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玉米病蟲害與防治技術

2020-02-07 05:34宋小娟
農家科技 2020年1期
關鍵詞:防治技術

宋小娟

摘 要:作為我國三大農作物之一的玉米,食品、工業等息息相關。與大眾農作物相同,玉米的種植環節中也要對病蟲害嚴格把控。本文以簡略介紹玉米常見病蟲害為引,提出與玉米種植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旨在為種植戶更好地識別玉米病蟲害與選擇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生物防治科技

玉米作為我國穩定豐產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隨著玉米品種的更換、栽培技術的更替和農田生態環境的變遷,玉米病蟲害的程度也在發生變化,導致病蟲害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因此,種植戶不僅要會種植玉米,還應懂得玉米病蟲害的分辨與防治技術。

一、玉米常見病蟲害

玉米病蟲害種類非常多,其特點與治理措施都需有針對性地防治。例如玉米常見病害有霜霉病、瘤黑粉病、穗腐病、大小葉斑病等等。蟲害則分為玉米蚜蟲、螟蟲、紅蜘蛛、小地老虎等。因篇幅有限,這里只列舉相對常見或受災面積廣的病蟲害。

1.玉米大、小葉斑病

玉米的大、小葉斑病一般高發于空氣濕度高、溫度適宜的地區,通常在整個發育期都可能發生。大葉斑病發病時呈黃褐色或青灰色梭形,病斑長至互相連接,最終整片葉子枯死。小葉斑病則病斑較小,同樣危害葉片。其形態有三,第一種為橢圓形、中間黃褐色、邊緣紫色;第二種是橢圓或棒槌形,中間呈灰褐、淺黃色,高溫、高濕條件下會霉變;最后一種是中間黃褐色、周圍黃色、小紡錘形,會霉變至灰黑色。

2.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只要是為多種病原菌感染引起,不僅會大幅降低玉米產量,還會因誤食致使家畜、家禽甚至人中毒。被感染的果穗頂部與中部會出現粉紅、黑灰、藍綠、褐色的霉變層。病粒會變脆且毫無光澤,病粒內部空虛貯藏大量菌絲。果穗部也充滿菌絲,且極易粘連,不易剝離。若此時倉儲玉米受害,則會由內而外大面積侵蝕玉米,散發霉味。

3.玉米蚜蟲

玉米蚜蟲又被稱之為膩蟲,是玉米生長過程中極具破壞力的一種害蟲。其主要危害玉米穗部,屬于內吸性害蟲。主要吸食玉米莖稈的汁液,進而妨礙玉米整株生長;其本身還會傳播其他玉米有害病毒,造成更大產量損失。喜好潮濕、高溫環境,在干燥涼爽的氣候下,隨著天敵大量出現才會有所緩解。

4.玉米螟蟲

玉米螟蟲是玉米病害的一種高發性害蟲,其幼蟲會侵蝕莖部至莖稈易折,駐食雄穗會嚴重影響玉米授粉,若是雌穗會使玉米籽粒不飽滿,甚至整體霉爛、變質。玉米螟蟲在高溫度、適宜濕度內皆易爆發,且耐寒力極強,在我國北部到南部,都會受災,對玉米整體產量影響極大。

二、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

作為玉米避蟲害防治工作中最為常見的防治技術就是農業防治技術,這種技術具有簡單、高效、低廉等特點,普遍被種植戶應用。農業防治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種植者應具有一定的田間診斷能力,可準確地判斷早期病蟲害癥狀,遏制病蟲害的蔓延趨勢;種植前根據種植環境,例如氣候、溫濕度、病蟲害特點等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選擇農業部門推薦的抗病、抗倒伏等不同玉米品種;處于苗期注意土壤保濕,以防環境影響導致玉米苗喪失水分,影響整體玉米產量;以專業指導為前提把控時間差,進行提前播種,可大大降低大、小葉斑病的發生;種植前期與幼苗期注意清除野草,從根源防止病蟲早貯藏與野草、殘株等;合理控制玉米播種密度,進一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還可起到玉米增產的效果;生長過程中注意科學施肥、灌溉等工作,以保證玉米整個生長期的健康。例如玉米普遍耐澇能力強,注意不可缺水;同一片區域可輪換種植作物,例如馬鈴薯與玉米交替;利用科學技術處理秸稈,防止秸稈內滋生病蟲害,達到秸稈還田的意義。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為生物鏈防治,通過不同物種之間的生存關系,以不破壞原有環境生物系統為前提的一種防治技術。例如針對玉米螟蟲,可在螟蟲繁殖、產卵期引進其天敵赤眼蜂來消滅螟蟲蟲害?;蛟诿x卵蟲時期,利用白僵菌粉等生物制劑注射的手段起到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防護手段所提倡的是環境保護原則,因此引進赤眼蜂時要注意引進的數量、密度、分布等,以免造成其他生物系統破壞。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通常是傳統與現在兼具的治理手段。例如在夜間,利用昆蟲趨光性、群集性,設置頻振式誘蟲燈來進行除蟲、捕蟲;在田間開闊區域修建水池,假設高壓汞燈,同樣利用趨光性對害蟲進行誘捕;針對蚜蟲,利用其喜愛黃色光波的特性,使用黃色板材進行誘殺。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防治技術成本較高,但效果很好,相對適合大型玉米種植區域的病蟲害防治。

4.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即為通過農藥等化學試劑對蟲害進行防治的手段。因化學防治技術費用較低、見效迅速等特點,使其成為病蟲害防治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方式。農藥作為我國最常用的病蟲害防治物品,購買便捷、使用簡單,且使用條件不受氣候、環境、地點、時間等影響。相對的,傳統的化學防治極易污染水源、土壤等環境資源。隨著當今科技的飛速發展,化學防治技術也有所變化。將化學試劑分為了殺菌劑與殺蟲劑,使用方法變得科學化、多樣化,且對玉米的正常生長不會產生影響,也在不斷減小對于環境污染的程度。例如當田間出現地落戶、螻蛄等害蟲,可以利用毒餌法,用炒熟的豆餅、麥麩餅作為誘餌,其中加入敵百蟲等殺蟲試劑,在傍晚時撒放,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止玉米螟蟲可在玉米收割后,及時處理玉米秸稈、根茬,并將辛硫磷顆粒劑施放在葉心,可以起到減少蟲源,防治蟲害的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當今玉米種植規模的擴大,若不做好周全的玉米病蟲害防范,種植戶極易會受到病蟲害的困擾。因此,種植戶應積極了解、學習并應用生物、物理、化學、農業等防治手段來提升自身對于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水平,確保玉米的綠色質量與整體產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顏旭.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農家參謀,2019(12):101-101.

[2]武朝龍.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特點及防治技術[J].山西農經,2019(11):102-103.

猜你喜歡
防治技術
園林植物害蟲種類及防治技術
梨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及應用研究
涼山州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防治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