于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陣地,自然成了各種社會文化思潮交融交鋒的重要戰場,部分教師出現了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混亂、政治消極主義等現象。高校教師應當將井岡山時期的革命先輩視為榜樣,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個人目標,始終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時刻履行教師的神圣職責,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積極、正面地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言論,及時、理性、正確地回應學生們關切的問題和思想困惑,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2.井岡山精神的“奮斗”本色為高校師德建設提供價值標桿。奮斗,就是努力戰勝一切困難實現目標的全過程,人的一生唯有通過努力奮斗才能獲得成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元旦向全國人民發表的新年賀詞中指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號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在井岡山革命初期,中國共產黨對外面臨著敵人軍事上的“圍剿”以及經濟上的“封鎖”,對內又遇到了部分 “左”傾主義的干擾,斗爭環境十分艱苦、險峻。以毛澤東、朱德等為首的黨的領導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樹立起了艱苦奮斗的價值標桿,帶領井岡山軍民克服種種困難,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5]2133。新時代弘揚“艱苦奮斗、永攀高峰”的井岡山精神,有助于高校教師重新認識自身所肩負的教育使命和責任,激勵高校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靜心從教,為培養國家之棟梁而不懈奮斗。當前,部分高校教師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在科研工作上投機取巧、弄虛作假,高校師德師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高校教師應當繼續發揚井岡山時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科研道路上始終充滿敬畏之心和探索之欲,耐得住寂寞與清貧,將“奮斗”視作為一種“幸?!?,在“奮斗”中體驗人生的樂趣。

3.井岡山精神的“為民”思想為高校師德建設提供思想基礎。為民,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崢嶸歲月里,我黨始終關心、依靠和相信群眾,黨同人民群眾建立起了魚水相依、血肉聯系的黨群關系。新時代弘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井岡山精神,有助于高校教師進一步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精神。當前,部分高校教師心不在學生、志不在育人,存在“一流教師拿項目,二流教師干科研,三流教師搞教學”的不良現象。一些教師純粹為了應付教學任務及工作量,一味地照本宣科,不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不能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以及社會輿論熱議中遇到的真實困惑。高校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善于傾聽、了解學生的真實心聲,與學生一起分享其成長過程中的樂與憂,在心與心真正交融的基礎上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引領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4.井岡山精神的“創新”意識為高校師德建設提供榜樣典范。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引領國家發展的第一動力。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就有了“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闖出了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革命新道路。新時代弘揚“實事求是、敢創新路”的井岡山精神,有助于高校教師進一步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踴躍地投身于教育創新實踐中去,從而為國家培養、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創新型人才。當前,部分高校教師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教育觀念落后,一些教師平時不注重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儲備不及時,面對學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時,仍然因循于舊有的知識、觀念,教育方式落后。在科研方面,一些教師急功近利,不潛心于原創性、創新性的科學研究,而是違背學術道德,投機取巧,搞學術造假。高校教師應當將井岡山斗爭時期的革命先輩視作榜樣典范,學習他們在具體實踐中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教學活動中,多貼近學生實際,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在科學研究中,不安于現狀,不盲目跟從,立足學科前沿,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高校師德建設迫切需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

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夯實“雙一流”建設的基礎,任務艱巨且意義深遠。新時代,高校應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號召全體教師學習和弘揚井岡山精神,用井岡山精神來照亮和指引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之路。一方面,要用井岡山精神來糾正師德建設中的模糊認識。當前,部分高校教師認為教師只是一個普通的職業,不應當單獨拔高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然而,教師職業確實有其特殊性,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個人成長以及綜合發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教師應當以井岡山精神作為師德建設的坐標參照,把追求理想、培育國家棟梁作為人生奮斗目標,遠離浮躁、功利之氣,始終執著于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另一方面,要用井岡山精神來引領師德建設中的制度規范。當前,部分高校教師的師德失范行為歸根結底源于高校對于師德建設方面制度的缺失抑或是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高校師德建設應從傳統強調教師自我德性修養的建設理念轉化為順應時代發展的以規范化制度來約束的建設思路。弘揚井岡山精神,吸收革命文化精髓,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制度和紀律”對于管理一支隊伍的重要性,制定實施旨在提高師德水平的制度設計,有力保障師德建設的規范化。

深刻把握井岡山精神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內在緊密聯系,有助于更好地促進師德建設,真正提升高校師德建設水平。新時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目標,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正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內在要求和必要保障。

三、 新時代井岡山精神對高校師德建設的價值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9月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曾提出好老師的四個基本標準,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6]。習近平提出的“四有”好教師標準與井岡山精神的實質是相契合、一脈相承的,這也是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目標導向。偉大事業需要崇高精神的價值引領,崇高精神能夠推動偉大事業不斷前行。井岡山精神是新時代高校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生動教材,具有豐富的時代價值。

(一)從教師個人層面上,以井岡山精神為價值引領,牢固樹立“四有”好教師標準意識

1.在理想信念上,學習井岡山精神,明確使命和責任,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理想是行動的指南,它為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過去,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如今,理想信念同樣也是高校師德建設的核心。高校教師應當明確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什么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應當是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并且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像井岡山軍民一樣,對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對教育事業鍥而不舍,在任何時刻都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此外,深厚的理論功底作為理想信念的基石,可以幫助教師不斷地堅定信仰,牢固信念。高校教師應當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通過系統化的學習、思考和感悟,使其內化為一種自身的政治素養,養成一套自覺而非強加、自然而非勉強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加理性地看待、分析、解決問題。

2.在思想建設上,以井岡山革命先烈為榜樣,不斷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師德建設的落腳點在于人,而人的根本因素基于思想,基于道德情操。因此,促進高校師德建設關鍵是要加強教師個人的思想建設,尤其是教師個人的道德情操建設。井岡山精神之所以成為全黨上下集體學習的精神楷模,關鍵在于井岡山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品格。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所展現的仁愛之心、堅毅精神、務實作風都是我黨優良道德品格的集中體現。今天我們將井岡山精神融入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就是要號召廣大高校教師繼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品格,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道德情操,不斷加強個人品格的塑造,全面提高自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皫熞舱?,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备咝=處煈敒槿藥煴?,以身立教,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用生命影響生命、用靈魂觸動靈魂、用心靈點亮心靈。

3.在工作實踐中,踐行井岡山精神,艱苦奮斗,百煉成鋼。教師是學校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直接實踐者,打造一支具有扎實知識功底、過硬教學能力、勤勉教學態度、科學教學方法的教師隊伍是促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基礎。艱苦奮斗是我黨在革命斗爭年代克敵制勝、和平發展時期圖強求興的“傳家寶”,在新時代,廣大高校教師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平時工作實踐中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一方面,在當下物欲縱橫的社會,教師應當調整好心態,抵制住各種誘惑,多一點淡定,多一份堅守,多一絲奉獻,少一分攀比,少一些抱怨,少一點空談,勵精圖治,真抓實干,不斷完善自我,全面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正確認識艱苦奮斗的科學內涵,深刻領會艱苦奮斗的精神實質,從而正確把握艱苦奮斗的時代價值,使艱苦奮斗這一偉大而光榮的革命精神能夠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生群體中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4.在師生交往中,弘揚井岡山精神,用“仁愛之心”拉近師生距離?!叭蕫邸彼枷胧强鬃铀_創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時期之所以可以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起魚水相依的黨群關系,歸根結底是因為遵循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仁愛”思想,善待群眾,關心群眾,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謀福利,這種良好和諧的黨群關系是我黨最終奪取革命勝利的政治優勢和根本保障。在教育領域,“仁愛”思想同樣也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的教育將會缺乏生命力和創造力。廣大教師應當努力做一名仁師,激發愛、培育愛、傳播愛,用真情感染學生,用真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具體來講,教師應改變以往 “填鴨式灌輸”“被動式接受”等傳統教育模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貼近學生的成長軌跡和學習、生活特點,有的放矢地來設計教育方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絕不能做一個“沒有溫度”的知識傳話筒,而應當積極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學生們是興高采烈、積極主動還是愁眉苦臉、冷漠呆滯,只有在課堂上關注和把握好學生的幸福感、體驗感和獲得感,教師才能真正駕馭課堂,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

(二)從制度層面上,以井岡山精神為示范,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1.學習井岡山精神,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我黨在井岡山革命時期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如“民主集中制度”“黨代表制度”“支部建在連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這些政治制度理順了黨內民主和管理的關系,確立了黨的領導權威。新時代高校在推進師德建設過程中,也應當學習井岡山精神,以領導體制作為保證,健全各項工作機制,持續促進師德建設。首先,高校黨委應擔負起主體責任,成立學校師德建設領導小組,發揮統領作用。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成為高校師德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分管教學的副校長要分別擔負起各自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其次,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學校組織、紀檢、人事、宣傳、教務、學工、后勤等職能部門應發揮好各自在師德建設方面的價值功能,建立健全管理、檢查、監督等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學?!毮懿块T——教師個體”的縱向工作網絡。最后,在當前大部分高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的模式下,各二級學院也應當明確其在教師師德建設中所承擔的具體職責,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在組織開展教師選聘工作、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教學管理、保障教學質量等方面積極發揮好作用。

2.學習井岡山精神,建立和完善高校師德建設的考核、監督、教育機制。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井岡山時期,通過開展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切實開展黨內教育,我黨及時糾正了黨內存在的“左”傾等錯誤思想。新時代,批評和自我批評同樣也是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法寶,高校應當用好這一法寶,通過建立和完善考核、監督、教育機制來切實保障高校師德建設。首先,建立多維、多元的立體化師德考核評價機制。所謂多維,就是指師德考核內容的多維度性,師德考核應針對教師在個人政治理想、道德品質、職業素養、關愛學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立體化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評獎評優等掛鉤。所謂多元,是指師德考核形式的多樣性,師德考核可采取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學生測評、單位考評相結合的評價形式,并對各種形式確定相應的權重系數。其次,建立網格化監督管理機制,形成“行政監督、黨組織監督、同行專家監督、學生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專項機構監督、網絡平臺監督”七大監督體系,確保教師的權力能夠在陽光下運行。最后,建立多形式、分層次的師德教育機制。高??梢云刚埛蠗l件的專家學者、黨政領導、社會精英擔任高校師德教育特聘教師,通過專題報告、案例分析、課題指導、育德沙龍、外出參觀等形式,幫助高校教師提升師德修養。高校還應當“分層分類”精準實施教師師德教育工作,如面向新上崗教師、青年教師、專業教師骨干、專業責任教授等不同教師群體形成梯度教育,使每位教師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獲得相應層級的指導。

猜你喜歡
井岡山高校教師師德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論高校教師的法治素養培育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的實踐思考
談談高校教師的教學學術
基于主觀幸福感的高校教師工作績效提升策略
星火燎原的井岡山記憶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抗震救災中的師德樂章
井岡山上唱井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