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豫劇藝術的普及性

2020-02-02 11:50蔡磊
魅力中國 2020年46期
關鍵詞:河南人豫劇河南

蔡磊

(河南豫劇院二團,河南 鄭州 450000)

豫劇又名“河南謳”“靠山吼”“土梆戲”“河南梆子”。新中國成立之前,“河南梆子”是對豫劇最為普遍的稱呼。上世紀30 年代,有人用“豫劇”一詞指河南所有的地方戲劇種,雖包括豫劇但并非它的專有名詞。到了上世紀50 年代,“豫劇”才成為單獨指稱豫劇的專有名詞,同時也被普遍承認。2006 年5 月,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豫劇流行地區分布甚廣,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乃至新疆、西藏、臺灣等十六個省、市、自治區都曾有豫劇團隊,是當今全國所有戲曲劇種種,擁有表演團體最多、從業人員最多、觀眾最多的劇種??芍^是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成為我們當今傳統戲曲中最為興盛的劇種之一。曾經有一個階段,南到貴州,北到黑龍江,西南到西藏,西北到新疆,東南到寶島臺灣都有豫劇團,寧夏、青海、甘肅、陜西、山西、河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四川、天津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一個地方戲劇種在全國那么多地方生根開花,有觀眾緣,是很少有的,這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是個值得研究的現象,作為省直文藝院團的一名配器指揮者,試圖從文化的角度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更好地在專業領域對豫劇音樂有了全局性和根源性的新認知。

豫劇受人喜愛是一貫的,從誕生至今的二百年間,走出一條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鎮到省會再到全國各地這樣的興旺發達路線圖。豫劇形成后,先在河南農村闖蕩歷練了一百多年,民國初年進入省會開封,一炮打響,在城市扎下了根。當年的河南省會開封盛演昆曲,漢劇,京劇,后來的省會鄭州也多是歌舞、話劇、電影及全國不少優秀劇種院團巡回展演充斥市場,豫劇從占有一席之地到占壓倒性的優勢,使其他劇種其他藝術品種在河南觀眾的選擇上,喜愛程度上相形見絀,適者生存,天之道也?!吨袊 芬粫杏羞@樣的描述:“首先進入省城“茶社”演唱的豫劇戲班是天興班,義成班等。隨著豫劇進入“茶社”演唱,與早已在省城“茶社”演唱的二簧(京?。┬纬闪艘粋€相互竟爭的局面。在競爭中,豫劇顯示出了其巨大的藝術魅力。當時的報紙評論:“汴省簧戲屢演屢輟,惟梆戲頗能持久?!庇行┍梢暫幽系胤綉虻乃^文人雅士,甚至表示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憤懣和哀嘆之情……豫劇進入城市戲園演唱,受到城市廣大群眾的歡迎,不只在省會開封,在其他城市如洛陽等也同樣受歡迎,本地人叫好聲,連連不絕?!?/p>

抗日戰爭爆發后,不少豫劇團隊隨避難的河南鄉親一路西進,走到哪里便在哪里扎下根來,于是從上世紀30 年代后期起,沿黃河流域的省份,都涌現了大批豫劇的喜愛者??箲饎倮?,豫劇很快在河南全省各地發展開去,到全國解放后,河南各地及全國不少省份都組建了豫劇專業團體。上述那些省市區,哪里沒有自己的地方戲,為什么不是國戲的豫劇競也有國戲之風姿,能受到那么多的歡迎呢?各省的戲曲愛好者,肯定在藝術欣賞中,與京劇與當地地方戲作了比較作了選擇,豫劇肯定在以它自身所特有的迷人的地方,與國粹京劇比肩,與各省當地地方戲爭峰,贏得了一席之地,占領一爿市場,存活并繁榮于祖國戲曲之林。

近些年來,在各種新興藝術品種崛起后,激烈竟爭文藝演出市場,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遇到了挑戰與困難,各個劇種都在走下坡路。唯獨豫劇則顯現出較強的“抗衰性”,糾其根源是豫劇能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表現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現實的精神風貌。我認為,豫劇藝術具有強烈的現代美學理念,不斷與先進藝術手段相結合,借助電子數字手段承傳與發展。這幾年,豫劇還飄洋過海呈現在西方人面前,在話劇、歌劇盛行的國都,一次次呈現豫劇的麗影,響起豫劇的歌聲,這是豫劇的奇觀。

作為地方戲曲劇種的豫劇,雖然具有中國戲曲的共同的藝術特征,但它是在中原地區的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當地的語言和方言、民間歌舞和民俗禮儀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己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樣式。它是河南人民生命精髓的坦露,是他們宣泄情緒、寄托美好情感的直率心聲,從表現內容、音樂唱腔、表演風格、裝扮服飾等方面都凝注著河南人民的心理特征,顯現著中原文化的藝術風貌。豫劇最重生活氣息和鄉土情趣,是地地道道的平民戲劇,是大眾文化民間娛樂形態。從里到外透出土香土色,土腔土調,通俗野性的質樸本色。與京劇昆曲不同,豫劇是靠在民間的廟會、集市的表演活動中成長發展起來的,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與這樣的生活方式水乳交融的抒情唱腔和舞臺行為方式。

河南豫劇充滿著慷慨激越奔放的壯麗之美,充分表達了河南人豪放粗獷性情,適應農民審美情趣。河南豫劇多反映人民的心聲,多關注底層百姓的生活疾苦,多展現勞苦大眾的愉快歡樂。劇目健康,引人向上,劇本結構簡單,唱詞明白曉暢,通俗易懂,中州韻、河南官話也很少欣賞隔膜。豫劇的劇情往往大開大合,情感性強,沖突尖銳,故事情節順暢,好懂好記,喜劇笑得開懷,悲劇哭得痛快。河南豫劇舞臺上的人物個性鮮明,有中原人的烙印,有農民兄弟的心胸氣魄,有河南人天不怕地不怕的膽量豪氣,也有河南人直來直去不拘小節的率真,更有河南人潑辣憨厚、忠厚善良、聰明機智、幽默詼諧的情調。

河南豫劇的音樂唱腔以高亢激昂奔放挺拔腔大聲宏為主,兼有低回委婉清麗。豫劇重唱,常有大段成套唱腔,或敘事或抒情,引人入勝,唱得痛快過癮。豫劇的表演粗簡化,不拘泥于程式,真切自然,不管什么行當都帶有幾分泥土味、村野氣……這些構成了豫劇的主要美學特征、河南豫劇藝術樣式的主色調即河南豫劇的基本輪廓,也正是豫劇藝術的魅力之所在。當前的戲劇創作,劇本立意都追求深刻,人物也都從單一走向多元,從扁平走向立體,從簡單走向復雜,為表達主題和人物大起大落的情感的需要,唱腔音樂發展的一個趨勢是,音域跨度,旋律密集,且對旋律進行適度的美化和擴張,旋律性更強,更加細膩化,抒情化,越來越適應當代觀眾觀眾的審美情趣。

豫劇自誕生(形成)到壯大的土壤——河南,農業大省農耕文明發達,以農民占絕對優勢比重的河南人,具有勤勞,務實,善良,敦厚,耿直,堅韌,機靈,幽默,質樸的品質?!昂幽腺ㄗ?,既渾厚善良又機智狡黠,看上去外表笨拙,內里聰明,小事卻非常豪爽?!保ɡ顪剩┮驗樵〉膭撟魅后w的民間性,民間有一股自發形成的豫劇創作力量,這民間文化模式與中原人的人格結構密切相關,在民間成長、存活、發展的豫劇自然而然地厭惡扭扭捏捏,隱隱藏藏,拐彎抹角,則充分張揚明快,爽朗,直來直去的藝術風格,豫劇中的程七奶奶,二大娘,李雙雙,李大腳等女性都是鮮明例證,何況男性人物呢!

倘若用文化人類學的觀照方法來研究河南這塊土地上的豫劇,它的背景是那么地深厚,豫劇的審美個性與河南人普通存在的文化行為,即中原大地文化長河——這長河當然是中華民族文化長河的縮影——中形成的民族習性有著共通或共同性。無論河南這塊土地上的古圣賢古文豪,還是當代今日之英雄豪杰,都是河南人的脊梁。他們是豫劇文化的思想支撐,豫劇的血液里流淌著他們的基因。因而使豫劇有了深根,有了繁花。古今圣賢的精氣神化入了豫劇的音符里,豫劇的表演里,染化了豫劇,讓豫劇也不俗起來,出眾起來,崇高起來,歌唱著古今圣賢英烈精神的,被人們像喜愛古今圣賢英烈一樣,喜愛上了豫劇藝術。

可嘆,豫劇誕生的年代是河南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岸嚯y興邦”實際上多難也可以興戲曲藝術。這一點,中國戲曲雛形時期的南戲,元雜劇都是在統治防級高壓之下,在社會動亂時代,在人民生活窘迫的歷史時期發生發展的,《中國戲曲史》一書說到:“元雜劇產生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苦難深重的時代,異族一統,漢族歷史性地衰敗,國計民生江河日下,少數民族的蠻性統治,給人們帶來了深深地失望,郁悶,苦難和仇恨,人們迫切需要一種表現形式宣泄內心,在一個想象世界里,營造一個理想的天地.如此,一個民族精神力量在壓迫下的壯麗噴涌,形成了元雜劇制作的全新奇觀?!痹∽裱囊餐瑯邮沁@樣的規律,河南這塊土地在清末以及民國期間水、旱、蝗、湯肆虐,年景很差,加上侵華日軍的跌蹄,中原人民倍受艱辛。有時候奇跡就是在異境中產生的,像洋洋灑灑的列寧選集,像毛澤東的許多文章、詩詞都是艱難環境中,戰斗的間隙甚至是在馬背上完成的,魯迅的作品是與白色恐怖和反動文人攻擊搏斗中著成的,文天祥的《正氣歌》是在常人難以忍受的七氣襲擾下寫就的,豫劇的樊戲大多是樊粹庭先生在西安艱苦困難的辦團帶團條件下寫就的,這就是歷史的腳印?!袄r期出英雄”,困頓坎坷中的河南人有昂揚的斗志,打造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也有對安靜,快樂,幸福的憧憬與追求,磨練出了堅忍不拔的性情和樂觀性格,磨難造就了河南人的秉性,河南人的秉性又融入了豫劇藝術之中,換句話說,也就是豫劇舞臺上藝術地體現了河南人的性格。在這種境況下產生發展的豫劇藝術,就更有旺盛的生命力與獨特個性。

豫劇浸泡在河南的人生百態及河南的歷史百態之中,豫劇劇目塑造的人物典型中,不乏對河南人生百態,河南歷史百態的觀照與體現。豫劇長期處在中原民風中州民氣的環抱之中,與老百姓的命運,喜怒哀樂息息相關,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傳統的美學效應。

猜你喜歡
河南人豫劇河南
民國豫劇唱片探論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河南:嚴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線”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放歌河南
《詩經》為河南人正名
論豫劇電影的“影”、“戲”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