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月色》的江南想象

2020-01-16 22:39徐穎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33期
關鍵詞:荷塘月色

徐穎

【摘要】? 《荷塘月色》文本結構主要表現為三部分,三部分聯系極為緊密。從文本的行文意脈來看,從“尋找月下荷塘”的現實世界到作者聯想想象中的“江南采蓮圖”正是作者對精神上的“桃花源”的尋求過程?,F實與理想的連接點,正是“荷塘月色圖”。

【關鍵詞】? 《荷塘月色》行文意脈 現實與想象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33-220-01

《荷塘月色》一篇作為高中教材名篇,通常的課堂教學往往只在進行結構特點的教學時點出文章的思路過程是“不靜——尋靜——得靜——出靜”,認為“荷塘月色圖”正是作者得靜之處,而作者的感情線索,也無非扣住“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來知人論世,談其“思鄉之情”,是“白色恐怖下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是“家庭生活的不和諧”。然而這都是讀者主觀上從“不寧靜”三個字聯想到的,只是對當時知識分子群體普遍心境的套用,而不能真正揭示朱自清寫作《荷塘月色》的具體情感表現。

《荷塘月色》分“尋找月下荷塘”“荷塘月色圖”以及“江南采蓮圖”三部分。一般大家更注重第一二部分來照應上一段所表現的“主題”和思路,而筆者以為,這篇課文最重要的是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才是作者獲得暫時寧靜的桃花源,也正是作者感覺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真正讓他“出靜”的地方。

第二部分“荷塘月色圖”中“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看似作者尋求到了寧靜,所以姚敏勇先生認為“現實中的清華園荷塘顯然難以寄托作家內在心緒的需求……于是,他虛擬了一方‘荷塘”。在作者的筆下,荷塘月色是寧秀雅潔空靈靜美的,這也是姚敏勇先生認為荷塘是虛擬的造景的原因,“據人回憶,當年清華園確乎有一個荷塘,可是其地雜草叢生,斷磚殘瓦,冷落凄涼,與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美景判若兩極?!比欢乙詾?,正是因為心里不寧靜,而主動尋求寧靜,所以作者才來到這個荷塘。荷塘月色從客觀上變成了作者調節情緒的載體,作者的負面情緒要經由這個荷塘散發掉,所以作者會主動忽略掉荷塘的平淡凄涼,只注意到荷塘更美的一面。而同時因為黑暗和月色凸顯出的明暗濃淡的光影,荷塘的美麗動人更加突出;作者對驅散不寧靜心情的急切,也強化了荷塘的美麗。然而作者的情緒并未真正完全抽離“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p>

作者并沒有繼續在“不寧靜”、“寧靜”中糾纏,轉而寫起了“江南采蓮圖”。中國古代描寫荷蓮的詩賦何其多!為什么只選這兩個呢?

《采蓮賦》、《西洲曲》描寫的正是古舊江南日常生活畫面,此處作者摘取的兩個畫面,一是少年男女采蓮場面,描繪采蓮時熱烈活潑的生活;一是男女相思之情。此處情愛之美,不僅美在其感情的純凈熱烈,美在相思的赤誠堅貞,更美在感情的自然而然的勃發。作者此時的心境,在《那里走》一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像錢理群先生所說“朱自清這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既反感國民黨的反革命,又對共產黨的革命心懷疑懼,就不能不陷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這種彷徨和對前路的悚然,讓作者更需要一個自然而堅定的世界和信仰,一個“試圖‘躲到學術研究中”的知識分子,不能不從眼前的社會現實聯想到于此時社會現實頗為相近的南北朝時期,南朝相對平靜安寧的環境下優美的江南想象帶給作者一種精神上的寬慰。這種精神上的寬慰讓他產生了對現實世界的精神超越。所以與其說他懷念江南,不如說他懷念的是處于文人想象中的優美的古舊情境,是知識分子審美意愿下的桃花源。

文章三部分的聯系是極為緊密的。正是因為第一部分的“不寧靜”,才有文章后兩個部分的“尋求寧靜”,然而我們一般認為,作者所獲得的的寧靜,正是從美麗的“荷塘月色”中獲得,所謂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正是“荷塘月色”的夢的氛圍和意境。然而從文章意脈來看,朱自清所說的“另一個世界”,恐怕不僅僅只是“荷塘月色”的世界,而更是“江南采蓮”的世界。朱自清經過現實的“曲折的小煤屑路”,來到“日日走過的荷塘”,在荷塘的夢幻的世界,排除掉所有現實因素的影響,最終進入到只有自由與美的江南采蓮的場景中來,完成一次自我靈魂的解放。

而“荷塘月色”圖,只是進入用自我意識構筑的桃花源的一個途徑,只是吸引朱自清進入桃花源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同時,作者對桃花源古典母題的重新構筑,更好的印證了第一段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內容并不僅僅是“思鄉之情”或者“家庭生活的不和諧”,也不能用“白色恐怖下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簡單概括。這就是外部世界和個體內心世界不能同步造成的對心靈的擠壓,是一種不知道往“那里走”的彷徨之下的靈魂的喘息。同時,這種解放最終走向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審美圖式中的江南,也表明著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雖然受五四精神的哺育,然而從文化心理上講,仍然不能擺脫中國傳統。這樣的理解,對我們為什么要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有幫助的。

一般讀者認為文章的思路過程“不靜——尋靜——得靜——出靜”只是一個和作者行蹤相似的圓形路徑,而筆者認為,作者的“不靜——尋靜——得靜——出靜”是一個不斷上升的螺旋式路徑,作者對寧靜的理解和追求,在“江南采蓮圖”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闡發。

注:本文系湖南省語委湖南省教育廳2015年度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專項課題“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推廣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YJ2015ZB03)

[ 參? 考? 文? 獻 ]

[1][2]姚敏勇.《荷塘——一代知識分子的“桃花源”》,名作欣賞[J].名作欣賞雜志社,2003(4).

[3]錢理群.《關于朱自清的不寧靜》,解讀語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第179頁,181頁.

猜你喜歡
荷塘月色
淺析《荷塘月色》中部分語篇的藝術語言運用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中的自然美的呈現
相城荷塘月色濕地公園 第一波荷花開了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新穎卻失之苛刻
憶秦娥·故鄉夏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