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2020-01-30 02:24劉丹
今日財富 2020年3期
關鍵詞:財會校企育人

劉丹

本文從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必要性出發,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具體目標,提出了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式及相關保障條件,旨為新形勢下校企合作驅動“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協同育人平臺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發。

經濟是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而財會類人才又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主體?;诖?,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思考和分析。

一、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必要性

財會專業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緊密關聯,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職業院校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走校企合作之路、現代學徒制試點之路的具體要求,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必須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尤其在互聯網環境下,經濟全球化對財會類專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對于企業而言,財務決策、財務流程、財務制度和財務架構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于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而言,對人才培養的核心要求不僅僅是掌握報賬、算賬和記賬等傳統的財務業務能力,而是要求財會人員要全面拓展到財務的投融資決策、內部控制和企業資產價值管理等領域,因此,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是校企合作共贏的必要前提。

二、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目標及保障條件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渠道,按照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在校企合作中要建立一體化育人機制,專兼結合,柔性互動,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良好效應。但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中,需要由組織保障、經費保障和運行保障,通過校企共建高職院校財會學生現代學徒制試點部,成立分別由企業實務專家、骨干教師、學校領導等組成的項目實施小組,雙方之間可按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廳經費保障水準,根據1:1的比例預留專項人才培養經費,主要用于課程建設、實訓場地的建設和教師津貼、人才引進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業保障體系和師資管理保障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全方位合作并優化調整教學方案和育人方案等,利用共享服務中心深化校企合作領域,拓展校企合作空間。

三、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內容

(一)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協同育人平臺和“共享財務服務中心”

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即學生難以接觸企業核心業務,實習困難,專業難以規?;?。對此,高職院校應通過積極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搭建協同育人平臺和“共享財務服務中心”,走學徒制人才培養道路。高職院校要在企業幫助之下,在校內建設現代化企業辦公區,由企業出資引入師傅和師資人才隊伍,搭建軟件平臺,根據企業實際的文化建設需求、管理流程、業務需求、工作制度等,為財會類專業學生提供包括“核算處理”、“賬務管理”及“財務分析”等在內的崗位工作實踐環境,讓學生在校企合作平臺中接受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熏陶,通過在崗位中歷練,學會有效處理會計信息和數據,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專業會計人才轉變,以服務社會為目的,提升自己的復合型專業能力。

(二)通過校企合作聯合研究和制定職業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高職院校要以“工匠精神”為使命,與企業聯合一道制定職業人才培養方案,在雙方都明確校企合作目的前提下,以共贏、共管、共建、共發展為目標,確定人才培養規模,建設一體化招工方案,優化人才培養總體框架體系,并從當前法制、經濟以及金融市場環境出發,根據信息化時代的要求,以及互聯網對會計工作產生的巨大影響,建構以“知識+技能+能力+素養”為主導的高端人才職業能力培養和實訓框架,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校內外實踐和理論課程,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實踐能力,素質能力等,通過“四位一體化”育人模式,為專業人才的培養營造良好環境。

(三)通過校企合作,建設由專家資源為核心的理實一體化課程

“理實一體化”就是指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要與企業深度合作,在練習、理論、崗位實踐以及實訓、案例分析等方面一體化推進,打造案例分析專業課程、案例導入課程、業務體驗課程以及實操演練課程等,遵循知識講授、鞏固練習及“五步教學法”要求,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學一學、練一練,采用線上教學與線下實操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在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校企之間要強調課程的高標準性、統一性、靈活性,通過走學徒制道路,以高職院校校內課程為中心,以企業校外實訓為核心,建設一套優質教學資源庫,讓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推進財會教學環境多樣化、互聯網化以及信息化,同時還要借助工作備忘錄、優質教學資源庫,在線下面授過程中向學生全面推進財會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實現教學內容的點線面相結合,同時可推出拓展閱讀、VR、AR虛擬仿真以及微課、動畫演示、輔助講解、學習指導等教學形式,拓展校企合作領域。

(四)通過校企合作,開發信息化管理平臺

校企合作要與時俱進,從當前信息化環境出發,根據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學生特長,共同開發信息化管理平臺,借助掌上APP,讓學生實現自治,該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作業、答疑、考試以及自動簽到、上課提醒、課堂互動、成績查詢等學習功能,并由教師、學生和教學管理三個入口組成,為高職院校教師、學生以及企業管理人員提供了相互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平臺,這一平臺是實現高度智能化,讓學生提高自身信息化素養的良好渠道,從學習、教育再到教學考核評價,都能夠與財會類專業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學生、學校以及企業三者之間的無縫對接。

(五)通過校企合作,健全雙導師制管理規范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校企之間應發揮各自優勢,打造專業化的雙導師人才隊伍體系,既要聘請行業內的專家到校內任教,又要邀請企業的高管或具有多年財會工作經驗的一線人員到校內指導學生崗位操作,也要定期派遣學校的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了解企業的財會工作業務和職能,雙方在“合作共贏”基礎上,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規范和標準,建立、健全“雙導師”制度,實現校內、外教師隊伍人才的流動性發展,讓一部分教師承擔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讓另一部分教師負責學生的實訓,并在“會計云共享服務中心”指導和培訓學生的校內實訓;此外,雙方還要在師資的人才培養標準和職責方面建立明確的責任機制,共同制定科學的教學激勵、考核辦法,人才選拔和培養標準等。

(六)通過校企合作,創新文化育人機制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不僅要培養財會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又要通過創新校企合作育人文化機制,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具體而言,在校企合作中,企業需要指派實務師資協助高職院校積極組建學生自治管理團隊,在組織學生人際交往、經典導讀、晨訓和職業發展規劃方面要狠下功夫,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內、外文化環境,以特色化的育人模式和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等。除此之外,企業和高職院校還應結合財會類專業特點,為學生疏通分層次就業渠道,利用校內外的共享服務中心,為學生提供學徒制人才培養環境,經過工作、學習以及職業能力、職業思維、職業技能全方位考核,讓學生畢業之后可選擇直接留在服務中心或對口企業工作,也可讓學生在共享服務中心進行自主創業,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徑。

四、結語

立足于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應采取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從社會對高職院校財會學生專業技能和素養方面的實際需求出發,走創新發展之路和校企合作之路,實施現代學徒制,為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作者單位:玉溪工業財貿學校)

猜你喜歡
財會校企育人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訂單課程中的實施與探索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悅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樂綻放
財會職業及教育的新挑戰
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